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空气中的花粉污染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就空气中花粉污染的危害状况,花粉污染概念的产生,花粉污染原植物,花粉污染的影响因素,评价方法等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花粉污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对荚属(ViburnumLinn)51种、3变种植物花粉体积的分析表明:①较原始的组或种具较大的花粉,较特化的组或种具较小的花粉;②花粉大小在Sect.Megalotinus中具分亚组的意义;③Sect.Pseudotinus中的V,nervosum具大型花粉,而其他种基本具小型花粉,因此建议将它们分为两个亚组。对该属植物花粉形态的观察表明:①V。erubescensVarprattii与其原变种问有极大的差异,建议将其复为种级;②V,sargenti与V,opulus在外壁纹饰上有差异,故仍将其作为种级对待.  相似文献   

3.
三种贮藏温度条件下芍药花粉的储藏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粉玉奴"、"紫莲望月"等5个芍药品种的花粉为试材,分别贮藏于室温,4℃和-20℃条件下,定期测定花粉萌发率.结果表明:芍药花粉室温下安全贮藏期(T50)为3.4 d;4℃下花粉安全贮藏期为53 d;-20℃下花粉安全贮藏期为83 d,且品种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三种贮藏温度条件下牡丹花粉的储藏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凤丹白"等5个牡丹品种的花粉为试材,分别贮藏于室温、14℃和-20℃条件下,定期测定花粉萌发率.结果表明牡丹花粉室温下安全贮藏期(T50)为5.90 d;4 ℃下花粉安全贮藏期为40.48 d;-20℃下花粉安全贮藏期为91.86 d,且品种之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新疆蒲公英属植物的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分布在新疆的25种蒲公英属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研究.根据观察,发现该属植物的花粉并非全部表现为单一的蒲公英型(Taraxacumtype),在萌发孔类型和外壁纹钸的特征上还存在着宽脊网状型和4孔沟网状型.各种植物的花粉在形态特征上也显出一定的差异,可做为本属植物分种的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6.
蔷薇属和李属植物花粉形态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作者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两属六种植物花粉的形态结构做了较详细的观察分析.并指出花粉形态及外壁纹饰为该两属植物种间分类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蔷薇属和李属植物均属于蔷薇科,但二者也有种间差别.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花粉奶粉配方设计的理论依据及原则进行了论述,对花粉奶粉营养进行分析和评价。並作了动物毒性试验和营养效价试验,其结果表明,花粉奶粉安全无毒,营养价值高于普通加糖奶粉。  相似文献   

8.
4种党参花粉多糖CPB,CPC,CPD,CPE经酸全水解后,用纸层析和气相色谱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糖基组成,并对中性糖基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花粉的有效成分提取试验和讨论,为有效提取花粉成分和合理配制花粉类化妆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四川银莲花属(Anemone)花粉形态及其演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银莲花属植物的花粉形态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光学显微镜下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总结了本属植物花粉粒萌发器官的7种类型,其中有2种(单环沟及散沟具颗粒状刺型)系首次报道。另一种类型以前在国外种中有报道,此次在我国的本属植物中亦有发现,还论述了花粉粒萌发器官同地理分布的演化关系,同植物染色体基数之间的联系,指出了染色体基数为7的种类花粉粒为多沟类型,染色体基数为8的种类花粉粒为三沟型,并同本属植物的分组结合  相似文献   

11.
对少拐枣属12种花粉形态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作了观察和数据测定,并作了扫描电镜摄片,以期为干旱地区第四纪孢粉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有关唇形科香薷属(Elsholtzia)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报告较少,本人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香薷属四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该属植物在系统演化过程中曾经有一个风媒传粉阶段。  相似文献   

13.
本文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杜鹃花科(?)本亚科吊钟花属的花粉进行了研究。依据花粉形态和外壁纹饰类型及荫发孔数目特征,论证了该属划分为伞形花序组、总状花序组、单花组是合适的。同时认为,依据纹饰的进化情况和萌发孔数目,该属以单花为原始,并向总状花序、伞形花序演化。  相似文献   

14.
薄层层析—光度法对蜂集花粉中氨基酸的定性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党参、油菜、水烛及罂粟等4种植物的蜂集花粉进行醇—水提取,经离子交换柱后得到游离氨基酸样品,提取后的花粉残渣以6ml/l盐酸封管水解制得结合氨基酸样品。两种样品经硅胶薄层双向展开鉴定了上述花粉中游离、结合氨基酸的种类,并进行色斑提取,经光度分析测定出相应的含量。本法简便可靠,特别适合于含未知结构氨基酸样品的制备分离及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内蒙古榫木属(Betula L.)10个分类群的花粉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本属花粉粒扁球形,大小为18.9~39.7μm,通常具3孔,外壁厚2.0~2.6μm,两层,外层厚于内层或两层几等厚,表面具颗粒状、小刺状或条脊状纹饰。根据萌发孔和外壁等特征,内蒙古桦木属植物的花粉可分为5亚组:(1)坚桦亚组;(2)硕桦亚组;(3)黑桦亚组;(4)柴桦亚组和(5)桦木亚组,并且编写了分亚组检索表,讨论了桦木属花粉形态在植物分类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接骨木属花粉表面纹饰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中国接骨木属12种花粉的表面纹饰进行了观察、拍照,总结出中国接骨木属花粉表面纹饰具有两种类型,分别为穴状纹饰和网状纹饰,为中国接骨木属的系统分类提供了可靠的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17.
几种不同楸树花粉萌发率的测定及花粉超低温保存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种不同楸树(楸树、滇楸、梓树、灰楸和黄金树)花粉萌发率的研究表明:花粉在恒温25℃培养6 h时萌发率较好,培养基为:10%蔗糖 0.01%硼酸 1%琼脂。在室温水培条件下,花粉在3 d内都保持较好的萌发率,第4天至第7天萌发率快速下降。花粉在液氮和-70℃条件下贮藏生活力较好,随贮藏时间延长生活力下降幅度也较小;常温贮藏时花粉萌发率最低,且生活力丧失快;而0℃和-20℃贮藏花粉生活力居中。超低温保存后花粉的解冻方式对花粉的萌发率影响较大,楸树各树种均以温水浴(35~38℃)下解冻5 min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利用模酸洋红压片镜检了冬性、半冬性、春性小麦品种的主穗及分蘖穗上不同位置花粉的发育时期结果表明:主茎穗早于其他分蘖穗,芒露0.5cm的相应幼穗、主穗及一级分蘖穗多处于单核中晚期,为最佳接种时期;在同一主穗中,穗轴上同位置花药发育时期为中部旱于下部早于上部,调查统计单核中晚期花粉所占比例为:冬性品种81.0%、半冬性品种78.5%、春性品种70.4%。  相似文献   

19.
桂花花粉形态种内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光学显微地外部形态差异较大的33个桂花样本的花粉粒进行了观察与测量,对观察结果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并进行了扫描电镜的初步观察。结果表明,桂花花粉在大小、形状、萌发孔形态等性状上表现出种内多样性,并表现出桂花花粉粉轴长由小到大、沟长系数由小到大的演化趋势;依主成分分析结果,在分分析时各性状指标按重要性依次为花粉形状、极轴长、赤道同长及萌发沟与极轴长之比值等。  相似文献   

20.
几种木兰属植物花粉粒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木兰属(Magnolia L.)植物全世界约有80余种,主要产于亚洲及北美;我国有30余种,大部分是著名的观赏树种和药用植物。而且其中某些树种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氯气等有较强的抗性,所以又是城市绿化、净化空气的优良树种。 哈钦松的真花学说认为,木兰科植物是现存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得到了许多植物系统学家的赞同。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植物系的James W. walker曾研究了毛茛类(包括木兰科)植物1000种以上,和若干属的醋酸酐分解的花粉,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了其中的100多个属的代表种花粉。可是他们所研究的只限于美国的特有种,如福莱氏木兰(Magnolia fraseri)、达老玉兰(Talauma sp.)等。至于我国的特有种类,前人曾做过部分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研究,但应用电子显微镜方面的研究还仅开始。我们对南京林学院校园内栽培的木兰属六个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方法对花粉纹饰结构进行比较观察,并拍摄了照片,以增补植物分类学的基础内容,并为良种繁育工作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