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惯称“宋四家”之“蔡”本为蔡京,后易为蔡襄,综合考察蔡襄跻身“四家”的成因及其本身书法艺术特色、成就,蔡襄名列“宋四家”是有其应有的价值意义的。对蔡襄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由此也可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2.
蔡襄与蔡京是中国书法史上两个具有比较典型反照意义的人物,两人都有很高的书法造诣.但由于政治观点和道德人格各异,导致了他们在文化性格和历史评价等方面都出现了强烈的反差.本文拟就其道德人格和文化性格上的差异,论述他们在中国书法史上的作用和影响,兼论书家的书品与人品.  相似文献   

3.
李兆忠 《世界知识》2008,(23):64-64
检讨起来,两种东西深刻地制约了中国人对日本的认识,一日“大中华”,一日“大西方”。从文化心态上说,前者表现为华尊夷卑、崇内鄙外的文化自大,后者表现为崇洋媚欧、“月亮也是西方阿”的全盘西化。从思维方式上说,前者一切皆从中国寻找根据,以中国的尺度对日本加以裁剪,按照这种逻辑,日本的一切来自中国,日本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翻版;后者处处从西方寻找根据,以西方的标准对日本的一切作价值判断。其共同之处,就是都不把日本当作一个独立存在的对象对待。  相似文献   

4.
北碑和南帖作为中国书法的两大体系,自“永嘉之乱”后分庭抗礼一于六百余年,而今分头递进的空间日趋狭小,融合势在必行。本文尝试在书法史的背景下,对碑帖的分疆进行宏观地梳理,进而从书法的社会性及其发展规律人手,揭示碑帖融合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书法史上两座高峰之一的颜真卿,该文从他的一楷一行两篇代表作出发,较为详尽地品评了颜真卿及颜真卿书法的特点、风格。正大气象是颜氏书法艺术的主旋律,并试图通过这种解析,匡正一些社会时弊,揭示书法艺术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书法史上清代是一个大力提倡碑学的时代。在汉碑的研究及隶书创作中伊秉绶是一个杰出的代表 ,这一点成为大多数书法研究者的共识 ,康有为亦谓其为集隶书之大成者。然对其丰富美质的细致深入的研究 ,似乎并不多见。笔者不揣浅陋 ,就伊氏隶书的线条美感从方圆、曲直、粗细、笔画两端的丰富变化、齐整与参差、平滑与迟涩、动与静、力度、立体感、虚与实等九个方面进行分析 ,以诠释伊氏运用艺术的辩证思维将其书艺达到的空前艺术高度 ,在中国书法史上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杨守敬所著《激素飞清阁评碑记、评帖记》未及时出版和手稿遗失是一个悲剧,使它错过了木该属于它的时代。数十年之后它失而复得并在日、中两国刊行,又是不幸中的万幸。它是杨守敬近百部著述巾的处女作,也是书法史上第一部合之以碑帖概念为类、以金石资料为基、以书史脉络为经、以作品评鉴为纬的书学研究专著,并将考据之法引人书学,首倡“碑帖融合”书学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伊秉绶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重要人物,其隶书气魄宏大、风格独特、影响久远,成为清朝隶书成就最高的大师之一。探讨伊氏书法风格的发展演变,研究其艺术生成的内外原因,对学习伊秉绶书法,弘扬客家文化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试从伊秉绶所处的历史环境、思想观念、取法师承以及锐意创新四个方面来研究其书风形成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9.
分析席勒的喜剧观,认为它主要强调主体从审美的高度上达到的对客体的超越性,并由此讨论中国现代话剧中的两个不同喜剧派别:讽刺喜剧与幽默喜剧的异同,重点探讨后者的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10.
甲骨文揭开了中国书法史的光辉一页,其重要价值愈来愈被世人所认识。分析甲骨文之构形,可以看出其线条的三个建构特征:初始建构、方向建构、关系建构。正是如此建构,才使甲骨文这一书体富于艺术之美,具有无比的震撼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是一部书和刻的艺术发展史,书法艺术和汉字艺术是两个并不矛盾的概念,书法艺术包括于汉字艺术之中.  相似文献   

12.
孙过庭《书谱》是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书学论著,它包含了丰富的书法教育思想,文章从它的情性观和学书观两方面来探讨其中的教育思想,希冀能够为促进我们新时期的书法教育和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书法艺术风格是绝对美学理念通过主体书法实践行为的最佳感性形式显现。在概念内涵上,风格不是单纯的材料特征,但不同的艺术门类和材料影响到风格的形成;风格不是书法主体的任意所为,但又必须包含主体的美学理念;风格具有美学理念上的最高追求,不仅具有普适性,而且包含书法主体的创造性。书法艺术风格受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影响,可以先验演绎出阳刚、阴柔以及中和之美,并被书法艺术史和书法美学理论史所证实。  相似文献   

14.
不同的时代产生不同的艺术样式和风格,书法艺术也是如此。从中国传统文人的思想基础、书法史的自我演进过程及时代背景等方面分析,儒道思想是明末清初雄强书法风格出现的思想基础,书法文化系统的自我演进是其出现的文化生态因素,当时复杂动荡的社会环境是其出现的催化剂,书法幅式的改变则为这种书风的形成提供了可能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画学习者应当具备一定的书法基础,并在学画的同时,通过理论学习和技法实践提高书法水平。当今,画家可以不善笔墨、不会书法,理论家也排斥笔墨进而主张放弃书法。在高等院校的中国画专业中,《书法》(含篆刻,下同)课程普遍得不到重视,从而不能使中国画专业学生具备应有的书法基础。为此,应当改革教学,以新的课程教学体系来造就新一代高素质的中国画家和中国画教育家。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元代著名书法家、画家和诗人赵孟頫仕途中求隐逸的心路历程,以及后世对他的书法风格和人品诟病的原因,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对他在中国书法史上承前启后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赵孟頫利用他的政治地位和文化影响,倡导复古,回归经典,其书风影响中国书法几百年,贡献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17.
北魏作为中国书法史的重要阶段,形成了颇具时代特点的书风。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积极推扬、倡"尊魏卑唐"之论。从三个方面切入,一是对康氏所概括的"魏碑十美"给予阐释,二是对其所分的"十六宗"予以辨析,三是对方圆笔法进行论述,旨在推进北魏书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湖笔因"湖颖之技甲天下"而闻名于世,"批注法"是湖笔制作工艺的核心。湖笔"批柱法"有其独特的工艺特征,其与湖派"批注法"同中有异。湖笔"批柱法"有清晰的发展脉落,对于中国书画的发展有其独特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