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模糊乃语言共性。中华民族与英美民族由于在心理原型、思维方式、审美意识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模糊性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表现迥然不同:在汉语,模糊性是“主流”;在英语,模糊性是“支流”。换言之,汉语重模糊,英语喜精确。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创造了语言。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从模糊到精确的认识过程,因而,语言从产生之日起就具有模糊性。本文从七个方面探讨英语的模糊现象,即:语义范围不确定;上下文词义不确定;模糊限制语;修辞语言模糊;语法模糊;指示语模糊和语音岐义等。  相似文献   

3.
模糊性是所有语言的共性,但不同的语言其模糊的范围和程度各有所不同.总体而言,英语以"精确美"为主要特色,汉语以"模糊美"取胜.在汉语的英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把握好汉语在语音、词汇、句法和文化等层面蕴涵的模糊美感,或以模糊译模糊,或以精确译模糊,在语言的转换中,传达原文相似的信息和美感.  相似文献   

4.
论语言的模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思维具有模糊性,是人类大脑高度发达的表现。人的思维具有模糊性导致人的语言也具有模糊性。语言的模糊性不仅丝毫无损人类语言的交际功能,反而极大地增强了语言的柔性和张力。词区分为模糊词和精确词。现代口语中模糊词使用的频率很高。有时精确词的含义也会变成模糊的。语法学家无法消除语法范畴中的各种模糊现象。在文学创作中,模糊语言有它特殊的表达功能,它可以增添含蓄蕴藉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5.
试析模糊性语言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秉隆 《海峡科学》2011,(12):97-99
客观世界以及主观世界的模糊性决定了思维和语言的模糊性。因此,模糊的特征是英语语言的一种重要的自然特征。该文从模糊性语言的成因和分类入手,分析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模糊性语言的必要性,从而使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礼貌、得体,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语言产生是人类交际的必然结果,因此也成为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我们所熟知的语言,无论英语还是汉语,在这瞬息万变的世界中自诞生之日至今亦历经许多变化。以模糊理念作为出发点,从人们最熟悉的语言一数量词,包括汉语成语、诗词和英语句子短语及日常生活中的数量词出发来理解其模糊性。  相似文献   

7.
语言的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是人类思维的本质特征之一。语言作为思维的载体、客观世界的表现形式,不可避免地具有模糊性。在对模糊语言的特征与产生的原因、以及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进行了探讨后,认为恰当地使用模糊语言,不仅可使语言在交际中更为委婉、含蓄,而且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及灵活性。  相似文献   

8.
客观事物在思维显现过程中的模糊性和人类主观思维的隐性认识相互作用导致了思维的模糊性。模糊思维就反映这种思维,它不同于精确思维,但在科学研究中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确认识模糊思维的哲学意蕴,以辩证的思维观,科学的哲理和方法来研究它,有助于科学研究的结论更符合客观事物规律。  相似文献   

9.
受英语语言发展历史的影响,在现代英语词汇中,存在英语词汇来源于其他国家语言的现象,即英语词汇中包含数量较大的其他语言,该类语言被称为英语词汇借词,在此部分借词中,亦包含一定数量的汉语词汇。通过就英语词汇中的外来词汇进行调查与考察了解到,尽管部分汉语词汇在英语词典借词范畴内具有较高的认知度,但是个别借词仍不被英语母语者所熟识。目前,英语语言学领域仍就"中国英语"的地位与含义存在争议,无法确定是否可将"中国英语"视为英语的变体,但是不难发现,在英语语言环境中,基于语言学的英语词典借词在英语词汇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通过介绍英语词典汉语借词的实际发展情况,探索了借词使用的熟练程度,以及借词的模糊性与动态性,从而得出英语语言学者对待借词应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陈化宇 《科技信息》2008,(1):129-130
法律英语文体是各种文体中正式程度最高的一种.法律语言具有专业性、庄重性、严谨性和准确性等特点,精确和严谨是法律语言的灵魂和生命,通过词汇、句法以及篇章的选择来实现法律英语准确性,同时要恰当区分准确性与模糊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一种必然属性,英、汉语中都存在大量模糊语。在翻译中模糊语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译文的优劣。杨必先生的《名利场》中译本是公认的译著精品,其中对模糊语言,包括模糊词语、模糊蕴含和模糊修辞的处理灵活多变,达旨传神。  相似文献   

12.
日常语言的不精确性特点主要表现在对语言中模糊、含糊、概括和歧义表达的宽容,然而,在合同语言中模糊、含粗、概括和歧义表达往往是合同纠纷的诱因。本文从日常语言不精确性的四种表现形式出发,结合合同纠纷案例,探讨合同语言和日常语言的差异,指出合同语言必须通过人为具体规定或说明的方式杜绝语言性合同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13.
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不但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语言现象,而且它还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可以用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隐喻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映射,即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爱情,人类情感永恒的主题,其隐喻的表达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比比皆是。研究爱情隐喻在两个概念域(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跨域映射问题,能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爱情隐喻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4.
语法是语言学习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同时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语法作为一种规定语言一般的结构模式的框架,它对词汇及句法的定义决定了语言的某些思维模式。因此观察分析英汉语言语法,便可捕捉到它的思维特性。  相似文献   

15.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既是语言的使用形式,也是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由此,在认知观照下隐喻既是语言形式,也是思维方式;同时隐喻本身反映了文化,因而隐喻成为了语言、思维和文化统一的三维有机体。借助隐喻的三维关系图式来解读英汉隐喻的异同是一种可行的尝试。英汉隐喻的相似性表现于隐喻的产生机理和语言结构类同,英汉隐喻的差异性表现于英汉民族的文化迥异。  相似文献   

16.
论文化概念     
人类的思想观念,亦即通过语言进行的思想观念的创造活动,乃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等一切自然领域事物的根本区别,是人为与自然的根本区别,因而也就是文化区别于自然的根本特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追随文化的词源含义而界定文化是人类通过语言进行的思想所创造的有价值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模糊理论的诞生不仅引发了自然科学的革命,也激发了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的变革。模糊理论提出的模糊逻辑﹑模糊推理﹑模糊化思维对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有深刻的启示。利用模糊理论可培养学生的模糊判断能力﹑语义的模糊猜测能力﹑模糊容忍度﹑模糊心理素质﹑模糊化思维﹑模糊语感,从而大幅度提高大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18.
模糊语言是自然语言的一种必然属性,具有语义不明确、内涵丰富、概括性较强等基本特征。在文学作品中运用模糊语言,可以增强文学表现功能:一是可创造一种意境,产生凝练、生动、形象的语言魅力;二是可使艺术形象和生活画面具有一定的模糊性,给读者以朦胧含蓄、扑朔迷离、不可穷尽的想象空间;三是可为读者欣赏作品时的想象、审美、再创造提供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模糊语义的本质特征是"边界不明".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边界的模糊性与中心的明晰性;第二,相对性与可塑性;第三,双重性.语义的模糊性并不是一个消极的因素,恰恰相反,正是语义具有模糊性特征,语言才能更高效、精确地表情达意和描摹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  相似文献   

20.
林白是文坛上"个人化写作"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小说语言自由妖娆,具有强烈的诗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色彩描摹的诗性化、句式选择的诗性化、语言变异的诗性化。认知语言学认为,人脑中存在着隐喻式的思维活动,而这种思维是借助隐喻、借助诗歌描写来进行的;因此,考量林白小说诗性语言的修辞成因,隐喻作用不可或缺。林白小说的诗性语言以陌生化和空白点为读者带来一种语言延伸的审美体验,这种诗性语言不仅是中华民族语言诗意血脉的传承,也是推动文学风格演变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