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岩石电阻率频散现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电介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证明,岩石电阻率存在在频散现象,主要是由于岩石松驰极化所致,在实际测井中,纯岩石及盐水溶液电阻率的频散可以忽略不计,随着岩石泥质含量,含油气饮和度的增高和饮和溶液浓度的降低,频散现象明显增强;随着测量频率的增高,所测岩石电阻率逐渐降低,在实际测井中,不同电阻率测井方法因使用频率不同,在泥质地层中的测量结果将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2.
射频段岩石介电频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 40 0块油田泥质砂岩样品测量结果进行了分析 ,给出了干岩样和含水岩样的介电频散曲线。由频散曲线看出 ,射频段 (2 0~ 2 70MHz)岩石介电常数随频率的变化服从幂函数规律 ,在此射频段中 ,可以实现频率的归一化 ,消除在不同频率下对同一地层测量结果的差异。同时 ,岩石介电频散程度受到含水饱和度、水矿化度、泥质含量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射频段岩石介电频散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近400块油田泥质砂岩样品测量结果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干岩样和含水岩样的介电频散曲线。由频散曲线看出,射频段(20-270MHz)岩石介电常数随频率的变化服从幂函数规律,在此射频段中,可以实现频率的归一化,消除在不同频率下对同一地层测量结果的差异。同时,岩石介电频散程度受到含水饱和度、水矿化度、泥质含量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研究岩石超声波速度频散规律,为解决测井和室内超声波透射实验之间数据匹配问题提供参考依据.用数值模拟与物理实验方法研究碳酸盐岩的超声波速度频散现象,结果表明:均质型碳酸盐岩不存在速度频散;孔洞型碳酸盐岩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速度频散,并随着孔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孔洞结构也会导致声波速度的离散,这种离散随着频率的增大而减小.不同孔洞分布的碳酸盐岩也会出现速度频散现象,但如果这种分布没有改变声波传播的最短路径,声波速度几乎不会发生离散.不同长度碳酸盐岩样品的速度频散现象严重,但是这种频散现象并没有随岩心长度的变化发生改变.碳酸盐岩内部的孔洞结构极易改变声波在岩石中传播的最短路径,而人造孔洞的分布特征、长度并没有引起最短路径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岩石复电阻的频率特性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岩石物理实验方法,在模拟地层温度和压力的条件下,在100Hz~15MHz的测量频段上研究了岩石样品的复电阻特性,从电流的角度探讨了频散的机理。结合极化理论,指出了界面极化机理在岩石频散现象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并求出了每一被测岩样的界面极化驰豫频率和频宽,得到了用实验手段求岩样特征频率的新方法,由此可能发展为一种电测井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线圈法岩心复电阻率扫频测量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用不同测量方法所测得的岩石电阻率或电导率的异同及其关系,在实验室内研制了线圈法岩样复电阻率扫频测量系统。该系统可改变传统感应测井中以发射电流直接作为参考的方法,将发射电流移相一定的角度,从而解决了虚部小信号的检测问题。发射电流在低频时,短线圈距的线圈系对介质电导率的灵敏度低于长线圈距的;而在高频时结果则相反。试验表明,在室内用线圈法测量岩心复电阻率是可行的,而且被测信号幅度和相位均与岩石的电阻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也更能真实地反映岩石的频散特性。同时,用线圈法测量的岩心复电阻率也可用来探测岩石中地层水的饱和度。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用不同测量方法所测得的岩石电阻率或电导率的异同及其关系 ,在实验室内研制了线圈法岩样复电阻率扫频测量系统。该系统可改变传统感应测井中以发射电流直接作为参考的方法 ,将发射电流移相一定的角度 ,从而解决了虚部小信号的检测问题。发射电流在低频时 ,短线圈距的线圈系对介质电导率的灵敏度低于长线圈距的 ;而在高频时结果则相反。试验表明 ,在室内用线圈法测量岩心复电阻率是可行的 ,而且被测信号幅度和相位均与岩石的电阻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也更能真实地反映岩石的频散特性。同时 ,用线圈法测量的岩心复电阻率也可用来探测岩石中地层水的饱和度。  相似文献   

8.
在获得3.5%Nacl溶液-海砂-甲烷水合物体系阻抗谱参数的基础下,通过计算得到了该体系的复电阻率数据,分析了复电阻率参数的频散特性以及水合物饱和度对其频散特性的影响,进而建立了复电阻率模型。结果表明:在0.1 Hz~1 MHz测试频率范围内,含甲烷水合物多孔介质的复电阻率存在明显频散现象;甲烷水合物饱和度与复电阻率频散特征参数密切相关,饱和度越小复电阻率频散特性越显著,当测试频率范围为0.1 Hz~10 Hz时,复电阻率幅值、实部和虚部与测试频率在双对数坐标系下成线性关系,其斜率的绝对值与水合物饱和度之间成递减的近似线性关系,而当测试频率范围为10 Hz~1 MHz时,复电阻率幅值和实部的频散度与水合物饱和度符合递减的近似线性关系;在本研究的测试条件下,含水合物多孔介质体系的阻抗谱可以用电阻和电容的串联等效电路模型来拟合,基于此建立的复电阻率模型可用来计算水合物饱和度。  相似文献   

9.
由于频散影响因素多,产生机理不清,并且测井时其实部和虚部的计算存在错误,导致了"实部不实,虚部不虚"的结果,制约了复电阻率测井技术在油田的应用和发展。对油田大量岩芯的实验测量发现,地层的电容率信号对油气的响应更显著:NaCl溶液的电容随着测量极板距离的增加按负平方关系减小;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按平方关系增加;随着频率的增加按负幂指数规律减小。NaCl溶液电阻率和电容率对比发现,相同条件下,电容率的变化率比电阻率明显,从而证明了地层电容率比电阻率对地层压力、孔隙度、流体矿化度和饱和度等地层参数响应更敏感。基于这样一个发现,仿照阿尔奇公式,建立了以电容率为核心参数的含水率和矿化度计算公式,进而识别流体类型。油田双侧向电阻率测井实际资料证明,利用电容率信号可以更好地识别地层流体。  相似文献   

10.
流体饱和岩石超声速度频散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给出在实验超声频率下储层砂岩样品“局部流”模型理论频散、Biot理论频散与实验总频散的定量关系。在低压情况下,实验总频散与Biot理论频散差异较大,Biot理论频散不足以解释实际频散结果;而作者所用“局部流”模型理论频散(已包括Biot理论频散)与实际结果符合较好;压力较高时,“局部流”模型频散以及总频散均会下降,这时Biot理论可以解释流体饱和速度变化。孔隙度较大样品在加压的过程中会出现主导频散机制的转换。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岩石中低面率塑性孔隙随压力的变化,而孔隙刚度的差异是“局部流”作用存在的基础。研究了不同孔隙流体对岩石速度频散的影响。流体粘度增加,实验总频散与“局部流”模型频散均有较大增加,而Biot理论频散变化不大。流体的粘度,以及岩石的渗透率在两种频散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是相反的。  相似文献   

11.
以Edwards提出的通用分子热力学模型为基础关联了氮-硫化氢-水、氨-二氧化碳-水.氨-二氧化碳-硫-化三种挥发性弱电解质水溶液体系的汽液平衡.为了将模型扩展至酸水汽提过程中的高组分浓度区、高温度区(可能导致高压)以及高离子强度区的汽液平衡关联.在模型中加入了三元离子交互作用与温度的关系项.并采用了更新的离子反应平衡常数、享利常数和二元交互作用参数.经计算对比.对原模型不能预测的汽液平衡区域,这种关联能给出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对HTV船型浮阀塔板顺排和错排两种不同排列方式进行了对比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采用这两种排列方式均可获得优良的操作性能,但要考虑不同的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同时测定热载体再生时碳和氢燃烧动力学的实验方法并建立了实验装置.用外推法处理实验数据.得到了热载体再生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热载体与CRC—1裂化催化剂再生动力学方程在形式上是一致的.只是动力学常数有些差别.该方法及实验装置同样适用于裂化催化剂再生动力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用积分方程的方法讨论了解析函数的一类带有两个位移的复合边值问题.对于位移的不同情况,分别建立了原边值问题的相联问题,给出了原问题的指标计算公式及可解条件.  相似文献   

15.
油层水力压裂施工中常用的水基冻胶压裂液在破胶后一般都有一定量的残渣.这种残渣一方面可堵塞地层和支撑裂缝孔隙,另一方面可形成滤饼,降低滤液侵入地层深度,减轻地层伤害.本文用田菁压裂液研究了其残渣含量对不同渗透率人造岩心伤害程度的影响,并在模拟压裂液滤失条件下测定不同残渣含量的压裂液对填砂裂缝的伤害程度.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地层及裂缝的伤害程度及压裂液侵入地层的深度对压裂井产能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当综合考虑压裂井地层和裂缝伤害程度预测出的产能.较接近实际产能.并提出了根据地层渗透率选择压裂液残渣含量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常压下将空气通过风机送入稳定箱,稳定后的气体经过流线型组合喷嘴产生高速射流射入大气.用实验方法测试了该组合喷嘴的射流速度场.结果表明,组合射流结构分为初始段、基本段、过渡段和均匀混合段.在基本段和均匀混合段中径向速度分布存在自模性.文章给出了计算模式.并就实验中发现的射流脉冲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创造和悦教学氛围的必要性,并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改革探索.  相似文献   

18.
山东新泰盘车沟地区崮山组和长山组风暴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东新泰盆车沟地区崮山组和长山组的宏观、微观岩石学特征及沉积层序的研究。识别出崮山组至少有13套由竹叶石灰岩、颗粒石灰岩、含颗粒石灰岩及泥晶石灰岩所组成的沉积层序及大型丘状交错层理,同样也发现了长山组中的数套不同类型的竹叶石灰岩层序,崮山组的竹叶石灰岩为远源深水风暴流的产物;而长山组的竹叶石灰岩及有关台石则为近源风暴流沉积,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本区晚寒武世远源和近源风暴沉积层序,进而总结归纳出风暴沉积综合模式。  相似文献   

19.
利用流体瞬变流和水声学理论建立了喷管内水声学特性的特征方程,并给出了数值解。分析了外界扰动波在喷管内的传播规律。为优化设计喷管结构和实现无源控制射流流场提供了理论依据。计算结果表明。在钻头体有限空间内安装自激振荡结构射流喷管;管子阶数不宜超过2.喷管出口直径最好在3~7mm内。  相似文献   

20.
对催化裂化装置烟机入口管线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开裂或皱折进行了失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管材lCR18 Ni9Ti中的铁素体含量偏高,长期在700℃高温下工作.析出大量σ相.导致材料脆化.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管材进行固溶处理.提高焊接工艺.选用耐高温膨胀节等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