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峻而保守的伊斯兰教卫道者沙特阿拉伯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麦加和安葬地麦地那是伊斯兰教的圣地。沙特王室以“伊斯兰的曙光”、“圣地的保护人”自居,要全世界几亿穆斯林把沙特当做“精神上的祖国”。沙特家族创业伊始,就接受伊斯兰教中瓦哈比教派的教义、作为统一王国的精神力量。瓦哈比派是伊斯兰教逊尼派的“纯正派”或“清教派”,主张恢复伊斯兰教初期的本来精神,反对“脱离《古兰经》的宗教生活”,教规严格。瓦哈比派教义渗透到沙特社会的各个方面。外报称,目前沙特阿拉伯已演变成为两个氏  相似文献   

2.
正斋月过后发生在法国尼斯的严重暴恐袭击,无法遮蔽斋月期间的众多事件。在刚刚结束的伊斯兰教斋月的最后几天,发生在美国奥兰多、孟加拉国达卡、沙特阿拉伯麦地那等地的恐怖袭击屡屡搅动世界,幕后黑手都指向盘踞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极端组织"伊斯兰国"。"伊斯兰国"不在其老巢专注"建国大业",转而在外围"小打小闹",反映其正在根据战略态势变化进行战术调整。"斋月攻势"或许是"伊斯兰国"在由盛转衰过程中改变  相似文献   

3.
18世纪,瓦哈卜依靠沙特家族,掀起了一场"复兴运动",旨在纯洁伊斯兰教,复兴穆斯林社会,他继承了伊本.泰米叶的改革思想,尊崇罕百里教法学派和圣训学派。瓦哈卜思想的产生是为了应对来自多方面的挑战,既有来自伊斯兰哲学、苏非主义、什叶派的挑战,也有西方世界的威胁。他反对关于安拉属性的讨论,反对任何形式的"中介",主张重启"创制"之门,重申"陶赫德",区分认主独一与拜主独一,严禁任何形式的以物配主。这是伊斯兰教的一次自我修正,它开辟出了一条以宗教改革带动国家进步的发展模式,对现代伊斯兰主义的产生有着深远的影响,今仍为沙特阿拉伯国教,影响着中东局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丁隆 《世界知识》2024,(6):42-44
<正>沙特在本轮巴以冲突中被认为是“缺席的在场者”。长期以来,沙特不仅是最重要的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国家,也是巴勒斯坦事业的主要支持者和赞助者,这使其对巴勒斯坦问题的立场在伊斯兰世界具有风向标意义。外界普遍认为,沙特拟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是本轮巴以冲突的导火索,阻止沙特与以色列建交,  相似文献   

5.
正沙特和伊朗在地区竞争中本来是平手,但经过十几年的变化,沙特在各个层面都不占优势,有些方面甚至越来越处于劣势。沙特的战略性投入总是无法获得战略性收获,最根本的原因是其战略期待不仅超越了自己的客观现实,还超越了别国的底线。在"伊朗强、沙特弱"格局已经显现的当下,伊朗应该"守成",越冷静就越能巩固已经获得的优势地位;而沙特应该"止损",保住现有的东西,假如还想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逊尼派地区搞点儿事,那它就想太多了。  相似文献   

6.
<正>据沙特阿拉伯国家通讯社报道,2016年12月28日,沙特副王储兼国防大臣穆罕默德·本·萨勒曼收到阿曼国防大臣巴德尔的信件,信中称阿曼决定加入由沙特领导的"伊斯兰国家反恐军事联盟"。穆罕默德对阿曼此举表示欢迎与感谢。至此,阿曼成为该联盟第41个成员国。"伊斯兰国家反恐军事联盟"成立于2015年底,由沙特领导、旨在打击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埃及和阿富汗等国境内的恐怖分子,成立初期便有埃及、土耳其、巴基斯坦、卡塔尔、阿  相似文献   

7.
<正>新年伊始,年届九旬的沙特阿拉伯国王阿卜杜拉因肺炎入院治疗。虽然国王的病情有惊无险,但阿卜杜拉之后谁来主政这个石油王国,已成为沙特无法回避的问题。与此同时,沙特是世界上四分之一石油储量和伊斯兰教圣地之所在,王位能否顺利传承具有深远的地区和国际意涵。开国国王解决继承问题1744年起,沙特家族与瓦哈比派创始人伊本·阿卜杜·瓦哈卜结盟,建立第一沙特王国,直至1818年被埃及军队推翻。第一沙特王国实行长子  相似文献   

8.
<正>10月4日至7日,沙特国王萨勒曼访问俄罗斯。这是两国建交以来,沙特在位国王首次到访俄罗斯。此间,两国共签署15份合作文件,涵盖能源、交通、通信、投资和农业等多个领域。一向依赖于从美国军火采购的沙特还宣布将从俄罗斯购买尖端的S-400导弹防御系统。普京称赞沙特国王的到访是"标志性事件",将"极大地促进"双边关系。萨勒曼说,为了"和平、安全和世界经济发展",他希望扩大与"友好国家"俄罗斯的  相似文献   

9.
<正>7月9日,伊拉克总理阿巴迪正式宣布"摩苏尔解放",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失去在伊拉克的最后一处大本营。同时,美国支持的叙利亚库尔德武装"叙利亚民主军"也火力全开,对"伊斯兰国"所谓的"首都"拉卡形成围攻之势,敲响"伊斯兰国"在叙灭亡的丧钟。然而近期种种迹象表明,尽管各方打击"伊斯兰国"的战役还未结束,但围绕后"伊斯兰国"时代的新一轮地缘战略争夺已经拉开帷幕。对叙政府、叙反对派、叙库尔  相似文献   

10.
时事概览     
<正>第二名日本人质疑遭"伊斯兰国"杀害凶手称"日本噩梦从此开始"1月31日,疑为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放出的最新视频显示,被绑架的日本记者后藤健二已被杀害。凶手称:正是由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鲁莽地加入到一场不可能胜利的战争中",他们不仅将屠刀挥向后藤,还会对日本人进行大屠杀,"日本的噩梦从此开始"。但视频中没有提及早前被俘虏的约旦空军飞行员卡萨斯贝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王震 《世界知识》2014,(18):62-64
<正>近年来,作为中东地区大国的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在意识形态、能源出口、核不扩散及其他地区热点问题上一直龃龉不断。随着近期"伊斯兰国"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快速崛起,双方围绕"伊斯兰国"所进行的地缘竞争也日渐白热化。伊朗和沙特在海湾乃至整个中东地区所进行的地缘政治争夺表明:在美国加速撤离中东的大背景下,各种政治力量、尤其是区域内的大国正在积极推动中东秩序重组并努力寻求对自己更为有利的地区环境。  相似文献   

12.
李伟 《世界知识》2015,(5):30-31
<正>2014年6月,"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宣称建立"哈里发帝国",密谋以此为基础在五年内建立横跨中东和欧亚的伊斯兰大帝国,甚至将我国新疆囊括在内。半年多来,国际社会与"伊斯兰国"之间的斗争日趋复杂与激烈,"伊斯兰国"的发展出现内外明显分野的趋势。在伊叙境内,"伊斯兰国"的活动受到压制,在国际社会打击下疲于招架;在伊叙境外,"伊斯兰国"扩张速度明显加快,其建立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的伊斯兰教朝觐因两起恶性安全事故变得异常悲怆。9月11日,一座工地塔吊倾覆造成100余名朝觐者死亡。9月24日,投石打鬼仪式上发生严重踩踏事故,导致近千名朝觐者遇难。沙特政府作为朝觐活动的组织方,遭到多方质疑和批评。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地麦加坐落在沙特阿拉伯西部赛拉特山区一条狭窄的山谷里,是伊斯兰教"真主的天房"——克尔白的所在,赴麦加朝觐  相似文献   

14.
刘中民 《世界知识》2012,(12):47-49
阿拉伯民族主义革命浪潮、伊朗的伊斯兰革命输出、西方的反恐战争、美国的中东改造计划、"阿拉伯之春"……面对一个又一个外部挑战,沙特不仅保持了其君主制政教合一政权的历史延续性,并且成长为举重若轻的地区大国。  相似文献   

15.
沙特阿拉伯     
自然和历史沙特阿拉伯位于阿拉伯半岛,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封建王国。沙特阿拉伯王国包括汉志、内志、哈萨等六个省。全国总面积二百四十万零九百三十平方公里,约一半以上的地区是沙漠和半沙漠。最大的沙漠有鲁卜·哈利和内夫德。沿红海海岸是赫贾兹山脉,最高山峰达三千多米。国内没有河流,只有一些干谷,气候干燥炎热。全国人口约七百万,绝大部分是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属于瓦哈比派;此外还有少数犹太人、波斯人、印度人和非洲人。居民多集中在沿海地区和沙漠的绿洲中,绝大部分过着游牧生活,称为贝都因人。阿拉伯半岛有悠久的文化和历史,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就在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因此,每年都有大批穆斯林前来这里朝圣。1963年,朝圣者约有二十万人。尤其是阿拉伯国家的穆斯林,把朝圣一事看作是自己一生中最重要事件。伊斯兰  相似文献   

16.
若木 《世界知识》2014,(23):38-39
<正>今年以来,"伊斯兰国"势力趁地区动荡之机异军突起,在伊拉克西北部和叙利亚北部地区攻城略地。"伊斯兰国"恐怖分子大肆屠杀所在国的政府军士兵,对外国记者实施斩首行动,甚至对其组织内部反悔的西方"圣战者"成员处以极刑。他们还号召全球穆斯林开展针对异教徒的世界性"圣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近来,各国专家学者纷纷撰文,从各自角度阐释对这一现象的看  相似文献   

17.
奠基人在某种意义上,现年79岁的沙特国王法赫德是沙特与美国联盟关系的奠基人。虽然费萨尔国王时期,沙美关系已比较紧密,沙特与伊朗同为美国在海湾的两大支柱;但相比较而言,美当时更倚重伊斯兰革命前的伊朗,在军事援助沙特问题上有所顾忌。沙美关系更多还是靠经济利益捆绑在一起的。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使沙特面临的海湾安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时任王储的法赫德  相似文献   

18.
<正>近来,极端组织"伊斯兰国"不仅在其核心区域伊拉克和叙利亚节节败退,在其外围区域的势力范围也不断缩小,影响已大不如前。今年4月更有伊拉克媒体报道称,"伊斯兰国"内部发生重大分歧,该组织在伊拉克尼尼微省的副首领摩苏利被推选为新头目,接替了巴格达迪的职务。不过这一消息尚未得到证实。"伊斯兰国"的衰落并非偶然,  相似文献   

19.
外刊概要     
《世界知识》2017,(10):10-11
1美国如何击败"伊斯兰国"【美】《旗帜周刊》2017年4月3日在6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代表参加的打击"伊斯兰国"国际联盟部长级会议上,美国国务卿蒂勒森称,"使‘伊斯兰国’衰退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必须将其彻底击败"。他间接批评奥巴马政府未能有效打击该恐怖组织,还表示"彻底击败‘伊  相似文献   

20.
70年代末,伊斯兰革命在伊朗取得胜利,霍梅尼极力鼓动输出伊斯兰革命,美国和西方大国感到了一种新的威胁。其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似乎印证了这种担心。1979年11月底美国的密友沙特阿拉伯发生麦加事件——批伊斯兰极端分子占据了穆斯林圣地麦加大清真寺,并与沙特军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