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利用所建立的高压油管泵、嘴两端液力参数关系式,分析了二次喷射现象, 澄清了二次喷射机理,阐明了以往采用的消除二次喷射方法的原因.提出一种消除二 次喷射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台参二井的一次由打捞钻具引起的严重的井下复杂事故的钻井液处理技术.首先分析了事故产生的原因,然后论述了所采取的相应的钻并液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3.
浅谈二次供水的污染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二次供水系统为解决城市市政供水管网水压不足所起的作用,分析了其运行过程中对水质产生二次污染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电磁干扰是变电站二次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障碍之一,本文从变电站二次系统电磁干扰的主要成因出发,分析了设备因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三大原因所引发电磁干扰的特点,并从加强制度和人员管理、改善设备配置、开展二次设备检测、实施继电保护智能化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变电站二次系统抗干扰措施。  相似文献   

5.
针对新一钢8#连铸机投产以来所出现的几次粘结漏钢事故进行分析,找出了导致粘结漏钢主要原因并采取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之后,铸机粘结漏钢事故得到明显遏制。  相似文献   

6.
欧美的中国古典式园林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园林艺术,曾于17世纪左右在欧洲刮起“中国热”的旋风。当时在欧洲各国建造了不少中国风格的园林和建筑。至1980年后,中国的造园艺术再次被介绍到西方世界。介绍这两次建筑文化交流中在欧美建成的中国式园林,分析其特点和文化背景及所产生的影响,比较两次建造园林的区别,并且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王君临 《科技信息》2009,(20):125-125
日本历史上有两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大化改新”与“明治维新”。这两次社会变革都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改变了日本当时的社会形态,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比较这两次社会改革可以看到两者有很多的共同点,其中之一就是对改革后的社会性质的判断——说法众多,无法定性。分析原因可以看到,外来文化这个因素的存在对日本社会进程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林庆凡 《海峡科学》2007,(5):54-54,71
该文分析了仙游县城区二次供水现状,并具体阐述了二次供水的水质污染原因,及加强城区二次供水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陈宁 《科技咨询导报》2009,(29):136-138
航天器产品在组装过程会发生各种问题,导致航天器不能在预定时间出厂,满足客户的需要。本文在国内第一次提出了采用灰理论(greytheory)对航天器产品出厂延迟原因进行分析。由于采用了灰局势(greypotency)理论决策思路,较好地解决了航天器产品在组装过程所遇到的问题,可以对具体原因进行预测,通过对问原因模型的仿真,能够得到具体的数值,对决策方案的预测选择符合实际需求,因此具有一定的实际使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深圳市机荷高速公路盐田港支线盐田隧道左线出口端ZK5+542-+548段初期支护结构侵入二次衬砌的介绍。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及所采取的处理方案,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分析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其实就是判断中国经济目前所处周期阶段 .本文对当前中国经济周期的阶段的考察从三个层次入手 :首先是利用IS_LM模型对中国宏观经济进行综合分析 ;其次是分析影响经济复苏的因素 ;最后是分析中国经济的首要任务 .结论是 ,当前中国经济确实出现了明显转机 ,但并未真正稳定走出低谷 ,实施的有效措施应是从供给方入手 ,坚决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 .  相似文献   

12.
经济周期理论作为经济综合运行状态的度量与评价的基础,以经济控制理论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是关于经济周期理论模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借鉴热力学的知识,提出经济周期效率的概念,并提出其提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运用IS-LM框架对构造的非瓦尔拉斯宏观经济周期模型进行了研究,阐述了配给过程中的经济波动规律.结合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对经济体系运行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作为未来经济周期理论研究的主题──现代动态系统理论,作者将混沌理论应用于经济周期理论中,并详尽地探讨了这一主题的优越性以及对经济周期理论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讨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犯罪的社会原因、制度原因和主观原因。通过对犯罪原因的分析,以期从源头上打击和防范农村经济犯罪。  相似文献   

17.
对西部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在生态环境相对比较脆弱的西部地区而言,发展循环经济是打破旧有发展模式、实现资源永续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战略选择。资源因素、环境因素、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等都影响着其发展的趋势、方向及进程。要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资金、技术以及法规、制度等软硬环境的强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8.
鹤壁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鹤壁循环经济发展实际,分析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18世纪末一20世纪中叶苗族向滇东南和中印半岛北部的迁徙既有政治原因,也有经济原因。就政治原因而言,主要是苗族卷入其中的乾嘉起事、“成同变乱”引发了苗族的大规模迁徙。就经济原因而言,一方面,刀耕火种的游耕农业使得相当一部分苗族人口长期处于向西南迁徙的状态,以不断寻找新的可耕地;另一方面,玉米的引进和推广使得滇东南和中印半岛北部尚未开垦的广大山区半山区成为可耕地,不断吸引着大量苗族人口迁徙而来。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周期波动由技术冲击引发和期末资本存量不小于期初资本存量的条件下, 基于离散时间系统的最大值原理给出了真实经济周期内最优投资与最优消费的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