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河谷型风电工程地基承载力不足、砂土液化及沉降变形等不良条件,进行了振冲碎石桩的现场施工。通过标贯试验检查砂土液化消除,利用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和静载试验对成桩质量和复合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进行检测分析,最后通过分析沉降观测数据以及压缩模量分析检验地基变形改善情况。结果显示振冲碎石桩对地基承载力提高效果明显,消除地基砂土液化,并加速地基沉降变形到位,使得复合地基承载力在处理后达到设计要求,满足施工需要,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地基承载力低、地下水位比较高的条件下,设计中广泛使用碎石桩处理措施,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地基土承载力、减少变形和增强抗液化性,满足软土路基工后允许沉降。结合集宁至包头增建第二双线工程中软土基础处理工程实例,重点阐述碎石桩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原材、碎石灌入量、电流、施工工艺的控制,以保证碎石桩地基处理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3.
采用石灰挤密桩加固地基,具有设备简单、技术可行、施工方便、经济合理的特点,能有效地加固地基,减少地基沉降和整体工程工后沉降,提高地基的承载力。本文就生石灰挤密桩加固地基原理、加固后的地基承载力的确定、石灰搅拌桩的施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长短桩复合地基的作用机理,在分析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长短桩复合地基的优化设计,并结合工程实例介绍长短桩复合地基的设计计算、施工技术和处理效果.实践证明,长短桩复合地基能充分发挥桩间土、短桩和长桩三者的潜能,有效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少地基沉降,其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低标号素混凝土桩在杭金衢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杭金衢高速公路某段路基承载力要求较低,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要求不高,因此该路段加宽软基处理工程采用低标号素混凝土桩的地基处理方式.低标号素混凝土桩可按沉降控制要求设计,然后验算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根据计算结果,确定低标号素混凝土桩的桩径、桩距及平面布置、桩长、桩体强度和配比,设计褥垫层,注意新老路基的连接.最后对低标号素混凝土桩进行低应变动力质量监测.结果表明,采用低标号素混凝土桩的地基处理方式,地基承载力大大高于设计要求,达到了减小工后沉降、加速施工工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采用不同施工工艺生产的水泥土搅拌桩的芯样抗压强度、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对比分析,得出了相同地质条件下,施工工艺对水泥土搅拌桩工程性状影响较大,并证明采用改进后的六叶片搅拌头、二喷六搅工艺施工的水泥土搅拌桩成桩质量好。  相似文献   

7.
PT℃管桩桩身强度高、单桩承载力高,在安新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应用PTC管桩和土形成的复合地基充分发挥了PTC管桩的高承载力特性和桩间土的承载能力,减少了地基沉降量或不均匀沉降.采用PTC管桩加固地基具有施工速度快、工程造价相对低廉、工艺简单易行等优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张万新 《工程与建设》2010,24(1):102-103,106
通过若干工程实例,分析了碎石桩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以及造成碎石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较大、承载力提高幅度较小的原因,从而提出了该复合地基变形和承载力问题的解快办法——CFG桩复合地基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李根红  张海东  周同和  时刚 《河南科学》2013,(10):1686-168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已于2013年6月1日施行,与2002版相比,新版规范时复合地基承载力设计计算公式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主要表现在,复合地基承栽力应力复合计算式中单桩承载力需要进行折减,桩间土的承载力发挥系数可达1.0.通过对复合地基承载力设计理论和工程实例的分析,研究了新版规范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变化的理论依据,分析了产生的工程价值.结果表明:当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取1.0时,增强体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可以根据复合地基桩间距、单桩承载力、复合地基承栽力等设计参数、地基土条件等进行估算;新版规范客观上对复合地基增强体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保证复合地基工程质量有利.  相似文献   

10.
结合工程实例,说明通过深层搅拌桩处理人工地基,提高了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节约投资,并对其施工质量控制及检测等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以邯郸文化广场商住楼CFG桩工程为例,介绍了CFG桩复合地基的设计计算和施工方法.通过静荷载试验和对建筑物沉降的观测,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变形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2.
贾冠南  罗浩栋 《科技信息》2010,(21):J0237-J0237,J0215
钻孔灌注桩桩基质量控制中,首先确保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否则将使桩失效;在保证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如桩身强度不足,桩的承载力亦得不到保证,桩身强度是桩基质量的另一关键,桩身强度取决于钢筋笼的制作质量与砼质量;对于钻孔端承桩,如果沉渣量过大,势必造成受荷时发生大量沉降,同样使桩的承载力失效。施工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必须防治在钻孔过程中及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保质、保量地完成桩基施工任务。因此,运用科学、实用的施工工艺以确保工程质量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复合地基形成条件问题,探讨复合地基桩间土体承载力的发挥程度,通过试验室模型试验,测定了复合地基桩间土反力变化和桩土载荷分担比以及载荷-沉降曲线.试验表明,竖向增强体用于处理高承载力地基时,由于桩土模量比较大,致使桩土应力比较高,桩间土承载力发挥较低,不能形成复合地基.同时,论文针对工程上常用的4种形式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进行了分析,认为形成复合地基是有条件的,桩与基础分离不是形成复合地基的必要条件,不设置褥垫层不能形成复合地基.桩间土承载力发挥度是评价复合地基的主要依据,充分认识复合地基的形成条件可为复合地基计算方法选用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的储罐CFG桩复合地基按承载力控制的设计方法没有充分考虑桩间土和CFG桩的实际承载力的问题,根据复合地基中桩间土和CFG桩的变形受力特性以及储罐基础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沉降控制的储罐CFG桩复合地基设计方法。根据复合地基沉降与不同加固深度和不同置换率的关系,按复合地基的允许沉降,确定某一经济可行的地基处理技术方案,并验算复合地基的整体承载力,从而实现优化设计,并通过工程实例应用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5.
徐锋  徐炬平 《工程与建设》2005,19(2):110-112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处理软弱地基对控制地基总沉降及快速提高地基承载力都有显著效果,且施工过程中无振动、无污染、经济廉价、施工简便等优点而被公路工程、铁路工程、建筑工程等广泛应用。文章通过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试验检测、管理实践等方面阐述了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李清泉  吴彦章  刘飞 《甘肃科技》2015,31(3):111-115
湿陷性黄土地区,由于勘察、设计、施工等方面原因或者使用过程中地基的浸水,可能造成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倾斜。针对湿陷性黄土的特性,采用"地基加固与钻孔取土纠倾"的综合纠倾方法,在建筑物沉降量较少一侧采用钻孔取土迫降纠倾,在沉降量较大一侧进行地基加固止倾,可以恢复大楼的正常使用功能。不同的加固措施加固效果不同,对比两项工程地质条件相似的建筑物纠倾加固工程,采用锚杆静压桩加固的建筑物加固止倾侧最大沉降量仅16.11mm,采用灰土桩加固的建筑物止倾侧最大沉降量高达到53.72mm。锚杆静压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区钻孔取土纠倾加固工程中的加固效果良好,为相似工程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7.
土木建筑工程中桩基础工程应用于建筑工程中,桩基础具有稳定性好、承载力高、变形量小、沉降收敛快等特性。近年来,随着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桩的承载力、地基变形、桩基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阐述了桩基工程中质量事故的常见原因,并通过具体的工程分析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淮南刘庄煤矿主井井塔工程采用了人工冻融土地基,而人工冻融土在冻结和融化过程中各项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单桩、群桩承载力均发生了较大改变.文章通过计算,得到单桩竖向承载力、单桩水平承载力、群桩承载力以及桩基沉降量来分析桩基的稳定性.计算和分析结果对工程建设具有较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峰 《甘肃科技》2011,27(23):113-115,28
灰土挤密桩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主要方法之一,主要作用是消除黄土地基的湿陷性,以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通过工程实例,详细地介绍了灰土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具体应用及施工质量检测方法,对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该方法在施工中的注意事项.该工程竣工使用已2年时间,经沉降观测,地基变形稳定,地基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刚性桩复合地基是目前地基处理的主要形式之一,地基沉降又是其研究的重要部分.对于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以往都是采用按面积置换率法计算复合模量,然后用分层总和法计算.阐述了刚性桩复合地基与一般复合地基在承载力计算方法和沉降计算方法上的不同,并结合工程实例分别采用按面积置换率和按承载力提高系数的方法计算复合模量,再使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沉降.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异,说明以往使用的计算复合地基沉降的面积置换率法在计算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时是需要改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