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通过微生物对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性的影响,综述了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及微生物强化超富集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旨在为提供理论帮助生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学调控提供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2.
木霉属真菌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的应用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物强化植物修复成为目前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安全有效的手段之一,但目前尚待寻找新的耐重金属的多功能真菌用于修复研究。本文分析了微生物强化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原理及木霉与重金属污染修复相关的功能,并初步阐明了木霉属真菌在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中的应用潜力,以期为开发新的安全高效的重金属修复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生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土壤-植物系统重金属的累积与迁移,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和生化活性的影响以及利用生物技术修复重金属污染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朱航 《科技信息》2010,(28):120-121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是污染整治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也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土壤污染治理的环境友好技术。文章主要评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优点和类型,微生物修复的机理,并对生物修复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陆建生 《科技资讯》2014,(14):121-122
本文主要简述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以及对动植物和人的危害机理,分别从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化学修复和物理修复几方面介绍进年来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和最新研究进展,对这些修复技术的原理,实例和优缺点进行阐述和对比,以求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工作的实施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土壤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生物修复的概念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式出发,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两个方面的一般原理、方法和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指出: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基本上处于试验开发阶段,其今后研究的重点为探索超积累植物修复的机理,开发土壤改良剂和生物吸附剂以增加效益,超积累植物生物学性状的改善和微生物基因工程菌的构建,以生物修复为核心的联合修复作用的发挥及生物修复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以预料,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修复和美化污染的土壤环境,降低重金属的污染,筛选4种植物,通过重金属含量检测法、抗性菌检测、微生物群落分析法和土壤酶活性等研究方法,提取菌根孢子;分离重金属抗性菌;检测土壤中菌脲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碱性磷酸酶含量和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显著变化、重金属抗性菌抗性降低、生态多样性增加。研究结果表明所筛选是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有较好的修复作用,为营建景观技术研究的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植物根际微生物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时分泌的激素、铁载体、ACC脱氨酶、黄酮类化合物和酚酸类等 有机物具有增强植物生长、促进植物根际对重金属吸收、转运和积累的作用,同时促进适应相应根际环境的功能微 生物群落的建立.文章结合作者课题组的研究结果,概述根际微生物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过程中的作用,总 结了根际细菌、真菌、古菌在植物修复中的作用,进一步分析了土壤污染类型、改良剂、根际植物的种类等对根际微 生物活动的影响,对今后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过程中与根际微生物作用相关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土壤污染源,研究发现污染源以矿山开采和电镀厂的废水排放为主.对比研究了物理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技术的优缺点,其中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效果好、操作简单等优势,因此是一个新兴的修复方向.生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修复技术和微生物修复技术,目前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主要以微生物吸附和氧化还原重金属及微生物矿化固结重金属离子为主,其中微生物矿化固结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的修复技术可通过微生物分泌有机质的控制将离子态重金属离子转变为固态矿物.最后提出了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矿产资源的日益开采,矿业固体废物的排放量也日益增多。筛选药剂和重金属等污染物会通过大气颗粒和地表径流等途径扩散到空气、土壤和水中。其中重金属的污染最为严重,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且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废弃尾矿污染已成为制约采选矿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微生物修复作为生物修复的核心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固定方面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鞍山尾矿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微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原理和应用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尾矿库重金属的污染修复提供理论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李丙法  刘洋 《科技信息》2012,(1):105-106
土壤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而重金属污染在土壤污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以及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威胁。文中先针对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后从工程措施、物化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自然修复、及组合修复技术等几个方面分别阐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及其研究进展.给出了今后进行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贵州省典型土壤黄壤和石灰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土壤重金属吸附解吸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了Cr和As,无论黄壤还是石灰土,土壤重金属的吸附固持的作用随碳酸钙含量的增加而增强,而随着黏粒含量的增加,黄壤和石灰土的吸附量都有所增加,但解吸量无明显促进或降低,即碳酸钙影响该地区土壤重金属蓄积的作用大于黏粒;黄壤和石灰土对重金属的吸附过程主要集中在前90min内,其后的吸附则进行得十分缓慢,且对重金属的最大吸附量石灰土大于黄壤;三种动力学模型拟合中,伪二级动力学方程的拟合度最好,从动力学参数中可知,石灰土重金属平均吸附量大于黄壤重金属平均吸附量,黄壤重金属平均吸附速率大于石灰土重金属平均吸附速率.  相似文献   

13.
模拟酸雨淋溶对土壤镉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紫色土和黄壤作为供试土壤进行模拟酸雨淋溶试验.结果表明,酸雨增加了土壤镉的迁移性.随着酸雨pH值的降低,Cd的淋溶量越大,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减少,但是不同pH之间淋溶率的差异小,说明酸雨虽然增强了土壤中金属迁移性,但迁移缓慢.同一重金属的迁移性因土壤类型不同有差异.Cd在黄壤中的迁移性大于紫色土.对数方程表明酸雨淋溶量与Cd残留量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重金属在土壤中迁移除了受到酸雨pH的影响,同时还受土壤Eh,有机质含量,CEC,土壤胶体,有机和无机配体的数量等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贵州省典型土壤黄壤和石灰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土壤重金属吸附解吸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贵州地区重金属超标率石灰土>黄壤;石灰土的pH缓冲性能大于黄壤,且碳酸钙含量增加到90g/kg时,黄壤的pH将不在增加,pH稳定在7.08,碳酸钙含量增加到120g/kg时,石灰土pH讲不再增加,稳定在8.26,而增加粘粒含量对土壤pH无明显作用;除了石灰土中的Cr和As,无论黄壤还是石灰土,复合污染土壤重金属的吸附固持的作用随碳酸钙含量的增加而增强,而随着粘粒含量的增加,黄壤和石灰土的吸附量都有所增加,但解吸量无明显促进或降低,即碳酸钙影响该地区土壤重金属蓄积的作用大于粘粒;黄壤和石灰土对重金属的吸附过程主要集中在前90min内,其后的吸附则进行得十分缓慢,且对重金属的最大吸附量石灰土>黄壤;三种动力学模型拟合中,伪二级动力学方程的拟合度最好,从动力学参数中可知,石灰土重金属平均吸附量大于黄壤重金属平均吸附量,黄壤重金属平均吸附速率大于石灰土重金属平均吸附速率。  相似文献   

15.
苔藓植物与环境重金属污染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苔藓植物对重金属的敏感性与耐受性使其成为良好的生物监测指示植物,它不仅可以监测大气污染、土壤污染还可用于监测水体污染,其体内重金属的累积量还可以准确直观地反映出污染的强度与程度。笔结合环境监测的几个案例说明了近年来国内外苔藓监测指示污染的研究现状,指出了苔藓植物作为环境污染监测与生物修复材料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崇明岛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上海市崇明县为研究对象,采用ArcGIS中的地统计分析模块的普通克里格方法进行空间插值作图,并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法和多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法对崇明县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崇明县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d>Zn>Cu>Cr>Pb.主要重金属污染为镉,平均单项污染指数为1.05,属于轻度污染.所测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指数为0.22~2.59,平均0.88,污染程度达警戒级,但总体污染状况仍属较清洁(尚清洁样点占72.39%).  相似文献   

17.
测定了南京栖霞铅锌矿货场与对照区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土壤及相应植物的重金属含量,结果显示:铅锌矿造成的污染主要为铅、锌、镉、铜和锰,而无铬污染;植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随土壤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植物体内的重金属富集系数随着土壤含量的增加而具有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公路旁侧土壤-植物系统中的重金属分布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内蒙古西部地区国道公路旁侧土壤与植物中重金属(Cd、Hg、Pb、Cu、Zn、Ni、Cr、As和Se)含量以及土壤重金属(Cu、Zn、Pb、Ni、Cr)形态进行测定,分析了公路旁侧土壤和植物油松(Pinus tabulae formis)、小叶杨(Populus simonii)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分析该区域土壤的重金属分布状况以及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Cd、Pb、Cr、Ni、Cu、Zn、Hg、As、Se的含量随距公路垂直距离的分布并不是简单的线性负相关关系。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吸附及污染程度以Cd为最高,土壤中Cd、Pb含量偏高可能因为机动车辆运行导致向公路两旁释放Cd、Pb元素。并在土壤中沉积所致。重金属在植物体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植物的根部和茎叶中重金属的含量均表现出“N”字形变动趋势。重金属元素有效态占总量百分比的大小序列与重金属元素在不同植物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大小序列基本相同,5种重金属元素有效态占总量百分比的大小序列为:c(Zn)〉c(Pb)〉c(Ni)、c(Cr)〉c(Cu),与重金属元素在不同植物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大小序列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