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重油含水率的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重油中水分检测的新方法.基于水的介电常数远远大于重油的介电常数,因而两者所呈现的射频阻抗特性不同.作者采用射频传感器和专门的测量系统进行A/D转换、非线性校正、数据处理,从而可以快速地测量出重油中的含水率.  相似文献   

2.
基于射频阻抗理论对重油的含水量进行快速检测的方法,研究了含水重油电介质的极化机理,对混合介质的介电常数进行了计算,并讨论了传感器的设计原理和温度补偿方法,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误差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最大非线性误差为0.5%.该法为重油乳化实现经济燃烧提供了含水量检测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重油含水率测量系统中的信息融合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重油含水率测量系统中,根据水的介电常数远远大于重油的介电常数,因而两者所呈现的射频阻抗特性不同的原理,可使用射频电容传感器.但在测试过程中发现传感器的输出除受水分这1个参量的影响外,还受温度的影响,从而影响系统性能和测量精度.为此,探讨了对传感器输入、输出信息进行融合处理的方法,以提高目标参量的测量精度和测量系统的温度稳定性.2个传感器所输出的信息融合方法有多种,作者采用了曲面拟合法.实验结果表明未进行信息融合前,传感器的零位温度系数αs0=4.01×10-3/℃,在水分标定值为3%,8%和10%时,传感器的灵敏温度系数αs3,αs8,αs10分别为3.56×10-3,3.53×10-3和3.30×10-3/℃;进行信息融合后,传感器的等效温度系数αs0,αs3,αs8和αs10分别为1.06×10-3,2.43×10-3,8.66×10-4和8.50×10-4/℃,与未融合处理前相比,温度稳定性有较大的提高,同时测量精度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CO2的溶剂特性对脂肪酶催化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用溶解度参数和介电常数表征超临界流体的溶剂特性,并计算了不同压力下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参数和介电常数。测定了不同压力下脂肪酶催化月桂酸和正丁醇酯化反应的最大反应速率和米氏常数,研究了溶解度参数δ和介电常数ε对最大反应速率Vm的影响,并比较好地进行了关联:ln[Vmax/(mmolh-1g-1)]=4.465-0.153(δ/MPa0.5),ln[Vmax/(mmolh-1g-1)]=4.187-8.318(ε-1)/(ε+1).从而通过溶剂特性将压力这一操作条件直接与反应动力学相联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最小偏差插补算法终点判别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提出最小偏差直线、圆弧插补算法的终点判别的条件,然后分别以第Ⅰ卦限的2维直线、圆弧为例,将终点分为两种类型6种情况分别对该条件的正确性加以证明,得出了最小偏差算法的最合理的终点判别条件.该证明为插补精度较高的最小偏差插补算法的判终条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纸基RFID包装箱标签天线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仿真研究发现包装箱内容积和物品的等效介电常数是影响包装箱射频识别(RFID)标签天线的两大因素,其中物品的介电常数对RFID标签天线阻抗的影响最大.为了实现通用的"RFID包装箱",设计了一种对包装箱内物品不敏感的纸基RFID标签天线.标签天线采用悬置微带多层介质结构,天线地板面积是辐射单元面积的两倍.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在多种介电常数的物品包装箱中,此RFID标签天线均较好地与标签IC阻抗匹配.  相似文献   

7.
在最小偏差法二维直线插补算法的精度不大于半个脉冲当量的基础上,首次采用解析法证明了最小偏差法三维直线插补精度,并用实例进行了验证.为三维直线插补算法的广泛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一种求最小平面度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最小平面度的平面拟合问题建立数学模型.为使数据点与拟合平面的最大偏差达到最小,提出一种求最佳平面的新方法,并给出严格的理论证明.同时,给出算法和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9.
钛酸锶钡的超低频介电谱在复介电常数平面上给出一段圆弧 ,满足非德拜型弛豫的经验公式。但当频率高于 5Hz时 ,复介电常数的实验点显著偏离圆弧 ,组成一段直线。表明慢极化效应对低频至射频的介电测量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用波导分析理论及介质表面阻抗的概念,分析了电波在非理想表面的山岬中的传播特性.同时,对频率为900 MHz 的电波在非理想表面的矩形山岬内的传播特性进行了理论计算与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媒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对电波传播特性的影响较其它环境参数对电波传播特性的影响要明显得多.非理想表面介质增加了电波传播能量的损耗,缩短了纵向传播距离.在传播的横截面上,水平方向的电场衰减呈现波动分布.  相似文献   

11.
稠油注CO_2的方式及其驱油效果的室内实验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针对地层条件下粘度为 10 0mPa·s的稠油 ,采用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了稠油注CO2 的注入方式 ,包括CO2吞吐、CO2 吞吐转CO2 驱转水驱、CO2 吞吐转水驱、CO2 驱、水驱CO2 段塞、CO2 水交替注入等 ,并对各种注入方式的驱油效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在实验条件下 ,CO2 水交替注入和CO2 吞吐转水驱的方式驱油效率最高 ,稠油CO2 吞吐然后转为水驱的方式是可行的。该研究可为现场选择合理的注入方式提供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2.
应用排烃门限控油气理论并结合盆地模拟 ,对吐哈盆地小泉沟群泥质烃源岩排烃门限和排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在地史埋深过程中 ,小泉沟群泥质烃源岩分别约于 3 .5 ,4 .0和 4 .5km处进入甲烷气、重烃气和液态烃排出门限 ,排烃阶段为 :水溶扩散相排气→游离相排气→游离相排油气。天然气主要以水溶、扩散、油溶和游离 4种相态排运 ,其中 ,水溶相和扩散相所占比例分别超过 3 5 %和 2 0 %。排出油中水溶相和扩散相约占 3 0 % ,游离相不到 70 %。现今 ,1m3源岩中甲烷气、重烃气和液态烃的排出量分别为 0 4m3,0 18m3和 0 16kg ,三者的排出效率分别为 3 2 % ,2 6%和 2 4 %左右。  相似文献   

13.
宾汉非牛顿稠油微观驱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加入毛管力修正项的Bukley-Leverette偏微分方程,对水驱宾汉型稠油进行了数值求解,并研究了毛管力和重力对水驱宾汉稠油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水饱和度和驱替效率不仅与相对渗透率有关.还要受到稠油内在的宾汉非牛顿特征的影响.毛管力在水驱宾汉稠油低速渗流时对驱替的影响较为显著,其影响程度与稠油的非牛顿性有关.在油田开发实践中,水驱稠油低速渗流时.要充分考虑和利用毛管力进行驱油.  相似文献   

14.
粉煤灰中碳粒的可浮性较差,采用传统的浮选方法需要消耗大量药剂。本文提出了用烷醇酰胺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其表面进行改性,然后用少量粘结剂油进行造粒的新型浮选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图3,表4.参3。  相似文献   

15.
对胜利油田新滩区块稠油乳化降粘研究结果表明:稠油在乳化降粘配制O/W乳状液时,会形成部分W/O/W多重乳滴,这种多重乳滴的多少和性质与配制O/W乳状液的方法有关。当用纯稠油与活性水配制时,形成的多重乳滴少,其主要是中间油相与外水相油水界面膜的破坏。它的破坏对整个乳状液稳定性影响小。而利用高内相W/O乳状液用转相法配制O/W乳状液时,会形成较多的W/O/W多重乳滴。这种乳滴的破坏对乳状液稳定性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港油田南部油区大多为复杂断块、多层系、稠油油藏,断块面积小且平面、层间、层内非均质性较强,目前大多进入高含水阶段,水驱效果逐渐变差的实际问题。通过采用井下人工地震技术,利用地震波产生的超声波,降低原油黏度,提高原油流动能力,在南部地区的王官屯油田和枣园油田的现场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对改善高含水阶段的水驱效果,降低含水上升速度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4口井、6次试验,累积增油8499t ,投入产出比为1∶9.3,井下人工地震驱油技术为改善复杂断块稠油高含水油藏开发效果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具有作用范围大,对油藏伤害小,投入产出比低等优点,是一项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采油技术。  相似文献   

17.
蓄热炉裂解后的重质焦油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比重大,粘度高。焦油中水分以水珠形式存在,形成稳定的油包水型乳状液,使焦油破乳脱水困难较大。本文采用电解质对重质焦油破乳脱水进行初步探讨,根据焦油性质筛选出合适的电解质,找到适宜的工艺条件,使重质焦油含水由62%降到20%。考察了湿度、电解质浓度、搅拌时间等因素对破乳脱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研究区目的层段沙四段(Es4)位处盆地边缘,地层埋藏浅(1000m左右),储层疏松,油稠,岩石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层间差异明显,测井资料解释难度较大。以取芯井分析化验、试油、试采和生产动态资料为基础,分别研究含砾砂岩、粗砂岩、细砂岩、粉砂岩、含砾泥质砂岩、泥质粉砂岩储层岩石的岩性、物性、电性及含油性之间的关系,分层段建立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测井解释模型。应用解释模型对研究区51口井进行了二次解释,结果表明,该解释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为地质建模和剩余油挖潜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储层参数。  相似文献   

19.
从草桥重质原油和草桥重油中分离出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用Langmuir膜天平研究了这些物质在水面上形成的表面膜的膜压及水相pH值对膜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归一化面积下,沥青质表面膜的膜压明显高于其它组分的表面膜膜压。与沥青质相比,胶质的表面膜膜压随水相pH值的增大有较显著的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