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周红燕 《科技信息》2008,(7):194-194
谚语来源于生活,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必然要研究其谚语。英汉谚语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瑰宝。由于其独特的文化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如何忠实地翻译谚语,把一种文化在另一种文化中再现出来,成了每一个译者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借助一些典型的例子,从生存环境和风俗习惯两个文化方面入手,进行比较与分析,探讨了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之间存在的差异。英汉谚语本身的特点以及其独特的文化背蒂使谚语的翻译比较困难。为了忠实、通顺地再现英语谚语,可以灵活运用三种译丢。本文讨论了直译、意译、对等翻译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
翻译是在两种文化间搭桥梁,体现了一种文化渗透溶合到另一种文化中的过程。在翻译过程中,采用异化译法、还是归化译法还是两者井用?这是译界长久争论的一个问题。那么作为深厚文化承裁者的谚语的翻译,本人试着从谚语套用,归化译法、异化译法、归化、异化相结合三个方面举例进行阐述,以探究谚语翻译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3.
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英语谚语是英美等国人民群众劳动和生活的产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英语谚语的翻译对于我们正确理解谚语本身的含义及其折射出的民族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探讨了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法在英语谚语汉译中的有效应用,通过分析英语谚语的文化特征,英语谚语翻译的文化保留,寻找出行之有效的英语谚语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英语谚语是英美等国人民群众劳动和生活的产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英语谚语的翻译对于我们正确理解谚语本身的含义及其折射出的民族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探讨了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法在英语谚语汉译中的有效应用,通过分析英语谚语的文化特征,英语谚语翻译的文化保留,寻找出行之有效的英语谚语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彭乐 《科技资讯》2008,(32):220-220
谚语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如何忠实地翻译谚语,把一种文化在另一种文化中再现出来,成了每一个译者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借助一些典型的例子,从地理环境、价值观念等文化侧面入手,进行比较与分析,探讨了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之间存在的差异。英汉谚语本身的特点以及其独特的文化背景使谚语的翻译比较困难。为了忠实、通顺地再现英语原谚,可以灵活运用不同译法。本文讨论了直译、意译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6.
浅析英语习语、谚语、典故与西方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语言中都有大量的习语、谚语和典故。这些语言单位,特别是谚语和典故有很深的文化渊源。在英汉语翻译时,了解相关的社会背景、人文历史、生活形态及文化内涵是很重要的。学习这些相关的习语、谚语和典故时,不仅能够增强对中西方两种文化的沟通和交流,还有助于深刻地理解西方文化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  相似文献   

7.
张韶军 《科技信息》2006,(12):352-352
英汉谚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谚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本文试图借助语用学的理论,对英汉谚语的翻译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8.
阚璇 《科技信息》2009,(24):128-130
英语谚语是英语语言文化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并以实例说明了英汉谚语翻译的几种方法,准确掌握英语谚语,能帮助我们深刻理解英语词汇中的文化内涵及文化差异,从而更加准确、传神地使用英语。  相似文献   

9.
欧阳小飞 《科技信息》2007,(18):266-267
谚语是民间流传的至理名言,措辞简练。谚语内容精辟,寓意深邃。谚语里包含的是民间智慧,因此它们是一个民族的地理、历史、社会结构、社会观念和态度的生动写照。谚语揭示的是一个民族的生活和生活环境。故谚语具有文化特殊性。由于英汉两种文化体系在宗教信仰、饮食、地理环境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因此,翻译英语谚语时需较多运用汉语的表现手段,力求能再现英语谚语字面以外所特有的语言风格和丰富内涵。本文分析了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并针对英语谚语的翻译,提出了一些常见的翻译方法,即直译法、意译法、汉语同义词套用法、直意译结合法。  相似文献   

10.
林瑞娟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6):188-188,38
任何语言中都有大量的习语、谚语和典故.这些语言单位,特别是谚语和典故有很深的文化渊源.在英汉语翻译时,了解相关的社会背景、人文历史、生活形态及文化内涵是很重要的.学习这些相关的习语、谚语和典故时,不仅能够增强对中西方两种文化的沟通和交流,还有助于深刻地理解西方文化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  相似文献   

11.
语言担负着世界各民族交际和文化传播的桥梁作用,等效的语用翻译是异民族人们成功交往的必要前提。谚语作为语言的精髓,承载着浓重的民族文化特色,在语言的翻译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代表性。本文以俄罗斯谚语的汉译为基点,通过仔细研究,深入思考,从命题形象和示言外之力两个方面对谚语的翻译给出了恰当的方法和策略,用以揭示异民族文化背景下翻译的语用等效性策略,期望能够对规避文化冲突,促进世界和谐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谚语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它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宗教等文化背景.要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必然要研究其谚语.英语谚语本身的特点以及其独特的文化背景使谚语的翻译比较困难.为了忠实、通顺地再现英语原谚,可以灵活运用下列五种译法: 直译、意译、对等翻译、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直译加注释.论文讨论了这五种译法及其各自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谚语作为人们生活生产中总结出来的精炼而富哲理的固定语言表达方式,体现着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英汉谚语既有着许多相同之处,也有差异.本文就一些中英常用的谚语进行比较,从这些比较中,可以发现东西方文化的同与异.了解这些文化,对学习、翻译、正确使用英语谚语以及了解西方文化,都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4.
由于谚语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因此,如何忠实地翻译谚语,忠实地把一种文化在另一种文化中再现出来,就成了每一个译者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阐述英谚汉译中的一些对策及相关理由。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谚语是由广大劳动人民共同创作的艺术语句,谚语在人们的生活中被广泛传播,它们是人民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总结,也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其翻译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该文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角度来研究汉语谚语的翻译,发现该理论对汉语谚语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国汉语谚语的翻译是一种明确的交际行为。原文作者的意图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背景等因素应该被译者考虑在内,从而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使目标读者能够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来理解原作者的意图,但无需任何不必要的处理,努力来实现最佳关联性。  相似文献   

16.
翻译难,谚语翻译更难。同其它一切翻译一样,谚语的翻译是由理解和表达两个环节构成的。本文以美国著名语言学家H.P.Grice的会话含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ion)理论为基础,以笔者手头的几本英汉对照谚语集中出现的大量误译为实例,运用语用学理论,阐述了翻译英语谚语既要考虑其生动形象、喻义深刻、富于哲理的语言特征,也要重视其承载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指出了对谚语的理解应该包括其字面意义、形象意义和隐含意义三个方面,同时也要考虑谚语的义域范围,包括谚语的基本意义、附加意义、褒义和贬义等;对谚语的表达应重视译出谚语用语的雅俗、谚语的民族色彩以及谚语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心虎 《科技信息》2013,(12):180-180
谚语的翻译不仅仅是语言层面,更多的是文化层面。本文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根据谚语的定义和特点,分析了其翻译方法和技巧。最后得出异化的翻译策略要优越于归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由于中俄两国文化的巨大差异、谚语意义的隐喻性和不确定性,谚语的翻译成为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俄罗斯汉学家在1958年对《红楼梦》进行了翻译,其中对汉语谚语采取了多种手段进行处理,为传播中国文化做出了贡献,但同时在翻译过程中也存在某些不可避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由于谚语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因此,如何忠实地翻译谚语,忠实地把一种文化在另一种文化中再现出来,就成了每一个译者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阐述英谚汉译中的一些对策及相关理由。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中俄两国文化的巨大差异、谚语意义的隐喻性和不确定性,谚语的翻译成为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俄罗斯汉学家在1958年对《红楼梦》进行了翻译,其中对汉语谚语采取了多种手段进行处理,为传播中国文化做出了贡献,但同时在翻译过程中也存在某些不可避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