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学家威廉·坎宁安对加利福尼亚州州长乔治·先克恩说过一则寓言:一个人正在沙漠里散步,突然一个声音对他说:“拾一些卵石放在你的口袋里,明天你会又高兴又后悔.”这个人弯腰拾了一把卵石放进口袋.第二天他将手伸进了口袋,发现了钻石、绿宝石和红宝石.他感到又高兴又后悔.高兴的是他拿了一些;后悔的是没能多拿一点.教育也与此同理.  相似文献   

2.
杰克·伦敦是一位美国现实主义作家,其一生作品甚丰,基本上是以自己的经历和见闻为主要创作源泉.由于他的经历曲折传奇,杰克·伦敦的思想充满了矛盾,作品中这些矛盾时常发生冲突.但是其思想的主流还是尼采的超人.因此他既同情人民大众又鄙视他们,既向往上层社会又对上层社会的虚伪嗤之以鼻.他深深地陷入在个人主义的泥潭中不可自拔.最后在自我毁灭中,过早地结束了他的一生.  相似文献   

3.
在直销行业中,安然钻石体系创办人王海舟是一位少见的行业传奇,既精通直销企业管理又熟悉市场运作.一路走来,他修炼了强大的气场与格局,这些都让他的成就来得水到渠成. 安然公司迅速崛起的王牌体系一一钻石体系创办人王海舟身上有着太多的不可思议.他随性谦和,却能很好地驾驭霸气豪情;既能决胜千里之外,又能体现细致入微.一路走来,他不断以小博大,带来惊喜,创造奇迹.  相似文献   

4.
美国作家霍华德·法斯特一九一四年十一月十一日出生于纽约的一个犹太工人的家庭。中学毕业后,他去投考海军,没有录取,于是就到美国南部去做工,回纽约后又在纽约附近一家木场中工作了一段时期.当时,他觉得自己的兴趣是在美术方面,便投考了国立美术学院,录取为免费生.同时,又在纽约公共图书馆当管理员,以维持生活.不久,他发现美术并不能真正发挥他的才能,改事写作并研究历史。一九三二年,他写成他第一部作品「双谷」。可是生  相似文献   

5.
刘熙载的美学思想丰富多彩,他堪称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者.他一向重视人的主体性地位,而“文,心学也”即是他对创作主体论的最佳诠释.刘熙载的创作主体论以心为本,强调主观情志的核心地位,又以“清而厚”为审美理想.刘熙载这一理论观点既是对中国古代文艺创作经验的总结,又为现代文艺创作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6.
笔者有一位当企业头头的朋友老爱在居室挂个自书条幅,前年见他写了幅先贤古训:“吾日三省吾身.“读罢不禁为其自律精神肃然起敬.今年见他又加了一幅:“吾日三问创新.“读罢又不禁为其乐于仿古创新、紧追知识经济时代而击掌叫好.……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小品文史上,郁达夫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家.他吸取了晚明小品抒写性灵的精髓,又得力于西方随笔的影响,既有理论的建树,又有独特的美学追求和个人话语.其山水小品既是自然的清丽的画卷,也是自己的人格史、心灵史.他的创作风格对其后山水小品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早就想写写他了.因为记者与他似乎很有缘分!第一次见面就觉得似曾相识.仔细回忆,却又根本没见过!我们同属龙,只不过他比我整整小一轮--晚生了12年,身材也颇相似,都是比较壮实的那一类.  相似文献   

9.
张吕 《长沙大学学报》2004,18(3):72-74,89
青年时期曾热心于政治而晚年潜心于学问的梁启超,不论从政还是治学,都有一个终极目的--兴邦救国.这使他的治学生涯既融进了政治家的风范,又具备了学者的品格.而他的文艺思想亦兼具二重性,既重其学术性,即文学本身特质的探求,又重其政治性,即对政治与民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海明威既是一位伟大作家,也是一位杰出记者.他作为记者而进行的新闻写作实践活动,几乎伴随他一生的写作.他长期的新闻实践经历产生了大量风采独具的作品,而且对后代新闻记者也有较大影响.他写出“永存的记录”的理念,以及他在新闻写作上的建树,见证了他一生对真实而又生动地写新闻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张申府复杂而又曲折的一生.阐明了他作为数学家、哲学家的学术成就,以及作为革命家的历史功绩.分析了他辞掉黄埔军校职务、负气退党、被"清华"所拒、供职《新华日报》及"呼吁和平"的原因,着重指出书生本性是他一生的基本特点.此外,评述了他与毛泽东、周恩来、梁漱溟等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陈伟小时候家里穷,其自身条件又比较一般,所以家里人都为他以后的生计担心.好在他学习还算努力,高考考上了一所211大学,大学毕业后他又通过"考试招录"的途径,成为县应急管理局的一份子.能成为县直部门的一名公务员,陈伟可以说在全村人面前给"老陈家"挣足了颜面.想到这里,他在工作中便干劲十足,从早到晚连轴转,也不觉得累.下面是陈伟在工作中遇到的两件小事,很有意思,也很耐人寻味,这里面记录了一名年轻的"应急人"成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戈倍尔是什么人? 他干了些什么?他是怎样下场的?保罗·约瑟夫·戈倍尔(Paul Joseph Goebbels,1897-1945)原是德国的一个潦倒的无行文人.1922年加入纳粹党,受到希特勒的赏识.1926年被派为纳粹党柏林党区的负责人,1928年又被提拔为全党的宣傅部头子.1933年希特勒登台后,戈倍尔出任公众文化和宣傅部长.一旦大权在握,他的造谣惑众更是登峰造极.他几乎每天在广播中和报纸上发表又  相似文献   

14.
圣彼得堡宫廷里很不安宁.在战争最为不利的阶段,皇室其他成员曾经不忠于亚历山大,现在,当胜利眼看临近时,又对他巴结讨好.他恨透了这些人,为了躲开宫廷生活中的清规戒律和繁文缛节,他来到了特维尔.有叶卡特琳娜作伴是令人兴奋的.他们之间已经形成的紧张关系既是挑战,又是安慰.他需要  相似文献   

15.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创作理念在于向读者揭示20世纪上半叶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丁美洲所处的封闭、落后、腐败和独裁的社会氛围。作者在《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中塑造了一位退休老上校,他已经习惯了倒霉与不幸,然而又十分看重自己的尊严。表面上看,上校像是老小孩儿:既想入非非又合乎情理,既狂热又谨慎,既可笑又可悲。而实际上,与其说他是个人物形象,毋宁说他是一种灵魂:孤独与不幸,即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理念的形象化。  相似文献   

16.
"你说,这些学生到底是怎么了?上课都讲到了,复习也复习到了,一考试他又不会了.你给他订正了,他仍然还是错……"在办公室,我们经常听见老师们这样喋喋不休地发着牢骚,谈论教学中学生出现的"一错再错"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卡尔维诺在他的小说中建造了一座又一座的迷宫,卡尔维诺的文字迷宫主要是借助种种迷宫意象来建构的,例如网状结构的建筑,城市,书等等,又如在小说中营造知识的迷宫.这个文字迷宫世界很容易使人和混乱的世界现实联想在一起.但更为奇特的是卡尔维诺在建造迷宫的同时又让他笔下的形象纷纷消失在迷宫中.  相似文献   

18.
传统与现代是刘庆邦复仇叙事的两大关键词.他的复仇叙事从传统的复仇叙事模式演化而来,却又超越了传统,具有一种鲜明的现代品格.传统与现代的相互纠缠,既是他思想的局限所在,也是他小说的魅力之源.  相似文献   

19.
贺享雍是作者界定的地域文学的著名作家,20多年来他坚守本土,创作了近400万字的作品.剖析了贺享雍文学世界的审美构成:创作视野:既关注农村,又描写都市,还再现过去;美学理想:既批判现实,又反思历史,更讴歌人性;艺术风格:既深刻沉重,又悲悯苍凉,也轻松谐谑;进而指出他对巴山文学的示范作用和中国当代地域文学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巴尔特作为一位结构主义者,在对<创世记>32:22-32的分析中运用了普洛普和格雷马斯的形式分析方法,但他又拒绝高度模式化,而采取了相对非科学化的态度.同时,他在结构主义分析之外又对文本序列进行细微阐释,得出文本意义多元性(双重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