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验室煤体复电阻率测试旨在提供可靠的复电阻率数据,为进一步现场应用基础研究。影响煤体复电阻率测量精度的因素众多,其中电极板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极板的厚度和大小都会对煤体复电阻率测量产生影响,因此电极板的变化对测量参数的准确性有重要意义。通过选用导电性较好的紫铜材料作为极板,对3种不同厚度的极板材料进行了复电阻率测量,分析极板厚度对激发极化效应的影响,测试了直径为1,2,3,4,5 cm 5种大小极板对煤体复电阻测量的影响,并使用Cole-Cole模型进行数据拟合。得出结论如下:1)极板本身的极化效应和极板与煤样端面贴合程度是影响煤样复电阻测量误差的主要因素,3种不同厚度的极板材料中导电铜纸误差最小;2)对同一个煤样而言极板面积变化仅对复电阻率幅值有较大影响,对煤样激发极化的影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2.
研究储层岩石的复电阻率特性,首先必须排除岩石物理测量系统极化效应的影响。基于不同金属电极材料测量装置和硫酸铜面团装置,完成清水条件下的复电阻率实验,并应用纯电阻和RC并联电路对测量仪器和测量装置系统进行标定,证实硫酸铜面团测量装置的性能最稳定,确保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岩石复电阻率测量技术和标定方法,优选出性能最稳定的测量装置系统,排除非岩石极化效应的影响,为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储层岩石物理分析和评价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
从微观角度探讨黄铁矿在页岩中的极化效应机制,为时-频电磁法应用于页岩气勘探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对川南龙马溪组页岩样品进行显微扫描电镜、有机地球化学测试和复电阻率测量,结果显示:黄铁矿微观形态为草莓状和晶形较好的立方体,它们的形态指示页岩的形成环境为富有机质的沉积水体,且H_2S含量较高;非氧化-还原环境利于黄铁矿产生完全极化的界面极化现象。黏土矿物和黄铁矿在页岩中的赋存关系密切,作为具有阳离子交换能力的黏土矿物并没有对页岩的极化产生积极贡献,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黄铁矿的极化效应。页岩中黄铁矿的含量与页岩的极化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黄铁矿和TOC具有储层空间上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岩石复电阻的频率特性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岩石物理实验方法,在模拟地层温度和压力的条件下,在100Hz~15MHz的测量频段上研究了岩石样品的复电阻特性,从电流的角度探讨了频散的机理。结合极化理论,指出了界面极化机理在岩石频散现象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并求出了每一被测岩样的界面极化驰豫频率和频宽,得到了用实验手段求岩样特征频率的新方法,由此可能发展为一种电测井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杨妮妮  王志宏 《河南科学》2009,27(4):433-436
SAMT法在测量过程中的静态效应问题一直是电磁测深领域的难题,正确识别静态效应,及时对测量资料进行处理是保障勘探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为了掌握CSAMT测量中静态效应的特征,通过正演模拟的方式,从静态体的埋深和电阻率高低等方面研究了静态效应,讨论了不同极化模式、偶极长度、测点位置、测量频段对静态效应的影响.初步掌握了静态效应的规律,有助于实际勘探资料中静态效应的识别和采取有效的方法消除静态效应.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时长和能量的X射线辐射下,对固化后环氧树脂电绝缘材料的介电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使用柱-柱电极、介电谱仪、高阻仪对辐射过的环氧树脂进行了击穿场强测试、介电常数测量、电阻率测量。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对辐射过后的环氧树脂进行了微观形貌测量,材料的结晶度、结晶尺寸测量。结果表明:X射线辐射对固化后的环氧树脂的介电性能、微观结构和外貌特征均有影响,环氧树脂的介电性能与其微观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岩石电阻率频散现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介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证明,岩石电阻率存在频散现象,主要是由于岩石松驰极化所致。在实际测井中,纯岩石及盐水溶液电阻率的频散可以忽略不计。随着岩石泥质含量、含油气饱和度的增高和饱印溶液浓度的降低,频散现象明显增强;随着测量频率的增高。所测岩石电阻率逐渐降低。在实际测井中,不同电阻率测井方法因使用频率不同,在泥质地层中的测量结果将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8.
地热系统勘探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在几千米的深度范围内对地热储层进行地球物理探测.电磁法由于其测量参数电阻率直接与表征地热系统的因素相关,被证明是地热资源勘探的有力工具.分析了岩石的电阻率与孔隙度、盐度、温度以及水岩相互作用的关系,并研究了电磁法在高温地热系统、非火山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表明,电磁法可以有效勘查地热流体及...  相似文献   

9.
岩石电阻率频散现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电介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证明,岩石电阻率存在在频散现象,主要是由于岩石松驰极化所致,在实际测井中,纯岩石及盐水溶液电阻率的频散可以忽略不计,随着岩石泥质含量,含油气饮和度的增高和饮和溶液浓度的降低,频散现象明显增强;随着测量频率的增高,所测岩石电阻率逐渐降低,在实际测井中,不同电阻率测井方法因使用频率不同,在泥质地层中的测量结果将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10.
在中低纬度多年冻土区多次实验分析如何改善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高频段出现的"跳点"现象。根据测量结果认为天然电磁场信号、季节气候、采集时间、极距长短对高频段视电阻率数据下跳影响明显。提高野外测量数据质量,AMT高频段视电阻率测点具有真实圆滑连续性,对研究青藏高原冻土分布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