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子宫切除不同术式的手术效果.方法 23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A组)与同期23例经典式子宫切除术(B组)对比,测定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结果 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经典式子宫切除术.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而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无差异.结论 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将阴式子宫全切除术(阴道手术组)与同期腹式子宫全切除术(开腹手术组)进行对比,重点探讨阴式子宫全切除术的优点.方法:对阴式子宫全切除术259例患者和腹式子宫全切除术77例患者,从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3天体温等方面相对比,获得数据,进行评价.将实行阴式子宫全切除术259例患者分为肥胖和非肥胖组、脱垂和非脱垂组两大组进行对比,为拓宽阴式子宫全切除术适应症提供参考数据.结果:阴道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P=0.000,P=0.000,P=0.000).阴道手术组术后3天体温≥37.4℃,阳性率虽然低于开腹手术组,但统计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1).259例阴式子宫全切除术中,肥胖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与非肥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20,P=0.231,P=0.132),而肥胖组术后3天体温≥37.4℃,阳性率虽然低于非肥胖组,但统计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1).259例阴式子宫全切除术中,子宫脱垂组的术后排气时间低于非脱垂组(P=0.005),而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3天体温37.4℃阳性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3,P=0.488,P=0.722).结论:1阴式子宫全切除术因无需开腹和关腹,简化了手术过程,因此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出血量;不进入腹腔,对腹腔的干扰小,术后排气早.2阴式子宫全切除术也适用于肥胖患者和非脱垂子宫.3阴式子宫全切除术由于住院时间短,且不需要昂贵的医疗设备,尤其适用于西北地区经济条件落后的地区.  相似文献   

3.
王丽红 《甘肃科技》2009,25(16):137-138
探讨改良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子宫次切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病率、术后住院日、恢复工作时间;对行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130例患者为研究组(腔镜组),取同期临床特点相似的开腹子宫次切术90例为对照组(开腹组);两种手术效果比较腔镜组的平均手术时间较开腹组长,平均出血量亦较开腹少,但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腔镜组肠道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术后恢复工作时间均较开腹明显缩短,术后病率明显低于开腹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的可行性、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我院行筋膜内子宫全切重建阴道顶改良手术50例(改良组)及同期行传统的子宫全切术(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改良组(77±41)min、(142±26)ml和对照组(107±49)min、(230±38)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发病率、平均住院时间,改良组(46±4)h、1096、(7.8±0.6)d,对照组(48±6)h、10.896、(7.4±0.2)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比传统子宫全切除术的手术效果好,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术式.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改良阴式术对非脱垂子宫切除的优缺点,笔者选择了42例非脱垂子宫行改良阴式全宫切除术和42例同期患者行腹式全宫切除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无明显差异,而改良阴式组与腹式组在术后体温、肛门排气、下床及住院时间方面均有明显差异(P<0.01).改良阴式全宫切除术,手术步骤简化,副反应少,术后效果明显优于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筋腹外、筋膜内、半腹膜外筋膜内三种子宫除术进行对比。方法:将210例子宫全切除患按不同术式分为3组,就其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损伤、术后病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筋膜外、筋膜内较半腹膜外筋膜内子宫全切除快半h,半腹膜外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中出血稍多,但术后病率明显低于其它两种。结论:三种术式各有优缺点,临床医生应根据病人实际及自己的操作水平,选择不同术式。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腹式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常有阴道流血、残端肉芽、性生活满意度降低等并发症,宫颈周围粘连者更增加了手术难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笔者自1998年7月至今施行筋膜内子宫切除术60例,与同期传统的腹式子宫切除术60例相比,结果提示:采用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具有方法简便、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探析腹腔镜子宫次全切手术应用于子宫肌瘤治疗的效果。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在天水广济医院妇产科接受相关治疗的92例子宫肌瘤患者,依据患者接受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分组,对照组46例接受腹式子宫次全切除术,研究组46例接受腹腔镜子宫次全切手术,对比分析2组术中术后情况。对照组术后镇痛泵使用率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明显多于研究组(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长于研究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长于研究组(P0.05)。子宫肌瘤临床治疗采用腹腔镜子宫次全切手术,有助于减少术后镇痛泵使用与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并且还可加速肛门排气与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9.
探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治疗分析。选取甘肃省镇原县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8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65例。对照组给予开腹阑尾切除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到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到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均比对照组短,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出现率比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治疗中,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比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效果明显,明显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出现率,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对传统腹式子宫全切与改良腹式子宫全切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分析。回顾性分析两种术式及随访资料完整的2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种术式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比较,对术后生活质量随访调查比较。改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尿情况均有显著差异(P0.01),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腰腹痛、残端出血、、残端息肉、阴道长度、阴道松弛及脱垂、性生活满意度均明显大于传统组(P0.05),而住院时间、费用及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改良术式可以使患者创伤小、痛苦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术后性生活影响小、并发症少,建议推广开展改良式腹式子宫全切除术(尤其没有开展腔镜手术的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保留子宫血管供应的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内分泌功能及围绝经期症状的影响.方法将子宫良性病变需行子宫切除术的100例患者按门诊编号随机分为保留子宫血管的STHMUV组(研究组,n=50)及传统次全子宫切除SROU术组(对照组,n=50),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发热及残端息肉情况,同时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 a,2 a抽血化验检查血清中性激素水平变化,并进行围绝经期症状观察.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热及残端息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前后血清性激素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绝经期症状几乎不出现;对照组术后FSH,LH明显升高(P0.05),E2降低(P0.05),围绝经期症状出现较多.结论 STHMUV术组在卵巢激素分泌方面的影响不如传统SROU术组明显,该术式对保留卵巢功能、延缓卵巢早衰的出现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最佳手术时机及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资料,依据发病后手术时间分为A组(<48h)、B组(48~72h)、C组(>72h)、D组(控制感染后择期手术),分析各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引流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结果 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4,P>0.05);手术时间、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引流量、术后排气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肿大、体温≥38℃、右上腹肌紧张、白细胞>15×109/L、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囊壁厚度≥6mm与中转开腹率相关(P<0.05);胆囊颈部结石嵌顿、白细胞计数、胆囊壁厚度及右上腹肌紧张是腹腔镜胆囊切术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作后48h是较为理想的腹腔镜手术时机,术前应考虑胆囊颈部结石嵌顿、白细胞计数等影响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femul plate,LPFP)与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prox-imal femur nail,PFN)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82例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2例采用LPFP、40例PFN进行治疗。从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LPFP组与PF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FP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上高于PFN组。LPFP组较PFN组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LPFP较PFN具有切口长、手术时间长、出血多、术后并发症多及术后并发症较高的缺点,在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应慎用,推荐PFN。但对于髓腔过小、股骨生理性前弓曲度过大的患者LPFP为首选。  相似文献   

14.
创伤性失血是急救领域的重要挑战,可导致凝血-抗凝系统紊乱,云南白药保险子是中医经典急救药物,兼有止血和抗凝的功效。以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急诊中心收治的骨科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前瞻性平行对照临床研究,对保险子的止血疗效进行评价,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血红蛋白下降值、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FBG)、输血率,预后出血/凝血不良反应等。结果显示,保险子组(n=27)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血红蛋白下降值、输血率、PT以及预后出血/凝血不良反应均显著小于对照组(n=24),保险子组FBG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保险子能够维持机体凝血-抗凝系统的平衡,在显著降低出血量的同时,兼具抗凝的功效,可预防创伤性凝血病,减少预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使用止血带不同方法对全膝关节围手术期出血量的影响.方法将59例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行TKA手术全程中使用止血带,另一组在完成截骨后使用止血带、在骨水泥固化后松开止血带,以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失血量作为评价指标,对两组进行比较.使用Gross及Nadler公式计算围手术期总出血量.结果非全程止血带组术后首日总出血量明显多于全程止血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比较两组总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研究的患者术后均无关节血肿、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全程使用止血带并不能减少TKA围手术期总出血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痔上黏膜环行切除术(PPH)和Milligan-Morgan术治疗Ⅲ、Ⅳ度痔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将57例Ⅲ、Ⅳ度痔随机分为PPH组(27例)和Milligan-Morgan组(30例),分别进行手术治疗。对比分析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等。结果:与Milligan-Morgan组比较,PPH组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结论:PPH在治疗Ⅲ、Ⅳ度脱垂性痔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Milligan-Morgan术。  相似文献   

17.
偏头痛患者颅内血管机能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偏头痛患者颅内血管机能状态的变化 .方法 :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技术 ,分别测定典型和普通型共 47例偏头痛病人发作期和间歇期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 Vm) .结果 :显示两型偏头痛的发作期和间歇期 Vm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两型偏头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两期比较 Vm仅典型偏头痛的ACA、BA、VA有显著差异 .结论 :偏头痛患者存在脑血管机能异常  相似文献   

18.
腹式及阴式子宫切除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经腹全子宫切除及经阴道全子宫切除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患者60例,其中30例施行经腹全子宫切除,30例施行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每个病例分别测定术前及术后24、72 h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C4含量;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住院天数。结果:术前两组病例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后24 h两组病例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含量均下降,与术前比较P<0.05,其中经腹全子宫切除组较经阴道全子宫切除组下降明显,两组间比较P<0.05;手术后72 h阴式子宫切除组IgG、IgA、IgM及补体C3、C4含量回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式子宫切除组除IgM及C4回升外,IgG、IgA及C3仍处于低水平;与经腹子宫切除组比较,阴式子宫切除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病率低,住院时间短。结论:经阴道全子宫切除对机体的创伤小,机体的应激反应轻,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影响小且持续时间短,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在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局部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82例单侧股骨颈骨折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被随机分成2组.A组41例,准备缝合切口前予以1.0 g氨甲环酸10 m L溶液均匀注入关节腔内,术后2 h后开始开放引流管;B组41例,不使用氨甲环酸,仅予以10 m L盐水注射关节腔内.分别计算各组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血红蛋白、术后红细胞压积、输血量与输血患者下肢出现深静脉血栓临床症状的例数,术前及术后4 h检查血凝常规,并对上述数据进行相应分析.结果 A组与B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输血人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均低于B组;血凝常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氨甲环酸术区局部应用可明显减少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失血量,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