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14,(23):24-24
<正>和亲密的抚养者分离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安情绪和行为,就叫做"分离焦虑症"。它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而这种不适应行为或情绪,依不同年龄,会有不同的行为反应。1.降低亲子依恋强度因为孩子将父母作为自己安全的港湾,所有的事情都依靠父母来完成,所以在父母离开时便会产生这种分离焦虑,因而降低亲子依恋程度,是首先要考虑的事情。在生活中要适当地放手,让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使其感  相似文献   

2.
其实很多时候父母是爱孩子的,但是表达方式却不恰当,接下来一起来看看七大“狠招”,以爱的名义毁了孩子. 1、父母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且追求完美 由于父母不想让自己失望,就不断地给孩子施压.当孩子为了家长的期许不断迎合的时候,他就失去了自我,他的生命状态不再自在和流畅.他只能紧紧地抓住他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得来的“优秀”.这样“优秀”的孩子,是一枚炸弹,随时会被引爆,不是炸伤别人,就是炸坏自己.有一个统计数字,大学中有心理疾病的孩子,有23%在初高中被公认是“很优秀”者.但孩子又是干差万别的,即使是威逼利诱也有很多无法达到父母的期许,因而产生自卑和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3.
比同龄的孩子起步早 你家宝宝是否比别人更早学会对着人微笑或自己坐起来?当大多数9个月大的宝宝还只会满地乱爬的时候,你的宝宝是否已经开始扶着家具站起来甚至颤巍巍地想迈动胖嘟嘟的小腿了?他是否比别人更早开始咿呀学语或拣了东西就往嘴里塞?尽管也有一些人小时侯"开窍"得较晚,日后却成了知名的科学家或语言学家.但是不可否认,孩子早期的这些表现预示着你的孩子在某些方面很特别、很不寻常,具备某方面的天赋和潜质.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14,(9):20-21
正每位男孩的家长,如果具备了这四大原则,那么你的孩子会很了不起!原则一:从小就要让男孩知道,他是个了不起的男子汉男孩在四五岁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性别意识,他已经知道自己是个小男子汉。这个时候,父母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其男子汉的作风:男孩跌倒了,告诉他自己爬起来;男孩胆怯了,告诉他可以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14,(5):22-23
<正>我们一般说起美国的小孩子都会说动手能力强、胆子大、也不怕昆虫和小型野生动物,他们喜欢提问,挑战权威,敢想敢闯。那么美国的父母是怎么样教育孩子的呢,很多人应该都想了解,让我们看看下面内容。自立训练从小开始美国的父母和中国的父母不一样,他们会在孩子是婴儿时期的就会让孩子自己单独睡觉了,当然孩子也会闹着和父母一起睡。此时的父母不是让孩子和他们一起睡,而是想方设法让孩子独居一室而不害怕。他们所采取的措施包括让带有父母气息的大衬衣陪伴孩子,让孩子的布狗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12,(9):24-25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当着孩子的面谈儿童不宜的性话题、父母不教导孩子适宜的性知识、父母或家人当着孩子的面评论孩子的性器官、父母不锁门而让孩子看到父母做爱、孩子洗澡或睡觉的时候擅自闯入、父母与孩子一起看色情电影、父亲或母亲与子女的亲子关系超过了与配偶的关系、父母给4岁以上的孩子清洗生殖器,或者当孩子已经拒绝父母为自己清洗生殖器,父母仍然坚持为孩子清洗等。  相似文献   

7.
现在美国流行一种新式家庭结构:离婚父母和他们的新配偶组成的两个再婚家庭“合并”在一起,这样,一个孩子便拥有俩爸俩妈。在美国,越来越多的继父母们正在尝试这种新型的家庭关系,他们发现,只要共同努力,遵守一些基本的原则,两对父母相互协调起来也是可以做到的。美国再婚家庭联合会的主席玛格里·安琪尔指出,离婚的父母们越来越感觉到,友好相处,不让子女们为他们的关系操心对子女的成长有好处。父母间的冲突对孩子极端不利,但当离婚父母们和继父母们能凑在一起,说说话,互相合作,孩子就会觉得很安全,对他们的成长很有利。伊利诺伊州的一个继母凯  相似文献   

8.
<正>有毒的父母对孩子持有的往往是自我中心和利己的观念。他们会认为:无论怎样,孩子都要尊敬父母。当你小的时候,家庭就是你的全部。家庭教会了年幼的你如何去看待这个世界,你才能够决定自己是谁、该如何与人相处。如果你的父母有毒的话,很可能你会做出如  相似文献   

9.
1.父母要爱孩子,尊重他,这样他就会感到自己的价值. 2.不要在别人面前讲孩子的缺点,因为这样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由此可能会养成自暴自弃的习惯. 3.当孩子感到困难和苦恼时,应帮助孩子找到长处,这样,某些方面的不足就会以另一方面的特长来补偿,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观园》2011,(23):46-47
生活在现代社会,学会说服他人是一个生存技巧。当女友的,总想说服男友给自己多买几个名牌包包;当员工的,总想说服老板多涨点工资;当老板的,又想说服员工多干活少拿钱;做孩子的,也想说服父母在成绩不好时少揍自己几下;做父母的,也总想说服孩子少打游戏多念书。可以说,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说服"与"被说服"之中,一些名牌商学院将说服他人的能力美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观园》2014,(23):49-49
宝宝对外面的世界十分好奇,但是又因为各种原因十分胆怯去接触。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改掉胆小的毛病呢?一、父母在宝宝面前要做好榜样父母在宝宝面前要做个好榜样,有些家庭里面父母本身就是性格比较胆怯的人。这样的话在宝宝面前没有树立好的榜样,很多妈妈们看到蛇、老鼠等动物是反应强烈,小孩看在眼里也会觉得动物很可怕,不敢轻易接触。  相似文献   

12.
美国人在教育、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和个性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做法与经验。1.让幼儿从小单独夜宿,无父母陪护。2.一些年轻父母把几个月婴儿赤身裸体扔进水中,让其学会游泳。3.孩子跌跤,父母不管,让他自己爬起来。  相似文献   

13.
1.比同龄的孩子起步早 你家宝宝是否比别人更早学会对着人微笑或自己坐起来?当大多数9个月大的宝宝还只会满地乱爬的时候,你的宝宝是否已经开始扶着家具站起来甚至颤巍巍地想迈动胖嘟嘟的小腿了?他是否比别人更早开始咿呀学语或拣了东西就往嘴里塞?尽管也有一些人小时候“开窍”得较晚,日后却成了知名的科学家或语言学家.但是不可否认,孩子早期的这些表现预示着你的孩子在某些方面很特别、很不寻常,具备某方面的天赋和潜质.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21,(5):32-37
颜宁 成为结构生物学家是命中注定 小时候,颜宁读过一本16世纪的中国经典小说,小说的主角是一只可以变身成为其它动物的猴子.颜宁很想知道如果自己也能变身会是什么感觉:"如果你能把自己缩小到分子或蛋白质大小,那一定是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她还记得自己曾这样想.现在,作为一名顶尖的结构生物学家,颜宁每天都生活在那个世界里,研究蛋白质在原子层面如何工作.她说:"我成为结构生物学家几乎是命中注定的."  相似文献   

15.
《科学大观园》2011,(13):45-45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父母或保姆等成年人多与孩子玩耍、交流,有利孩子成年后的心理健康,减少他们出现人格障碍的风险。美国宾厄姆顿大学研究人员在新一期《发育与精神病理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研究中发现,如果父母或保姆等成年人经常与孩子一起互动,孩子长大后患心理疾病的几率会降低。互动的内容包括一起玩游戏、一起读  相似文献   

16.
《科学大观园》2014,(3):20-20
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榜样,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美国《华盛顿邮报》2013年12月31日载文,刊出儿科、育儿、心理、营养四大领域专家提醒的父母必须改正的坏习惯。1."屏幕时间"太长。美国全国儿童健康系统儿科专家李·比尔斯博士表示,手机、电视、电脑等"屏幕时间"太长会妨碍儿童学习以及智力发育和社交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武汉中学进行的一项关于学生是否"听话"的调查中,超过五成家长认为孩子"不听话",但超过七成孩子认为自己"听话",家长和孩子在亲子沟通的有效性上出现了较大偏差.学生们普遍"吐槽"的是,家长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强加到他们身上,却忽略了他们是有思想的独立个体,学生们呼吁:"请给我们试错权!" 学生与家长在认知、沟通上的矛盾和差异普遍存在,今年因疫情防控的特殊原因而导致学生长时间居家学习,更让这种亲子冲突愈加凸显.向父母喊话索要"试错权",其实质就是要彰显其属有思想和能自主的独立个体,应当得到家长的尊重、认可与理解.这反映出孩子们要求"独立"的心声,也折射出家教中的短板与不足.  相似文献   

18.
<正>父母对孩子的爱总是无私的,付出再多也觉得不够,总想给孩子最好的,这样很容易宠坏孩子,形成溺爱。不管我们承不承认,我们对孩子的宠溺真的是全世界闻名,看看下面的世界各国溺爱孩子的榜单,中国又夺冠了!NO.1中国孩子我们中国人向来什么事情都喜欢争第一,娇惯孩子自然也不会落后。民间有一种说法叫做"倒行孝",说的就是这种要星星不给月亮的"众星捧月"式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9.
让自己的孩子成才是每一对夫妻的共同心愿,可是有多少父母能如愿以偿呢?不少孩子令父母伤透了脑筋,最后走向父母期望的反面。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究竟存在哪些问题?问题一:有些父母完全以“家长”的身份发号施令,认为自己百分之百正确,儿女除了服从没有别的选择,也没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和机会。这种做法严重地遏制了孩子好问、好动、好思想的天性,实际上是在毁灭孩子。我们应该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他们的人格,把他们视为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孩子有问题时,家长应该积极引导、启发,结合孩子的年龄、性别、性格特征,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法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20.
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励人奋进向上,完全没有压力会使人疲乏、懒散;但压力太大又会使人因无法承受而出现心理问题.目前,不仅是成年人有心理压力,孩子也不例外.作为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克服压力,因为对孩子来说,父母应该是他们最重要、最信任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