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黄骅坳陷内多数褶皱都是在伸展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并与正断层系统紧密联系在一起。根据褶皱枢纽与断层走向的位置关系,黄骅坳陷内褶皱样式基本类型大体可以分为纵向褶皱和横向褶皱。根据褶皱的形成机制,这两种褶皱又可进一步分为牵引褶皱、逆牵引褶皱、滚动褶皱、翘倾式背斜、断层位移褶皱、断线转向褶皱以及叠加形成的各种复式褶皱。这些褶皱受构造演化控制,可互相转化。另外,黄骅坳陷内还存在多种成因与反转断层相关的褶皱。  相似文献   

2.
松辽盆地部中央坳陷区已发现了10多个油田及上百上油气藏,该区伴有大量的“下正上逆”的反转断层,且上盘发育有反转背斜。在分析大量地震资料的基础之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点,对中央坳陷区的正反转构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的正反转构造平面分布及延伸具有方向性及成带的特点。构造类型发育有穿透断展望、简单断展型、上盘褶皱型、下盘褶皱型和滑褶皱型,变型程度依次变弱。反转构造变形程度与油气藏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正反转构造特征及演化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已发现了10多个油田及上百个油气藏,该区伴有大量的“下正上逆”的反转断层,且上盘发育有反转背斜。在分析大量地震资料的基础之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点,对中央坳陷区的正反转构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的正反转构造平面分布及延伸具有方向性及成带的特点。构造类型发育有穿透断展型、简单断展型、上盘褶皱型、下盘褶皱型和滑脱褶皱型,变型程度依次变弱。反转构造变形程度与油气藏有密切关系,反转构造变形越弱及构造类型越简单,油气保存条件越好。  相似文献   

4.
黄骅坳陷地热资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骅坳陷在勘探石油过程中发现了丰富的地下热水,根据实际资料对黄骅坳陷大港探区的地热资源进行了初步评价,提出了黄骅坳陷储热系统和热异常区的分布规律,通过水化学分析,指出坳陷补给条件差,可实行人工回灌,增加地下热水资源。  相似文献   

5.
黄骅坳陷涧南潜山构造演化对层序样式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涧南潜山构造演化对层序样式的控制作用,运用平衡剖面解剖涧南潜山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涧南潜山演化过程可划分为早期的抬升发展、中期发展定型和后期衰退3个演化阶段,与黄骅坳陷的构造演化基本同步;在黄骅坳陷的裂陷Ⅰ幕,涧南潜山西南缘主体发育断裂陡坡带层序样式,断层附近主要沉积扇三角洲体系,在裂陷后期演化为挠曲缓坡层序样式;而在潜山东南缘,在裂陷早期发育平缓坡折带层序样式,在裂陷后期发育断阶坡折带层序样式。层序样式的发育特征表明潜山西南缘向湖一侧为沙三段有利勘探区带,浅层发育的挠曲坡折带附近为浅层有利勘探区带,而潜山东南缘为断层-岩性圈闭的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6.
黄骅坳陷孔南地区是指孔店凸起至灯明寺的广大坳陷地区,是黄骅坳陷中的第二大富油凹陷。本文以孔南地区孔店组为重点解剖对象,充分运用录井、测井、地震、分析化验资料,将岩石地层与层序地层学有机结合,划分区块,分别建立层序标准剖面。以标准剖面为指导,统一孔店组各油组的地质分层,解决不同区块地质分层界限不统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渤海湾盆地第三系火山岩及其成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渤海湾盆地第三系火山岩及其成因进行的研究表明,渤海湾盆地火山夺主要为玄武岩,其次是辉绿岩,局部分布有少量安山岩、玄武安山岩、粗面岩、火山碎屑岩;辽河坳陷基本为高钾玄武岩;黄骅坳陷火山夺与济阳坳陷相似,既有高钾玄武岩,也有中钾玄武岩。全盆地范围内玄武岩基本上为碱性玄武岩,少量为亚碱性玄武岩。所有喷出相的火山岩(包括玄武岩和火山碎屑岩)中铕(Eu)异常均不明显,δEu近于1,因此岩石形成过程中未曾发生铕的亏损或富集事件。这说明原始玄武岩浆生成后,在个上升和结晶过程中未受到地壳物质的强烈混染,各期玄武岩均是幔源原生岩浆固结的产物。而侵入相的辉绿岩中铕的含量则有明显的正异常,这可能与岩浆能量较弱、上升速度较慢及发生分离结晶作用有关。盆地内玄武岩是具有突出特征的板内玄武岩。  相似文献   

8.
松辽盆地演化过程中主要受古太平洋板块(〉75Ma)与太平洋板块的影响。根据火山岩年龄分布可以看出松辽盆地演化过程中经过印支、燕山、喜马拉雅山这三个大的构造旋回。在白垩纪以前,根据库拉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速率及方向变化,结合盆地地层充填特征,认为盆地演化分为六个阶段:基底拼合褶皱期、初始裂陷期、裂陷阶段、坳陷阶段、构造反转阶段、新生代小幅度伸展断陷阶段。  相似文献   

9.
对渤海湾盆地第三系火山岩及其成因进行的研究表明 ,渤海湾盆地火山岩主要为玄武岩 ,其次是辉绿岩 ,局部分布有少量安山岩、玄武安山岩、粗面岩、火山碎屑岩 ;辽河坳陷基本为高钾玄武岩 ;黄骅坳陷火山岩与济阳坳陷相似 ,既有高钾玄武岩 ,也有中钾玄武岩。全盆地范围内玄武岩基本上为碱性玄武岩 ,少量为亚碱性玄武岩。所有喷出相的火山岩 (包括玄武岩和火山碎屑岩 )中铕 (Eu)异常均不明显 ,δEu近于 1,因此岩石形成过程中未曾发生铕的亏损或富集事件。这说明原始玄武岩浆生成后 ,在整个上升和结晶过程中未受到地壳物质的强烈混染 ,各期玄武岩均是幔源原生岩浆固结的产物。而侵入相的辉绿岩中铕的含量则有明显的正异常 ,这可能与岩浆能量较弱、上升速度较慢及发生分离结晶作用有关。盆地内玄武岩是具有突出特征的板内玄武岩  相似文献   

10.
通常发育在变质岩系中的层内褶皱近年来在北京西山的沉积岩层中广为发现。其特征表明,它们系构造成因,而非同沉积褶皱。通过层内褶皱的构造分析,尤其是它与大型褶皱特殊关系的查明,以及变形标志体的有限应变分析,北京西山的层内褶皱是大型纵弯背斜之上重力垂向压缩及侧向扩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