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释“恭俭”     
“恭俭”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学而》: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巽乎人之求之与?”《论语》是儒家经典,自汉代郑玄以后,一千七百年来为之作疏解者代不乏人。即此“温良恭俭让”一句,如把目前能见到的诸家疏解文字汇集起来,篇幅也是颇可观的,条分缕析,  相似文献   

2.
称善简曰圣”,缺处当补“副”字,“简”是实情的意思。“立制及众曰公”,“制”字当作“志”,是指的“无私”之志。“刑民克服曰”,“武”字当是“成”之误,“成”与“武”形近,易致误。“博闻多能曰献”,作“献”当不误,“献”是才能多的意思。“不隐无克曰贞”,“克”有作“屈”、“屏”、“藏”者,当以作“藏”是。“贞”当为“真”字之误,“贞”、“真’二字形近,易误。  相似文献   

3.
列子一书,唐柳子厚已怀疑其为。观洌子目录,汉刘向之序言,列子乃向所汇纂,而字书错误,向已言其“书多外书,少章乱布,在诸篇中,或字误以尽为进;以贤为形”;则刘向校雠 时,当有一番审定,故有“皆以杀青,书可缮写”,之语。又谓:穆王汤问二篇,迂诞恢诡,非君子之语;力命篇一推分命,杨朱 篇唯贵放逸;二义乖背,不似一家之书。则列子非出一家之手,可知。而首篇天瑞即曰:“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乃称“子”。考古书之称于某者,如墨之称王墨子论语之称子曰:“多半为门弟子或后人所纂述。列子恐亦如是,非列御寇所自著也明矣。 唐柳子厚辩列子曰…  相似文献   

4.
《旧唐书·窦威传附窦抗传》曰:“抗字道生,太穆皇后之从兄也,隋洛州总管、陈国公荣之子也,母,隋文帝万安公主。”此语误处颇多,中华书局点校本失校。考《隋书》卷三十九《窦荣定传》:“父善,周太仆,季父炽,开皇初,为太傅”,“其妻则高祖姐安成长公主也”,有三子,长子为窦抗。《旧唐书·窦威传》云:“父炽,隋太傅”,《周书》卷三十《窦炽传》亦明言窦炽之兄为窦善,有子荣定。可见《旧唐书》中“窦荣”实为窦荣定之误。《隋书》中“安成长公主”一词出现三次,其中《高祖纪上》两  相似文献   

5.
禅宗六祖传法偈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秀慧能传法偈坛经诸葛亮本及传灯线等书所载,其字句虽间有歧共之处。而意旨则皆相符会。兹依敦煌本坛经之文,分析说明之。 神秀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动拂拭。莫使有尘埃。 惠能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佛性常青净。何处有尘埃。 又偈曰: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敦煌本坛经偈文较通行本即後来所修改者,语句拙质,意义重复,尚略存原始形式。至惠能第二偈中“心”“身”二字应须互易,当是传写之误。诸如此类,皆显而易见,不待赘言。兹所欲讨论者,即古今读此传法偈者众矣,似皆末甚注意二事: (…  相似文献   

6.
编后随笔     
做文章 ,须有几分霸气。霸气者何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之父李格非有一段精彩的文论 :“余尝与宋遐叔言 ,孟子之言道如项羽之用兵 ,直行曲施 ,逆见错出 ,皆当大败 ,而举世莫能当者 ,何其横也 !左丘明之于辞令亦甚横。自汉后千年 ,唯韩退之之于文、李太白之于诗 ,亦皆横者。近得眉山《谷记》、《经藏记》,又今世横文章也。夫其乃自得而离俗绝畦径间者 ,故众不得不疑。则人之行道文章 ,政恐人不疑耳 !”此中的“横”实可作“霸”解。循规蹈矩 ,囿于窠臼 ,言人之所言 ,行人之所行 ,是断不能有传世之作的。霸 ,方能立九鼎之言 ,著百代华章…  相似文献   

7.
《孔雀东南飞》中的“得”字 据初步统计,《孔雀东南飞》中的“得”字,有十三处。归纳起来、有以下五种用法。 一、动词,当“获得”、“得到”讲,跟“失”相对,这是它的本义。“得”字当“获得”、“得到”的讲法在古代作品中有很多例证。如:《孙子兵法·军争》:“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孟子·告子》:“求则得也。”《荀子·正名》:“易者以一易一,人曰无得亦无丧也。”《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本诗中的“得”字,属此义者有三处: 1、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2、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3、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 二、动词,当“有”讲,这是“获得”、“得到”的引伸意义。因为当人们“获得”、“得到”某种东西时,他也就拥有这种东西。把“得”释为“有”这在古代作品中也有大量的例证。如: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史记·孔子世家》作“必得我师焉”。 《汉书·冯唐传》:“唐曰,陛下虽有廉颇、李牧,不能用也……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不能用也。”前用虽有,后用虽得,是“有”犹“得”也。《史记·冯唐传》皆作“虽得”。 本诗中的“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的“得”,即“有”之意。 三、能愿动词,当“能”、“能够”讲,表示客观情况的允  相似文献   

8.
奴之名始见於尚书及论语;隶之名始见於周礼及左传。 书甘誓:“予则奴戮女”。汤誓文同。论语:“箕子为之奴”。 周礼左传言隶者,别见下文所引。然又有种种异名:曰臣妾,曰臣 , 易避九三:“畜臣妾吉”。书发誓:“臣妾通迹”。周宫太宰:“ 臣妾聚敛疏财”。左传僖十七年。“男为人臣,女为人妾”。”书 微子:“我问为臣”。曰童 。 易旅六二:“得重 贞”.秦始皇时,徐市将童男童女三千人入 海求蓬莱,後人解为幼男女,非也,盖谓妙婢耳。论语“夫人自称 曰小童”,盖自谋之辞,犹秦穆公夫人自称“婢子”。兰作僮, 史记货殖传“苏僮”。又“僮手指千”…  相似文献   

9.
离骚:“索(?)茅以筵(?)兮,命灵氛为予占之,曰:两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集注说:“占之慕之,两之字自为韵。”闻一多楚辞校补云:“案慕与占不叶,义亦难通。郭沫若氏谓当为莫口二字,因下一字缺坏,写者不慎,致与莫误合为一而成慕字。案郭说是也。惟谓所缺一字,耽、钦、琛、探、寻、朋等必居其一,则似不然。知之者,此字必其音能与占相叶,其义又与求美之事相应,此固不待论,而字形之下半尤必须能与莫相合而成慕。余尝准此三事以徧求诸与占同韵之侵部诸字中,则惟‘念’足以当之,念缺上半,以所遗之心上合于  相似文献   

10.
众所同知,武则天曾经在朝堂设置铜匦,但是对于铜匦的功用是不是告密箱?是设置一个还是四个?看法却不一致。 上海古籍出版社编的《中国历史三百题》第95题“武则天是怎样成为历史上唯一女皇帝的?她有哪些作为?”题中写道:“她还下令设置东、南、西、北‘四匦’,设专人职掌,以利倾听各层次人员的意见。”写明设的是四匦。 比《中国历史三百题》早几年出版的《隋唐五代史》把设置铜匦作为武则天巩固统治的一项措施,并引用《资治通鉴》的记载,认为设的也是四个铜匦:“……第五,置四匦,其东曰延恩,献赋颂,求仕进者投之;南曰招谏,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曰伸冤,有冤抑者投之;北曰通玄。言天象灾变及军机秘计者投之。命正谏、补阙、拾遗一人掌之’……”  相似文献   

11.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孔子的—句名言。朱熹注曰:“馈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俳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这就是说,当学生想知道而又不知道,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教师略加点拨,学生就会恍然大悟,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离骚》“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句中“鸩”,王逸注曰:“运日也,羽有毒,可杀人,以喻谗佞贼害人也。言我使鸩鸟为媒,以求简狄,其性谗贼,不可信用,还诈告我言不好也”。王逸认为鸩喻馋佞,其后注者均沿袭此说,吴曾、周去非、朱熹、鲁笔等引经据典给鸩做详注,皆不脱其窠臼。  相似文献   

13.
(1)好 (2)覃诞 (3)污 (4)夭夭 (5)肃 (6)干翰 (7)游 (8)楚 (9)枚 (10)麟 (11)角 (12)素丝 (13) 沱差池 (14)缝 (15)摽 (10)今 (17)暨溉介 (18)谭 (19)抱 (20)命 (21)汜  (22)处 鼠 (23)唐棣 常棣 帷裳 维常 一 好君子好求(开睢)传“求,匹也。言后妃有关睢之德,是幽 开贞专之善女,宜为君子好匹。”笺“怨耦曰仇。言后 妃之德和谐,则幽闲处深宫,贞专之善女,能为君子和 好 亲之怨者。”公侯好仇(免置)笺“怨耦曰仇。此免置之人,敌国有来侵代者,可使和好之。” 免置篇一章曰“公侯于城,”三章曰“公侯腹心,”‘于城’‘腹心’皆二名词…  相似文献   

14.
日本双陆谈     
往岁壬申之夏,重游日本京都,会闻其地一时骚客提唱古双陆,心窃羡之。仓石教授察其意,特为引进,因双承实镜寺门迹禅尼指示概要。门迹,住持系出华胃者尊号。今彼中得古法之传者亦已鲜,门迹其巍然独存之一灯,好事者咸从受焉。独以浅陋,而得斯遇,执幸如之?惜乎鲁钝,初未能达,岁隔复多不记。惟当时竹影筛凉,局敲永书,情景独存梦寐。发拾腾忆,恣为冗谈,计因缘而已。许之会无当乎学,更不足以云文,不进计也。高明倘不以丧志斥者,斯幸矣。 双陆传入日本,姜与国基并古。国基谓之Go,即基字读英音。而同一基字,于流传较後之将基,则取汉音gi而曰Shogi。…  相似文献   

15.
无线电报     
相传有一埃及考古家与一巴比仑考古家论辩两国古代文明。埃及考古家曰。吾於埃及故宫之处。掘地得铜线一条。想此铜线。必为古时电话电报之遗迹。虽尔时电话电报。与今世所用者。或有不同。然其功用助一也。巴比仑考古家曰。诚然诚然。吾於巴比仑遗址。寻而不得铜线。则巴比仑尔时必用无线电矣。巴比仑考古家。诚办。然未知其言之误也。无线电。非不用铜线。不过较诸有线电为少耳。彼无线电台所用之铜线。何啻数千百尺。谓无线电全不需铜线。是不识无线电者也。西历一人巴一著博士摩西氏发明无线送报之昏士尝 三十七 学卫於索士块干亚河置有…  相似文献   

16.
何以称物曰“东西”?称物为“东西”究竟起于何时?对此,清人考之者甚众,近人也时有论及,但所说多大同而小异。现有辞书皆采清人翟灏之说。为了便于说明问题,先录翟说于下: 《通俗编》卷二六:“《兔园册》:明思陵(崇祯)谓词臣曰:‘今市肆交易,止言买东西而不及南北,何也?’辅臣周延儒曰:‘南方火,北方水,昏暮叩人之门求水火,无弗与者,此不待交易,故惟言东西。’思陵善之。〔翟〕按:此特一时捷给之对,未见确凿。  相似文献   

17.
说诗经《卷耳》篇主人公即采卷耳者,最有影响的是朱熹的《诗集传》。在《卷耳》首章四句(“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下朱熹曰:“赋也。后妃以君子不在而思念之,故赋此诗。托言方采卷耳、未满顷筐,而心适念其君子,故不能复采,而寘之大道之旁也”。(引见《诗集传·卷耳》,重点号是笔者所加,下同)朱熹对“赋”有特定的解释,他在《葛蕈》首六句下第一次出现所谓“赋”下释“赋”曰:“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直言”,就不是“曲言”,亦不是“隐  相似文献   

18.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李商隐这首七绝是很值得欣赏的佳作。但过去研究者对之评价不一,能令人满意地析出诗中含义者尚少。纪晓岚的评语是“亦病其浅”;张采田则说:“此种题何可深做?若太求深,则入险怪一派矣。纪氏以诗法自命,岂不知作诗当相题耶?”我认为,商隐诗不苟作,  相似文献   

19.
离骚解诂     
朕皇考曰伯庸肇锡余以嘉名扈江离与辟芷兮 不无壮而弃微兮忽奔走以先後兮虽萎绝亦 何伤兮哀众芳之 秽伏清白以死直兮女婆 之婵媛兮鲧 直以亡身兮浇身被服强圉兮 夫惟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欲少留此灵琐 兮吾令帝阍开阁兮倚闾阖而望予结幽兰而延 伫哀高丘之无女凤皇既受诒兮恐导言之不 固命灵氛为余占之曰两美其必合兮曰勉远逝 而无狐疑兮腾励车使径待 一 朕皇考曰伯庸 王注曰“皇,美也。父死称考。诗曰‘既右烈考。伯庸,字也”。案本书九欲逢纷篇曰: 伊伯庸之末裔兮,谅皇直之屈原。是刘向谓伯庸为屈原之远祖,与王逸以为原父者过里。同…  相似文献   

20.
“齐仲孙”到底是谁《春秋》经载: “冬齐仲孙来。” 传:“冬齐仲孙湫省难。书曰仲孙,亦嘉之也。仲孙归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巳。” 又:“君其务宁鲁难而亲之(见闵公元年)。” 晋杜预注:“仲孙,齐大夫,以事出疆,因来省难,非齐侯命,故不称使也,还使齐侯务宁鲁乱。故嘉而字之。来者事实,省难其志也。故经但书仲孙之来,而传寻仲孙之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