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换气过程对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指标等有较大的影响,文中用建立的换气过程缸内压力计算模型及实测缸内换气过程时的低压示功图,对一台单缸、水冷、四冷程,直喷式柴油机进、排气门间隙变化引起配气相位变化时的换气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进、排气门间隙减小时,进、排气门提前开启迟后关闭,换气损失减小,充气效率增加,当进、排气门间隙过大时,换气过程性能变差,转速不变,负荷变化时,充气效率变化不大,转速为1650r/min时充气效率较大,当转速高于或低于此值时,充气效率均降低。  相似文献   

2.
内燃机缸内换气过程的气体动力分析与进排气管的气体流动模拟,对于改进进排气管的设计、改善充气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这一研究扩展到了排气噪声分析以便在分析进排气管与充气性能的同时,能有效预测通过排气尾管辐射的噪声。应用一维不定常、非等熵特征线法,并结合声学理论,计算并预测了四缸四冲程汽油机在不同转速下、带有不同排气系统时的压力波曲线与排气噪声谱。通过与实测对比,认为结果满意。这一工作将作为消声器模拟研究的基础。本文还对此领域国外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简要综述,以明确进一步工作之方向。  相似文献   

3.
车用转子发动机复合进气充气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车用转子发动机复合进气充气效率模拟计算和试验结果,并分析了充气效率随负荷和转速变化的特性,以及周边气口与端面气口进气气流随转速变化的分配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这种进气形式的转子发动机的换气过程、气口与进排气管设计提供了有益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对置活塞、对置汽缸(OPOC)柴油机的结构特点,基于ANSYS Fluent软件对一款典型的OPOC柴油机扫气过程建立了三维仿真模型,模型主要涉及柴油机进气道和进气口部分、排气道和排气口部分以及内、外活塞之间的气缸部分,由此研究了进气口结构对双对置内燃机扫气过程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涡流排高度比从0.37增大到0.63时,进气口面积随之减小,进气量减少,扫气效率下降;当涡流排高度比为0.5时,涡流排径向倾角由8°增大到40°,缸内涡流比和实际进气量均随之增大,涡流排倾角为34°时缸内涡流比和实际进气量达到最大且扫气过程最为理想。该结果可为二冲程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4190型船用中速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柴油机工作过程仿真模型,通过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将该模型的配气相位偏移量进行由负到正的变化,得出其对柴油机功率、扭矩、燃油消耗率、缸内最高温度、最高爆发压力、NOx排放、排气温度、充气效率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确定了4190型柴油机最佳配气相位值:进气提前角66℃A;进气滞后角54℃A;排气提前角58℃A;排气滞后角56℃A。为4190型柴油机的性能优化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调整参数对柴油机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多因素正交回归旋转设计方法进行柴油机优化设计和调整.以N485Q柴油机为研究对象,选用配气相位、进气门间隙、排气门间隙、转速和负荷等5个因素作为调整因子,设计因素5水平试验方案.建立柴油机功率、油耗率和烟度随调整参数而变化的数学模型,定量描述各调整参数对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和碳烟排放的影响.通过对模型的主效应分析,确定对柴油机性能影响程度较大的因素;通过模型的交互效应分析,找出配气相位和气门间隙对柴油机烟度排放的交互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热线流速仪测得进气管内流速,利用特征线法计算高速四冲程单缸柴油机在稳定工况、加速工况、减速工况时各循环充气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加速过程中,其充气效率比相应稳态转速时的充气效率要低.此外,本文还通过测量气缸压力和油管压力,研究了充气效率、供油量和平均指示压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构建4190型船用增压四冲程柴油机的非线性仿真模型,进行进、排气系统的仿真计算.以4190 ZLC-2型船舶中速柴油机为例,并将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柴油机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利用该仿真模型进一步研究进、排气系统对4190ZLC-2型柴油机功率、扭矩、燃油消耗率、充气效率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柴油机进气总管直径偏移+20mm与排气歧管直径为65mm时,4190型柴油机经济性和排放性达到最优,为190系列船用中速柴油机性能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低温余热回收用涡旋膨胀机性能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123为循环工质,建立了应用于低温余热回收系统中涡旋膨胀机工作过程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吸、排气损失和泄漏、传热对涡旋膨胀机工作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涡旋膨胀机实际工作过程与理论过程存在偏差,吸气和排气过程存在压力损失,整个过程中伴随着泄漏与热传递;膨胀腔内工质的质量在吸气结束时低于理论值,膨胀过程中工质的质量先减小再增大;实际输气量和输出功率随转速的增加而增大,但增加量随转速的增加而减小;容积效率随转速的增加而增大;降低径向和轴向间隙可以提高膨胀机的容积效率.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柴油机排气颗粒的吸附能力以及与吸附相关的结构特征研究不足的现状,对柴油机不同工况排气颗粒的吸附能力和结构特征进行了测量与分析。通过柴油机试验台架采集了柴油机不同工况(100%负荷下转速分别为1 500、2 700、3 600r/min)下的排气颗粒,采用氮气吸附法对柴油机排气颗粒的吸附性能进行了测量,通过多点BET法、DFT法、FHH法分别对柴油机排气颗粒的比表面积、孔隙结构、分形维数进行了表征,探讨了颗粒的结构特征参数随柴油机转速的变化规律,并运用透射和扫描电镜对颗粒结构特征参数随柴油机转速变化的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柴油机排气颗粒具有吸附能力,氮气吸附等温线属第II类等温吸附趋势,随着柴油机转速的增加,颗粒吸附能力增强;颗粒的孔径分布呈多峰连续分布,孔径分布于8~80nm,属中孔和大孔范畴;当柴油机转速为1 500、2 700、3 600r/min时,比表面积分别为65.408、78.562、101.885m2/g,孔容积分别为0.093、0.113、0.152mL/g,分形维数分别为2.551 5、2.561 3、2.584 9,平均孔径分别为14.483、13.236、10.736nm;颗粒的比表面积、累积孔容积和分形维数随柴油机转速的增加而增大,平均孔径随柴油机转速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1.
每缸采用四气门的发动机能进一步降低排放,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本文介绍了直喷式柴油机的四气门进气系统,分析了该系统在充气效率和燃烧方面的特点文中作者进行了螺旋气道与不同流通面积的切向气道的组合试验讨论了四气门进气系统进气道的流通特性及进气道不同进口流通面积对进气流量和涡流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四气门进气系统,进气流通面积增加39%;另外,切向气道和螺旋气道的进气流量直接影响着缸内涡流的形成,最佳的涡流效果和切向气道与螺旋气道的流量之比密切相关本文为四气门高速直喷式柴油机的进气系统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直喷式柴油机缸内气体辐射传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台直喷式柴油机上实测了气缸内辐射和火焰辐射热流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气缸内气体辐射传热及其随负荷和转速变化的规律,分析了气体辐射热流量占气缸内辐射热流量和总热流量的比例随负荷和转速变化的规律.研究表明:气体辐射热流量随负荷的增加而增大,随转速的升高而减小;气体辐射热流量约占辐射热流量的15%~30%左右,此比例随负荷的减小、转速的升高而增大;气体辐射热流量约占气缸内总热流量的3%~5%左右,此比例随着负荷及转速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3.
分析气门落座冲击、压力基准线确定、触发信号始点相位等对内燃机高、低压示功图测量分析的影响,根据气门落座引起的干扰信号可以间接确定气门关闭相位,提出根据充气效率、转速等参数来确定气缸压力基准线.  相似文献   

14.
In the condition of constant speed and light load,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a turbocharged and intercooled diesel engine with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 system focuses on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EGR rates on combustion process, dynamic performance,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emission performance of a diesel engine. With the increase of EGR rate, the oxygen concentration of the intake-side decreases, the fuel air equivalence ratio increases, and the maximum explosion pressure in the cylinder decreases. Meanwhile,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in the cylinder drops, the ignition delay is prolonged, the ignition timing delays, and the maximum heat release rate decreases. The increase of EGR rate makes NOx emissions decrease obviously and continue to decline. When EGR is low, the smoke rate enlarges slowly with the increase of EGR rate, and enlarges greatly at the rate higher than 43% and reaches the maximum at the rate of 57%. When EGR rate is higher than 61%, the smoke rate drops rapidly, and the content of CO and hydrocarbon (HC) increases rapidly with high EGR rate.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了解高十六烷值燃料均质压燃的燃烧特性和排放特性,以正庚烷(n-heptane)为燃料,在一台改装的单缸直喷柴油机上进行正庚烷均质压燃台架实验.结果表明,正庚烷在均质压燃模式下表现出明显的双阶段着火特性;随着混合气浓度增大,缸内最大爆发压力和燃烧放热率峰值升高;随着发动机转速升高,燃烧放热率峰值先降低后升高,高转速的缸内最大爆发压力降低;当废气再循环率增大,缸内最大爆发压力和燃烧放热率峰值均降低,废气再循环使正庚烷均质压燃的运转工况范围向大负荷工况扩展,废气再循环率为75%正庚烷均质压燃运转的最高平均指示压力为0.41MPa.排放测试表明,正庚烷在均质压燃模式下的氮氧化物排放接近零,且可以实现无碳烟排放,但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排放较高.  相似文献   

16.
柴油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其气门间隙会随其性能状态退化发生改变,为了解决传统的健康状态评估方法健康指标确定困难、权重人为经验依赖性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柴油机气门健康状态评估方法.首先通过小波包分解算法对柴油机缸盖振动信号进行分解,对分解得到的节点信号分别提取常见的14个时域特征和小波包分解信号能量比向量,构建...  相似文献   

17.
涡轮的面径比是废气涡轮增压器与车用发动机匹配的重要参数之一。将两台面径比不同的涡轮增压器与车用高速柴油机进行了匹配研究。结果表明:匹配较小面径比增压器的柴油机进气压力较高,新鲜充量增加,排气背压较高;低转速区域内进气压力和新鲜充量的增加提高了柴油机的燃烧效率,而排气负功的影响作用较弱,因此外特性输出转矩增加,燃油消耗率降低;高转速区域的排气负功影响作用增加,经济性变差;全工况烟度排放均较低。  相似文献   

18.
针对可燃气体的存在有可能使发动机由于空气不足而使燃料不能充分燃烧,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下降的问题,分析了气体燃料成分及性能参数,推导了气体-柴油双燃料发动机与柴油机相比的动力性变化计算公式.采用了气化炉热解气化各种农林废弃的生物质产生生物制气,由单缸、四冲程、水冷、直喷式柴油机改装了双燃料发动机,生物制气通入发动机进气管,在进气过程中吸入气缸,由柴油引燃.测量了机刨花热解制气双燃料发动机不同引燃柴油量时的发动机动力性,理论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分析结果表明,燃气低热值减少,气体-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动力性变差;引燃柴油量减少,气体-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动力性也变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低速大扭矩水压马达的容积效率,定量分析了水黏度对柱塞副泄漏流量损失的影响。首先根据水压马达实际运行状态确定了柱塞副的初始设计参数和水的性能参数,计算了定黏度下不同间隙、不同偏心距时的柱塞副泄漏流量。然后基于温升与压降的关系、黏温方程、黏压方程及流量方程,建立了变黏度条件下,水压马达在低速及高速情况下,柱塞副与转子缸孔同心及偏心时,柱塞副泄漏流量损失的数学模型。最后以环形间隙大小、偏心距和压差作为柱塞副的性能指标,详细分析了水的黏度对柱塞副泄漏流量的影响。研究表明:低速同心下,增大间隙2~10μm,减小水黏度,柱塞副的最大泄漏流量由0.002L/min增大至0.250 3L/min;高速同心下,柱塞副的最大泄漏流量由0.020 4L/min增大至0.261 1L/min。低速偏心下,增大偏心距1~4μm,减小水黏度,柱塞副的最大泄漏流量由0.017 5L/min增大至0.040 1L/min;高速偏心下,柱塞副的最大泄漏流量由0.021 9L/min增大至0.044 4L/min。因此,减小柱塞转子副的间隙,减小偏心距,增大水的黏度,柱塞副的泄漏流量降低,马达的容积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