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润滑技术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润滑的重要性和基本原理,通过对不同润滑形式的分析,结合当今润滑领域的发展,提出了润滑技术的发展方向。随着大量涌现的新型摩擦材料及新的摩擦技术,润滑巳非传统概念的只是将具有润滑性能的物质加入到摩擦副表面之间的技术,而是融合了气、液传动及材料工程等诸多学科,将来的“润滑”必然是智能化加纳米材料的新型材料。  相似文献   

2.
陈景辉 《科技资讯》2013,(25):175-175
通过对目前存在的润滑误区的阐述和分析,提出五点润滑管理建议,希望能对从事设备润滑管理的同仁一定的启发和帮助,提高设备的合理润滑管理.  相似文献   

3.
4.
5.
一、边界润滑概述 为了减小机器运行给零件带来的磨损,提高零件的使用寿命,常常在机器中使用润滑油或者润滑脂进行润滑。润滑的机理主要是在摩擦表面之间形成具有法向承载能力的润滑膜,而根据润滑膜特征的差异,润滑状态通常可以分为流体动压润滑,流体静压润滑,弹性流体动压润滑,薄膜润滑和边界润滑。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点接触热弹流润滑的简化数值解。在等温弹流润滑完全数值解的计算结果基础上,通过联立求解能量方程和热界面方程等,计算出重载条件下点接触弹流润滑状况下的三维温度分布。研究了热弹流问题的温升规律,并提出了油膜和接触体表面的最大温升公式。该公式得到了弹流测温实验的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7.
在机械设计中,常常由于摩擦、磨损和润滑等问题处理不当,造成巨大的浪费。一般机械中磨损失效的零部件约占全部报废零件的80%。因此,减少运动表面间的摩擦对于节省能源,延长零件使用寿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当前机械工业产品正朝着高速、重载、高效、节能,自动化程度高和使用寿命长的方向发展。单相流体润滑技术已不能适应机械工业生产发展的要求。人们在实践中找到了一种新型高效的润滑技术,这就是气液两相流体润滑技术。气液两相流体润滑技术包括油雾润滑和油气润滑。l油雾润滑油雾润滑是利用气液两相流体混合形成的雾状射流喷…  相似文献   

8.
加强设备的润滑管理工作,提高设备的润滑水平,是企业设备管理中不可忽视的环节。本文主要介绍了现代设备一些先进的润滑方式,通过对现阶段润滑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选择合理的润滑管理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导出了Eyring流体非稳态雷诺方程,在采用差分方法对非稳态弹流润滑过程进行 数值求解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润滑剂的非牛顿效应。文中的完全数值分析为摩擦力的 计算以及润滑表面接触疲劳的研究提供了精确的压力分布和膜厚大小。  相似文献   

10.
Si3N4/铸铁在空气和水润滑下的摩擦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M-200环-块磨损试验机上研究了空气、蒸馏水润滑条件下Si3N4/灰铸铁、Si3N4/低铬铸铁(DT)摩擦副的摩擦磨损,同时与Si3N4/T8钢摩擦副进行对比,讨论了铸铁中石墨和碳化物对摩擦磨损的影响,结果表明:蒸溜水润滑下,Si3N4/HT的摩擦系统非常小,Si3N4与HT的磨损体积也最小,这是由摩擦时Si3N4水解与形成石墨膜共同作用的;而空气润滑下,Si3N4/HT的摩擦靡损就不具有这种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把不同的压力边界条件用于活塞环组润滑油膜的研究,提出了实现各种边界条件的数值计算方法,并将不同情况下膜厚计算值和实测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从一个工作循环来看,活塞环组兼有充分润滑和贫油润滑状态下采用半Sommerfeld边界条件的膜厚计算值最接近实测值,且计算工作量也比其它边界条件的小一些。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齿轮传动的效率,润滑在冶金机械设备齿轮传动中的意义,润滑的状态,润滑在齿轮传动中的作用及影响,以及冶金机械齿轮变速器对润滑油性能的要求和选用等.  相似文献   

13.
李良焕 《海峡科学》2015,(2):46-47,75
该文阐述了福州港罗源湾码头有限公司港机设备润滑管理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并结合实际情况,重点分析了港机设备润滑管理及应用润滑技术解决港机设备润滑保养方面的问题,保证了设备安全运转。  相似文献   

14.
薄膜润滑研究的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薄膜润滑与润滑状态划分,薄膜润滑的特性,固/液转变与有序分子膜,薄膜润滑的失效,微流体的等效粘度与流动特性,高分子薄膜润滑的机理,纳米级固-液二相流,超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目前存在的尚未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计算和理论分析,研究了接触线方向和润滑角对蜗杆传动润滑性能的影响。当润滑角大于45°时膜厚和润滑性能没有显著的差别,小于45°时润滑性能急剧变坏。接触线的移动速度对润滑性能的影响也较大,润滑弱点并不与润滑角为0°的点重合。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纳米级润滑膜的时间特性,采用相对NGY-2型纳米级润滑膜厚度测量仪对不同润滑剂在不同工况的成膜能力进行了测量,讨论了各种工况条件下薄膜润滑的时间效应问题。实验表明,润滑膜厚度在一定条件下随连续运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由于这一现象不同于一般的润滑规律和流变特性,从界面物理和表面物理化学方面分析了润滑膜时间效应的产生机理。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我国对各行各业都进行了一定的改进与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机械走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该文将研究机械润滑技术的研究及其发展趋势,希望大家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8.
超滑研究进展与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低温超流理论,宏观力学超滑理论,有序与分子刷理论等方面着手,介绍了超滑态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了超滑的产生机理以及尚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根据低温超流的本质以及流体与固体界面特性,探讨了实现超滑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考虑润滑剂剪切强度,计算等温纯滚动弹流膜厚.回归出的中心膜厚公式表示不同工况下弹流润滑偏离经典理论的程度.这种偏离实际代表在严重发热的弹流润滑中,入口区润滑剂剪切强度或润滑剂/接触表面界面处最大可承受剪应力下降时,弹流润滑失效前润滑膜的厚度.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光干涉法相对光强原理对点接触中心区进行了润滑膜厚度测量,该方法在垂直方向的分辨率可达0.5nm,水平方向可达1 μm.讨论了膜厚与压力,速度和润滑油粘度之间的关系,观察和分析了流体润滑膜的失效现象.实验结果表明如果接触压力足够小或者润滑油粘度足够高,即使在一个很低的速度下也能清晰地观察到流体动压润滑效应.当压力增至某一定值,在膜厚—速度曲线上可观察到一个转折点,当速度降到此点以下时,润滑膜厚度将很快减小到几个分子层厚,此时,润滑膜不再具有流体润滑特征,即流体润滑膜失效.对不同粘度的润滑剂,失效点会出现在不同的速度和压力下.要使接触区在较高的压力下形成流体膜就必须施加更高的速度或使用更大粘度的润滑油.最后建立了失效点的压力、速度和润滑油粘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