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时期的社会发展进程中,阅读风气逐步在社会上流行,其中不缺乏各种小说,但是较受欢迎的乃是先锋派的小说,主要是此种小说派系的创写风格不会拘泥于传统的小说写作形式,并给社会大众呈现了新颖的故事情节和小说风格,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就是余华。余华是一个把传统小说写作风格转变较为彻底的作者,其小说不仅仅是在内容上具有极强的创新性,其叙事的风格和手段也空前绝后。所以该文简要地从余华小说的叙事内容、时间、距离等方面积极探索了余华小说的叙事艺术,从而给社会大众一个真实有效的阅读指引。  相似文献   

2.
余华小说语言变异艺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华作为先锋派最具代表性,同时也是最受评论家们关注的作家,被誉为“最为希望靠近大师这一称谓的极少数作家之一”。其作品语言突兀怪诞、抽象玄虚,与常规语言相比,极具个性魅力与艺术韵味。本文试从变异修辞的角度,阐述余华小说语言是如何“违背”常规语言规范的。拟对其作品语言中的变异艺术做一个全面、深入的探讨,进而分析文学语言是如何“立足常规语言之中,又超越常规语言之上”的。  相似文献   

3.
余华是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在八十年代中后期他发表了一系列极具形式感的小说。到九十年代,随着他对小说艺术和人类生命本真探索的拓展其创作出现了转型。《呼喊与细雨》就是余华小说创作转型期的代表性作品,本文试图从余华对叙事艺术的探索和对人类生命本真的追寻的融合上来论述这部长篇小说,阐明余华在“反叛”前期小说只注重形式实验而不注重作品精神内涵的缺陷,从而重建了他的先锋性。  相似文献   

4.
郑成志 《龙岩师专学报》2003,21(2):24-25,28
余华是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在八十年代中后期他发表了一系列极具形式感的小说。到九十年代,随着他对小说艺术和人类生命本真探索的拓展其创作出现了转型。《呼喊与细雨》就是余华小说创作转型期的代表性作品,本文试图从余华对叙事艺术的探索和对人类生命本真的追寻的融合上来论述这部长篇小说,阐明余华在“反叛”前期小说只注重形式实验而不注重作品精神内涵的缺陷,从而重建了他的先锋性。  相似文献   

5.
法国新小说作家阿兰.罗伯—格里耶(Alan Robbe-Grillet)对中国新时期作家余华80年代后期的先锋小说创作有着很大的启发,余华至少在两个向度上受到了罗伯—格里耶后现代主义小说观的影响:第一是背叛传统现实主义,对认识论和本体论提出怀疑,建立属于自己的精神真实观;第二是质疑传统文学中人的中心地位,学习罗氏的物化叙事,并将其"视觉净化"理论拓展到其他感觉领域。在借鉴罗氏叙事理论与技巧时,余华表现出选择上的主动性,没有盲目追崇和机械接受,而是对其作了相应的变通和移植,去除其不合理的成分,融入了富有本土色彩的内容,建立起自己的精神乌托邦。  相似文献   

6.
命运、历史与真实——读余华《活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先锋派的一员,余华一直沉湎于对暴力、血腥、死亡的描述,他一直是冷漠、严峻的作家。然而在《活着》中,余华则更多展示了主人公福贵屡遭磨难而始终乐观生活、超然面世的生活经历。叙述中充满了个人“现在”的感受、对历史的消解和对“真实”的理解。《活着》大胆地采用了艺术领域的另一种艺术形式——音乐中的重复手段,即在作品中重复死亡。余华的小说从物质世界变成了一种精神现象,认为真实的本质是自己精神的象征,真实存在的只能是精神。这是对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真实观的悖逆。  相似文献   

7.
作为先锋派的一员,余华一直沉湎于对暴力、血腥、死亡的描述,他一直是冷漠、严峻的作家.然而在<活着>中,余华则更多展示了主人公福贵屡遭磨难而始终乐观生活、超然面世的生活经历.叙述中充满了个人"现在"的感受、对历史的消解和对"真实"的理解.<活着>大胆地采用了艺术领域的另一种艺术形式--音乐中的重复手段,即在作品中重复死亡.余华的小说从物质世界变成了一种精神现象,认为真实的本质是自己精神的象征,真实存在的只能是精神,这是对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真实观的悖逆.  相似文献   

8.
作为先锋作家的一员,余华小说因其独特的叙事和修辞艺术而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关学特征,即:寓言化特征、诗性质地、音乐的美感。同时,余华小说的修辞亦存在着误区,表现在:过度陌生化的偏颇及模式化之嫌;人物符号化带来抽象化的弊病;少数小说的修辞基本上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9.
《现实一种》是最能体现先锋派作家余华的创作风格的一篇中篇小说。作品以一个处于家庭伦理关系中兄弟之间相互仇杀的故事,借助散乱、破碎的结构和无色调的语言,表现作家时传统理性、经验、常识和秩序的怀疑,突现出“零度风格”,从而展现了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现实一种》是最能体现先锋派作家余华的创作风格的一篇中篇小说。作品以一个处于家庭伦理关系中兄弟之间相互仇杀的故事,借助散乱、破碎的结构和无色调的语言,表现作家对传统理性、经验、常识和秩序的怀疑,突现出“零度风格”,从而展现了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欧·亨利小说的结尾是极具个性和艺术表现力的,其众多佳作的结尾完全可以作为世界短篇小说结尾的范例。而余华则是中国当代作家中对短篇小说理解颇为深刻的作家之一。本文将两者结尾进行比较研究,挖掘出他们短篇小说结尾设置上的艺术闪光点,并以欧·亨利小说的结尾设置为参照,探索发现出余华小说的特性,进而总结出两者背后广阔的文艺共鸣。  相似文献   

12.
孟兆富 《科技资讯》2012,(14):243-243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运用后现代主义元小说、戏仿小说这一形式和叙事本身,把历史事件转变为被称之为小说的语言体系,在构筑小说幻象的同时又揭露这种幻象,使读者意识到它远不是现实生活的摹本,而只是作家编撰的故事,从而导致传统小说及其叙事在形式上和语言上的解体这两种艺术形式揭示:像虚构的小说文本一样,历史于现实也是虚构的,也是人工制成品。  相似文献   

13.
叙事(narrative)又称“叙述”,就是作者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把真实或虚拟的人生经验本质意义传示与人。小说是叙事的艺术。叙事是小说文体中一个最基本的手段。小说之所以为小说在于它的故事及其讲述。有时,一部小说的优劣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叙述了怎样的故事,以及怎样叙述了这个故事。捷克流亡作家米兰·昆德拉(Minan kundra)的小说新奇诡谲,风格迷人,吸引了世界各地不同的读者。其高超的叙事技巧和殊异的叙事风格,给广大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本文拟就米氏小说叙事方法与技巧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十九世纪下半叶俄国最具争议性的作家。他的小说创作,一方面,对社会现实状况与矛盾危机作了极其精细、准确而且深入的描写和揭示,具有传统现实主义的特征;另一方面,又把更大的注意力放在人的内心深处,醉心于描写下意识和非理性活动,颠覆了主流小说的许多传统作法,而他的“复调结构”的小说样式,更使叙事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因而被现代派作家奉为鼻祖。本文拟从美学理想、复调小说和叙事方式三方面论述陀氏小说世界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5.
米兰·昆德拉小说艺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捷克流亡作家米兰·昆德拉提出了“存在”之思的小说观 ,认为小说主题是对“存在”的质询 ,他把作品的重点放在对人的“存在”的阐释上 ,从而形成哲理思辨型小说。昆德拉在小说创作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诸如“彻底剥离”的艺术方式、“对位法式的新艺术”、“专具小说特点的论文式的新艺术”等等 ,都曾被他成功地尝试过。昆德拉善于在言简意赅的叙事中解剖纷至沓来的存在 ,从而形成了自己清新而独特的艺术风格 ,也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经验  相似文献   

16.
“神与物游”,是中国古代美学家们对形象思维特征的生动概括;作家创作过程中对“艺术视点”的有效控制,是西方现代叙事学的一个重要命题.我省著名青年作家吉成在自已的小说创作中,将中西古今的美学思想融为一体,在神与物游的焦点上透视现代人的种种生存本象,通过多向复合的叙事笔调,深刻展示典型人物的内心情态与人格精神.其成功的小说艺术范例,标志着作家创作的成熟,对当代叙事艺术将产生积极、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先锋,是以其反叛性和异质性闻名于世的,而它的这种反叛与异质正是体现在反抗传统之上的。反抗传统本来就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在新时期的文化转型中,这一传统更多地为先锋派作家所继承。余华正是以这种反抗的姿态赢得先锋的美名,从而成为这一传统的当代再现。具体而言,余华的这种反抗是通过选择恪守边缘的姿态而得以实现的。当然,恪守边缘本身也是传统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王亚平 《咸宁学院学报》2006,26(5):113-114,117
余华是我们在讨论先锋小说时无法回避的一位作家。同时他的先锋小说中又蕴涵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余华生于江浙,同时深受鲁迅精神的影响。文章试从吴越文化与余华之间的微妙联系以及“鲁迅传统”与余华创作的复杂关系来探讨余华先锋小说的写作精神。在此基础上以期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余华作品的深层内涵和他的写作走向。  相似文献   

19.
曾经在幼年代后期被称为先锋派作家的余华,90年代又推出两部重头作品《活着》(1992年《收获》第6期)和《许之观卖血记》(1995年《收获》第6期).这两部作品与余华的先锋小说一样,仍然是在密集而刺目地铺陈人间的苦难,然而这种苦难与先锋小说中的苦难精神指归与形式意义已经完全不同,我们阅读时所受到的震撼也不一样.可以说,这两部作品已经脱离了“先锋”的轨道.余华1989年在《上海文论》上发表过一篇谈创作的文章《虚伪的作品》,这篇具有宣言倾向的写作理论与作者在80年代的写作行为紧密相关.余华在其先锋小说《一九八六年人《…  相似文献   

20.
余华是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在他的作品中读者经常看到的是人类的恐惧、暴力、死亡等人性恶的景观,然而作家真正要呈现的是人类当下的生存状态和与之抗争的进程。在叙述人类当下的生存境遇中,体现了余华对生存困境的关注和积极探索,这不仅带来作家人生观、世界观的变化,也带来作家叙事风格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