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IP网络的QoS体系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在IP网上实现多媒体数据传输时服务质量(QoS)的服务标准和服务种类,分析了IP QoS的体系结构:IntServ体系结构和DiffServ体系结构。在IntServ结构中重点分析了其核心协议RSVP,同时在DiffServ结构中着重分析了系统结构、核心路由器的服务质量和SLA。最后分析了IP QoS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程先宏 《科技信息》2007,(35):15-16
QoS(服务质量)是现代网络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也是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问题。本文详细的介绍了目前常用的IPQoS实现技术,包括IntServ、DiffServ、MPLS、MPLS-TE、带宽代理以及信令扩展等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展望NGN的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研究基于IPV4网络对于服务质量QoS要求的无法满足,探讨解决方案和IPQoS的发展方向。方法利用IFTE提出的集成服务IntServ模型,区分服务DiffServ模型,多标签交换协议,流量工程,IEEE 802.1p,子网带宽管理,实时协议。结果提高IPV4网络对于服务质量QoS要求的保证,使网络能够灵活根据业务的具体特点,提供满足QoS要求的服务。结论未来网络的发展将是围绕着MPLS技术展开的。在网络上层,DiffServ和MPLS相结合,DiffServ将业务分类、整形、聚合,MPLS再将处理过的数据转换成不同的标签进行转发。在网络底层,MPLS直接与WDM光网络技术相结合,从而实现更快、更智能的数据传送。  相似文献   

4.
Cernet中基于DiffServ协议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介绍IP网上区分服务(DiffServ)研究的一些最新进展, 分析DiffServ协议的体系结构和技术, 重点阐述DiffServ与IntServ相结合的端到端的QoS技术, 并利用该结合技术进一步讨论Cernet的应用框架.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通用移动通信系统数据业务的服务保障方法,接入网络借鉴IntServ模型.核心网融入DiffServ模型,结合网络自身的特点实现了端到端服务质量QoS的体系结构,分析了为保证商定的QoS协议各层所提供的功能,阐述了QoS协商、QoS修改以及用户切换网络后的QoS重协商过程.该方法的仿真表明了良好的服务质量和相应性,体现了高链路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IP网络性能体系的研究分析,提出了QoS拓朴结构和由IntServ、DiffServ和MPLS TE集成框架结构。针对上述两种结构的研究,IP数据的整合性和交互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利用MPLS将处理过的数据转换成不同的标签进行转发,确保了网络中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服务模块体系中,利用综合服务体系和差分服务与多种协议相结合的方法,保障了端到端的QoS服务质量,为今后IP网络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IP网络性能体系的研究分析,提出了QoS拓朴结构和由IntServ、DiffServ和MPLS TE集成框架结构.针对上述两种结构的研究,IP数据的整合性和交互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利用MPLS将处理过的数据转换成不同的标签进行转发,确保了网络中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服务模块体系中,利用综合服务体系和差分服务与多种协议相结合的方法,保障了端到端的QoS服务质量,为今后IP网络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MPLS网络的QoS保障机制及改进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日益成为衡量下一代网络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该文深入研究了基于MPLS网络的特点和核心技术,以及提高网络QoS的两种主要模型——基于资源预留的综合服务模型(IntServ/RSVP)和区分服务模型(DiffServ).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基于MPLS网络对QoS的保障机制,以及通过DiffServ与MPLS结合提高QoS和通过MPLS—TE改进QoS的两种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对服务质量(QOS)和主动网络原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服务质量体系结构,即基于主动网络的服务质量体系结构,并结合IntServ 服务质量模型,提出了支持RSVP协议动态部署的主动节点模型.  相似文献   

10.
群组通信与多媒体传输的日益增长加速了两种关键技术的发展:组播(multicasting)和区分服务(Differentiated Services,简称为DiffServ)。区分服务模型将显著改进组播通信所需要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然而由于两者体系结构的冲突使得基于区分服务的组播应用难以实现,为此,对在DiffServ网络中应用组播时产生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着重研究了NRS、异构组播组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为了能通过Netflow得到网络性能测度,首先分析了从Netflow的长流信息中得到的网络性能测度的可信度,然后设计了基于Netflow的网络服务监测系统,该系统从历史数据中提取服务器的服务指纹作为服务质量的基准点,对用户关注的服务水平给出评判,包括数据分析方法、单个区域的变化规律和单个服务的服务指纹,并能根据网络状态的异常发现异常服务状况.该系统对网络中新出现的应用具有可扩展性,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给出了一个多Agent松散耦合的网格服务发现框架. 在该框架中把Agent分为三类:服务Agent、需求Agent和服务发现Agent. 提出以模糊Petri网作为服务描述语言的规范,用以发布或请求服务,用可能性变迁表示一个服务或一个需求,输入库所代表在提供(或请求)服务前需要成立的前提条件,输出库所表示提供(或获得)服务后成立的条件,用可能性与必然性来量化一个服务Agent能对一个请求提供相关服务的信心程度. 最后基于本体论给出了一个支持部分匹配的服务匹配算法,并用一个车辆维修服务系统的例子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IP网络QoS(Quality of Service)策略管理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可操作性,依据SLA(Service Level Agreem)设计了SLS(Service Level Specification)参数,描述了策略的表示形式,设计了策略在目录服务器中的存储方式和策略管理工具(PMT:Policy Management Tool)。策略管理工具的策略设置程序完成了用户的网络质量服务策略的设置功能,策略管理工具的策略查询程序实现了网络或用户对策略仓库存储的策略进行查询的功能。对网络服务质量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提出了基于规则的ESB动态路由算法,通过规则控制的动态路由选择和消息传送机制,调度相应的SaaS服务实例,使得总线能够更加灵活地处理多SaaS应用间的互操作需求。在开源ESB实现的基础上构建了原型系统,验证了文中所提动态路由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引入服务等级协商协议(SLA)和并行传输机制,对网格中数据并行传输的体系结构进行了研究,针对具有服务质量保证的数据服务的传输进行分析,以及对数据传输质量控制进行性能评测,得出本系统的数据传输质量控制过程可以正确、有效地控制文件传输带宽以及整个传输过程.在分片传输过程中,多个服务器相互协作,共同实现文件传输.  相似文献   

16.
一种提供服务质量保障的移动Ad-Hoc网络介质访问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变链路和节点移动的无规则性是移动Ad-Hoc网络(MANET)服务质量(QoS)保障问题未能得以解决的关键原因,本文基于自适应QoS结构框架(MAQF),通过对MACA/PR介质访问控制协议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QoS介质访问控制策略(MAQF/MAC),它具有链路测试及动态资源调整等功能,仿真结果表明,MAQF/MAC在资源利用率及其本QoS保障能力等方面均优于MACA/PR。  相似文献   

17.
自动请求重传(ARQ)的按序提交会产生重排序时延,增加分组的链路传输时间.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分服务的ARQ架构,让不同服务质量(QoS)类别的流分别使用独占的分组队列和ARQ实体,使时延敏感分组不会因为等待普通数据分组的重传而经历不必要的重排序时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有效减少时延敏感分组的链路时延和传输时延.  相似文献   

18.
针对Internet环境的动态性和Web服务的不确定性,文章使用有限状态连续时间半马尔可夫决策过程(Semi-Markov Decision Process,简称SMDP)对服务组合进行建模,并给出了服务组合的Q学习优化算法,以获得最优的服务组合策略.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使用动态的控制方法具...  相似文献   

19.
一种基于QoS约束的Web服务选择和排序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提出了一种基于QoS约束的Web服务选择和排序模型,在研究Web服务的三维QoS模型的基础上设计基于QoS约束的服务选择模型,进一步研究服务效能的概念和量化方法并设计基于服务效能的排序模型.该模型的原型系统已经在国家地质调查网格中得到应用,结果表明模型能够有效保障用户对服务的需求,具有很高的查准率、响应率以及较好的负载均衡能力,提高了基于面向服务架构(SOA)的网络应用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20.
面向服务的企业应用集成架构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针对企业应用集成(EAI:Enterprise ApplicationIntegration)的3种传统解决方案,即数据级集成、应用接口级集成和业务逻辑级集成中存在的数据安全性差、业务逻辑保密性差和紧耦合性等局限性问题,提出了采用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模型的企业应用集成方法,并讨论了相关的支撑技术,给出了Web服务集成实现模型--网络通信层、消息传输层、服务描述层、服务发现层、服务保证层和服务组合层.结果表明,新的架构具有敏捷性、松耦合、跨平台、分布式的特点,更能适应企业信息系统发展的需要.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实现企业应用集成的方式,能较好地解决企业原有应用系统集成的问题,从而克服了EAI传统解决方案中的数据安全性差、业务流程不保密、应用系统间紧耦合等缺点,建立了一套独立于语言并且跨平台的系统集成方案.不仅保留了企业原有资源,节省软件开发成本近40%,而且为业务流程的变更提供了很好的灵活性,为企业未来业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