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首次从石豆兰属植物芳香石豆兰中分离了13个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经波谱方法鉴定为:moscatin(1),3,7-dihydroxy-2,4-dimethoxyphenanthrene(2),2,7-dihydroxy-3,4-dimethoxyphenanthrene(3),2,5-dihydroxy-4-methoxy-9,10-dihydrophenanthrene(4),ephemeranthol-A(5),3,7-dihydroxy-2,4-dimethoxy-9,10-dihydrophenanthrene(6),2,4-dihydroxy-7-methoxy-9,10-dihydrophenanthrene(7),coelonin(8),rotundatin(9),4',5-dihydroxyl-3,3'-dimethoxybibenzyl(10),moscatilin(11),batatasinⅢ(12),tristin(13).其中化合物5,6,7和9首次从石豆兰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对采自香格里拉地区的藏药舟叶橐吾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利用硅胶柱层析、MCI GEL中压柱层析、 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及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从其根部95%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照文献分别鉴定为umbelliferone (1),caffeic acid (2),4-acetophenol (3),4-(3′, 4′-dihydroxycinnamoyl)-oxy-methyl cinnamate (4),5′, 3-dihydroxy-4′-methoxyflavanone (5),3′, 5-dihydroxy-4′-methoxyflacanone (6),picropodophyllin (7),isopicropodophyllone (8),hydrocinnamic acid (9).化合物4~8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从豆科植物九龙藤(Bauhinia championii Benth)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7个已知黄酮类化合物,经过核磁共振谱(NMR)和质谱(MS)分析及标准品对照,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5,6,7,5′-四甲氧基-3′,4′-亚甲二氧基黄酮(1),5,6,7,3′,4′,5′-六甲氧基黄酮(2),5,7,3′,4′,5′-五甲氧基黄酮(3),5,6,7,3′,4′-五甲氧基黄酮(甜橙素)(4),5,7,4′-三甲氧基黄酮(5),5,7,3′,4′-四甲氧基黄酮(6),(-)-表阿夫儿茶素(7).其中化合物5,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杜鹃兰假鳞茎中的化学成分,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反相制备液相色谱对其进行了分离纯化,并通过1H NMR和13C NMR波谱技术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乙酸乙酯层中分离获得了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4-羟苄基)-2,7-二羟基-4-甲氧基菲(I),3',5-二羟基-2-(p-羟苄基)-3-甲氧基联苄(II),2,7-二羟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III),2,7-二羟基-1-(p-羟基苄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IV),4-羟基-2-甲氧基苯-1-O-β-D-吡喃葡萄糖(V),化合物IV~V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5.
藏药云南兔耳草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产于德钦的云南兔耳草(Lagotis yunnanensis W.W.Smith)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已知化合物,经波谱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3,5-二羟基-4′,7-二甲氧基黄酮(3,5-dihydroxy-4′,7-dimethoxyflavone),4′,5,7-三羟基-3′-甲氧基黄酮(4′,5,7-trihydroxy-3′-methoxyflavone),对甲氧基苯甲酸(p-methoxybenzo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1),肉桂酸(cinnamic acid),3,4-二甲氧基肉桂酸(3,4-dimethoxycinnamic acid),香草醛(vanillin),胡萝卜苷(daucostero1).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周荷盈  张霞  高银清  何燕 《广西科学》2015,22(6):631-636
【目的】为探讨灰毛豆属植物Tephrosia purpurea化学成分中的查尔酮类化合物,对其枝、叶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及结构解析。【方法】采用乙醇提取、溶剂萃取、柱层析分离方法得到多种灰毛豆属T.purpurea化学成分,并用波谱分析手段对其进行结构表征。【结果】从灰毛豆属T.purpurea中共分离鉴定出11个查尔酮类化合物,分别为elatadihydrochalcone(1),spinochalcone A(2),3′,5′-diisopentenyl-2′,4′-dihydroxychalcone(3),candidachalcone(4),O-methylpongamol(5),(+)-tephrosone(6),spinochalcone C(7),epoxyobovatachalcone(8),tunicatachalcone(9),crassichalone(10),(S)-elatadihydrochalcone(11)。【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查尔酮,且均属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小月柳珊瑚(Menella kanisa)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及其抗骨肉瘤细胞增殖活性。【方法】采用多种分离方法和波谱分析方法,对小月柳珊瑚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测试部分生物碱类化合物抗骨肉瘤细胞U2OS增殖活性。【结果】从小月柳珊瑚中分离出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1′-purine-6′,8′-dionyl)suberosanone(1)、1-(3′-carbonylbutyl)purine-6,8-dione(2)、腺嘌呤脱氧核苷(3)、次黄嘌呤(4)、7-甲基腺嘌呤(5)、胸腺嘧啶脱氧核苷(6)、尿嘧啶脱氧核苷(7)。化合物1和2对骨肉瘤细胞U2OS增殖显示出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13.3μg/mL和55.0μg/mL。【结论】化合物1~7均首次从小月柳珊瑚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和2的抗骨肉瘤细胞活性也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
通过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采用NMR谱学技术鉴定其结构.从苦豆子中分离得到了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咖啡酸(1)、阿魏酸(2)、咖啡酸乙酯(3)、羟基芫花素(4)、7,3′,4′-三羟基黄酮(5)、7,3′-二羟基-5′-羟甲基异黄酮(6)、7,3′,4′-三羟基异黄酮(7)、大豆苷元(8)、3′,4′-二羟基异黄酮-7-O-β-D-葡萄糖(9)、赝靛黄素(10)、rothindin(11)、(-)-13,14-去氢槐定碱(12)、(-)-epibaptifoline(13)、槐定碱(14)、槐果碱(15)和氧化槐果碱(16).其中,化合物1~2、4~7、9~11、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五叶山小橘叶的化学成分,采用溶剂提取法,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分离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现代波谱技术对其进行结构鉴定.从五叶山小橘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10个化合物,包含4个木脂素、3个生物碱、2个甾体以及1个萜类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山小橘新木脂烷甲素(1)、3,4-二-(4-羟基-3-甲基苯环)四氢呋喃(2)、表松脂醇(3)、松脂醇(4)、3-吲哚甲醛(5)、香草木宁(6)、山小桔碱(7)、pregnenolone(8)、16-dehydropregnenolone(9)、lochmolin E(10).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4′,7-环氧-8,3′-新木脂烷类化合物,化合物2~4、8~10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思茅松松塔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溶剂法提取思茅松松塔的化学成分,运用正相硅胶、反相RP-18、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中压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松脂醇(1),罗汉松树脂酚(2),(7S,8R)-3′,4,9,9′-四羟基-3-甲氧基-7,8-二氢苯并呋喃-1′-丙醇基新木脂素(3),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4),二氢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5),3,4-二羟基苯甲酸(6)。结论:6个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杜鹃兰Cremastra appendiculata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及HPLC对杜鹃兰(Cremastra appendiculata)的干燥假磷茎--山慈菇进行化学分离,根据化合物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表明,从山慈菇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I);3',5',3"-三羟基联苄(3',5',3"-trihydroxybibenzyl,II);3,3'-二羟基-2-(P-羟苄基)-5-甲氧基联苄(3,3'-dihydroxy-2(P-hydroxybenzyl)-5-methoxybibenzyl,Ⅲ);3',5-二羟基-2-(p-羟苄基)-3-甲氧基联苄(3',5-dihydroxy-2-(P-hydroxybenzyl)-3-methoxybibenzyl,Ⅳ).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从一株南海红树林真菌E33号中分离到一个新的水杨酸衍生物,命名为3,5'-二羟基-4′,5-二甲氧基-2′-甲基-[1,1′-联苯]基-2-甲酸(1),其结构通过MS,1D、2D NMR,IR等得到鉴定。  相似文献   

13.
对采自云南新平县的大籽獐牙菜脂溶性部分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采用各种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为:1,7-二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1),1,2,6 -三甲氧基-8-羟基(口山)酮(2),1,7-二羟基-3,8 -二甲氧基(口山)酮(3)、齐墩果酸(4),马钱苷酸(5),獐牙菜苷(6),7 -甲氧基獐牙菜苷(7),2'-0-(3-羟基苯甲酰基)-獐牙菜苷(8),3 -0-葡萄糖基-1,7,8-三甲氧基(咄)酮(9),2-对羟基苯基乙醇(10),3,7,4',4"-四羟基-3',3"-二甲氧基-2,5-环氧木脂素(11),其中化合物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杜鹃兰Cremastra appendiculata化学成分的分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及HPLC对杜鹃兰(Cremastra appendiculata)的干燥假磷茎——山慈菇进行化学分离,根据化合物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表明,从山慈菇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7-羟基-2,4-二甲氧基菲(7-hydroxy-2,4-dimethoxyphenanthr...  相似文献   

15.
鬼箭锦鸡儿细胞毒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中压柱色谱和高效制备液相色谱方法对藏药鬼箭锦鸡儿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所分离化合物的结构,并对所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肝癌活性测试.从鬼箭锦鸡儿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7,3′-三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1)、3,7-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2)、3-甲氧基-4,9-二羟基紫檀素(3)、7,3′-二羟基-5′-甲氧基异黄酮(4)、6,7-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5)、3,9-二甲氧基-8-羟基紫檀素(6)、3,9-二甲氧基-4-羟基紫檀素(7)和3-甲氧基-4-羟基高丽槐素(8),所有的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MTT法对化合物1~8进行体外抗肝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所有的化合物对2个肝癌细胞株HepG2和Hep3B均有抑制作用,它们的IC50值范围为22.5~104.7μg/mL.  相似文献   

16.
三丫苦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从三丫苦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4种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1)香草木宁,(2)(trans)-3,4,5-三羟基-6-乙酰基-7-甲氧基-2,2-二甲基色烷,(3)茵芋碱,(4)(trans)-3,4-二羟基-5-甲氧基-6-乙酰基-7-甲氧基-2,2-二甲基色烷,它们均为首次从该植物的根部分离...  相似文献   

17.
以芴为原料,经Br2/Fe溴代、CrO3/Ac2O氧化、间苯二酚/ZnCl2催化缩合得到2,7-二溴螺[芴-9,9′-(2′,7′-二羟基氧杂蒽)](Ⅲ),化合物Ⅲ经浓硫酸磺化合成目标产物2,7-二溴螺[芴-9,9′-(2′,7′-二羟基-1′,8′-二磺酸基氧杂蒽)](Ⅳ).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物配比、反应时间等对磺化产物Ⅳ收率的影响,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氢核磁共振谱、紫外?可见光谱等手段对化合物Ⅳ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确定了磺化反应的最佳条件,即反应温度70℃、每1g化合物Ⅲ对应加入浓硫酸3mL、反应时间2 h,该条件下磺化产物(化合物Ⅳ)收率达86.5%.  相似文献   

18.
咪唑化学在杂环化学、生命化学和超分子化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咪唑环的反应性能十分丰富,但其选择性反应较难实现[1~4],探索咪唑、双咪唑、三咪唑及其衍生物的选择功能化反应,研究它们的简便有效的合成方法,拓展其在众多科技领域的应用是很有意义的.文献报道的咪唑或取代咪唑-2-甲醛的合成方法[5~8]步骤多、原料试剂较特殊、产率较低.Iversen等曾试用SeO2为氧化剂氧化1-甲基-2(羟甲基)咪唑,但产率极低[9].后来,选用MnO2为氧化剂,成功地将保护了NH的4-或5-(羟甲基)咪唑及4,5…  相似文献   

19.
以3,3′,4,4′-二苯酮四酸二酐(BTDA)作为二酐单体,与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BAPP)和4-苯基-2,6-双(4-氨基苯基)吡啶(PBAP)通过常规的两步法,合成了可溶性共聚聚酰亚胺.利用IR、1H NMR、XRD、粘度测试、溶解性测试和TGA等手段对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得聚酰亚胺的结晶度较低,PAA特性粘数为0.32~0.46dL/g,溶解性较好,并有着优良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从三亚采集的软珊瑚Sarcophyton tortuosum体内分离得到一株共生真菌Penicillium sp.,该菌在GPY培养基中培养,菌体呈浅红色。对该菌菌体的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纯化得到1个新化合物:(4E,6E)-2-N-十六碳酰基-1,3-二羟基十六烷-4,6-二烯-鞘胺醇 (1),以及4个已知化合物1,7-二羟基-3-甲氧基-6-甲基-蒽醌(2),1,7,8-三羟基-3-甲氧基-6-甲基-蒽醌(3),1-羟基-3-甲氧基-6-甲基-蒽醌(4),4,8-二甲基-1,5-二氧环辛烷-2,6-二酮(5)。化合物结构主要通过MS,NMR等波谱数据分析确定。化合物2,3,4,5〖STBZ〗为首次从海洋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