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案对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上腹部开放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静脉麻醉组、吸入麻醉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每组各30例.观察3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情况、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荧光免疫流式细胞术检测麻醉前和术后6,24,72 h的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计算CD4~+/CD8~+比值.结果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麻醉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短于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3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24,72 h 3组患者CD4~+、CD4~+/CD8~+、Th1/Th2较麻醉前均明显降低,中性粒细胞计数较麻醉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患者CD4~+,CD4~+/CD8~+,Th1/Th2术后72 h内下降幅度明显小于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中性粒细胞计数上升幅度明显小于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免疫抑制程度较低,有利于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拔管,进而降低肺部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拟行下腹手术的择期成年和老年患者40例,ASAI-II级,根据年龄分成两组,老年组(L组)和成人组(C组) 两组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实施手术 麻醉后均观察起效时间、阻滞平面、镇痛和肌松效果 记录围术期MAP、HR、RR及SpO2的变化及辅助用药 术后随访有无头痛等副作用 结果:两组间感觉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间血压、心率、SpO2的变化及麻醉后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老年病人选择小剂量腰麻药物如布比卡因5mg实施CSEA,效果满意,对血液动力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髋部手术的安全性.方法:66例65岁以上老年患者髋部手术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比较入室时与腰麻起效时,麻醉阻滞完善时循环呼吸功能的变化.结果:腰麻起效时患者SBP,DBP,MBP,HR,RPP均有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处理后均恢复.ECG,RR,SpO2,CVP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恶心、呕吐2例.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可在老年患者髋部手术中安全应用.但要注意液体补充,控制麻醉平面,观察循环呼吸功能变化,及时处理发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观察不同比重罗哌卡因腰麻麻醉在普外科下腹部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研究选择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患者分级标准Ⅰ到Ⅱ级,年龄18~55岁,患者100例,性别不限。随机分为重比重组(A组)和轻比重组(B组),每组50例。经腰3~4间隙进行蛛网膜下穿刺。两组麻醉局部麻醉药使用为盐酸罗哌卡因23mg。A组麻醉采用0.83%重比重罗哌卡因药液腰麻;B组麻醉采用0.41%低比重罗哌卡因溶液腰麻。记录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针刺痛觉消失平面、麻醉持续时间、恢复时间、Bromage运动阻滞评分和给药后5、10、15、20、30、40分钟、SBP、DBP、HR,Sp02,RR变化和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A组和B组患者蛛网膜下腔给药后5、10、15、20、30、40各时点组间比较SBP及DBP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5);B组最高感觉阻滞平面T6以上例数低于A组(P0.5)。B组感觉恢复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轻比重罗哌卡因溶液和重比重罗哌卡因行腰麻效果确切,均可用于腰麻下的短时间下腹部腔镜手术,但是轻比重腰麻出现血流动力学波动比重比重药液腰麻缓慢,出现高平面阻滞大于T_4例数要少,相比重比重罗哌卡因用于基层部分下腹部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不同麻醉方法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和全麻两种麻醉时血流动力学、血糖、胰高血糖素、皮质醇的变化。方法 :3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ASAⅠ~Ⅱ级 ,随机分为两组 ,A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 ,B组单纯全麻 ,分别于麻醉开始前、气管插管 5min后、手术开始 1h后、术后 2 4h抽取中心静脉血 ,用酶法测定血糖 ,用放免法测定皮质醇、胰高血糖素。结果 :术中B组血压、心率均高于A组 (P <0 .0 5 ) ,术中A组血糖、皮质醇、胰高血糖素均降低 (P <0 .0 5 ) ,而B组明显升高 (P <0 .0 1) ,且B组血糖、皮质醇、胰高血糖素均明显高于A组(P <0 .0 1)。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是一种应激反应较轻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功能衰竭病人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时的病理生理改变和可行性.方法:对5例不同病因和不同程度的心衰病人行胆囊切除术的麻醉进行分析.结果:对心功能衰竭病人施行硬膜外麻醉是可行且较安全的麻醉方法.结论:只要局麻药的浓度选择恰当,给药容量适当,控制好麻醉平面的同时镇痛完善,血流动力学维护稳定,即可应用该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氯普鲁卡因在骶管麻醉中的起效时间、麻醉完善时间及麻醉痛觉出现时间。方法:选择择期肛门直肠手术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罗哌卡因复合氯普鲁卡因混合液20mL,对照组用布比卡因复合利多卡因混合液20mL,分别在注药后1,3,5,7,9,12,15min测定痛觉和运动消退情况。术后每隔15min评估痛觉及运动阻滞平面的恢复情况。结果:罗哌卡因复合氯普鲁卡因在骶管麻醉中具有麻醉起效快、运动恢复快、痛觉恢复慢及麻醉药毒性低的特点。结论:罗哌卡因复合氯普鲁卡因骶管麻醉可缩短手术等待时间,患者术后不愉快感及疼痛明显减轻,血压及心率基本稳定,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总结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对90例择期手术患者在低位硬膜外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结果本组除2例因阻滞不全而改全麻外,其他患者均在低位硬膜外麻醉下完成手术,17例血压有不同程度升高,1例高龄患者出现心衰,2例患者术中发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手术时间30~90min。围术期无死亡病例。结论低位硬膜外麻醉对机体扰乱少,患者处于清醒状态,便于病情观察,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首选麻醉。但术中进行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测。  相似文献   

9.
为了预防阑尾切除术时的“牵拉反应”,麻醉医生多使用辅助药物。我们应用脉博血氧饱和度仪(BCI3301型),连续监测比较了72例硬膜外阻滞麻醉下阑尾切除术患者应用不同辅助药物对SpO2的影响。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手术患者72例,男46例,女26例。年龄18—60岁,ASAⅠ—Ⅱ级。均为阑尾切除术。术前均无术前用药。选T12-L1简隙穿刺,分次注入1.6%利多卡因,0.1%市毗卡因混合液(含1:20万单位肾上腺素)。阻滞平面T6-10—L1-3。切度前缓慢滴入辅助药。据药物组合不同,分为四组,Ⅰ组为芬氟合剂(芬太尼1μg/kg,氟哌啶0.05m…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观察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在胸部手术患者苏醒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将30例ASA Ⅰ-Ⅱ级择期普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复合组)和单纯全麻组(对照组),每组 15例.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复合组在全麻诱导前先行胸段硬膜外穿刺置管,给局麻药控制麻醉平面在T4-T10水平,并在术中定时追加局麻药,分别记录麻醉前、气管拔管前、气管拔管即刻、气管拔管后1min、5min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显示:对照组各项指标在气管拔管即刻达到高峰,与麻醉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拔管前、拔管后1min也高于复合组,拔管后5min也未完全恢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应用复合组苏醒期中循环功能相对稳定,可减轻应激反应,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抚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抚触是一种通过触摸新生儿的皮肤和机体,刺激皮肤感受器上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促进新生儿身心健康发育的科学育婴新方法.从新生儿抚触的概念、抚触研究的发展史、生理作用及抚触对新生儿各个方面影响的研究进展,做了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表面粘贴应变片的管桩进行静载试验,分析沿轴向的管桩轴力及侧摩擦阻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桩身轴力沿深度方向呈现出倒三角的分布特征,其数值沿深度方向而逐渐减小;在含建筑垃圾土的土层中,管桩轴力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快速降低,进入粉质黏土层后,其降幅较深层含建筑垃圾土的土层减缓;随着压桩力增加,管桩侧摩擦阻力逐渐增大,但其增幅减缓而最终达到极限值;浅层土与管桩之间的摩擦阻力较小,随着深度增加,摩擦阻力迅速增大;粉质黏土层与管桩之间的侧摩擦阻力小于底层含建筑垃圾土土层.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与纸尿布相接触瞬间产生的接触冷温感评价qmax值的测量,得出:qmax值的取值范围是0.31-0.41kW/m^2,接触冷温感评价qmax值与湿度无关,接触冷温感评价qmax值随接触压的增加而增大,同皮肤相接触,比一般纺织面料更加温暖舒适。  相似文献   

14.
人体着装部位间皮肤冷感受之差异性规律是隔热防寒服等服务服装设计的基础,利用一种着装温度舒适性感觉计测的新方法,实时监控测试研究了着装人体不同身体部位在受到同样程序的冷刺激时皮肤温度随时序的变化过程,并运用Smirnov检测分析了主要身体部位对冷刺激导致的皮肤温度动态渐变规律。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夹克泡沫保温管道在保持钢管、泡沫层和夹克管同步变形时,钢管与泡沫、泡沫与夹克间接触面的剪切力,横截面上各部分轴力、应力以及轴向变形。结果表明,各接触面剪切力略大于管道所处环境与夹克间的摩擦阻力,在实际生产中应保证管道中各种材料间的接触面具有一定的抗剪切强度,工程中应尽量减小环境对管道的约束。且在进行强度和变形计算时,可忽略泡沫和夹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皮肤中儿茶酚胺类体液物质及毛囊与针刺效应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通过对针刺穴位两端经络线上施加各种因素,观察了运动对针刺效尖的影响,进一步对其影响国素进行化分析和形态定位,结果表明,拔除经经毛囊和切断经线皮肤都可以明显地阻断针刺效应,而向皮肤经线切口滴加液体则能明显的改变再针刺效应,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到针刺可以使经线皮肤循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类物质,其含量明显高于没有针刺的经线,用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到儿茶酚胺类物质的分布有明显的纵形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基于神经网络的冷连轧机轧制力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提高冷连轧机轧制力预报精度,提出一种解析数学模型结合神经网络校正模型的计算方法,建立冷连轧机轧制力预报模型。采用径向基函数的局部映射和全局线性映射相结合的神经网络校正模型求解带钢变形抗力和轧制变形区的摩擦因数;并采用轧制变形区离散化方法分析轧制变形区内张力、摩擦力及金属变形抗力等在带钢轧制方向上的分布规律,从而建立轧制力在线计算数学模型。现场实测数据离线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此基于神经网络的冷连轧机轧制力预报模型预测轧制力,其预测误差小于8.9%,此模型能用于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8.
将圆形隧道衬砌结构视为土体中的自由变形的弹性均质圆环,在考虑影响摩阻力主要因素的条件下,采用结构力学中的弹性中心法,推导在摩阻力作用下圆形隧道任意截面中的内力解析解.通过算例验算的结果表明,摩阻力对衬砌内力总体有减小的趋势,且顶部和侧壁减小的程度较大.因而在圆形隧道的设计中,计算衬砌内力时应考虑地层对衬砌的摩阻力影响,以便更加全面地配置衬砌材料.  相似文献   

19.
通过往PTFE中加入经过一定处理的石墨烯和碳纤维,经过称量材料、球磨混料、冷压成型、烧结固化等步骤制备出平面滑板试样。利用MMG 10型气氛保护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平面滑板试样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平面滑板试样摩擦面的微观形貌,探讨了石墨烯与碳纤维的润滑机理。结果表明石墨烯的加入能减小平面滑板试样的摩擦系数,碳纤维的加入能明显提高平面滑板的耐磨耗性能。含有质量分数2%的石墨烯和30%的碳纤维的平面滑板试样的摩擦磨损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20.
轧制力模型是冷连轧过程控制系统的基本模型,影响其预报精度的主要因素是材料的变形抗力和摩擦因数. 本文采用参数自适应方法来提高轧制力的预报精度. 在对轧制力模型进行自适应过程中,将材料的变形抗力作为轧制过程模型的整体属性,各机架根据累计变形程度确定各自的变形抗力. 在此基础上,将摩擦因数看成是各机架的单体属性,各机架取不同的模型参数. 实践证明,这种综合考虑变形抗力和摩擦因数的参数自适应方法可以对二个参数同时进行修正,能有效提高轧制力模型的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