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邻近或转移性病变累及颈动脉间隙的影像特点.方法:搜集35例疾病经临床病理证实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其病变累及颈动脉间隙的影像学表现.结果:转移性淋巴结20例(占57%)均推压、包绕颈动脉间隙内血管.淋巴瘤7例(占20%)均为推移颈动脉间隙内血管.其他病变(8例,占23%)如神经鞘瘤等均以推压为主,使颈动脉间隙内血管移位.10例恶性肿瘤及1例病灶感染(占31%)则表现为病变与血管之间的脂肪层消失.结论:转移性淋巴结多为包绕颈动脉间隙内的血管.淋巴瘤及良性肿块主要是推移颈动脉间隙内的血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和CT对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持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0例肿瘤经手术病理证实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的MRI或和CT征象,其中MRI检查8例,CT检查3例,1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结果:7例神经鞘瘤均表现为边缘光滑的肿块,T2加权上呈不同程度的高信号,多数信号不均,但号强度和分布取决于antoniA区和antoniB区的比例,2例神经纤维瘤表现为弥漫性皮下软组织肿块,CT密度均匀1全恶性神经鞘瘤呈分叶状,密度明显不均。10例中与重要血管神经束相邻肿瘤6例,其中5例行MRI检查的良性神经鞘瘤均清楚显示相邻血管神经束,1例行CT检查的腹股沟恶性神经鞘瘤其血管神经束受累,显示不清。结论:MRI或CT对判断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的来源及其定位有重要价值,术前MRI或CT检查可减少术中对重要神经或血管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比较眼眶内血管性病变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的眼眶内血管性病变资料,观察其CT表现。结果:海绵状血管瘤10例,其中8例位于肌锥内;6例混合性血管瘤中的5例表现为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影,且呈条状、分叶状或结节状,增强后明显强化,常包绕相邻组织;1例静脉血管瘤表现为条索状肿块,延至左颞部,伴多发点状钙化,邻近外侧壁骨质破坏;2例静脉曲张见迂曲扩张的静脉自眼眶前份向后延至眶尖;1例血管淋巴管瘤表现为广泛松散的条块状软组织影;1例血管平滑肌瘤表现为左球后视神经内侧椭圆形肿块;1例良性血管内皮瘤表现为与条索状的血管影相连的不规则软组织肿块;1例血管外皮肉瘤表现为球后强化不均、不规则软组织肿块,浸润破坏眶壁骨质。结论:根据CT影像特点,结合临床症状,多数可作出眼眶内血管性病变的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CT薄层靶扫描在肾上腺疾病定位与定性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5例病人56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病变的CT影像资料,重点分析其形态、大小、密度及边缘情况。CT检查均为平扫与增强及薄层靶扫描。结果:肾上腺增生22例,CT表现主要为体积增大,其中髓质增生14例,肾上腺皮质增生8例,两者在形态及大小的CT表现无差别;肾上腺皮质增生中结节性增生4例,增强扫描后均为轻度强化;肾上腺皮质腺瘤14例,增强扫描后,轻度强化5例,中等强化7例,明显强化2例。34例肾上腺肿瘤性疾病的CT影像诊断符合率为77.14%。在定性诊断中,CT诊断与病理结果相一致有39例,误诊17例。结论:CT靶扫描在肾上腺疾病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价值。CT对大多数的肾上腺肿瘤性疾病诊断较为敏感;对于肾上腺髓质增生与皮质增生的鉴别,则没有明显的特异性;肾上腺皮质腺瘤可与皮质结节性增生鉴别。  相似文献   

5.
胸部X线平片及螺旋CT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部X线平片、螺旋CT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24例肺隔离症病人,其中叶内型22例,叶外型2例(包括膈下1例).所有病例都有胸部正侧位平片及CT平扫、增强扫描,1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DSA)检查.结果:患者胸部平片表现为肺内结节、团块状影(19例),囊性病变(5例).CT表现为含气体或液体的囊肿或软组织肿块(20例),病变周围见肺气肿(4例).螺旋CT对异常供血血管显示率为75%.结论:胸部X线平片对肺隔离症的发现及定位有价值,螺旋CT,尤其是增强螺旋CT加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和曲面重建技术(CPR)能清楚显示主动脉异常供血血管,且对肺部病变的评价具有其它检查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是肺隔离症的最有效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65例胸骨肿瘤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胸骨肿瘤的好发类型、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65例胸骨肿瘤的临床资料及CT、MR表现.结果:65例中转移瘤49例;原发恶性肿瘤16例.胸骨肿瘤影像学表现为局部骨质破坏64例(溶骨性48例、成骨性12例及混合性4例)、骨性突起1例、软组织肿块30例.结论:胸骨的肿瘤以恶性肿瘤多见,又以转移瘤最常见,其次为原发性肿瘤.电子计算机横断层扫描(CT)、磁共振影像(MR)结合临床表现对胸骨肿瘤有很高诊断价值,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膀胱癌的CT表现,探讨CT对膀胱癌的诊断、分期.方法:分析2001年9月至2004年4月收治的23例可疑膀胱肿瘤患者行CT检查,其中男20例,女3例,平均年龄59.8岁.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膀胱癌21例,膀胱憩室1例,鳞状上皮增生1例.结果:CT检出膀胱癌准确性91%,敏感性100%,CT分期与病理符合者15例,准确率71%.结论:CT对膀胱癌的早期分期有一定限度,但对壁外周围组织和邻近器官受侵及淋巴结转移显示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8.
探讨CT在良恶性甲状腺肿瘤诊断鉴别中的临床应用分析及影像学表现。回顾性分析天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中选取5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CT结果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CT对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及其影像学表现。CT对良恶性甲状腺肿诊断灵敏度为86.36%,特异度为93.10%,准确度为90.20%,误诊率为6.90%,漏诊率为13.64%,约登指数为0.79;良性甲状腺肿瘤边缘清晰、增强后边缘清晰、有包膜的比例明显高于恶性甲状腺肿瘤(P0.05);恶性肿瘤单发、细颗粒钙化灶等比例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5);良、恶性肿瘤密度、肿瘤内囊变比例及肿瘤直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对甲状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我科于1998年5月,引进美国威利公司第二代2000型超声吸引器(CUSA)使用至今,共切除各种颅内肿瘤148例,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 男86例,女62例;脑膜瘤52例,胶质瘤66例,听神经瘤9例,垂体瘤3例,血管网织细胞瘤8例,髓母细胞瘤6例,室管膜瘤4例,共计148例;年龄最小的5岁,最大的79岁;肿瘤最大的约14cm3,最小3cm3。根据肿瘤不同的性质、硬度、血供、与邻近重要血管,神经的关系,我们摸索出超吸频率的各种强度,肉眼全切129例,次全切除的19例,无一例因手术发生死亡及致残者。超吸肿瘤时间1~15分钟。2 应用体会及结果 操作时…  相似文献   

10.
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对32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同时在1周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将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 10例患者共40支血管无狭窄;7例患者12支血管无法评价,可评价16支血管当中10支有狭窄,6支无狭窄;3例患者共12支血管完全无法评价;300例患者共1 200支血管当中,785支血管不同程度狭窄,415支血管无狭窄;320例患者当中15例检出心肌桥,3例冠状动脉发育异常。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和筛查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鞍结节脑膜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鞍结节脑膜瘤的(玎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结节脑膜瘤CT表现.结果:15例患者中,肿瘤呈等密度3例,稍高密度12例,肿瘤均匀强化者13例,不均匀强化者2例,14例可见脑膜尾征.病理诊断:上皮型脑膜瘤9例,纤维型3例,合体细胞型1例,血管型1例,混合型1例.结论:鞍结节脑膜瘤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了解这些表现,有助于鞍结节脑膜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旋转DSA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价旋转DSA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Artis FA 数字血管造影系统,对15例可疑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正、侧位造影和旋转DSA,比较常规DSA和旋转DSA对疾病的诊断能力.结果在15例被检查者中,旋转DSA和常规DSA检查结果相同,有1例动脉瘤患者在正位与载瘤动脉及周围血管的解剖关系显示不清,侧位不能显示动脉瘤.1例动静脉畸形患者供血动脉与周围血管重叠,在常规DSA上显示不清.结论常规DSA的图像质量好于旋转DSA,但旋转DSA的动态图像并不差,对病变的诊断可提供更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价值并比较两者优势.方法:对2015年10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2例病例患者均进行CTA与DSA影像学检查,比较CTA与DSA颅内动脉瘤诊断例数及所测量瘤体大小,并分析CTA与DSA诊断不同部位的动脉瘤显示情况,以评估CTA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瘤价值,并比较两者优势.结果:CTA所测量的瘤体直径及颅内动脉瘤诊断例数、诊断不同部位的动脉瘤例数与DSA相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CTA诊断显示阴性的颅内动脉患者而经DSA进一步确诊,且DSA影像学检查可见患者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经CTA检查可清晰观察到前交通2.6mm的动脉瘤,但进行DSA检查时并未发现;因蛛网膜下腔内出血患者经CTA检查并未发现穿支动脉,而经过DSA诊断可清晰观察到囊内有穿支动脉;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瘤体经CTA测量显示4.2mm,而DSA测量为4.65mm.结论:CTA与DSA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均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其中DSA是CTA无法取代的颅内动脉瘤重要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4.
小儿颅内肿瘤比较常见。与传统X线进行脑血管造影和脑室造影相比较,CT诊断价值高,正确诊断率高达95%以上,而且较简便安全。本文收集儿童头颅CT扫描399例,发现脑肿瘤35例,占CT检查的8.8%。符合文献及国内外关于儿童脑肿瘤的报道。现总结我院CT诊断资料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MSCTPA)诊断肺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DSA证实的48例肺血管病变的MSCTPA影像表现,图像后处理包括容积再现(VR)、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hin MIP)、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及仿真内窥镜(CTVE)等.结果全部病例依据直观的二维、三维重组图像得以明确诊断,其中,肺动脉栓塞43例,肺动静脉瘘4例,肺隔离症1例.结论MSCTPA结合二维、三维图像重组技术能全面、直观地显示病变全貌,对肺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一定价值,可取代有创的DSA检查.  相似文献   

16.
探讨周围型肺癌影像(X线/CT)表现的诊断价值. 回顾分析了28例周围型肺癌的影像资料及病理学/细胞学结果. 周围型肺癌典型影像表现为:1)结节及小片块状影;2)球型病灶或肿块,边缘可有毛刺征、分叶征、侧缘线征、胸膜凹陷征及空泡征;3)肿瘤血管或血管集束征;4)增强前后CT值变化明显( 30Hu).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的CT表现及特征。方法2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CT平扫及增强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25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病例中,肿瘤空肠19例,回肠6例。良性21例,恶性3例,潜在恶性或有恶变倾向1例。肿瘤大多向腔外生长,边界清楚,增强后有明显的强化。结论小肠间质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性,可发现肿瘤的明确部位和治疗前后的综合评估及随访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宫小芳  戴广强 《潍坊学院学报》2004,4(4):160-160,151
目的 分析乳腺纤维腺瘤钼靶X线表现及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64个纤维腺瘤)及1例双侧弥漫性纤维腺瘤的钼靶X线表现。结果64个纤维腺瘤中圆形或类圆形占36个(56.3%)、椭圆形26个(40.6%)、类土豆样2个(3.1%),其中略有分叶或部分分叶22个(34.4%):肿瘤直径0.5~5.5cm:分布于外上象限43个(67.2%)、外下象限13个(20.3%),分布于内上、内下、中央、乳晕旁8个(12.5%):单发39例(78%)、多发(2~5个)10例(20%)、弥漫性1例(2%):有透明晕59个(92.2%):伴小叶增生24例(48%):无乳腺皮肤变化,全部X线测量肿块比值大于临床。结论 熟悉乳腺纤维瘤的钼靶X线特征性表现,对其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与颈部血管彩色超声(简称"彩超")对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检查的结果.方法:将290例核磁共振影像(MRI)或CT证实有脑梗死的患者,分别进行MRA、颈部血管彩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A、颈部血管彩超结果的差异性.结果:颈部血管彩超与MRA在腔隙性脑梗死组符合率差别不大(分别为97.18%,99.30%),而在中小面积脑梗死组及大面积脑梗死组符合率中两者可出现明显差异(分别为81.73%vs 91.35%;88.89%vs 92.86%),总体符合率MRA高于颈部血管彩超(分别为93.62%,87.07%).结论:MRA对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检查准确率优于颈部血管彩超,当患者颈部血管病变越严重时两者差异越大,且两种检查方法均与DSA有一定的差距,应仔细斟酌两者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杨俊辉  李博鑫  闫荣 《甘肃科技》2016,(18):128-129
分析心源性肺水肿(cardiac pulmonary edema;CPE)的CT诊断价值,为治疗CPE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选取在我院2013年5月-2016年3月收治的CPE患者临床资料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T诊断方式以及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CT检查结果。结果:102例CT检查患者中发现有20例肺淤血改变,占19.61%;47例肺泡性肺水肿,占46.08%;63例间质性肺水肿,占61.76%;84例两侧胸腔积液,占82.35%;95例心脏外形改变,占93.14%,各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CPE患者具有特征项表现,能够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