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1 毫秒
1.
区域创新资源配置能力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提出了区域创新资源配置能力的概念,阐述了区域创新资源配置能力的特点和内涵,通过对区域创新资源配置的驱动力的分析,提出了增强区域创新资源配置能力的一般对策.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在高校,加强高校的自主创新能力将对我国整个创新体系的建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应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创新精神,积极采取各项措施,营造创新氛围,夯实创新基础,建立长效发展机制等方面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创新驱动发展和国企改革的新形势下,国企的技术创新议题日益成为政府、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调查评估发现,我国国企创新发展中还存在创新环境不优、机制不畅、动力不足、能力不够和人才不佳等突出问题。鉴于此,在综合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改善企业创新环境、健全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创新激励办法、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具体政策建议,希冀为改革背景下加快国企创新发展提供一些有益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博士后制度自1985年建立以来,在培养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新时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对博士后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经过二十多年不断探索,在创新博士后管理体制机制、搭建博士后学术交流平台、服务博士后成果对接和就业等方面取得若干实践经验,为农业科研院所开展博士后管理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西方发达国家基础研究在其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作用:基础研究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增强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核心竞争能力;衍生高新技术产业,优化经济结构;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民族的科学精神,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并结合实际对我国的基础研究发展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
高校作为特殊的环境,在培养、造就和使用科技型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强调高校在培养科技型人才方面必须注入"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培养其献身科学的精神、培养其创新精神以及他们的信息获取和科技实践能力;在培养科技型人才的方式上也要注重创新性、个性化、人性化.阐述了高校的特殊环境条件对科技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在具体工作中简要介绍了锦州医学院的一些作法,以求指正.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07,(5):17-17
中国科学院以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三期为契机,狠抓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在科技布局、人才队伍建设、知识创新工程项目部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集聚一流创新人才为关键,以增强持续发展能力为基础,充分发挥科研国家队的引领带动作用,把中科院新时期发展推进到创新跨越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8.
随着产业升级速度加快,技术结构的高级化和柔性化不仅改变着人才需求的结构,也对人才的分布、类型、规格、层次和质量提出多样化需求。通过综合分析生产要素"普遍交往"式的耗散结构中知识协同逻辑,探究知识与创新协同过程中产业融合化、知识网络化、人才组织化的统一机理,推演三阶反馈协调Logistic模型;发掘供给-需求二重侧结构改革影响下,以"知识人"为核心的创新要素配置无序扭曲向有序最优转变的进路;解释与产业分工调整相适配的知识型、创意型、技能型人才整体涌现机制。  相似文献   

9.
"十二五"以来,宁波市作为一个研究平台、高层次科技人才等创新资源相对缺乏的城市,坚持以政策为引导,通过强化研究基地、人才团队与创新平台建设,完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等措施,有力推动了基础研究快速发展。本文结合宁波基础研究工作实际,提炼了自身发展的经验和方法,并就如何优化完善基础研究的管理机制和体制提出了思考和建议,对推进基础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我国成为科技大国、强国,除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对现有的科技体制进行改革与创新也是有力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重要举措.作为科技成果的重要产出基地,科研机构体制与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更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无论是机构、人员、管理模式等都会发生重大变化.在重视人才、关心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的观念下,"人文关怀"也是科技体制改革中所推崇的一种新理念.因此,笔者在科技体制改革中所出现的各种矛盾与冲突中,对与科研人才密切相关的养老保险问题格外关注,尤其是养老保险基金的供求矛盾问题,希望通过笔者的宏观分析,提出一些对策供有关的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2000—2009年时间区间内,以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原"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和中国十大科技进展的成果完成人以及2001—2009年间增选的中国科学院与工程院院士为研究对象,统计他们曾受科学基金资助的情况,对杰出科研人才成长与科学基金资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发现,获奖者或增选院士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关联度非常高,且大多数获奖者或院士曾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持续资助。这反映了科学基金在培养杰出科研人才,尤其是基础研究人才方面的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从人才汇聚与培养、资源储备和积累以及协同创新三个方面阐述科研平台如何推动学科发展。同时以清华大学免疫研究所为例,分析科研平台在免疫学科发展中起到的积极作用,从而进一步佐证了科研平台对学科发展的良性促进关系。  相似文献   

13.
林思达 《中国基础科学》2009,11(6):59-63,39
浙江省的基础研究工作在结合浙江经济、社会需求、资源特点和优势,为解决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提供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的知识储备和科学支撑中,形成了培育型、传帮带型、海归型、实践型、产业型和国内引进型等具有浙江特色的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建议继续增加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构建高层次人才培养高地,提高基础研究队伍整体素质和在学术界的影响,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00—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资助的36个创新研究群体的运行状况和所辖四大学科资助的创新群体论文为研究对象,基于基金资助数据和Web of Science 数据库,开展投入产出分析和文献计量研究,以期发现数理科学创新研究群体的发展情况,对比数理科学部四大学科创新群体论文的资助绩效,总结数理科学研究产出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在基金的支持下,数理科学创新研究群体运行状况良好,促进了人才成长和国际合作,同时创新群体聚焦基础科学的前沿研究,论文资助成效显著,促进了原始创新和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依托华中农业大学建设的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分析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研究生方面具有的学科、人才队伍、科研条件等优势,介绍了华中农业大学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坚持全面的质量观,重视利用高水平创新团队、良好的实验室文化及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研究生的举措及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6.
关于科技创新理论体系化建构的设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和建构科技创新理论体系是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提供创新理论支撑。在建构这一理论体系的初级阶段,我们可以把对科技创新理论体系的研究暂时命名为——《科技创新理论概述》。它作为一门新设定的学科或研究方向,有其自身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学科内容;它涉及到科技创新的特点和类型、程序和模式、方向和途径;它还包括科技创新的要素构成、内在机制和外部环境以及科技创新成果怎样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等内容;同时,研究科技创新的信息化问题以及科技创新与国家创新系统的关系也是不客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高鹏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4):50-53,94
虚拟化是现代企业技术创新组织模式的发展趋势,它的模式特征表现在其虚拟的结构、人员和功能三个方面;它的基本形态主要有链式模式、联盟模式、虚拟平台模式、网络创新模式、横向虚拟一体化外包模式和网络企业孵化器、技术实验室联合体等;促使模式转化的内部动因主要是利用资源的互补创造增值、利用虚拟的增长空间创造增值、利用创新结构的重塑创造增值、利用创新成果的共享创造增值、利用未来发展的趋势创造增值。外部动因主要是经济全球一体化、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不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及其之间的沟通信任等。  相似文献   

18.
当代科技创新的特点与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当代,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技实力的竞争,是科技创新的广度和深度的竞争,而科技创新的关键是具备良好素质和高度创新能力的人才。本文首先分析了科技创新的基本涵义,接着重点分析了当代科技创新的主要特点,如高度的探索性、创新性、复杂性或综舍性、交叉性或渗透性、智能性和密集性等,并指出了当代科技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创造性的素质和修养,最后,论述了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军语人才队伍建设的现实意义,明确了建设军语编纂人才队伍、军语研究人才队伍、军语管理人才队伍的基本任务,提出了军语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方法和要求。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地方基础研究发展现状与相关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管理体制、资助体系、战略部署、人才分布、经费投入等5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地方基础研究的发展现状,从中发现我国地方基础研究存在管理体制不顺、重视程度不够、地区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并结合地方基础研究发展需要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