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王倩 《晋中学院学报》2004,21(4):284-286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本文以《朱自清选集·诗歌散文卷》[1]中的散文为语料来研究朱自清散文中比喻的运用,从而总结在朱自清散文中,其比喻的特点如下:1.类别繁多;2.构思新奇;3.以动化静;4.形神兼似。比喻的文学作用:(1)描摹景物;(2)抒写感情;(3)愉悦心灵。  相似文献   

2.
亚里斯多德的《诗学》中有这样一句话:“比喻是天才的标识”,比喻作为一种运用最广的修辞方式,在文学创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刘勰说:“比之为义,取类不常,”在比喻的王国中,古今中外的杰出的作家往往“期(之)以形而尽相”。殚思竭虑地将抽象的表达化为生动形象的比喻,而大学者钱钟书先生在《旧文四篇》中更是对比喻推祟备至:“比喻正是文学语言的根本,是文学词藻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运用比喻开展化学教学是一种值得倡导的教学艺术,本文就比喻艺术在化学教学中运用的基本法则及作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梁实秋与钱钟书是我国四十年代散定作的两位大家。感知相依、情理相融的体特征,机智幽默的行风格是其共同之处,而出身教育、创伤思想与个性的差异亦导致了他们不同的散风格,即洒脱容与、幽默雅谑与汪洋恣肆、谑而多虐。他们的幽默散创作于当时国势日危的背景之下,于政治意义上固无足取,但在审美意义上却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寓言,是文学的一种体裁,是比喻的高级形式。它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得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正因为比喻是其最突出的特征,故而寓言的主题也往往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这正如钱钟书先生所指出的那样:“比喻有两柄而复具多边。盖事物一而已,然非止一性一能。遂不限于一功一效。取譬者用心或别,着眼因  相似文献   

6.
比喻与辩说     
在文学上,比喻是衡量创作水准的一个重要标尺。文学创作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手法,此喻恰好体现了这门艺术的特点。翻阅优秀的文学作品,我们经常能见到新奇隽永的比喻。同样地,在辩论和日常语言交际中、比喻也是衡量辩说(或谈辩)水准的标尺之一。同时,它还是一种非常重...  相似文献   

7.
运用比喻开展化学教学是一种值得倡导的教学艺术,本文就此喻艺术在化学教学中运用的基本法则及作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对特定的社会人生和历史文化反思的艺术结晶”、“在这部书中.作为一个著名的学者和作家,他成功地超越了中西方文化的制约,站在历史文化的制高点上,以其渊博的学识.设计精巧的比喻、杰出的讽刺才能,笔酣墨畅地挪输和嘲弄了“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但由正如作者所说:“写这类人物,我没有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的动物的基本根性。角色当然是虚构的(符号为笔者注),但是有考据烧的人也当然不肯错过索德的机会,放弃附会的权利的。”显然、书中建造的“围城”是作者“虚构”的…  相似文献   

9.
对于朱自清新诗艺术发展史论的思考陈丙莹朱自清对新诗艺术发展的历史思考极为独特。他虽然立于新诗发展的现实潮流之中,却能超越现代人论现代事的狭小眼界,而以阔大的胸怀、细密的思路去把握新诗发展的动向与流变,得出一系列至今读来仍然令人信服的结论。他的这种史论...  相似文献   

10.
<正>刘大为教授(2004)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对钱钟书先生的“凡喻必以非类”、“同类作比即比较”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对此笔者深有同感。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必须先弄清楚什么是比喻这个根本问题。修辞学界对比喻比较公认的定义是: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用本质不同但具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说明、描绘该事物的修辞格。比喻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二是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具有相似点。两者缺一不可。笔者认为,修辞教学中产生的比喻划界上的不同意见,大多源于对比喻的这两个构成条件的不同理解。本文拟以“A像B一样”(A代表本体,B代表喻体)格式为例讨论比喻的两个构成条件以及辨识比喻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近代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作品,比喻的广泛运用是其语言的一大特色.作者用这一辞格刻画人物、描述现实,为读者讲述人生哲理的同时也展示了广博的知识和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朱自清的散文《春》、《背影》、《绿》、《荷塘月色》、恢尼斯》等5篇文章,文质兼美,具有很丰富的美育因素,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第一,朱自清散文的语言很美。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基本材料,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朱自清的散文,就是语言的艺术品。它是培养中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学习祖国的语言,并且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最好教材之一。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动词使用准确、形象、生动、传神。在《绿》中“踞”、“浮”、“拥”三个动词运用得十分准确、讲究。“踞”是“蹲”的意思,用“踞…  相似文献   

13.
钱钟书注重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来揭示艺术进而是文学的本质与规律,“同感”说即是他对文艺创作主客体关系问题所作的探讨。本文把钱钟书的观点分为三个方面:第一,通过“同感”与设想、比拟等的比较,同感的内涵得到确定,而且它是形象思维的最高境界;第二,达到“同感”的心理条件是“虚静”。如果有先人之见,同感就会沦为幻觉;第三,由诗与史、诗与禅、诗与画的比较,指出文学在传达同感上的独特优势,进而发现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魅力。钱钟书的“同感”说既吸收了中学与西学成果,又超越了它们,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围城》是我国著名现代文学大师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这部小说笔锋犀利,语言清新,具有强烈的针砭时弊的色彩,而最有特色的则是小说中出色的比喻手法。本文以大量的生动具体的典型例砭,对《围城》中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专题论述,并希望通过对小说中比喻修辞格的分析,使大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朱自清散文语言的诗意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自清先生是一位卓尔不群的散文大师,他的散文充分显示出现代语言的艺术魅力。本文从语言的情感、形象、意蕴、乐感四个方面对朱自清散文语言的诗意美由表及里地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梁实秋与钱钟书是我国四十年代散文写作的两位大家。感知相依、情理相融的文体特征,机智幽默的行文风格是其共同之处,而出身教育、创作思想与个性的差异亦导致了他们不同的散文风格,即洒脱容与、幽默雅谑与汪洋恣肆、谑而多虐。他们的幽默散文创作于当时国势日危的背景之下,于政治意义上固无足取,但在审美意义上却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西方绘画流派通过色彩、线条、性状或空间都是给人一种特定情绪特征的启示,德国表现主义桥社画派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鲜明,他们激昂地抨击他们眼中的虚伪和不真实,批评假艺术和世俗画风,反对将艺术作为美的装饰物,反对通过塑造虚伪的真实来掩盖现实.在与自然的接触中,应当舍弃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而建立人与自然这条新的纽带,表达出与自然接触中突来的灵感和感触,宣扬忠实自我,回归自我,探寻自我,从而唤起创作激情的有力动力.  相似文献   

18.
被钱钟书白谦为“少年作品”的《围城》是一部“孩子气”十足的“大作”,作品漫画式的审丑艺术背后,融合了作家对人生和艺术的深刻领悟,涌动着作家那感人至深的“少年情结”和以孩子的无比真诚反抗世俗的痴情。  相似文献   

19.
《文心雕龙》中比喻的作用、类型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文论著作的语言表达中,运用比喻是司空见惯的。刘勰对比喻的运用则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比喻在《文心雕龙》中的主要作用是:比喻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理论主张,产生了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分析、评述《文心雕龙》中比喻运用的类型,指出各种类型的特征及表达效果,在此基础上,简述刘勰在古代文论写作史上运用比喻的贡献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通感是诗人在感知生活的过程中出现的某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审美通感是诗人在审美活动中通过艺术想象得到的一种艺术感受。从诗歌创作角度看,审美通感意象可分成直觉型、想象型、比喻型、象征型、多重型等五类。诗人可从四个方面入手,感受、捕捉审美通感,激发诗歌创作灵感的火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