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白族与铜鼓     
铜鼓是我国西南和南方地区古代少数民族创造的灿烂的青铜文化之一。它是研究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冶金史、经济史、文化史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料。做好铜鼓的研究工作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过去在讨论铜鼓的族属时,对于白族是否是古代铜鼓的铸造者和使用者提及甚少,甚至有的学者专家认为白族地区发现的铜鼓是从别的少数民族地区流传进去的,也就是说白族不是我国古代铸造铜鼓的民族。我们认为这一结论是十分勉强的,有必要重新  相似文献   

2.
铜鼓文化是古代中国长江以南到东南亚的广阔地区少数民族的一种典型文化代表和独特的历史文化遗存。与壮族铜鼓文化相比,布依族铜鼓文化虽在起源、社会功能和艺术特征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在分布地域、铜鼓类型、铜鼓名称以及铜鼓"十二则"鼓谱等多方面却又表现出了独特的异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西南地区的铜鼓,数量很大,据粗略统计,目前国内外收藏达一千四百件之多。这种铜鼓自春秋时期产生以来,绵延二千余年,分布于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和四川诸省,为各族人民爱好和使用。它全为铜铸,体如圆墩,平面曲腰,中空无底,侧有四耳,通体皆饰有花纹,造型与中原地区的铜鼓迥然不同,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它与中原地区古代文化究竟有着什么关系,这是目前铜鼓研究中受到大家重视的一个问题。本文拟从古代西南铜鼓的发生与发展来探讨一个它与中原古代文化的关系,供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4.
新彩瓷画的装饰艺术是包括造型和装饰的一个总体设计,属于立体造型艺术。新彩瓷画作品是一种有容积的形体,也是一种有实用装饰价值的器物形体,本身具有容积的量感、体积感和空间感的特点。新彩瓷画的装饰艺术创作,历来都是围绕造型与装饰的艺术处理来进行的。  相似文献   

5.
铜鼓是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创造的光辉灿烂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根据调查资料可知,目前我国使用铜鼓的民族有壮、布依、水、侗、苗、瑶、彝、佤等民族。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南方各省(自治区)共有一千多而铜鼓,主要集中在云南、广西两省(自治区)。广东、贵州、湖南次之。这些铜鼓大多数是从少数民族地区收集的。解放后,在云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少数民族地区发掘了一批铜鼓。这不仅是我们研究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政治、经济、历史的宝  相似文献   

6.
装饰艺术是秩序的艺术,装饰艺术通过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均衡与比例等装饰规律,创造了杰出与优美的装饰艺术造型,在此形式之上派生出的装饰艺术的丰富构图语言与装饰纹样,不仅满足了装饰艺术的形式美要求,也包含了装饰艺术的语义内涵,投射出人们对生存、生活、繁衍的观念与祈愿。不仅体现了装饰的人文取向,同时表达出装饰之美的形式尺度。  相似文献   

7.
装饰艺术及装饰造型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相对独立、包容面又十分广泛的艺术形态或创作体裁,装饰艺术以实用为目的,以形式表现和审美表达为核心,兼备了实用与欣赏、具象与抽象、表物与寓意等方面的特点。装饰艺术具有形式结构上的内在规定性,其概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得以不断地拓展和延伸。装饰造型是装饰艺术的物化和载体,是装饰艺术的视觉化、形象化。由于其功能及审美价值的文化取向形成了装饰艺术的精神内涵,从而在造型方式上体现出鲜明的艺术特征。装饰艺术是人类文化艺术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形式丰富多彩,造型多变,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和极高的艺术价值。明清是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发展的重要时期。明清花卉装饰纹样兼有两宋时期装饰纹样的清新柔和、朴实无华和元代的粗犷豪放、刚劲有力之风韵,注重形制与意境的结合,样式独特,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意蕴不凡。  相似文献   

9.
装饰图案艺术中的传统与现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对中国传统图案知之甚少,对国外现代艺术不能理解吸取的问题,探讨图案艺术的传统性与现代性.论述了中国传统装饰图案造型手法与西方现代艺术表现方法的共同点及差异性.文中认为:艺术设计中的图案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图案装饰风格、造型规律的认识,以及装饰思想的理解,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修养;同时还应该使学生了解西方现代艺术造型的方法与思想本原.通过对中西图案造型及思想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中西古今在造型上的相通之处,这样就不会食古不化,也不会崇洋媚外,从而拓展学生的设计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0.
从出土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那些形状、用途各异的石器等劳动工具的造型上,我们已能看到闽西古人类最初创造美的萌芽。而从闽西先民新石器时代陶器纹样图案到商周战国时代的青铜器装饰,都反映了上古时代共同的表现手法——装饰实用的器物,并寓审美意识于器物造型及装饰纹样之中。  相似文献   

11.
生活在文山州的各个民族,从古至今都热爱美术,他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实物资料,包括原始岩画、铜鼓纹饰、服装服饰、壮锦图案、“干栏”建筑、石雕木刻、民间工艺美术以及农民版画等。这些资料具有极深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很高的研究开发价值。我们应该认真加以研究、保护、传承和发展,将其用于房屋设计、市镇建设、新农村建设、旅游景点建设,以及服装设计、装饰装潢和民族旅游工艺品的生产上,并使之进一步弘扬光大,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贡献。  相似文献   

12.
石寨山型铜鼓在八种类型铜鼓中,纹饰最为精美、齐整,艺术风格最为严谨,却又处处彰显写实化、生活化,制作技术也最为精湛。它的发展,奠定了此后六种类型铜鼓发展的基础。文章就其主要装饰图案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3.
铜鼓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和与之相邻的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及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铜鼓是这些国家和民族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中,通过各种形式的交往与融合形成的共同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14.
唐代以前广西冶铜铸铜成就概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战国时期,广西就有骆越人铸造青铜器的石范;著名的铜石岭遗址说明汉代广西有了大规 模炼铜业,罗泊湾汉墓出土的大量铜器,一方面说明广西与中原文化有着广泛的联系,另一方 面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铜器,也反映了当时南越国冶铜、铸铜的精湛技术;三国到隋代,广西俚 人、僚人大量铸造硕大的铜鼓,使青铜铸造技术达到一个高峰,并深刻地影响当时社会的发展. 大量史实说明唐代以前骆越人、乌浒人、俚人、僚人在开采铜矿、冶炼铜、铸造铜器方面都为中 华民族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青铜时代又可称为“礼制艺术时代”。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是用青铜材料铸造各种“礼器”,这些礼器具有逐渐丰富的以政治和宗教为核心的“纪念碑性”,也可视之为另一种意义上的“纪念碑”。青铜贮贝器是滇文化时期的重器,其纪念碑性来源于铜鼓、铜桶等礼器,最初体现了滇人对权力与财富的占有。在此基础上表达了滇人在军事、宗教与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观念。从贮贝器纪念碑性产生、发展到衰落的历程可看出,滇文化时期的滇池区域也具有中国青铜时代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16.
云南青铜器铸造的最初动因虽多不为审美观赏,但作为适用于云南古代民族生存之需、主载着他们信仰观念的三维器具,其始于实用的器型中包涵着诉诸视觉和谐与愉悦的审美意蕴。文章在析出文献及考古实证的基础上,撷取多样化的实用器具和作为礼、法重器的铜鼓,描述与阐释云南青铜器诸形式要素中混融着实用功能、原始信仰观念的特有的民族审美意识及其特定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地调查和民族志资料,对老挝克木鼓纹饰的文化内涵进行阐释。认为其是农耕文化的产物,与稻作文化密切相关。克木人以鼓面光体为中心,构建了一个由纹饰组成的神圣的求雨空间。正是透过此空间,克木人在农耕生产中建构了其与神灵的沟通。  相似文献   

18.
从山水与人文的视角,对文山壮族稻作文化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梳理。认为文山独特的山水是孕育稻作文化的天然土壤和温床,这里的“那文化”是作为稻作文明历史遗迹的语言体现;具体分析了文山壮族稻作文化的几种表现形态:花街节、铜鼓、三种原始的祭祀方式、独特的干栏式建筑以及婚丧、禁忌、礼俗,解读了其背后所蕴涵的稻作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19.
古代文献中关于铜鼓传说的记栽根据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铜鼓来历的传说;一类是反映铜鼓神奇、灵异的传说。民间对铜鼓的来历有三种说法:伏波造鼓、诸葛造鼓和孟公造鼓,这些传说和历史关系密切,反映了西南人民对马援、诸葛亮及孟获三位有功于他们的历史人物的崇敬与怀念。关于铜鼓神奇、灵异的传说则反映了古时岭南人民对铜鼓的崇拜。  相似文献   

20.
采煤机滚筒截齿排列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采煤机破煤理论,研制煤岩截割试验台;根据不同的滚筒叶片截齿排列、螺旋叶片头数,研制4种不同的试验滚筒.以此为基础,在试验台上对4种不同截齿排列的滚筒进行截割性能试验,分析不同滚筒截割扭矩的最大值、最小值、均值、方差等参数;同时,对截落煤岩的块度进行分级处理,研究不同截齿排列滚筒截割块煤率.研究结果表明:对同一直径、不同叶片头数、不同截齿排列的滚筒,在截割时,随着螺旋叶片头数的增多,其载荷波动性减小;在2头螺旋叶片滚筒中,棋盘式滚筒的扭矩均值、方差等统计参数值均比顺序式的小,而棋盘式的块煤率比顺序式的大;具有3头螺旋叶片的畸变Ⅰ式和畸变Ⅱ式滚筒,在截割扭矩的统计参数值中除畸变Ⅰ式的方差小于畸变Ⅱ式的方差外,其余参数基本相等;并且,在4种滚筒中,畸变Ⅰ式截割时滚筒载荷的波动性最小,块煤率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