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奥林匹克运动肩负着促进东西方体育统一的历史性使命.在分析东西方体育差异原因的基础上,论述了东西方体育走向统一的历史必然性,并结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阐释了奥林匹克运动在促进东西方体育融合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齐娟 《科技资讯》2007,(36):236-237
本文从东西方舞蹈概念的界定、文化背景、舞蹈形态、美学原则以及舞蹈的构成材料方面对东西方舞蹈的差异加以分析,得出东西方舞蹈在存在众多差异的同时,融合又是随处可见的.东西方舞蹈的差异与融合才使得东西方舞蹈的传承与吸收借鉴成为可能,世界舞蹈才呈现出今天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3.
东西方的科学哲学是不一样的,各有特色,具有民族性的特征.本文将对东西方科学哲学的民族性范式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东西方科学哲学的不同之处,总结出东西方科学哲学的变化规律,以便于更好地加强对东西方科学哲学的研究,进一步提高对东西方科学哲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文中主要探讨了东西方传统的建筑哲学观及其引导的东西方古典园林艺术,通过对中国及西方不同古典园林的特征比较,明晰东西方古典园林建筑不同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东西方不同的科学思维方式决定了科学发展的不同的走向,本文从介绍科学思维方法定义入手,探讨了东西方在科学思维方法之间的特点、差异、联系,提出了关于东西方在科学思维方法上的差异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张涛  卓雷 《甘肃科技纵横》2009,38(4):162-163
艺术设计是一门融合了多重元素的综合学科,并存在着明显的东西方文化差异,作者通过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解析,讨论在东西方艺术设计中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及其特点。西方的物质文化对于促进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东西方艺术设计的特点是由各自文化所约定的,东方艺术家含蓄的特征,西方艺术家直接的表现,都各自产生了艺术设计中不同的美。  相似文献   

7.
三论亚欧会议:承载东西方的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立足于东西方之间的主权国家,很难充当沟通东西方的桥梁。而一个由东西方主权国家共同创造的亚欧会议,却可能承担起东西方的交流之重。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东、西方体育文化在价值观、方法论两方面的差异,对东、西方健身术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综合运用与开发,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提出建议。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将东、西方健身术创造性地巧妙结合,不仅可以优势互补,而且能够构建一种全新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宋亮 《科技信息》2010,(2):290-290
世界上有多种文化,其中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东西方因为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差异,体育文化也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本文从东西方地域性差异、体育文化的哲学角度以及法权角度对东西方体育文化进行分析,力求找出东西方体育文化共同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10.
刘颖 《科技信息》2013,(11):180-18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从东西方体育思想比较的视角,重点针对西方体育哲学的存在论基础问题展开论述,认为在东西方体育哲学理论框架的方法论的基础上存在着一种明显的差异,旨在以哲学存在论的体育哲学分析视角,理解西方体育理论与实践进程。  相似文献   

11.
乔春雷 《菏泽学院学报》2006,28(4):16-19,30
借助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理论视角,通过对九十年代女性写作中的西方形象的文本解读,展示中国女性作家在女性视角的影响下,怎样逐渐摆脱社会集体想象的束缚,摆脱西方与中国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的制约,描述、想象和重建西方形象。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命名是一种文化修辞现象。自古以来,中西存在着有差异的文学作品命名现象。一般地说,中国文学作品命名重抒情性、写意性;西方文学作品命名重写实性、传记性,还可以加上宗教性。这种差异的产生,既有中西不同学术文化背景的影响作用,也有文学作品自身不同内容的影响作用。在现当代,中西文学作品命名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13.
小说艺术是西方晚起的一种文学样式,神话、故事、诗歌、戏剧这四种文学形式与西方小说艺术血肉相连,在题材、艺术思维方式、结构方式、技巧等特质上是以上四种文学形式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方复仇文学主题中,对复仇者采用的复仇手段及有限性的思考,在西方文学中萌芽较早,发展到对复仇残忍失当乃至复仇行动本身的阻遏。西方复仇文学可分为古希腊神话传说、文艺复兴后、18世纪后三阶段。后两阶段特别是最后阶段为定型期,最能看出西方文化特征及中西复仇文化观念的不同。古代中国人认为为了善的被损害去毁灭恶,手段偏激过当也可被理解。同样是谴责妇女不为丈夫守节,寻求再嫁急迫,中国作品就十分严厉;而伏尔泰改编后则宽容得多。西方叙事文学较偏重复仇主体灵魂世界冲突,偏重精神摧残的过程描绘;中国古代则较关注复仇结局、复仇者成功复仇后的命运。两者一重人性挖掘揭示,一重在伦理实现。西方文学较注重复仇者个体性格成熟过程;中国则偏好复仇者伦理目标实现及社会效果。西方复仇之作常引发人们对个体与命运抗争的悲壮感,让人因叙事所及的人性深层隐秘而反思深省;中国古代复仇之作则更多地激发善必胜恶的信念,善惩罚恶给人的愉悦感,让人加深对善恶伦理实现必然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方文论对文学功用的认识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总的说来,西方对文学功用的认识是多元的,向纵探挺进的;而中国则是一元的,封闭型的。其原因在于:中西方社会政治制度、思维方式及文论本身的差异对人们的文学观念以及文学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作为各自文化载体的“乌托邦”现象,在中西文学中可谓源远流长,且存在丰富的可比性。本文尝试用新的文学理论来阐释其内涵、品格并比较中西“乌托邦“现象的类型和流变,最终旨归于“乌托邦”的宏观审视。  相似文献   

17.
西方文论的中国化是文论"他国化"规律的重要表现形式。在中国文化严重西化甚至"失语"的危机时刻,如何利用"他国化"的规律,实现西方文论中国化是中国当代文化、当代文论的重要任务。借鉴王国维、钱钟书等前辈以中融西、激发文论新质的宝贵经验,当下西方文论中国化的基本路径可以概括为:清晰地认识中西文论的异质性;根据需要将西方文论与中国当下的文学实践相结合;文化过滤和创造性误读;以我为主对西方文论加以创造性地吸收。  相似文献   

18.
白先勇与西方人道主义有着深刻的精神关联,其中朴素的人本主义观念直接形成了他以人为核心构筑自己艺术世界的文学观,存在主义具有的人道主义精神内涵使其在创作中执著于对人的生存形态的关注和思考,并由此体现出浓厚的生命关怀意识,基督教的博爱精神使其创作始终流注着一股悲天悯人的情怀。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的影响也使其小说创作中的人道主义具有民族的传统色质。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论述了闽西客家体育文化的内涵、特征和具体项目形式,客观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对其保护和发展着手点:政府利用财政手段正确引导;积极利用高校科研和人才优势;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和休闲旅游这两个平台等。旨在为更好的继承和发扬闽西客家体育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20.
从中国当代文学的世俗化倾向、文学的反传统、中心的消解以及重视对个体的生命体验三方面探讨西方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