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广西科学》2008,15(3)
科学家对近地小行星所作的新的光谱测量显示,正如人们可能预料的,近地小行星的总体组成与降落到地球上的最常见的陨石——普通球粒状陨石相似。但是它们的组成分布却是出乎意料的。大约2/3的近地小行星,包括那些最有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与被称为LL球粒状陨石的一组陨石相符,后者仅占降落到地球上的全部陨石的大约8%。这可以说明它们起源于小行星带的内边缘,那里主要是由Flora母体分裂产生的小行星家族。对此现象的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从主小行星带到地球轨道附近的物质运输,可能取决于其大小。  相似文献   

2.
由一颗原行星撞击原太阳发生链锁大爆炸,所形成的不稳定的小行星序列,按能量相似律运行,随轨道的降低撞向地球发生爆炸,强大的冲击波作用造就了地球和生物演化的节律.  相似文献   

3.
《奇闻怪事》2012,(5):48-49
一定会有外星人朱进44岁天文学家研究方向/太阳系小天体前些年,发现了一个小行星,它有300分之一的概率是要撞到地球的。但是时间是在700多年之后,所以你不用担心。对于对抗小行星撞击,我们最早的想法是把小行星炸碎,后来发现这特别不靠谱儿,现在我们做的是要让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改变轨道。原来大家想的方法都比较抽象,比如用抛石机,比如弄一个巨  相似文献   

4.
1997年12月6日美国西利桑那州大学空间监测计划研究小组的科学家发现了一颗新的近地小行星,直径约1.6公里,是一颗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石质小行星,编号为1997XF11。根据这颗小行星运行轨道的计算,国际小行星联盟发布消息,认为这颗小行星有可能与地球相碰撞,被列为有可能对地球“造成灾害威胁”的第108颗小行星。美国天文学界的某些天文学家和小行星研究专家认为,1997XF11小行星将于2028年10月26日17时30分(国际时间)与地球相碰撞,碰撞能量约为  相似文献   

5.
一、海王星与冥王星是怎样发现的1. 太阳系家族:在太阳周围,有九个较大的行星(小行星数目较多)围绕着太阳运转。它们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如图(一)所示。(最近资料表明土星和天王星之间有可能存在第十颗大行星)。所有这些行星,都沿着同一方向(即所谓顺向)围绕太阳运动,其轨道成椭圆形,极近于圆。其质量大小不一,但所有行星的质量总共只有太  相似文献   

6.
基于天基雷达探测的静止轨道目标监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静止轨道目标监视的需求,分析了静止轨道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RCS)特性. 以此为基础,研究和设计了天基雷达的轨道高度、重访周期、天线形式以及天线尺寸,探讨了天基逆合成孔径雷达的成像分辨率与其他系统参数的关系,给出了顺行轨道和逆行轨道情况下达到一定的横向分辨率所需要的积累时间. 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天基宽带雷达实现对静止轨道目标的近距离监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世界各航天大国陆续实施了小行星探测计划.近地小行星也是我国下一步深空探测的重要目标,国内航天相关单位正在积极开展近地小行星探测的前期任务论证与规划工作.以此为背景,研究了电推进方式探测近地小行星的目标选择与轨道设计问题.首先分析了近地小行星探测的科学和技术目标,结合我国技术水平的发展现状,给出了6颗适合作为探测目标的近地小行星.搜索了2016年至2020年之间探测每颗可能目标的发射窗口.为了增加探测任务的科学回报,特别关注了多目标、多任务的近地小行星探测,推荐了一次探测多个有价值目标的可行多任务探测方案:Earth出发-Nereus飞越-Apophis飞越-1999JU3交会.基于脉冲估算结果设计电推进轨道,将中途多任务探测作为内点约束整体优化小推力转移轨道,采用间接法求解燃料最优控制问题得到了小推力的最优轨迹.最后给出了推荐方案的详细飞行程序.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节约测控资源。方法采用天地基测量的卫星星座联合轨道确定,同时阐述了基于星间光学测量的多星精密轨道确定的关键技术,给出了星间光学测量模型及对应的偏导数计算公式,分析了多星联合定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的解决方案。结果实现了真正的多星同步轨道积分。结论对天基监测的非合作目标卫星轨道确定进行了计算分析,为天地基一体化联合多星定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国际     
《科技潮》2012,(6):10
NASA预言行星撞地球中国将是"重灾区"美国太空总署(NASA)日前据天文卫星"广域红外探测器"发回的数据称,在太空中,有约4700颗小行星可能对地球造成威胁,而英国南汉普顿大学也据此发表研究指出,一旦有小行星撞击地球,亚洲将是"重灾区"。NASA指出,这些对地球有"潜在威胁"的小行星的运行轨道都与地球非常  相似文献   

10.
《奇闻怪事》2012,(12):16-17
美国宇航局发射的"黎明"号小行星探测器目前正在奔赴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探测两颗人类以前从未尝试接触的天体——谷神星和灶神星,那将是迄今为止人类最为直观地观测小行星。大部分小行星都栖身在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主小行星带里,其他小行星则围绕比地球距离太阳更近的轨道运行,不过它们中有很多都与行星拥有共同轨道。并非所有小行星都会老老实实呆在原处:太阳系里的一些小行星的轨道与行星轨道呈十字交叉。  相似文献   

11.
Dynamical resonances in the asteroid belt are the gateway for the production of near-Earth asteroids (NEAs). To generate the observed number of NEAs, however, requires the injection of many asteroids into those resonant regions. Collisional processes have long been claimed as a possible source, but difficulties with that idea have led to the suggestion that orbital drift arising from the Yarkovsky effect dominates the injection process. (The Yarkovsky effect is a force arising from differential heating-the 'afternoon' side of an asteroid is warmer than the 'morning' side.) The two models predict different rotational properties of NEAs: the usual collisional theories are consistent with a nearly isotropic distribution of rotation vectors, whereas the 'Yarkovsky model' predicts an excess of retrograde rotations. Here we report that the spin vectors of NEAs show a strong a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excess of retrograde rotations, quantitatively consist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expectations of the Yarkovsky model.  相似文献   

12.
低轨卫星星座具有几何图形变化快、落地信号功率强、全球天基监测覆盖等天然优势,可对中高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星座进行有效补充和增强,提升全球定位、导航与授时(Positioning,Navigation and Timing,PNT)服务的精度、完好性、可用性和抗干扰等能力,已成为下一代卫星导航系统重要的发展方向.本文总结了国内外低轨星座发展现状,对不同低轨星座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对低轨星座提升导航定位精度、加速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收敛、全球天基监测等导航增强能力进行了分析,重点论证了低轨星座突破现有中高轨GNSS技术瓶颈的机遇和体系增量能力,给出了相应的仿真分析结果,以期对我国低轨星座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融合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太阳物理及空间科学的发展,地基大型光学和红外太阳观测设备已成为中国不可或缺的科研装置.本文首先从太阳物理研究及空间灾害性天气预报的角度阐述了发展大型地面太阳观测设备的必要性,回顾了近年来我国及全球地基太阳望远镜的现状,介绍了欧美下一代大型地基太阳物理观测设备的主要构想及计划,重点叙述了由我国太阳物理界共同提出的中国大型地基太阳望远镜计划及其关键技术和试验,最后介绍了该计划(包括台址勘选)的进展状况.  相似文献   

14.
Naoz S  Farr WM  Lithwick Y  Rasio FA  Teyssandier J 《Nature》2011,473(7346):187-189
About 25 per cent of 'hot Jupiters' (extrasolar Jovian-mass planets with close-in orbits) are actually orbiting counter to the spin direction of the star. Perturbations from a distant binary star companion can produce high inclinations, but cannot explain orbits that are retrograde with respect to the total angular momentum of the system. Such orbits in a stellar context can be produced through secular (that is, long term) perturbations in hierarchical triple-star systems. Here we report a similar analysis of planetary bodies, including both octupole-order effects and tidal friction, and find that we can produce hot Jupiters in orbits that are retrograde with respect to the total angular momentum. With distant stellar mass perturbers, such an outcome is not possible. With planetary perturbers, the inner orbit's angular momentum component parallel to the total angular momentum need not be constant. In fact, as we show here, it can even change sign, leading to a retrograde orbit. A brief excursion to very high eccentricity during the chaotic evolution of the inner orbit allows planet-star tidal interactions to rapidly circularize that orbit, decoupling the planets and forming a retrograde hot Jupiter.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大椭圆轨道卫星星下点在一定经度范围内回归,保持对特定区域的长时间观测,对优化轨迹保持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提出了必须根据共振大椭圆卫星的轨道演变规律进行轨迹保持。同时分析了大椭圆轨道卫星满足回归条件的轨道约束;其次分析了主要动力学模型的摄动规律,建立了轨道摄动对升交点赤经、半长轴以及轨迹漂移影响的计算模型;最后结合工程应用实际,给出了具体的回归大椭圆轨道的轨迹保持周期和保持策略。通过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表明了该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为回归大椭圆轨道卫星的轨道设计和测控实施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面向全球变化探测的月基对地观测覆盖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全球变化的空间观测需求出发,设想了一个依靠载人月球基地的对地观测望远镜,通过模拟地球静止轨道,太阳轨道和月球轨道,利用逐点计算法,从空间、时间和角度三个方面分析月球对地观测的覆盖特点,同时与现有的静止轨道卫星和日地L1点对地观测作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月基对地观测具有良好的时空覆盖性能,尤其是角度覆盖度优点突出,有助于完善多角度遥感以及全球能量平衡观测系统.  相似文献   

17.
通常认为地球轨道要素(半长轴、偏心率、黄赤交角等)均为常数.这是由于在求解地球运动规律时,总是将地球和太阳视为匀质球体而以质点考虑,并认为除太阳影响外,无其他星体影响.但若考虑地球的‘非均匀性和周围星体的摄动力影响,地球的轨道运动将随时间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GEO空间慢旋目标特定面的连续观测,提出了一种天基监视受控绕飞轨道设计方法. 首先建立了目标、天基平台相对运动模型,研究了空间任意自旋轴下的期望相对轨道模型,设计了单周期受控绕飞模型和多周期螺旋接近受控绕飞模型,应用时间约束的多脉冲控制实现平台受控绕飞,仿真分析了不同绕飞半径、不同脉冲数、不同绕飞周期下的受控绕飞轨道,最后提出并验证了多周期螺旋接近受控绕飞策略. 结果表明,基于GEO空间自旋目标姿态变化的受控绕飞的相对轨道设计,能够实现目标特定面的连续指向观测,相关仿真结果和结论对实际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国内某型号卫星在轨测控中所出现的某轨能源异常现象引入,研究了星蚀的形成原因,并分析了卫星出现星蚀所需的条件。对该型号卫星出现该现象时的卫星、太阳及月亮的轨道数据做了相应的计算,验证了当时所出现的现象,并分析了星蚀对卫星能源所产生的短期以及长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基于高/低轨监视平台的GEO卫星定轨精度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传统地基监视系统对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静地测量模式不利于获取其态势信息,而空间目标监视平台利用其快速轨道运动、增强观测几何强度和GEO卫星动力学模型的约束作用,有利于对GEO卫星环带的跟踪、监视和编目处理这一问题,分析了高、低轨平台与其观测模式,采用了数值微分法计算变分方程系数阵的定轨算法,统计了光学观测误差对定轨结果的影响.仿真计算表明,高、低轨平台对GEO卫星的定轨精度均在公里级,低轨平台对GEO卫星的定轨精度好于高轨监视平台,观测系统误差是定轨误差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