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饱和土壤动力渗流的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给出饱和二相土壤介质的动力有限元分析基本方程的基础上,论述了考虑土壤弹塑性效应分析的一般方法,并以此为基础编制了土壤与结构相互作用动力分析程序DIASS.文中给出数值算例。本文的工作为对二相饱和土壤介质更深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给出饱和土壤介质固结有限元分析基本方程的基础上,讨论了饱和土 壤固结分析问题。采取μ-U形式方程对饱和土固结问题进行分析。利用两点 插值格式与加权余量法,建立了以土骨架位移与孔隙水位移为未知量的固结 问题求解方程;由此克服了以往以μ-p形式方程求解该问题的一些不足。已 在微机程序DIASS中实现。文末附有算例。  相似文献   

3.
复合材料层合板非线性粘弹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复合材料层合板非线性粘弹性分析,给出了有限元列式及相应的分析程序,对在机械及热载荷作用下的层合板粘弹性响应进行了研究,得到一些有益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用非线性空间有限元法分析钢筋砼存所在的问题,包括材料的本构关系、破坏准则及砼开裂、压碎前后的模拟.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编制了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作为算例,分析了钢筋砼构件受扭矩等力系作用时的内力和位移.计算表明,理论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5.
基于弧长法的预应力框架结构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编制了适用于预应力建立和施加外荷载两个阶段的静力杆件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该程序直接从材料的应力一应变关系出发,考虑了混凝土的受拉硬化和受压软化,采用截面分层杆系有限元模型和弧长法,在刚度矩阵中同时考虑了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经与两榀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试验结果校核,程序模拟精度较好,可用于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计算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采用LS-DYNA3D非线性动力学有限元分析程序对新材料压缩试验方法进行了计算机模拟,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实验方法,论证了这种方法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材料变异时大跨悬索桥的静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大型柔性结构,悬索桥具有显著的几何非线性行为,而且存在材料特性的变异。在结构分析中,确定性有限元法不能预测材料随机因素的影响。文中建立了以增量形式表达的非线性摄动法随机有限元列式,并编制了悬索桥静力分析程序SNAP。经典算例表明,SNAP程序能有效地求解确定性非线性问题及建立离散随机场。最后针对一座在建悬索桥,计算了该桥在竖向活载作用下考虑缆索材料随机性时主梁跨中点位移的变化。结果表明,材料随机性的影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8.
地基固结作用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对建筑物沉降变形的影响不容忽视,为此,基于Biot固结理论,对于地基土采用Mohr—Coulomb理想弹塑性模型,对筏板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问题进行了非线性固结弹塑性有限元数值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地基中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及其相关的Mandel—Cryer效应与筏板基础的内力变形特性的时间效应具有密切的联系,地基固结作用对筏板-地基共同作用体系的内力变形特性具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在结构-地基相互作用分析与工程设计中考虑地基固结效应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较理想的非线性函数曲线拟合技术,对运放输入级大信号饱和非线性特性进行逼近,可较精确地实现通用电路分析程序SPICE对含运放非线性宏模型电路的模拟,编制了相应的拟合程序。分析结果说明本文方法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消能支撑框架结构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几种型式的消能器进行了减震机理分析,对消能支撑框架模型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和振动台试验,编制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和弹塑性时程分析程序,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11.
软土地基三维固结分析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非线性比奥(Biot)固结有限元法研究软土地基的固结变形,推导了有关公式,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并对某工程大型沉井封底后沉井的变位和地基应力、孔隙水压力的分布及消散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然地基下,通车后沉井有南倾趋势;地基应力不大,应力水平较低,地基土不会发生塑性剪切破坏;孔压逐渐减小,地基固结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考虑了孔隙比与有效应力、孔隙比与渗透系数的非线性关系,建立了一维普遍大变形非线性固结方程,并详细讨论了初始条件及排水、不排水、半排水等边界条件对土体固结的影响.应用显式与隐式差分相结合的方法离散了该方程,以吹填土实验资料为依据,计算了初始固结时土体的非均匀性与土体边界孔隙比随过程变化这两种因素所组合的四种情况.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大变形计算模型是合理可行的,所建立的固结方程以及半排水情况下的计算式是正确的,可应用于实际工程计算.  相似文献   

13.
采用快速拉格朗日差分程序FLAC 3D编制计算程序,对软土排水固结沉降进行非线性流-固耦合数值分析,进一步明确了软土排水固结机理和沉降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沿土体高度方向,地表沉降量最大,沉降速率也较大,随着深度增大沉降逐渐减小,地表土体靠近排水井沉降最大,向远处逐渐减小,沉降分布呈曲线型;在深基坑附近渗流曲面...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双曲线型的土体应力应变关系和渗透系数k随孔隙比变化的关系式,不对固结系数作任何假设,建立了考虑荷载变化的任意层地基的一维非线性固结控制方程,并用简化加权隐式差分格式对上述非线性固结控制方程进行数值计算。以某四层地基为例,通过与太沙基线性固结理论的比较,揭示了非线性因素对饱和成层软土地基一维固结的影响及通常情况下考虑非线性因素影响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对一维大变形固结方程及固结系数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位移为控制变量物质描述下单向大变形固结方程的有限差分法方程,对其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进行有限差分离散,对不同超软土层间的边界进行连续性处理,最后形成了多层超软土大变形固结有限差分解的非线性方程组,并对其采用迭代法求解,在此基础上编制调试了计算程序LSCFDM作算例分析,得到与实测数据相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碎石桩复合地基非线性固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非线性偏微分固结方程难以直接求得解析解答的问题,采用对固结时间离散化的方法编制固结计算程序,在每个计算时间段内假设桩周土土体及碎石桩参数为常数,建立固结控制方程并求解。根据上一时间段的计算结果确定下一时间段的计算参数和初始条件,实现了同时考虑碎石桩和软土非线性特征的复合地基固结计算。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复合地基的固结性状,得出碎石桩复合地基随着 C  相似文献   

17.
考虑非Darcy渗流和自重应力的一维固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饱和黏土中渗流的非Darcy特性和变形的非线性,考虑土体埋深和自重应力的影响,修正了Terzaghi 1维固结方程.为简化计算,建立了以有效应力为求解对象的非线性控制方程,并采用有限差分法建立隐式差分格式对方程进行求解.探讨了综合考虑土体渗流非Darcy特性、埋深、自重应力和变形非线性时的固结特性.计算结果表明:考虑土体自重应力时的孔压消散速率和地基沉降速率都要大于不考虑土体自重时的情况;综合考虑土体自重、非Darcy渗流特性和变形非线性的孔压消散速率和地基沉降速率都可能出现前期快于Terzaghi固结理论解而后期相反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基于Hvorslev强度理论,以卸荷前应力状态为基准,推导了软土等向卸载后,土体处于类似超压密状态时卸载土体强度与卸载前正常固结土强度之间的关系式;采用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编制了内嵌固结计算的修正剑桥模型程序,分析不同卸载量、不同卸载固结时间、不同卸载级数对强度的影响,从而提供了全面系统分析卸载对软土伸长强度影响的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对比,表明分析方法具有良好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益阳膨胀土次固结系数变化规律,研究土体长期压缩变形特性,得到方便工程运用的本构模型,以单轴固结试验为基础,延长受载周期,取益娄高速膨胀土进行长期一维固结压缩试验,探究固结压力和干密度对膨胀土样长期压缩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样干密度对次固结系数影响相对较小,具体变化规律表现为次固结系数随干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相比之下,固结压力对次固结系数影响较大,且次固结系数随固结压力增大而增大,并呈现对数函数关系。在分析各因素对膨胀土长期压缩特性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益阳膨胀土非线性本构模型,得到了益阳膨胀土压缩量与时间、固结压力和干密度等的关系。本构模型由主固结部分和次固结部分组成,按照此本构关系得出的计算结果与规范修正法结果几乎一致,并且从物理意义、固结过程划分等方面更显清晰。  相似文献   

20.
考虑土体非线性特性的一维固结理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压缩曲线的性质,提出了用双曲线模拟土体压缩非线性性质的方法,在对太沙基固结理论的假设做了修正后,推导了非线性固结问题及其解,并将解与底部可测孔压的固结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考虑土体非线性性质的一维固结问题的解比太沙基固结理论解要接近试验结果,且求解过程与太沙基固结理论同样方便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