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费孝通的多元一体论是中国人类学、民族学整体性宏观研究的典范,是中国话语的具有国际意义和价值的创新之作。但是20年来,为什么一直处于共识与分歧并行的态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多元一体理论内涵的本质是一种结构论,而如果再加上从多元走向一体过程论的诠释和解读,一些不理解和质疑就可能迎刃而解。面对全球化,在“属于中国的就是属于世界的”这个事实面前,中国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能单独面对世界、面对全球化,而只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建构相匹配的中华民族,才能面对世界、面对全球化。正是属于中华民族的就是属于中国的,这也是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必然会形成一些阶段性的民族融合成果。其中汉民族就是一个典型的从多元走向一体的案例,从中可以窥见中华民族的未来将如何在发展中实现“多元一体”。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为什么会从多元走向一体?政冶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向心力是边疆与中央政治关系的关键所在,其原因在于各民族共同建构了中国。  相似文献   

4.
以开漳之地云霄县的历史民俗为视角,结合田野调查和史籍文献资料,对照实物遗迹和文化资源,探讨了闽南文化的构成特性。认为闽南文化是由土著的阈、阈越及其传人的文化,早于闽南人前来的“南溪蛮”及其后裔畲瑶文化以及闽南先民的中原文化3种文化相互碰撞、渗透、融合而成的,具有较为明显的多元复合性;文化变迁是不同国家、民族、族群之间文化碰撞调整的结果;文化认同,并不存在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因此,在探讨一种文化时,必须先探究其起源、传播和影响,即秉承“文化元素归原”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满族汉化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强调了"历史"和"整体"的观点,为"族别"范式的民族史与民族文化研究带来了新的理念和视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术研究的深入,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愈来愈为人们所认识。但"多元一体"并非是自我封闭的学说,20年来,它一直在接受学术界的检验,并持续地有所深化和发展。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中心把"多元一体"理论运用到对东北民族的研究上,最近组织部分从事民族学研究的博士生进行了一次学术笔谈,从不同的角度畅谈了他们对"多元一体"理论的体会和见解。这组论文为"多元一体"理论积累了来自东北民族、地域、文化的实证性研究案例,有助于推动这一理论的深入发展。本刊编辑部"民族学"栏目特在本期刊出。  相似文献   

6.
郝苏民先生长期从事民族学、民俗学、蒙古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他在科学研究中强调民族间民间文化相互影响、各自变迁、互化,认为中华民族史就是各民族共同开发、保护和建设“一体中国”的过程。多元一体是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文化现象。我国56个民族创造了自己的文明源点,并在历史的文化传承和传播中,既保持特色又彼此渗透而形成相互依存、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凝结成一个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7.
自汉代通西域,新疆在中国统治下,经营已两千多年。然而从古代中国对西北边疆的政策来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历朝西北边疆政策不仅继承和吸收前代的政策,从而保持了中国古代边疆政策的延续性。同时,历代又以其西北边疆的形式为依据,有所创新和发展。清王朝在经营西北边疆的过程中,采取了“因俗而治”的治疆理念,逐渐形成了伯克制、扎萨克制和郡县制并存的局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变迁,到19世纪中叶前后,“因俗而治”的治疆理念已不再适应新疆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农民起义和外部势力的打击下,清政府“因俗而治”的治疆理念被内地划一的治疆理念所取代。新疆历史步入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的移民运动使得我国边疆地区出现了民族融合现象,对我国多元民族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在简要介绍我国边疆地区的移民的基础上,从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民俗习惯以及教育观和生活观三个方面探讨了边疆移民对我国多元民族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强调了"历史"和"整体"的观点,为"族别"范式的民族史与民族文化研究带来了新的理念和视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术研究的深入,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愈来愈为人们所认识。但"多元一体"并非是自我封闭的学说,20年来,它一直在接受学术界的检验,并持续地有所深化和发展。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中心把"多元一体"理论运用到对东北民族的研究上,最近组织部分从事民族学研究的博士生进行了一次学术笔谈,从不同的角度畅谈了他们对"多元一体"理论的体会和见解。这组论文为"多元一体"理论积累了来自东北民族、地域、文化的实证性研究案例,有助于推动这一理论的深入发展。本刊编辑部"民族学"栏目特在本期刊出。  相似文献   

10.
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强调了"历史"和"整体"的观点,为"族别"范式的民族史与民族文化研究带来了新的理念和视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术研究的深入,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愈来愈为人们所认识。但"多元一体"并非是自我封闭的学说,20年来,它一直在接受学术界的检验,并持续地有所深化和发展。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中心把"多元一体"理论运用到对东北民族的研究上,最近组织部分从事民族学研究的博士生进行了一次学术笔谈,从不同的角度畅谈了他们对"多元一体"理论的体会和见解。这组论文为"多元一体"理论积累了来自东北民族、地域、文化的实证性研究案例,有助于推动这一理论的深入发展。本刊编辑部"民族学"栏目特在本期刊出。  相似文献   

11.
当代治理理论产生兴起于西方发达国家,其以主体多元化、手段多样化、过程互动化和目标共赢化为核心思想,是认识理解当代社会现实、解决当代社会现实问题的一种重要而有益的分析框架与方法工具。  相似文献   

12.
目前的软件产品开发中,软件规模越来越大,复杂度随之增高.在运用软件产品线的开发方法时,如何能够有效地识别领域中的共性元素和变化性元素,并将其反映到最终的软件形态中,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基于ERP软件产品线的实践,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出集戍技术框架(ITF);可以实例化ITF并将ITF中关键组戍部分有机组织起来,形成集成知识库(IKB).通过对IKB中集成事实和集成规则的匹配,及集成前提和集成规则的推导,自动生成构造脚本,完成软件系统的集成.  相似文献   

13.
Web服务在异构数据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了WebServices的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后,提出了一个基于WebServices的集成框架,并在此框架的基础上建立了Web服务适配器.该框架可以方便地用于公安信息查询系统中的异构数据源集成.  相似文献   

14.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其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是在历史长河中许多族群互相交流、文化相互碰撞、互相吸收的过程中交融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因此,只有通过田野调查,获得了足够的本土知识,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做实证性的研究,这样一种跨文化的研究本身就具有本土化的特征。新疆人类学本土化一个重要问题即是如何认识和解释新疆的多元文化现象,然后让学术研究为西部大开发服务。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各民族文化也由各个支流走向汇聚,形成了中国文化的“璀璨星河”。在数千年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化在得到保护和发展的同时,文化的统一性也在不断增强。文章阐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自然地理环境、汉文化的凝聚力、统一的政治局面及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等诸因素,对中国文化多元汇聚的重要影响和作用,揭示了中国文化统一性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6.
基于本体的医疗信息整合框架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杰英  李万龙  郑山红 《科技信息》2009,(29):I0085-I0086
随着本体技术的发展,本体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异构信息的整合。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的医疗信息整合框架,给出了框架的结构和本体整合的过程,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本体整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当上游企业拥有降低成本的技术创新时,利用Cournot数量竞争模型,在纵向控制的框架下,对纵向一体化和特许费两种技术许可策略进行了研究和比较.研究发现:新产品使下游厂商边际成本降幅较小时,上游厂商一体化策略的利润总是优于特许费的利润;若新产品使下游厂商的边际成本降幅较大时,下游产品同质的情况下,上游厂商特许费策略的利润优于一体化利润,下游产品异质的情况下,上游厂商一体化策略的利润优于特许费利润.对于社会福利而言,只有新产品对降低成本的作用很微弱时,上游厂商选择特许费策略才有利于社会福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OGSA-DAI(Open Grid Services Architecture-Data Access and Integration)致力于构造通过网格访问和集成来自不同的孤立数据源的中间件。本文分析基于OGSA的数据访问和集成服务框架,给出基于OGSA-DAI的数据访问与集成方法,提出扩展OGSA-DAI以支持一般性数据访问和集成服务的基本思路,最后给出在网格层整合OGSA-DAI与数据存储的整体架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城乡一体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其在一定的一、二级指标框架下,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指标,对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及预测。对城乡一体化的概念与内涵、城乡一体化评价模型、国内城乡一体化相关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总结与归纳。在此基础上,综述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包括一、二级指标框架的构建、三级指标的使用频度及其指标权重的确定等。最后总结分析了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在城乡一体化概念理解、动态发展、参与性、参考标准以及指标权重确定等方面的不足。提出将联合国人文发展指标体系(HDI)、可持续发展度指标体系(DSD)等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引入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中,以提高评价指标体系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参与性。  相似文献   

20.
异构数据源集成的实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目前数据源异构性的表现以及当前处理异构数据集成的主要方法,提出了一个基于XML技术和使用三层架构解决异构数据源集成的具体框架,并从技术层面详细阐述了实现该框架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