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其中的担保物权部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作了补充、修改和完善,并且特别规定,担保法与物权法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物权法。文章就物权法与担保法诸多不同中的三方面:明确了独立物保无效、扩充了担保物的范围、完善和细化了实现担保物权的规则,结合担保公司的实际利益要求和行业风险控制要求,进行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民法通则>及<担保法>确立了担保物权制度,但由于立法的缺陷,我国的<担保法>的规定亦有许多粗糙之处,出现了诸多与物权基本理论背道而驰的法律规定,造成实践中的司法混乱,甚至使某些法律规定形同虚设而无任何法律上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3.
物权法在吸收担保法的基础上,对担保物权制度做了补充、修改和完善,其中扩展了实现担保债权的事由;区分了担保物权合同的债权效果和担保物权变动的物权效果;增加了担保物权适用范围;扩大了担保物权的物上代位物的范围;合理规定了物保和人保的行使顺序;在抵押权方面扩大了抵押物的范围,创设了浮动抵押制度等。  相似文献   

4.
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债权实现和交易安全,我国相继出台了《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它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到积极作用。在各地审判实践与理论研究中出现一些容易混淆的问题,本文试从比较的角度,阐述保证、定金、抵押、质押担保方式,为《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更好地指导实践作些尝试。  相似文献   

5.
我国《担保法》没有确认抵押权的追及性,仅仅从程序和内容上对抵押人享有的处分权做出限制,显然是不足的。这些限制仍然局限于以转让抵押物的价款来担保抵押权人的利益,而不注重对抵押人的追及权的保护,因此分析抵押物转让规定的不足,有助于逐步建立完善的抵押担保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随着<物权法>的颁布实施,立法对物权变动主要模式的确立,以及我国立法对债权行为与物权行为划分的承认与严格区分,<合同法>第51条所确立的无权处分规定与其他法律规定存在的冲突已客观存在,并且此规则定与客观实践相抵触.无权处分规定涵需改革:有无处分权应成为物权行为及物权变动效力的判断因素,而非影响债权合同效力的要件.  相似文献   

7.
在债权形式主义背景下无权处分与合同的效力归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物权法>的颁布实施,立法对物权变动主要模式的确立,以及我国立法对债权行为与物权行为划分的承认与严格区分,<合同法>第51条所确立的无权处分规定与其他法律规定存在的冲突已客观存在,并且此规则定与客观实践相抵触.无权处分规定涵需改革:有无处分权应成为物权行为及物权变动效力的判断因素,而非影响债权合同效力的要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国际项目融资的实践和立法两个层面介绍了我国浮动担保制度的现状,分析了该制度在我国《担保法》上的障碍和物权法有关浮动担保的三个法律条文的不足,从立法体例、公示与登记、引入浮动担保的接管人制度三方面,对完善我国浮动担保法律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 土地使用权抵押是担保抵押中常见的一种物权担保,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土地使用权抵押必须进行登记 《担保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当事人未办理抵押物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二人。第四十二条规定:以无地上附着物的土地使用权抵押的,为核发土地使用权证书的土地管理部门;以城市房地产或者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抵押的,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的部门。也就是说,土地使用权担保抵押必须到规定的登记部门登记后才能受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0.
随着商品经济和信用关系的发展,现代各国抵押权制度从重视担保功能转移到更中关注发挥物的多重经济效用。《担保法》中对抵押人转让抵押物效力的限制性规定显然与担保物权法所追求的公平、自由、效益与交易安全的立法价值取向不相符合。《担保法》应当遵守抵押权的担保物权性质,明确抵押权作为支配权所应有的追及力和代位性,进而确立抵押人对其所有的抵押物的自主转让权,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立法应当为抵押物受让人提供有效的权利救济模式,保护交易安全。这样,在充分保障债权实现的前提下,以公平和效益为价值目标,衡平抵押物转让关系中各方当事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针对司法实践中查处受贿犯罪时经常遇到的疑难、复杂问题,“两高”发布了及时查处、依法惩治新类型受贿犯罪的司法解释。细加分析“两高”受贿罪司法解释第9条的规定,不难发现其立场有违刑法受贿罪的规定,并且条文中“及时”、“掩饰犯罪”之用语不明确、欠严谨。因此,对“两高”受贿罪司法解释第9条进行反思,有助于厘清异议,正确适用刑法和司法解释解决受贿罪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船舶抵押权是一项重要的物权制度,《海商法》和《担保法》已就船舶抵押权制度作了规定,而新实施的《物权法》在具体规范上有了较大的改进与突破,其在适用顺序上优于《担保法》并对《海商法》进行了补充与修正。本文就《物权法》实施后在船舶抵押权登记及效力、船舶抵押代位物的范围、船舶抵押权的实现条件及方式、船舶抵押权的诉讼时效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我国<仲裁法>、<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着重探讨了人民法院在审理涉仲裁案件中的具体操作流程及司法文书的写作要求.  相似文献   

14.
委托作品中的著作人身权归属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著作人身权理论中,著作人身权只能由作者基于创作行为享有,我国《著作权法》第17条中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可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的规定引发了很多争论。通过对著作人身权性质和《著作权法》及其司法解释对著作人身权保护的分析,比较研究两大法系现行的相关规定,对于解决委托作品中保护作者的人格利益和促进作品有效流通的矛盾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1995年10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抵押制度的特点,抵押制度与其他担保方式的区别及其在立法中的缺陷。  相似文献   

16.
鉴于醉酒驾驶机动车和追逐竞驶现象日益严重并已成为危害公共交通安全的严重隐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增设了危险驾驶罪,有效遏制了危险驾驶行为。但人们对危险驾驶罪构成要件的理解存在分歧,因而应当尽快出台立法解释或司法解释,细化其情节,规范执法,并拓宽危险驾驶罪的适用范围,规制毒驾、“三超”等危险驾驶行为,更好地维护公共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17.
刑法修正案(六)第七条将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的受贿主体由原来的"公司、企业人员"扩展至"公司、企业及其他单位工作人员".最高司法解释根据该修正案的内容将本条规定的罪名确立为"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结合刑法修正案(六)第七条所规定的内容对"两高"所确定的罪名进行分析,对修正内容与新立罪名之间在衔接和协调上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初步的探讨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修改后《刑诉法》涉及多处公诉制度改革,在扩大公诉环节法律监督职能的同时,给公诉工作赋予更严格的标准和证明责任。基层检察机关出庭支持公诉案件明显增多,公诉任务量加大。在强调司法程序正义的同时,公诉工作要从诉讼及时性原则出发,用好刑诉法赋予的程序、措施和手段,着力提高司法效率。  相似文献   

19.
司法解释是指有权的国家机关依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针对工作中具体的法律应用问题所进行的阐释。司法解释在我国存在已近半个世纪,对我国的法制建设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如今由于司法解释制定的主体过多,带来了司法解释泛滥、质量下降等弊端。对我国现行司法解释制定主体进行梳理,逐一分析其合法及合理性,并据此进行合理化完善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