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健康文摘     
《科技潮》2007,(8):57-57
夏季养生别“以冷抗热”;睡眠不好多由“心病”引起;每次游泳多长时间最佳;不宜戴过深或过浅的太阳镜;老来俏利健康;  相似文献   

2.
不宜用饮料代替白开水汽水、果汁、可乐等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及电解质.这些物质会对胃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如大量饮用,还会增加肾脏过滤负担,影响肾功能.而且过多摄入糖分会增加人体热量,使人肥胖.  相似文献   

3.
美国一家公司推出一种新型太阳镜——蓝光滤色镜。戴上这种太阳镜看物体不仅格外清晰明亮,更富于立体感,而且可以起到保护眼睛免受紫外线伤害的作用。因此,这种太阳镜被认为是保护视力的一大突破。蓝光滤色镜的主要特点是,利用特制的镜片过滤掉太阳蓝光谱的紫外线。在日常生活中,蓝光被看作对人的视力无任何好处。首先,由于蓝光是可见光谱中波长最短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饮料广告不绝于耳,渴了喝饮料的孩子越来越多,饮白开水的却越来越少,这实际上是一种影响孩子成长的不良倾向。 营养学家指出,从营养学观点而言,任何含糖饮料或机能性饮料都不如白开水对身体的健康有益。纯净的白开水最容易解渴,进入人体后可立即发挥  相似文献   

5.
你会喝水吗     
张一平 《少儿科技》2011,(10):35-36
你会喝水吗?如果有人这样问你,你一定会觉得奇怪:我每天都喝水啊,难道还有不会喝水的人?那么,你喝水是否科学呢?你是口渴时喝水,还是不等口渴就喝水?你大多数情况下是喝茶、喝饮料、喝咖啡,还是喝白开水?你一天喝几次水,总共大约有多少?  相似文献   

6.
《青年科学》2013,(2):70-71
瓶盖:拧开后擦擦瓶口瓶装饮料中,起密闭作用的是螺纹瓶盖上一块突出的胶垫,螺纹状的结构只具有紧固作用。瓶盖螺纹处缺少保护,一旦有灰尘或细菌进入,就会对瓶口造成污染,用嘴接触后极易患病。因此瓶装水最好倒出来喝,或用消毒纸巾擦拭一遍;若开盖后发现饮料遭污染、瓶盖有发霉迹象,就不要喝了。  相似文献   

7.
眼下,许多老年人纷纷走出居室,积极参加春练,但在春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不宜早初春,晨间气温低、湿度大、雾气重。因室内外温差悬殊,人体骤然受冷,容易患伤风感冒或哮喘病、“老慢支”、肺心病等病,故老年人应在太阳初升后外出锻炼。二不宜空老年人新陈代谢低,早晨血流相对缓慢,血压、体温偏低,且经过一夜的消化,腹中空空。故晨练前应喝些热饮料,如牛奶、蛋汤、咖啡、麦片等,以补充水分,增加热量,防止脑血管意外。三不宜露早晨户外活动,要选择在避风向阳、温暖安静、空气新鲜的旷野、公园或草坪中,不要顶风跑,更不宜脱…  相似文献   

8.
《创新科技》2005,(9):56
眼睛的颜色是人体最重要的体貌特征,但科学家日前表示,眼睛的颜色是可以改变。通常情况下,人眼在外伤作用下可能会改变颜色,但若没有外伤的作用,眼睛颜色还会自动改变吗?对大部分人而言,答案是否定的。眼睛颜色在人幼年时期已经形成,且基本上终生不变。但是,一小部分成年人眼睛的颜色却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明显地变深或者变浅。  相似文献   

9.
杨俊杰  陈军 《科技潮》1998,(8):67-67
水是人们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之一,人体60~70%是由水构成。人类所摄取的营养物质最终要经过水溶解才能被肌体吸收利用。人类饮水是生理的需求,也是健康的需要。因此,水的质量好坏,必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的安全与健康。目前由于人们对日益暴露出的饮用水质最问题十分关注,因此饮用什么水,一方面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谈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另一方面也促使人类"喝"文化的不断升级变化。从凉水、白开水、茶水到罐装饮料、果蔬味饮料、固体饮料,从碳酸饮料到中性饮料以至发展到太空纯水、富氧水、天然矿泉水等。轰轰烈烈的"饮水革命"在国内外风起云涌,饮水市场空  相似文献   

10.
《科技知识动漫》2009,(6):41-42
人们外出郊游或活动,总喜欢带易拉罐饮料,因为它有重量轻、体积小、不易破碎、便于携带的优点。不过,在家中或固定地点最好不要喝易拉罐装的饮料,这不仅是经济上不合算,而且常喝易拉罐饮料会喝出病来。  相似文献   

11.
紫外线属低能量的电磁波辐射,但非电离辐射,其能量很低,穿透力很差。短波段中240-280mm波长的紫外线杀菌力较强,用于消毒的紫外线灯主要产生的253.5nm波长属最强。但使用不当不仅达不到消毒的目的,对人体还会造成不同成度的损伤。首先利用紫外线灯管消毒时,灯管表面经常一般每2周左右1次用酒精棉球轻轻擦拭,除去表面灰尘与油垢,以减少对紫外线穿透力的影响。紫外线肉眼看不见,灯管射出的紫外光线并不代表紫外线强度,有条件应定期测量灯管的输出强度。测量时可使用紫外线强度测定仪或化学指示卡,无条件者可逐日记录使用时间。国产紫外线灯管使用时限为4000小时,当用过规定期限的3/4时,灯管的照射强度已低于70uw/cm,此时消毒时需延长照射时间或更换灯管。消毒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空气中不应有灰尘或水雾。紫外线无法穿透排泄物、分泌物,亦不能照到被遮掩的阴暗处,使用时应注意。其次,如不注意个人防护,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当紫外线直接照射到人眼时,大部分被角膜上皮细胞的核蛋白吸收,导致细胞核膨胀破碎和细胞死亡。长时间对皮肤照射同样可以被皮肤细胞吸收,导致细胞死亡,对人体造成损伤。受伤程度及部位不同,症状也不同。如对眼睛,轻者主要...  相似文献   

12.
紫外线属低能量的电磁波辐射,但非电离辐射,其能量很低,穿透力很差。短波段中240-280mm波长的紫外线杀菌力较强,用于消毒的紫外线灯主要产生的253.5nm波长属最强。但使用不当不仅达不到消毒的目的,对人体还会造成不同成度的损伤。首先利用紫外线灯管消毒时,灯管表面经常一般每2周左右1次用酒精棉球轻轻擦拭,除去表面灰尘与油垢,以减少对紫外线穿透力的影响。紫外线肉眼看不见,灯管射出的紫外光线并不代表紫外线强度,有条件应定期测量灯管的输出强度。测量时可使用紫外线强度测定仪或化学指示卡,无条件者可逐日记录使用时间。国产紫外线灯管使用时限为4000小时,当用过规定期限的3/4时,灯管的照射强度已低于70uw/cm,此时消毒时需延长照射时间或更换灯管。消毒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空气中不应有灰尘或水雾。紫外线无法穿透排泄物、分泌物,亦不能照到被遮掩的阴暗处,使用时应注意。其次,如不注意个人防护,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当紫外线直接照射到人眼时,大部分被角膜上皮细胞的核蛋白吸收,导致细胞核膨胀破碎和细胞死亡。长时间对皮肤照射同样可以被皮肤细胞吸收,导致细胞死亡,对人体造成损伤。受伤程度及部位不同,症状也不同。如对眼睛,轻者主要...  相似文献   

13.
照明过多不但易造成眼睛疲劳,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室内照明缺乏阳光中的紫外线,使人对钙的吸收量大大减少。医学界人士发现,现代因缺钙引起的老年性骨折、婴幼儿佝偻病发生率日益增加,很可能与自然阳光照射减少,电灯照射时间延长有关。长期使用室内照明,无形中扰乱了人体的“生物钟”,使生理节奏失调。越来超多的人因此心慌胸闷,精神萎靡。因此专家建议,白天人们最好利用自然光线,经常打开窗户,让阳光进入室内,整日在办公室伏案工作的人也要抽时间到户外活动,以免染上现代照明病。所以,在室内使用照明设备时,应掌握…  相似文献   

14.
服装颜色与人体肤色的和谐,能增加人的健康美和外观美。中国人的肤色基本上是红黄结合的黄橙色,浅些的属于白色和黄色的结合色,暗些的是浅褐色。一个人的面部和全身皮肤的色调以及眼睛、头  相似文献   

15.
1、改善鱼塘条件。利用污水养鱼的池塘,面积宜大,若鱼塘面积过小,净化污水的能力有限,水质不易控制而恶化、从而导致鱼的浮头甚至汽塘死鱼。面积大则受风面和光照面增加,池水含氧量高,有利于有机物分解和污水净化。池塘不宜过深,因为污水较浑浊,透明度低,池水太深则下层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难以进行,造成溶氧量低,影响下层鱼的生活和污水的净化。反之过浅也不行,过浅,鱼的栖息活动范围和净化污水的能力又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6.
《今日科技》2010,(1):56-56
系领带过紧易引发眼病 德国一项研究显示,领带系得过紧容易引发青光眼。通过测试表明,系领带3分钟后,大部分人的眼压提高了20%,专家建议,系领带时不要系得太紧,领带扎得紧会导致更多的血液涌到眼部,从而使眼部压力增大,眼部压力过大,最终可能对眼睛造成比青光眼更严重的损害。  相似文献   

17.
《今日科技》2006,(5):62-64
婴幼儿不宜吃的食品含脂肪和糖太多的食品:如巧克力、麦乳精、元宵、年糕、粽子等,孩子吃后不易消化,会引起孩子腹泻;刺激性较大的食品:如辣椒、大葱、大蒜、生姜、酒类、咖啡等,因为这类食物容易损伤孩子的口腔、食道和胃粘膜;熏烤、油炸食品:这些食物不容易消化,吃后极易引起孩子呕吐或胃肠功能紊乱;不符合卫生的小食品:棉花糖、爆米花;小粒食品:如瓜子、带刺的鱼、带籽的西瓜等。孩子也不宜喝含糖量高和有色素的饮料。过量吸烟嗜酒易患老年耳聋专家认为,引起老年性耳聋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听觉系统的衰老。另外,饮食习惯、遗传因素、长期接…  相似文献   

18.
未老先衰与饮食科学家研究发现:有一种叫过氧脂质的物质,使人早衰。过氧脂质存在于人们常用的食品中,如炸过鱼、虾的油,放置不久就会氧化(俗称“哈喇”),产生过氧脂质;长期晒在日光下的各种食物,由于日光中紫外线的照射,过氧脂质也会增加;鱼干、腌肉及许多种含...  相似文献   

19.
《临沧科技》2009,(4):47-48
很多的中小学生早餐喜欢喝豆浆。但是,喝豆浆是有讲究的,并非人人适宜。据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营养科主任邱小文介绍说,传统医学认为,豆浆性平偏寒而滑利,平素胃寒,饮后有发闷、反胃、嗳气、吞酸的人,脾虚易腹泻、腹胀的人以及夜间尿频的人,均不宜饮用豆浆。因此,在食用豆浆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六点:①不能与药物同饮。有些药物会破坏豆浆里的营养成分,如四环素、红霉素等抗生素药物。  相似文献   

20.
茶是一种常用饮料,根据加工方法不同,可分为红茶、绿茶、花茶和乌龙茶等。适量饮茶能使人减轻疲劳,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消化和水份排泄。但是,有不少人不了解饮茶的科学道理,往往凭自己的兴趣和习惯来饮茶,这样将带来许多弊端。一、晚饭后和睡前不宜过多饮茶。茶叶中所含的生物碱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晚饭后或睡眠前饮茶过多会影响睡眠;茶叶中所含的茶碱有利尿作用,睡前大量饮茶可造成夜尿过频,也会影响安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