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5 毫秒
1.
广西沙塘林场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空间分布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9年1月采用棋盘式抽样方法,调查广西沙塘林场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越冬代幼虫虫口密度,采用分布型指数及回归模型法探讨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广西沙塘林场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呈聚集型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马尾松毛虫越冬实际累积虫数为1190条,低于拒绝限下界(1347),说明不需要进行松林全面防治。  相似文献   

2.
<正>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我国马尾松林危害最严重、分布最广泛的食叶害虫。为了预测这种害虫的发生数量和进行综合防治,我们采用生命表的方法,在浙江省余杭县长乐林场对湿地松林马尾松毛虫的各种死亡因子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分析了影响数量变动的各个因子的作用。本文报道的是1979年~1982年对越冬代松毛虫的研究结果,其它各代的考查材料将陆续整理成文。 马尾松毛虫在浙江余杭县一年发生2~3代,第一代发生期5月中旬~7月下旬,第二代7月下旬~10月上旬,第三代10月上旬到下一年的5月中旬。发生2代的年份,即第二代发育到下一年的5月中旬结束。马尾松毛虫以四龄幼虫越冬为主。这种害虫除危害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外,也取食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和火炬松(Pinus taeda L.)。  相似文献   

3.
<正>黑足凹眼姬蜂是马尾松毛虫幼虫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在江苏、安徽两省,对马尾松毛虫幼虫的平均寄生率为3.4~50%。该蜂在南京一年发生5代,以幼虫在3~4龄越冬代马尾松毛虫幼虫体内越冬。卵~幼虫期28d,蛹期10~20d,成虫在白天交尾、产卵。成虫寿命2.8~13.6d。无趋光性。雌蜂的平均怀卵量67~207。黑足凹眼姬蜂的茧蛹重寄生天敌有8种,平均重寄生率27.9%,最高重寄生率29.5%(越冬代),其中以次生大腿小蜂为主。  相似文献   

4.
<正>松毛虫脊茧蜂是马尾松毛虫幼虫常见的寄生性天敌,国内分布广泛。在苏皖地区对松毛虫幼虫的平均寄生率为1.8~20.1%。该蜂在苏皖地区一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越冬代3~4龄松毛虫幼虫体内越冬。翌年2~3月寄主幼虫虫体缩小,两端微尖,中间隆起呈纺锤形,固定在树皮下或小枝、针叶等部位。越冬代及第1代成虫发生期长,幼虫有滞育现象,因此生活史不整齐,有世代重叠现象。蛹期19~24天。成虫在白天羽化、交尾、产卵,平均寿命7.7~24.7天,补充营养可延长寿命。成虫有较强趋光性,脊茧蜂的诱虫量与松毛虫发生数量密切相关。茧蛹期有5种重寄生天敌,全年平均重寄生率18.6%,其中以窄柄姬蜂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应用20%三唑磷乳油进行防治马尾松毛虫幼虫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300~1600倍液防治第一代≤3龄马尾松毛虫幼虫,72h后,其杀虫率为90.4%,防治≥4龄马尾松毛虫幼虫,72h后,其杀虫率为89.1%~95.8%;防治第二代≤3龄马尾松毛虫幼虫,72h后,其杀虫率为71.9~90.7%;防治第三代≤3龄马尾松毛虫幼虫,72h后,其杀虫率为73.4%~91.7%.在本试验设计浓度范围内,三唑磷乳油的杀虫效果(包括残留药效)均是随浓度的增大而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6.
<正>通过8代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幼虫室内饲养和野外调查,明确了该虫在宁溧山区一年发生2~3代,以2代为主,幼虫一生为害针叶量接近3000cm,折合鲜重13.4g,干重5.04g。不同性别的幼虫取食量和排粪量均有显著差异,末龄幼虫为害量占总为害量的70%以上。幼龄林上的幼虫越冬期大都在梢头针叶丛中。  相似文献   

7.
使用化学农药控制松毛虫危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拟除虫菊酯是松毛虫综合治理中较为理想的杀虫药剂。溴氰菊酯对3~4龄马尾松毛虫幼虫,每亩使用有效剂量为0.0125g,4~5龄幼虫为0.025g,5~6龄幼虫为0.05g;杀灭菊酯对3~4龄幼虫为0.2g,5~6幼虫为0.4g,均可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在此剂量下,对天敌的威胁小,未发现池塘鱼类中毒死亡。药剂可以直接加水稀释,进行低容量或超低容量喷雾,也可加工成油乳剂,以喷烟雾方法使用。防治松毛虫宜在越冬代进行,可减轻对天敌的影响,且有利于菊酯农药在较低温度下药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毛虫生物学特性及生物防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尾松毛虫在福建一年发生 2 - 3代 ,其 1龄和 2龄幼虫群集取食 ,成虫昼伏夜出 ,以 2 l:0 0 - 2 3:0 0时活动最盛 ,趋光性强 ,雌蛾产卵量平均为 193粒。通过生物农药“天时”对松毛虫四龄幼虫的毒力测定 ,结果表明 :“天时”对其幼虫具有较高的活性 ,4 8h的 LC50 为 0 .0 0 0 15 4mg/ m L。这为马尾松毛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毛虫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1983~1985年,在江苏省溧水林场对马尾松毛虫室内外取食针叶量、自然虫害和人工剪叶模拟虫害以及各种防治方法的效益等进行了测定和调查。结果表明,松毛虫自然为害与人工剪叶模拟处理对树木生长量的影响是趋于一致的。稂据松树损失针叶量与树木生长损失量的关系,提出了该地区马尾松毛虫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0.
<正>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ns punctatus Walker)属鳞翅目、枯叶蛾科(Lepidoptera Lasiocam-pidae),它繁殖力强,迁移扩散快,经常猖獗成灾,是我国危害森林的最严重的历史性大害虫。为了防治马尾松毛虫,必须建立准确、可靠、方便的预测预报方法,掌握其种群数量动态;而昆虫的性比则是种群结构的重要特征,它对种群的数量动态有重要影响。故研究马尾松毛虫雌雄区分问题对建立上述预测、预报方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目前尚未见到关于马尾松毛虫幼虫生殖系统的研究报道。 自1982年起,我们开始对马尾松毛虫的生殖系统进行研究。本文报道此项研究的部分结果。  相似文献   

11.
大区域气候对马尾松毛虫发生规律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作者在前人分省区研究气候因素对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发生影响的基础上,采用逐步回归、判别分析等方法,通过电子计算机分析多省区的大区域气候对马尾松毛虫种群发生的影响。从中看出,不同地理区域内、不同气候状况下,马尾松毛虫的发生是有规律变化的。特别是随不同纬度及其所引起的气候(主要是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等)的差异而变化。根据上述分析的结果,并结合纬度、海拔、昆虫区系、马尾松毛虫发生世代、马尾松地理类型等因子,作者将我国马尾松毛虫的发生地区划分为三个类型区,以期有助于马尾松毛虫种群数量消长趋势的测报和森林昆虫区系等生态学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毛虫定量测报的判别分析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马尾松毛虫的电子计算技术的定量测报,在我国还刚开始。本文应用二次判别分析,通过数字电子计算机对马尾松毛虫发生量和各种气象因子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根据电算程序中的筛选标准自动筛选出影响马尾松毛虫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所组建的判别函数式,可作为测报数学模式。并据此测报出未来马尾松毛虫的发生量(共分为发生极轻,发生轻、发生重,发生极重四个量极)。判别分析电算定量测报方法应用于福建省连江县和浙江安吉县。  相似文献   

13.
“容忍哲学”是 IPM 理论最具特色的基本概念,是害虫防治策略上的重大观念更新。从“消灭哲学”到“容忍哲学”的转变,是害虫防治策略上质的飞跃,是几千年害虫防治实践的历史必然;是生态学观点应用于害虫防治的必然;并且有着深刻的科学背景。“容忍哲学”的基本含义可以概括为:害虫综合治理是生态系统功能的一种整合作用。容忍无损大局;容忍有利于自然控制因子发挥作用;容忍有利于保护环境;容忍并不完全排斥消灭。  相似文献   

14.
王元康 《武夷科学》2008,24(1):65-68
刚竹毒蛾 Pantana phyllostachysae Chao 1年发生3代,以卵和初孵幼虫越冬,越冬幼虫翌年3月开始活动,6月上旬为第1代幼虫孵化盛期,8月下旬为第2代幼虫孵化盛期,11月出现第3代幼虫。气温是影响刚竹毒蛾危害的重要因素,在防治上要抓住幼虫3龄期前和成虫期进行防治,使用2.5%溴氰菊酯、80%敌敌畏和柴油按1:0.5:50制成的油烟剂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中草药病虫害的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过对贵州省中草药病虫害发生与危害调查,26种栽培面积较大的品种共发现害虫47种,病原菌52种,结果表明:白术病毒病、长管蚜,太子参叶斑病,吴茱萸褐天牛,天麻细胸金针虫为近年主要流行病虫害,而农药残留、重金属、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的偏高,也严重影响中草药品质,因此防治上在建立完善的植物检疫制度、病虫草害预测预报的同时,加强田间管理,提倡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等有效方法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对昌吉市棉花害虫种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棉花害虫(螨)有17种,其中害螨4种,为害严重的害虫(螨)有棉铃虫、棉蚜、棉叶螨等.文章阐述了昌吉市棉花主要害虫的危害及防治现状,提出了今后对棉花害虫(螨)综合治理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我国人工林虫害严重的原因,提出了人工林虫害“精确防治”的概念,着重探讨这一技术体系中对环境影响最小的精确打击方法———选择性施药技术,集中杀灭害虫,实现最佳防治效果。同时结合徐州地区多年进行的虫害防治试验和推广实践,阐述树木注射施药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8.
19.
文章通过对在害虫侵袭下农作物生产之经济模型的定性分析,指出了模型中不同的参数比值对虫害灾情的影响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