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古今之变”是《史记》撰述的主旨之一。司马迁的历史变易思想重视以“原始察终”和“见盛观衰”的方法,来认识和把握自黄帝以来三千年历史的治乱兴衰之变,司马迁以《易传》“《易》穷则变”思想为其哲理基础,肯定“承弊易变”,并以“使民不倦”为其目的;司马迁接受了三统、五德说的历史循环史观,肯定历史变易的循环性。同时也采纳了三统、五德说和《易传》的历史进化思想,而肯定历史循环交易的表象之中又蕴含着历史进化的因子。  相似文献   

2.
田双 《奇闻怪事》2010,(11):48-51,39
《史记》纪事,其时间上起当时人视为历史开端的黄帝,下迄司马迁写作本书的汉武帝太初年问。疆域包括整个汉王朝版图及其四周作者能够了解的所有地域。它不仅是我国古代三千年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历史的总结,也是其作者司马迁意识中通贯古往今来的人类史、世界史。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在民族史的撰述上有杰出的成就。《史记》在体例上有开创  性贡献 ,为我们研究这些民族的史事留下了最早最有权威性的历史资料 ;《史记》反映了司马迁进步的民族  史观。《汉书》继承《史记》对民族史的重视 ,也为各民族立传。班固在史观、史识方面比不上《史记》 ,但仍  取得了很多成就 ,在整齐体例、扩充材料等方面 ,大大丰富了民族史传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历史巨著和伟大的文学名著.它的五体结构形式是前无古人的。本文试图以文化的视角,从古代哲学、天文学、古代典籍、历法、政治思想和社会等级观念等方面,探寻司马迁继承古代文化,创造性地构建《史记》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体结构,解释五体结构形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完成《史记》以后,一再自称"述往事,思来者"。这既是其说明著史目的之言,更是对毕生治史反思之语,简洁的语言中寓含深刻的思想。根据《史记》的内容,可以从历史认识、以史为鉴的思想、考察历史的方法及人生价值观念等方面,体察司马迁对前人的继承与超越,理解其"述往事,思来者"之义,把握《史记》的思想价值与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从《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第一次把经济方面的史料收入历史书中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 ,阐明了自己的经济思想 ,对于当今制订经济政策、发展经济 ,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南朝共有宋齐梁陈四个政权,《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分别记载宋齐梁陈的历史。通过对《宋书》《南齐书》《梁书》民族列传的研究,可以看到在南北朝时期虽然大一统中国出现了多个政权分立的状况,但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仍然在延续,中华民族共同体仍然在发展,而且为下一个历史时期更大规模的大一统格局进行着质和量的积累,推动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故研究《宋书》《南齐书》《梁书》民族列传中的南北方民族关系便具有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司马迁的史学思想看,《史记》具有一个明显的艺术特色——论辩性。《史记》和论辩性有其深刻的思想渊源和强烈的现实影响,它的论辩性主要表现在对历史事实的认识、结构布局的编排和语言形式的运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的《史记》是情、理、史的结合体 ,他把对历史人物的爱憎 ,都凝注在作品里 ,使读者常被司马迁的情感所感染 ,处处感到作者的存在 ,这是《史记》区别于其他史书的最突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今文经学是西汉时期主导性学术研究范式,其精神旨趣则是通过对孔儒伦理纲常的系统化、教条化的义理阐释,为封建专制王权提供理论话语支持。随着儒术的独尊,今文经学排斥其他诸子学说的理论倾向也逐渐显露。今文经学的这些特质也极大地影响了《史记》的历史叙事。司马迁在面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承袭今文经学的孔儒视角,对历史作了平面化的道德叙事,从而缺乏较为宽广的人文视野。其次,《史记》也极力排斥其他诸子学说,从而使得先秦浩瀚的思想光谱变成了以孔儒学说为话语中心的人文图景。司马迁的这一历史叙事,不仅丧失了史家的人文立场,也使得删减的历史成为后世所谓的真实。  相似文献   

11.
《史记》互见法是司马迁首创的一种述史方法。这一方法是将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一件历史事件的始末经过 ,分散在数篇之中 ,参差互见 ,彼此相补。互见法巧妙地构制了《史记》巨篇。本文从《史记》整体结构的构建、历史事件的叙述、典型形象的塑造三方面探讨了互见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命运”一词充满了神秘色彩,是人类最为棘手复杂的问题之一。《史记》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中国第一部传记文学著作,其中渗透着司马迁对历史人物命运的诸多思考。从自然命定论、天命论、因果论,历史决定论四个方面可以看出司马迁复杂多样的命运观。通观《史记》全书,司马迁对命运的思考是复杂多样的,由多种命运观念综合形成。  相似文献   

13.
《史记》是中国的一部充满悱恻的史诗,充满了浓郁的悲剧风格。《史记》悲剧风格的形成与司马迁的悲剧性格是分不开的。同时,司马迁也受屈原的悲剧精神影响,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史记》的悲剧风格表现在对悲剧人物、悲剧英雄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刘强 《广东科技》2011,20(12):7-8,15
司马迁的史学名著《史记》流传千古,有许多不朽的思想为后世学者所赞扬。特别是他的经济思想更是人们研讨的重点内容。笔者在这里仅就其重商思想略作小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分析《史记》中的军事人物入手,从司马迁力主统一乱世、废除暴政、赞扬反抗暴秦的战争,热情支持弱小国家抗击强大国家的入侵,高度赞扬反击匈奴的骚扰与侵犯的战争以及帝王要善于择任将相、将帅必须具备“五德”爱兵如子、治军严明等几个方面阐释了司马迁的卓越的军事思想。最后指出《史记》不仅是伟大的历史著作和文学著作,而且也是供后人研究军事的极其宝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16.
最早记载夜郎的文献,是西汉时期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列传》,以后东汉人班固的《汉书·酉南夷传》,晋人常璩的《华阳国志·南中志》,以及南朝刘宋时范晔的《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都沿用《史记》的记载并略有补充。但这些记载对夜郎历史都是十分简略的。由于文献资料的局限和简略,给我们进一步探索夜郎国的历史带来了一定困难。司马迁在《史记》中叙:“始楚威王时,使将军庄将兵循江上,略巴、黔中以西。”《后汉书》说:“初,楚顷襄王时,遣将军庄豪从沉水伐夜郎,军至且兰,船于岸而步战。既灭夜郎,因留工滇池。以且兰标船…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作《史记》,是尽人皆知的。赵生群在《南京师院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二期上发表《司马谈作史考》一文,指出《史记》非出自司马迁一人之手,乃司马谈、司马迁父子相继而成。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在《史记》中体现出了他对儒家思想的深刻洞察与领悟。本文拟从《史记》中所折射出的政治观、历史观、道德观和义利观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儒家思想对司马迁著述《史记》的影响,从而拓宽对《史记》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9.
《项羽本纪》是《史记》一百三十篇中的最上乘之作,它代表了《史记》创作艺术的最高成就。本文从《项羽本纪》塑造项羽英雄形象的层面展开,分析、概括出司马迁在《史记》中运用叙述的三方面特色:据实而叙;详略有致;方法多变。  相似文献   

20.
《伯夷列传》是史记中列传第一篇,不难看出它在司马迁列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虽为人物传记但是更多的抒发司马迁的本人的思想。这篇《伯夷列传》中体现了丰富的儒家思想包括出世理念,社会理想等。通过分析文中司马迁的人生感慨,了解儒家思想对西汉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