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江泽民提出“以德治国”思想在社会上引起的争议,提出了应从时代的角度去把握“以德治国”的深刻内涵,“以德治国”不同于封建社会的“德治”,其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是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中国民主政治改革的必须。为了贯彻“以德治国”思想,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文化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2.
对一九五八年大跃进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国芳 《镇江高专学报》2000,13(4):34-35,62
1958的“大跃进”运动是中国共产党为了探索一条快速发展并且适合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道路而发动的,是当时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发生,是由当时中国“一穷二白”的国情、人们迫切要求发亮落后面貌进而焕发了前所未有的高昂的建设热情、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并超额完成给党和人民带来的冲动和误解、以及小资产阶级的狂热等因素决定的,对“大跃进”的再认识,能给我们带来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3.
根据当今乒乓球技术发展的需要,通过对第四十九届世乒赛团体决赛中几住国手技术风格、打法、技术特征的分析,在对“特长突出、技术全面’,指导思想进行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特长突出”的换位思考、“技术全面”的质量升级、“特长突出、技术全面”的“正”、“奇”变化等“特长突出、技术全面”指导思想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这不仅成了一些病人甘于忍“苦”服药的精神支柱,而且不少人把它推而广之,成为一种生活哲理。尤其是将它推到教育工作中,于是得出一个结论:要教育好学生,使用的“药”以“苦”为良,似乎“药”越“苦”,“疗效”越大。  相似文献   

5.
造型基础训练是造型艺术诸专业的基础性课程,本文以全球化为背景对“基础”从概念到意义进行再认识,希望通过对“基础”的当代阐释和把握,改革我们的造型训练的内容与方法,以回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05年度“长江学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入选名单,我校刘池阳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能源盆地油气地质”项目组名列其中。  相似文献   

7.
“寻常词语艺术化”是张弓先生在《现代汉语修辞学》一书中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有一定的理论价值的。虽然限于当时修辞的发展水平,这一课题在提出之初有其缺陷性,但是瑕不掩瑜,“寻常词语艺术化”这一理论终究在汉语修辞发展史上发出璀璨耀眼的光芒,指引后来者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内在地包涵主体的人、客体的人、客体的人的什么、怎样实现和“本”五层含义。具体来说,其内涵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她领导下的全国各族人民,以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正行进在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而伟大复兴的核心旨要则表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追求之中。正是基于这样的政治与文化背景,提出对中国武术的“再发现”与“再出发”研究的理论命题。研究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在历史学、社会学及文化发展与创新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运用比较研究、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国武术发展中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理路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一)如今的中国武术发展,由于近百年来的体育化、奥林匹克化的发展,已经导致了中国武术发展正在走一条“削足适履”的发展道路上。(二)为什么要“再发现”?这是由于在过去的时日里,我们没有别的立场,也没有换一种视角,我们只从体育出发,导致了我们还没有从学理上对于“武术概念”、“武术本质特性”等问题形成一致的理论解释。(三)对于中国武术当下的发展现状,提出中国武术 “再出发”的立场与原则。结论:走出中国武术被“体育运动”禁锢的“牢笼”,释放中国武术博大精深的内在力量,让中国武术多元化、全方位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才是中国武术“再出发”的终极责任和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10.
“健康第一”思想是对学校教育目标的再认识,它继承了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符合时代发展对人类提出的特定要求,不仅为学校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学校体育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对现代健康观,“健康第一”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健康第一”思想的内涵与外延以及它与体育教育的关系进行了剖解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日本作为一个后发型现代化国家的典型倍受学术界,特别是中国学的关注。17世纪中叶的中国与日本历史发展阶段相似,同样面临着内忧外患的考验,也同样有一个“闭关锁国”的阶段。然而日本顺利地走上了现代化之路,入围世界现代化国家之列,而中国却一步步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倍受蹂躏与屈辱。学术界通常将着眼点集中于“明治维新”,以此作为日本现代化进程的起点,但却忽视了两国的“闭关锁国”并不完全相同。本试将目光集中到日本的“闭关锁国”时期,对其重新审视、思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更新换代很快,每个学校都有被淘汰下来的微机设备,怎样处理好这些设备,是值得探讨的。本文给出了一个变废为宝、废旧利用的实例,用APPLE机做“萘的熔解和凝固过程”实验。  相似文献   

13.
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把社会形态看成是以生产力为主,包括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其他一切社会要素在内的有机体系。他提出“五形态”说和“三形态”说,从不同角度说明社会的演进过程和特点,揭示了历史发展中的延续性和跳跃性的统一。通过对社会形态理论的再研究,可以加深对中国现阶段社会性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伍启文 《广东科技》2008,(12):23-24
目前的电力企业,如何适应新的形势,积极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将“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是摆在我们每个从事政治思想工作党务工作人员面前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张新宁 《科技资讯》2006,(15):243-244
文章通过世界著名科学家牛顿和爱因斯坦学习成长片断,说明现行教育必须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应该对“小孩子有不可思议的力量”要有坚强的信念,积极主张推行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教学做合一”、“手脑双挥”、“即知即传人”和“小先生”等生活教育思想,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6.
关于莎菲女士形象的再认识林承杰(92中③)莎菲女士的评价历来众说纷坛,莫衷一是。本文结合辩证发展观点审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试从女权观、自立观和恋爱观三个角度对其重作一次新的认识。一、“男人不如女人”——现代意识的女权观“女权演绎”是丁玲创作从未远...  相似文献   

17.
1874年法国“印象派”的出现,曾经受到了多少人的非议,甚至到了辱骂的地步,但它最终还是得到了世人的公认,并且对西方美术和世界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仍然闪闪发光。  相似文献   

18.
实践美学从实践本体出发研究审美发生、审美本质等问题,克服了主客观论美学的某些局限,推动了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实践美学混淆了哲学本体与美学本体的区别,说不清实践到审美之间的发展行程,实践创造不出“美本身”和全部审美对象。“实践自由”说是一种新的形而上学的美学理论模式,无法说明审美的本质。实践美学缺失“形而下美学理论品格”和“形而下美学理论形态”,并不是功能齐全和形态完整的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19.
素描教学伴随着现代艺术教育,经历了“五四”、抗日救亡、新中国成立、“文革”、改革开放等历史时期,从初创引进到盲目崇拜,随着改革开放,视野的不断扩大,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素描教学和艺术创作日趋丰富和多样,显得更加成熟和自信。  相似文献   

20.
哲学史上有两类哲学和两种哲学家。邓小平哲学属于“应用哲学”,邓小平是“照辩证汉办事”的楷模,谌称应用哲学家、实践哲学家。邓小平哲学与毛泽东哲学是同属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贡献:一方面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某些理论观点;更重要、更新颖的是在应用哲学方面创建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发展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