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香港拥有东西方的城市文化,其公共空间的演变凸显了经济对都市发展的影响。香港作为购物的天堂,在有限的城市面积中,购物中心的覆盖率极高,因此,香港主要的公共空间几乎都居处于购物中心之中。购物中心的户外公共空间聚集了城市不同的设施供市民使用,因而建构了香港公共空间的特色。此空间不属于私人管理的公共空间(Privately Owned Public Space,POPS),应该广泛地对市民开放,然而业主却在自身利益的驱使下,不断地侵犯着市民的权益。由于购物中心户外公共空间被私人擅自占用而引发了公共空间权益的争辩及讨论的热潮。以此为引导,探讨了香港公共空间的发展情况。为说明问题,购物中心的户外公共空间成了重要的案例。通过探讨公众对购物中心户外公共空间日常参与的情况,强调了私人业主对公共空间的监控及其私有化、商业化的进程与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欣娜 《河南科技》2013,(6):92-93,241
目前,我国已经进人了老龄化社会。我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社会老龄化转型的迅速到来,来势迅猛的"白发浪潮"向社会提出诸多挑战性的课题。作为设计师也将面临一个不可回避的新使命——"孝心工程",设计师要用优良的设计满足老年人的生理需要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老年人陪护机器人的设计,可以说就是老年人生活方式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厨房空间需要使用各种生活用具,本文通过厨房空间中的人机工学来分析这些用具的人性化设计。  相似文献   

4.
<正>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空间的分析与设计,也即对人活动的区域空间和各区域空间的关系的协调,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  相似文献   

5.
城市空间主要指城市内的建筑物、道路、绿地、广场、公共服务设施等实体,以及由这些实体所构成的立体空间,也是人处在其中能真实、直观感受到的空间。高层建筑是否与所处的城市空间融洽,其评价标准相当一部分取决于公众的感受.简单地说,就是人处在所创造空间中的感受: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协调以及城市空间的营造是通过两方面的共同作用来完成的,即建筑设计和规划一本文,笔者就这两方面对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关系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建筑模型设计课程是针对环境设计专业二年级所开设的,"诗意的盒子空间"模型设计与制作分为此课程的实践训练环节。学生通过学习模型技巧、欣赏案例作品、分小组进行课题讨论、主题模型制作、拍摄制作过程、PPT汇报模型成果、学生讨论评比以及最后书写设计制作心得体会等。在课程当中学生能够自发地去研究空间造型、功能、开合方式以及开合秩序等问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手脑并用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生态的建筑空间主要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是提供有益健康的空间环境,为用户创造有品质的生活景观;二是保护环境,减少消耗。“少就是多”这一经典的建筑设计理念就是有关“减少原则”的直接体现。尽可能地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最大限度地控制人为建筑对于自然资源的浪费,采用新科技和绿色材料,力求技术与艺术的统一,是当代设计师的义务。因此,生态空间的核心意义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逆生态的负效应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内容是对公共空间行为地图进行研究与再设计,选择对象为北京工业大学人文楼中庭空间。通过在不同的使用环境对其进行观察,把使用者的行为进行分析归类,绘制成行为地图,实验分析其存在合理程度,对不合理的部分进行再设计。  相似文献   

9.
<正>城市空间主要指城市内的建筑物、道路、绿地、广场、公共服务设施等实体,以及由这些实体所构成的立体空间,也是人处在其中能真实、直观感受到的空间。高层建筑是否与所处的城市空间融洽,其评价标准相当一部分取决于公众的感受,简单地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三生"视角建立城市空间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空间分析方法从宜居性综合程度、单因素空间分异现状和耦合度分析长沙市城市空间宜居性,结果表明:(1)生产、生活、生态单因素宜居性程度空间分异特征明显;(2)城市空间综合宜居程度较高,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大分散,小集聚"特征,宜居程度高的地区集中在中心城边缘区;(3)生产、生活、生态间的耦合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耦合度最高的是"生产—生活",呈现一定的空间错位。  相似文献   

11.
地理空间框架是"数字城市"的基石,它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统一的空间定位与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进而实现城市信息资源按照地理空间位置进行整合、共享和利用."数字城市"最初是从美国前副总统戈尔1998年提出的"数字地球"这个概念中引申出来的.通俗地讲,"数字城市"就是城市的"信息化",是把城市范围内的各种信息按照地理区位分布在数字化地图上表示表达,并集成安装在通讯网络上(互联网、政务外网、政务内网),供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根据使用权限上网查询利用各类需求信息,从而方便地实现决策指挥、规划计划、选址选线、旅游出行、商务餐饮、寻朋会友等功能,极大地提升各级政府的管理决策和人们生产生活层次与水平.其核心技术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空间决策支持、管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以及宽带网络等技术.  相似文献   

12.
在哈长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以空间句法理论为指导,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并分别建立空间句法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模型,基于开源地图数据,从研究物质空间形态入手,以农安县为研究对象,基于现状分析研究其处于不同尺度下的空间格局特点,发掘其位于哈长城市群区域尺度、城市尺度、县域尺度下的空间发展红利,为农安县未来县域"十字形两轴+一带"的空间体系架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正>一、概述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是集计算机图形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于一体,集合存储、管理和分析等多种功能的空间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将随着"数字地球"和城市信息化的建设而无所不在。GIS系统借助信息技术将具有空间特征的信息可视化,为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更为直观和清晰的表  相似文献   

14.
<正>一、城市设计的失效问题1.城市设计在空间实况中的失效。深圳具有背山面海,山河湖海俱全的自然景观优势,特区的城市结构呈带状组团式分布,城市格局丰富、结构清晰。先后编制的《深圳经济特区城市设计导引》和《深圳市整体城市设计》等城市设计研究,从总体上把握了深圳特区的城市  相似文献   

15.
文化空间已经成为城市或区域发展的重要功能空间,城市内河也是一种文化空间资源,它的独特形态、环境和文化,使其具有显著的休闲旅游价值.休闲旅游的开发离不开对文化的挖掘,尤其是对目的地文化空间的解读与设计.在对文化空间理论进行解读的基础上,依据福州城市内河的区位、结构和资源禀赋条件,做出了福州城市内河休闲旅游的主题区选择和开发设想.以期对类似文化型城市内河旅游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普适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校园植物造景是城市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与师生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校园植物造景量的多少、配置的合理与否及质量的高低等都会影响师生们的日常生活。以往学者对于校园植物景观的研究多是从宏观规划的层面着手,却缺少微观的设计。具体施工时,只是让园林绿化单位或施工队直接栽植,而理论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指导很是不足。据此现状,以长沙理工大学云塘校区植物造景作为切入点,结合湖南地区的气候特点,对长沙高校校园植物造景进行分析探讨,旨在解决如何将高校校园的植物景观设计由宏观转向微观,由理念转入实务,由单纯的"种树"转入对校园文化和空间意境的凸显。  相似文献   

17.
随机法是艺术创作与设计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在新作品产生的过程中能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毋庸置疑,随机法与人类能动性创造水平有关。在创作(设计)中,结果可以看成是一组给定的参数在活动过程和范围内产生的形态和内容的聚合变化;在设计沟通和对话环节,随机法可以通过头脑风暴和类比的方式予以展开。随机法具有实践认识论的坚实理论基础。以随机法进行平面设计创作,比较常用的方法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和波普设计等。基于认识推理和实践经验,运用随机法,设计师不会在设计开始阶段就能知晓最终的变化和转型,而只能知道设计过程中变化和转型的大致方向,因此设计师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去探索去发现。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城市的建设给各广大居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便捷,大幅度地提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本论文主要是对数字城市和数字城市规划二者的区别进行简单的论述,再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简单介绍分析我国数字城市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一、概念规划的发展在国外,概念规划较为常见,各个层次都能够进行概念规划。概念规划不同于做出详细规划设计,而是偏重于让发展方向及各学科达到综合平衡。因此,概念规划常用在城市、社区或局部区域的层面和规划范围内。我国"概念规划"一词在城市建筑单体设计及城市设计等微观领域最先出现,当时的概念规划仅是一种概念设计。2000年我国广州市因需要进行城市空间拓展,率先提出概念规划理念,此后汕头市城市总体发展的概念规划编制工作在国内取得成功(图1)。  相似文献   

20.
高长征  高灿 《河南科技》2013,(9):111-112
该文通过对河南鸿基木业厂区的规划设计实践,以总体设计、入口空间和庭院空间为切入点对厂区的空间环境进行探讨,从单体建筑的表皮、肌理和色彩等方面对厂区的形态设计进行思考,利用空间环境的营造与建筑的形态设计出具有时代特性的厂区形象,亦为以后的厂区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