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舟山市     
特约主编:舟山市科技局局长郭力泉■主编观点:今年以来,舟山市科技工作认真贯彻省委"两创"总战略,紧紧围绕群岛新区建设"三大定位、五大目标",以践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升海洋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海洋经济转型升级为目标,全面启动创新型城市创建,大力推进海洋科学城建设,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推进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科技支撑。实施科技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海洋科技新目标根据新区建设的新要求,舟山市将实施"科技支撑和引领群岛新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其重点是在今后三年内组织实施八大科技创新工程:即科技创新意识提升工程、科技创新投入保障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程、科技合作交流工程、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工程、海洋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工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成长工程。其中,到2015年,市本级和县(区)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经费占本级财政经常  相似文献   

2.
运用区位熵与非期望Super-SBM模型分别测度2000-2017年中国30个省区旅游产业集聚和旅游生态效率,分析其时空格局演化,并借助面板Tobit模型探讨二者的影响关系及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中国旅游产业集聚和生态效率虽有小幅波动,但总体均呈增长趋势,二者之间为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研究期内以促进作用为主;中部地区为正向线性关系,东北地区旅游产业集聚对生态效率具有促进作用,但非线性关系不明显.据此,各地应积极推动区内产业融合与跨区协同发展,提升旅游产业专业化水平以改善旅游生态效率.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赣江新区1995-2015年景观格局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同时模拟2025年赣江新区景观格局的变化趋势.利用赣江新区1995、2005和2015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作为数据源,使用ArcGIS10.2、Fragstats4.2和IDRISI17等软件,进行景观分类,获取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信息,采用移动窗口法得到多种景观指数的空间分布情况,分析赣江新区景观格局时空动态的变化,并通过CA-Markov模型对2025年赣江新区景观格局进行模拟预测.得出结论:1995-2015年,赣江新区土地类型的主要变化表现在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与其他土地类型面积的减少,及其之间的相互转换;赣江新区快速发展,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强,优势度下降,景观类型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通过CA-Markov模型对2025年景观格局进行模拟,发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明显,赣江新区发展加快,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的影响较大,景观破碎化程度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4.
杨成骏  时平 《科技与经济》2015,28(3):96-100
以长三角两省一市为研究地域,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对比分析苏浙沪区域海洋产业发展变动特征。静态方面,通过苏浙沪2002—2012年不同阶段海洋产业产值的变化及资源支撑性海洋产业资源分布特点,了解苏浙沪海洋产业发展格局,结果表明,江苏相较于浙江和上海产业总产值增幅明显,苏浙沪整体海洋产业向均衡化发展。动态方面,通过产业结构变动值和区位商,分析苏浙沪海洋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特点以及主要海洋产业空间集聚状态,结果表明,苏浙沪海洋产业结构主体往"三二一"方向发展,苏、浙海洋产业结构变动明显,海洋结构优化政策效果显著,上海海洋产业结构比较稳定,发展重点转向海洋高新科技产业;海洋产业集聚方面,苏浙沪第二、第三产业基本形成集聚状态,各主要海洋产业随着区域发展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整体向集聚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深入研究快速城镇化区域土地利用演变规律及驱动机制、模拟用地扩张,对了解区域未来用地状况、科学合理编制城乡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选取3期Landsat影像,采用基于决策向导的元胞自动机和马尔科夫链(CA-Markov)的综合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对过去6年间研究区的用地类型时空转化特征进行分析,模拟研究区用地状况并采用多时相的遥感图像进行检验,利用经过验证的限制条件和因子模拟研究区未来的用地格局.结果显示:基于决策向导的CA-Markov模型对模拟城镇用地扩张具有可靠性,模拟精度可达80.62%;研究区未来建设用地将继续大幅扩张,调整现有规划增加建设用地以及提高当前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方能满足进一步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6.
探讨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及其质量特征,对于构建高质量的城市群空间结构具有重要价值。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利用Landsat TM/ETM遥感数据,运用扩张强度指数、协调度模型和Tapio弹性脱钩模型对其建设用地时空演变和扩张质量进行多尺度分析,并运用Theil指数对其扩张质量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环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用地面积持续扩大,阶段性特征显著,且空间分异格局明显。2)城市群整体建设用地与人口间的协调关系总体上处于不协调状态,但协调度的提升态势明显;都市圈尺度的人地协调关系的优化提升快于城市群整体。3)城市群整体建设用地与经济的脱钩关系总体上属于弱脱钩类型,且呈趋优趋势;都市圈尺度的脱钩耦合关系明显优于城市群整体。  相似文献   

7.
以2012年河南省18个地市的城镇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权重矩阵、空间自相关性检验和空间计量模型,对河南省18个地市的城镇建设用地及扩展的驱动因素进行空间计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河南省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展存在着空间正相关性,且在郑州、新乡、焦作、济源存在"高-高"集聚的局部空间正相关;(2)城镇化率、第二产业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第三产业产值是河南省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主要因素,说明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是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主导因素,其中前三个因素对河南省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起着正向促进作用,而第三产业产值起着一定的抑制作用,说明河南省应在调整产业结构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走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8.
生产性服务业视角下的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建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建设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是大连市着眼于增强核心城市功能的战略性、全局性部署.从产业布局与可建设用地的空间结构关系、全域开发与产业板块布局关系、产业集聚理论及其实践等方面分析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建设对全域城市化发展战略的意义;研究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与特征、全球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模式和趋势,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造船业、石油化工等大连市传统支柱产业的互动关系,提出生产性服务业视角下的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的开发目标、重点领域和功能分区.  相似文献   

9.
以重庆市黄水镇为例,基于土地利用视角,运用参与性农村评估PRA、GIS技术和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旅游业态集聚的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山岳度假旅游地旅游产业集聚是各种旅游业态持续发展和集聚的过程,黄水镇城镇建设用地在2004—2017年增长了6.6倍,其中旅游业态占地面积,增长了11.1倍,旅游产业集聚带动旅游城镇化平面空间扩展明显,以旅游住宿服务和旅游餐饮服务为主导的核心业态数量与规模上占据主导地位,延伸业态发展较为缓慢,支撑业态由于核心业态挤压,导致规模优势下降明显.旅游产业集聚内部受特色旅游资源及环境禀赋、规模经济与集聚经济效应推动,外部受避暑度假旅游市场需求影响,并受城镇化发展反馈.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9-2016年的农村人口和土地利用数据,探讨了江苏省农村人口和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时空变化趋势,并构建协调度评价模型分析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6年江苏省农村人口数量持续减少,年均减少率为3%,由3 429.68万人减少到2 581.95万人;2009-2016年江苏省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持续增长,年均增长率为0.3%,由102.77万hm~2增长到105.28万hm~2;2009-2016年江苏省农村人口数量与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耦合关系失调,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是当前社会发展关注的重点问题,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是城市化的最主要形式之一,对典型区域城市建设用地进行研究,可为当地及类似区域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以重庆市两江新区2010—2018年自然、社会、经济数据为依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两江新区城市建设用地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江新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趋势呈先快后缓;扩展区域集中在"四山槽谷地带"和嘉陵江沿岸;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主要来源为耕地,以及少部分林地和园地;扩张的主要时间驱动因素为GDP值和第二产业占比,主要空间驱动因素为河流、坡度、距行政中心和距主要高速公路距离;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受多因素影响,在长时间序列下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在空间上受自然因素影响大。  相似文献   

12.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钻石理论",首次构建了"区域旅游合作的钻石模型",并以此为理论框架,分析了区域旅游合作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区域旅游合作的钻石模型对旅游产业集群的几点启示:第一,根据市场需求布置旅游产业集群;第二,围绕核心旅游资源集聚;第三,建立良好的竞合关系;第四,健全相关与辅助产业.  相似文献   

13.
运用ARCGIS技术对珠海市近23a来旅游用地变化及其驱动因子进行时空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规模呈持续增长的变化趋势;②地类结构中林地和建设用地比重变化显著;③新增旅游用地绝大部分来源于林地,来源于耕地的比重较小;④总体空间形态演变呈现出"十"字形特征.分析了珠海市旅游用地时空演变的内力和外力驱动因子,认为:①珠海市旅游用地时间变化的主要内部驱动因子是人口和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和旅游交通设施改善;②其空间变化与旅游资源等级、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交通线路变化、城镇中心距离等内部驱动因子的关系密切;③国家、省区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等外部因子为珠海市旅游用地增长提供了契机,但当地政府积极发展旅游业的政策与规划导向是最主要的外部驱动.  相似文献   

14.
以海洋特色小镇为研究对象,利用基尼系数、核密度分析等空间分析和空间计量等方法,探讨海洋特色小镇的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海洋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存在区域差异大、产业同构化严重、海洋产业结构低端化以及在空间上地理集聚与产业集聚不同步问题。并提出政策引导海洋特色小镇省际间分布,确保充分合理利用中国海洋资源;避免产业同构化,打造差异化定位的基础海洋产业;在三大经济区内重点打造新兴海洋产业聚集区;促进海洋特色小镇产业地理集聚,打造区域产业品牌优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土地生态性及其"三生"用地价值导向的界定,将"人性"要素的全域土地生态系统与现行土地利用分类体系衔接,构建了"三生"用地正负向功能分类体系.以江苏省扬中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划分出研究区生产、生活、生态用地,并得出反映其组合特征的熵指数为0.987 0,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为0.343 2.研究区生产用地呈规则的块状模式,生活用地呈多中心以棋盘式密布于研究区,生态用地沿江环状分布,"三生"用地间耦合关系紧密.扬中市"三生"功能整体较好,生产功能与生活功能交融关系紧密,生态功能有效地支撑了生产功能,但生活功能与"三生"功能的空间吻合度偏低,仍需提升生活用地内部建设用地效率,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协同发展."三生"用地正负向功能分类体系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性和现实性,可为优化国土空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生物医药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中获取未来科技经济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领域.大连市金州新区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开放门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占大连市总数的1/3,经济总量连续三年位居东北地区各县区的首位.优越的地理区位、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发达的现代产业,为金州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金州新区现有生物医药企业70余家,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经济总量位居全省90个重点产业集群的前列,已经成为"辽宁生物医药产业大省"的重要支撑.在论述金州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基础、发展环境及其发展优势的基础上,分析金州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金州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及路径.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交通优势度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空间耦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地区交通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以江苏省为例,通过引入定量评价区域交通条件的区域交通优势度和构建评价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得出江苏省各个城市的交通发展与旅游产业发展的评价指数.借鉴物理学耦合度函数构建了旅游产业与区域交通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旅游业与区域交通水平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江苏省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与交通水平发展具有空间耦合性,空间耦合呈现集聚特征.  相似文献   

18.
尾矿坝浸润线异常状况下时空混沌模型及非线性动力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描述单方向演化及异常渗流状况下尾矿坝浸润线的时空混沌行为,以漫润线高度与坝体南度的比值作为状态变量,在单向耦合映象格子模型的基础上,引入1个异常因子η,以此建立漫润线耦合映象格子模型vn十1(i)=(1-ε)f(vn(i)) ηεf(vn(i-1)).分析了η=0.5时,模型在非线性强度1.25≤a≤2.0及耦合强度0.01≤ε≤0.04各种组合下的空间振幅变化图.研究结果表明:浸润线耦合映象格子模型除了具有耦合映象格子模型的一些基本模式外,倍周期现象特别突出并深刻影响着漫润线的时空演化;模型的时空行为可分为周期模式、扭结反扭结模式、多带混沌模式、完全发展湍流模式、缺陷湍流模式、缺陷混沌扩散模式、图案选择模式、图样竞争阵发混沌模式8种,周期模式占据了时空相图中的大部分区域;用浸润线耦合映象格子模型能够解释浸润线长时间演化行为及其非线性动力特性形成的机理,并能解释各类边坡、坝体的复杂渗流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把握当前城市群发展的特点与方向,掌握城市群建设用地的扩张机制,选择中国南北两地最具代表性的京津冀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88—2017年的建设用地数据,借助城市扩张速率、城市扩张强度、城市扩张差异指数和景观扩张指数等指标,对比分析两大城市群近30年间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及其差异,并结合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两大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进入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期,而粤港澳大湾区则进入城市扩张的成熟期,且大湾区内部的发展速度要优于京津冀城市群:(1)京津冀城市群建设用地的增加面积是粤港澳大湾区的3倍多,但其建设用地的扩张速率和扩张强度均小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即扩张进程总体上慢于粤港澳大湾区。(2)两大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性: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用地的扩张速率和扩张强度在1988—2007年间均明显高于京津冀城市群的,但从2008年开始均低于京津冀城市群的,且差距不断扩大;京津冀城市群的建设用地呈多中心环状放射性扩张,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用地则由点状扩张转为面状发展。(3)两大城市群建设用地的扩张过程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京津翼城市群的建设用地扩张速度由高至低依次为南部、东北部、中部,粤港澳大湾区东岸的建设用地扩张速度快于西岸的。(4)两大城市群的新增建设用地斑块均以边缘式扩张和填充式扩张为主,飞地式扩张的数量占比逐渐降低,扩张格局不断从扩散走向集聚,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用地扩张的集聚水平更高。(5)京津冀城市群的建设用地扩张主要受常住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而地区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则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20.
基于北京市18 000余家体育产业企业信息,综合运用GIS地理空间分析,探寻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的城市体育产业空间格局.发现:①北京市体育产业空间集聚特征明显,且体育服务企业集聚规模、程度均大于制造企业,产业趋向核心竞争要素集聚、非核心竞争要素扩散的空间演化趋势;②时间演变:以体育赛事为核心的体育产业发展模式,将在首都经济、政治和文化圈层内,逐渐催生新兴体育相关产业产生,产业发展导向作用将进一步提升;③空间演变:规模以上企业选址并未集聚于主城区企业高度集聚区域,而注册资本较少、规模较小的体育服务企业则扎堆积聚于主城区高地价、高人才集聚区,且新注册企业多围绕体育产业基地选址,产生空间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