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引入兼并成功概率,给出了协同价值大小和协同价值是否实现双重不确定下的单目标企业兼并时机.并把模型扩展到兼并多个目标企业情形,对独立兼并策略和序列兼并策略下的兼并时机进行求解.通过比较两种策略下的兼并阈值和主并企业价值,得到了兼并多个目标企业时的最优兼并策略.由于序列兼并可以获得额外的信息价值,序列兼并策略下的兼并阈值小于独立兼并策略下的兼并阈值,而且存在一段序列兼并区间, 使得序列兼并策略优于独立兼并策略.最后通过数值分析, 揭示了相关系数, 兼并成功概率,主并企业讨价还价能力对兼并阈值和序列兼并区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建立复合实物期权模型,研究主并企业兼并时机和资产重组时机确定问题。通过引入资产重组过程,把兼并推广到二阶段情形,采用动态规划方法,分析完全信息下兼并阈值和重组阈值;通过引入资产重组成本离散系数把研究扩展到不完全信息情形,重点分析不完全信息下不同离散水平时的兼并阈值求解问题。最后,通过数值分析,比较了信息完全与信息不完全下的兼并时机,并揭示了兼并溢价比例对主并企业兼并时机和主并企业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企业竞购双方通常会在收购前增持目标公司股权,这种初始持股行为对于企业竞购时机具有重要影响。在竞购企业价值与目标企业价值服从二维随机性的条件下,结合竞购双方关于对手溢价大小具有信息不完全的现实,通过建立考虑初始持股影响的最优停时模型,得到了企业具有初始股权情形下的竞购阈值方程,并通过对阈值函数方程的深入分析得出了比较有现实意义的结论。最后,通过数值分析,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动态规划思想,使用最优停时方法研究了不确定的市场条件下,企业依次兼并两家目标公司的兼并次序和兼并时机问题。通过假设实现协同效应所需时间服从负指数分布来表征兼并后的整合风险,基于此建立了序贯兼并的最优停时模型,分析了沉没成本分阶段支付对序贯兼并决策的影响,并确定了扩张型序贯兼并的次序选择原则。研究发现,最佳兼并时机随着整合风险的增加而推迟;对于扩张型序贯兼并而言,兼并次序选择取决于沉没成本、谈判能力、企业规模、兼并协同度和整合风险等因素的权衡;分期逐额支付沉没成本能够提高企业的兼并积极性,加速兼并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包含序贯进入阶段和竞价阶段的动态竞争并购模型,分析了不确定竞争环境和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主并企业竞争并购策略,重点求解了均衡状态下竞价阶段的最优竞价策略,序贯进入阶段后进入主并企业的进入决策、先进入主并企业的初始报价策略和进入时机. 研究表明,先进入的主并企业可以通过抢占式报价阻止竞争对手进入并购竞争,且存在随机冲击的一段区间,使其可以单方并购目标企业. 通过把模型扩展到进入顺序内生情形,确定了主并企业抢先进入的必要条件,并对主并企业的最优竞争并购策略及其相应的并购期权价值进行了求解. 结论表明,抢先进入威胁将加速并购的发生,并且竞争主并企业之间进入成本差异越小,并购竞争越激烈.  相似文献   

6.
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企业R&D最优投资时机的期权博弈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运用实物期权与博弈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在不确定的竞争环境和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企业R&D投资的最优时机.通过假设企业不知道竞争对手的抢先投资临界值但知道其概率分布引入不完全信息.研究表明,不完全信息减缓了竞争对企业R&D投资等待期权价值的侵蚀,从而延缓了企业的R&D投资.企业R&D投资的最优时机取决于企业对竞争对手抢先投资危险率的推测,危险率越高,投资越早.  相似文献   

7.
运用实物期权与博弈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在不确定的竞争环境和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企业R&D投资的最优时机.通过假设企业不知道竞争对手的抢先投资临界值但知道其概率分布引入不完全信息.研究表明,不完全信息减缓了竞争对企业R&D投资等待期权价值的侵蚀,从而延缓了企业的R&D投资.企业R&D投资的最优时机取决于企业对竞争对手抢先投资危险率的推测,危险率越高,投资越早.  相似文献   

8.
不完全信息下联盟结构合作对策(简称不完全信息对策)是指特征函数中部分联盟价值缺失的联盟结构合作对策.Owen值应用前提是可行联盟的特征函数完全已知,因此Owen值不适用于求解不完全信息对策.根据不完全信息对策中已知可行联盟的特征函数,定义了比例Owen值.比例Owen值按照"二步法"对合作收益值进行两个层次的分配:一是优先联盟之间,二是优先联盟内部.与Owen值不同的是,在优先联盟内部比例Owen值依据每个成员对所在优先联盟的贡献率切割优先联盟的所得收益.比例Owen值满足一定的个体理性,并且通过公理化证明可知:比例Owen值是满足有效性、线性、零元联盟性和比例性等性质的唯一解,具有一定优良的性质.最后,将比例Owen值应用到一带一路背景下供应链中局中人作为整体参与合作的问题中,作为不完全信息下多层次合作的一种分配方案.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主并企业和目标企业均有负债下的并购决策模型,在求解目标企业和合并企业的破产时机和股权价值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主并企业破产时机和并购时机的内生确定问题,并探讨了负债情形下并购的财富转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负债的存在降低了主并企业的并购收益,并延迟了并购的发生。此外,并购不仅使得财富从股东向债权人进行转移,而且使得财富从低杆杆率并购企业的债权人向高杠杆率并购企业的债权人进行转移。  相似文献   

10.
主并方合作并购目标公司的时机问题研究初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合作的主并方并购目标公司的共同时机确定问题.将合作的多个主并方看作一个合作并购联盟,引入间接协同、直接协同、融合度等概念作为研究的基础,采用实物期权、最优停时的方法,分析了直接协同不确定条件下的并购网值求解问题,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将并购时机确定为一个并购区域.最后,通过数值分析,揭示了联盟参与者的重要程度、间接协同、主并方联盟与目标公司相关度、主并方联盟内并购经营者与促成者相关度以及直接协同期望这五个变量与并购阚值的关系,得出了比较有现实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如何评判一个投标人的报价是否低于其成本是合理低价评标的关键因素之一. 论文首先运用博弈理论思想分析了二级密封拍卖招标模式投标人的最优竞标策略是按其成本报价. 然后针对投标人在二级密封拍卖招标模式下的最优竞标策略是按其真实成本报价这一特点, 利用假设检验理论结合竞标人报价数的样本容量, 建立了基于竞标人报价样本容量的工程成本概率判断模型. 在 α置信水平下, 竞标人报价是落在拒绝域还是接受域以判断投标人的投标报价是否低于其成本. 该模型既解决了如何判断施工企业投标报价是否低于成本的难题, 又丰富和充实了工程评标理论.  相似文献   

12.
企业内部激励机制与兼并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寡头竞争环境下,引入企业内部激励机制激励参数变量,建立了一个替代性产品企业兼并二阶段Coumot竞争博弈模型:第1阶段,兼并后各企业选择基于利润和销售收入内部激励机制的激励参数;在第2阶段,兼并后各企业的决策者根据企业提供的内部激励机制进行产量竞争.分析了兼并对各企业利润、产量与价格带来的影响.证明了(1)企业普遍存在兼并动机,即兼并企业的利润总是增加的;(2)存在一个兼并临界规模,当兼并规模小于临界规模时,兼并对外部企业产生负外部性;当兼并规模超过临界规模时,兼并对外部企业产生正外部性;并对消费者带来与外部企业相反的影响.进一步讨论了兼并企业内部激励机制激励参数的选择问题,证明激励参数受行业利润率、产品替代性程度与兼并规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根据隐身目标雷达截面积的分布特性,建立了雷达对隐身目标跟踪范围的理想化模型.为了保证地空导弹有效地杀伤目标,分析了雷达对目标跟踪距离的需求.从补充雷达对目标跟踪距离的角度探讨了雷达组网优化布站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种基于自适应网格IMM的自适应采样周期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自适应网格交互多模型下采样周期自适应的算法。在自适应网格交互多模型算法中,中心模型参数变化率反映了系统模型与目标机动水平间的匹配程度,而两者的匹配程度直接影响目标的跟踪精度。利用中心模型参数变化率对采样周期进行控制,并引入可控参数对平均采样周期进行灵活调整。仿真结果表明在自适应网格交互多模型下,提出的自适应采样周期算法比固定采样周期算法及基于预测协方差的自适应采样周期算法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运动目标位置预测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建立运动目标位置的预测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并证明这种模糊神经网络可任意逼近连续函数,因而可用于建立运动目标位置的预测模型中.将运动目标在采样时刻位置间的关系表示为含有目标加速度的三阶差分方程,利用模糊神经网络逼近目标加速度,并由此导出目标轨迹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6.
主要探讨作为破产企业第一债权人的破产企业内部职工在破产拍卖中的投标动机及投标策略对拍卖结果的影响, 进而分析使破产企业内部职工债权得到清偿的最佳参与策略. 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企业职工和外部投标人组成的投标联盟投标高于其真实估价.这种投标报价过高策略可以保证清算补偿中作为第一债权人的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劳动保障费用得到有效的清偿. 进而考虑了在投标人估价对称和非对称情况下投标报价过高策略对拍卖收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快速物流通道布局规划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涛  周骞 《系统工程》2005,23(11):7-10
研究快速区域物流通道的功能和作用,以及物流通道布局和改善区域物流时效的关系,以提高区域的物流时效性为目标建立了物流通道布局优化的方法和模型,其中考虑了无通行能力约束,和有通行能力约束两种情形,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模型的求解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