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项新研究发现,造成40000年前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巨型袋鼠和其他巨型有袋动物灭绝的罪魁祸首不是气候改变,而是人类。巨型袋鼠是一种长颈食树叶动物,最新考古测年技术检测发现,直到41000年前,这种动物仍然存活于塔斯马尼亚,这一时间比科学家先前的估计晚了许多,而且是在首批人类定居者抵达塔斯马尼亚两千年之后。  相似文献   

2.
正2亿多年前,地球迎来了巨型恐龙的时代,体长十几米、体重数吨的恐龙在地球上随处可见。这样的情景会再次出现在地球上吗?科学家认为,如果全球变暖持续下去,蜥蜴可能进化成恐龙那样的巨型爬行动物,地球可能再次迎来"恐龙时代"。对包括人类在内的大多数生物来说,高温热浪都是灾难,一些物种甚至有灭绝之虞。然而,有科学家认为,有一类动物有可能会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逐渐繁荣起来,它们是包括蜥蜴在内的冷血动物。距今2亿多年前,地球的大部分地区都十分炎热湿  相似文献   

3.
王素霞 《科学之友》2005,(21):30-31
人们往往只知白令海峡,而不知探险家白令其人,因为关于他的书极少,百科全书里的"白令"条目也简短得极易被人忽略.而在白令作出伟大创举的俄罗斯,人们只关注本国科学家和探险家,对外籍人则很少留意.  相似文献   

4.
最近,日本科学家在海洋里首次捕捉到一条7m长的活体巨型鱿鱼,人们也因此首次目睹了这种地球上最神秘的动物的尊容。而澳大利亚科学家表示,随着海洋环境的变化,巨型鱿鱼有可能取代鲨鱼和鲸成为海洋中的新霸主。  相似文献   

5.
最近,日本科学家在海洋里首次捕捉到一条7 m长的活体巨型鱿鱼,人们也因此首次目睹了这种地球上最神秘的动物的尊容.而澳大利亚科学家表示,随着海洋环境的变化,巨型鱿鱼有可能取代鲨鱼和鲸成为海洋中的新霸主.  相似文献   

6.
最近,日本科学家在海洋里首次捕捉到一条7米长的活体巨型鱿鱼,人们也因此首次一睹这种地球上神秘动物的尊容。而澳大利亚科学家表示,随着海洋环境的变化,巨型鱿鱼有可能取代鲨鱼和鲸成为海洋中的新霸主。  相似文献   

7.
<正>运用古DNA检测、放射性碳测年及地质记录方面的进展,科学家新近完成的一项研究发现:发生于更新世(即1.2万年前~6000年前的上一次冰河期)期间的多次短暂而迅速的升温事件,与甚至在人类出现以前的大灭绝事件也十分耦合。迅速变暖造成全球降雨模式和植被类型的显著改变,从而引发大灭绝(尤其是巨型动物如猛犸等的灭绝)。当然,人类对在大灭绝中幸存的动物造  相似文献   

8.
最近,日本科学家在海洋里首次捕捉到一条7米长的活体巨型鱿鱼,人们也因此首次一睹这种地球上最神秘的动物的尊容。而澳大利亚科学家表示,  相似文献   

9.
<正>全球变暖,恐龙复活?蜥蜴可能进化成恐龙?嗯,科学家们表示,如果全球持续变暖,蜥蜴可能进化成恐龙那样的巨型爬行动物,地球可能再次迎来"恐龙时代",小伙伴们这次真的惊呆了!两亿多年前,地球迎来了巨型恐龙的时代,体长十几米、体重数吨的恐龙随处可见。这样的情景会再次出现在地球上吗?科学家们表示,如果全球持续变暖,蜥蜴可能进化成恐龙那样的巨型爬行动物,地球可能再次迎来"恐龙时代"。事实上,不仅人类畏惧高温热浪,其他大多数生物也是,一些物种甚至有灭绝之虞。  相似文献   

10.
人类有1/3的时间在睡梦中度过,且常常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动物们是否也和人一样会做梦?科学家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动物的梦乡科学家一直对动物是否做梦颇感兴趣。巴西和美国的三位科学家测定了三  相似文献   

11.
正数以百万计的动物在这个星球上游泳、掘洞、奔跑和飞翔,动物王国简直是生物界最令人惊奇的"一笔"。然而,你可知道:从瓢虫到虎鲸,所有这些外形多样的生物体可能是由生活在6.5亿年前的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目前,还没有人找到这种动物的化石,所以人类无法确定它的样子。但最近,英国两位科学家重建了动物王国多细胞鼻祖的基因组,该研究发表在《自然·通信》上。这一研究为动物王国的鼻祖如何"开枝散叶"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随着进化,新基因不断产生而涌现出新物种。在人类基因组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探索》2004,(12):77-77
世界上最大的食肉动物因为自己的体型过大而付出了代价。一项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各种相互制约的自然因素最终必然会把食肉动物的体型大小限定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科学家研究了灭绝于更新世末期(5万年前至10万年前)的大型动物,结果发现其中的巨型动物全部都是在600万年以内灭绝的,而相对较小型的动物却  相似文献   

13.
王素霞 《科学之友》2005,(11):30-31
人们往往只知白令海峡,而不知探险家白令其人,因为关于他的书极少,百科全书里的“白令”条目也简短得极易被人忽略。而在白令作出伟大创举的俄罗斯,人们只关注本国科学家和探险家,对外籍人则很少留意。作为一个旅居俄罗斯的丹麦人,白令也极少宣扬和炫耀自己的业绩,他甚至没有意  相似文献   

14.
从远古岩画的狩猎图中可以发现,人类很早就认识了动物,原始先民为了生存冒着生命危险与野兽搏斗,最终是人类征服了动物——在围猎野牛的奋力拼杀中,在驯服野马、野骆驼的艰难过程中,在圈养野猪、野羊、野狗及驯化鸟类为家禽的漫长岁月中……  相似文献   

15.
北美野牛曾经广泛生活在北美大陆的广阔的大草原上,但是由于人类的猎杀和栖息地的丧失,野牛的数量已经大幅度下降,在很多地方,已经消失。现在惟一的一群野牛正生活在美国从密西西比河到落基山,从埃尔帕索到埃德蒙顿的广阔的大草原上。 动物学家路特将他对北美野牛几十年的现场观察的所见所闻写成本文,介绍北美野牛在大草原的历史,并且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怎样让北美野牛生存下去?  相似文献   

16.
考古发现证明,史前的地球上曾经生活着一些"巨无霸",包括恐龙以及恐龙灭绝后兴旺起来的巨型哺乳动物。但是,在今天的地球上,无论是大陆还是岛屿,大型动物的数量和种类都是十分稀少的。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史前巨型动物的消失呢?  相似文献   

17.
《大自然探索》2004,(12):76-76
科学家最近发现,被认为早在上一次冰期就已灭绝的许多种类的糜鹿,事实上都活过了那次恐怖的严寒。这一发现暗示,人类在更新世时期(160万年前-10000年前)的哺乳动物大灭绝中的确起了作用。爱尔兰糜鹿是一种巨型糜鹿,其鹿角架宽度可达3.7米。在它生活的时期,地球就像一个巨型动物园,充满了巨型的哺乳动物,其中包括  相似文献   

18.
据研究,有证据说明动物使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传达信息。动物使用的这种特别声音叫做次声。科学家正使用一种特别扩音器和磁带录音机进行研究。科学家相信,有些动物在水下很远的地方能听到其他动物的声音,现在正在研究动物如何使用次声互相联系。波士顿环球报最近报道了关于次声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19.
苏联科学院院長湼斯米揚諾夫院士: 在1959年剛剛来臨的第二天,苏联科学家就以成功地發射飛向月球的巨型火箭,向即將召开的苏联第21次党代表大会献礼。全人类都在向你們欢呼。我代表中國科学家,向您和苏联科学家、工程师和全体苏联人民致以热烈的慶賀。世界第一个巨型宇宙火箭的發射成功,不僅將为人类带来过去所不可能知道的有关宇宙空間的許多宝貴材料,促進了实現星际航行的可能性;並使拥护世界和平、增進人类進步的崇高事業獲得了更進一步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正>科学家调查发现,人口过度膨胀及人类过度消耗,导致以数十亿计哺乳类动物、鸟类、爬虫及两栖动物从地球上消失。科学家警告地球已步入自4亿多年前冰河时期以来的第六次"生态大灭绝",速度之快超出预期。研究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出的2.7万种脊椎动物为对象,结果发现近几十年,约1/3的品种数量大幅减少。科学家呼吁,各国制定应对动物灭绝的措施已刻不容缓,并建议短期可从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