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虽然身处视觉时代,但人们对于影像的研究却还是浅层次的,"元影像"概念的提出为当今的摄影教育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基础;因此,对"元影像"理论运用于摄影教育中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运用对比及因果的论证方法,分析摄影教育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与"元影像"的关联性,证明了"元影像"理论在摄影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元影像"理论充分渗透进摄影教育中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人类学是通过研究人类的文化来理解“人”的综合性学科,影像是当代民族艺术表达和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传播符号,随着“图文对话”时代的到来,照片的保存在人类学民族志中是非常重要的原始资料。本土谱系和西学源流为我们从人类学角度讨论少数民族影像的叙事伦理提供了理论支撑。潘年荚的人类学影像全面展示了西南少数民族的自然生态环境、精神面貌和日常生活面貌,并将其与文字记录相结合,可以说为中国少数民族留下了一份可信度高的视觉材料与调查报告,具有艺术与人类学的双重价值。文章以潘年英作品中的少数民族影像为例,来说明人类学影像是如何呈现“他者”。  相似文献   

3.
肖金鹏 《科技资讯》2013,(12):231-231
摄影技术在当今社会得到了飞速发展,摄影传播的视觉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摄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摄影传播与视觉文化密切相关。摄影将会成为我们人类视觉文化之领域必不可缺少的部分。  相似文献   

4.
随着旅游摄影的普及,人们在旅游目的地相关摄影图像中所表现出的旅游摄影活动与目的地的形象有了更多的联系。基于Tripadvisor网站上国内外游客拍摄的豫园照片,运用视觉表征分析法对国内外旅游者关于豫园形象感知一系列相关要素进行分析,通过摄影技巧方向切入,进一步对隐藏在照片背后的情感进行深度探析等。最后,总结国内外游客对豫园的形象感知,并进行差异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新闻摄影作为一种独立的新闻报道手段,主要通过视觉形象向人们传递新闻信息,并恪守“时间、空间、对象”三位一体的真实原则,具有较强的现场纪实性和影像见证性,是人们具体、形象地认识某一时期社  相似文献   

6.
随着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影像逻辑渗透历史小说叙事内部,如叙事语言、叙事情节、小说文体等诸多环节,使得印刷文化语境下历史小说的叙事技巧遭到改写。日益边缘的纸媒历史小说接受影视剧的收编,将影视叙事手法与视觉思维引入到历史小说写作之中,从而催生出大规模的影像化叙事潮流。  相似文献   

7.
王伟 《华东科技》2013,(8):73-73
新闻摄影是以摄影技术为手段,以独特的视觉瞬间影像传递新闻信息的。目前图片新闻在媒体中的重要性超越了以往新闻史上的任何一个阶段,因此对数字时代下的新闻摄影的研究也就显得更加迫切和必要。那么数字时代下的新闻摄影具备了哪些优势?  相似文献   

8.
杨沈生 《科技资讯》2010,(34):36-36
对于不同用途的航天、航空多光谱扫描图像和摄影照片中出现的圆形影像,从内动力学角度进行形成机理动力来源的讨论。对圆形影像给予了成因解释,并阐述了研究各类圆形影像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遥感影像配准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像匹配是指从数字影像上识别相关影像,它是计算机视觉和数字摄影测量中的一个基本问题。遥感影像的配准技术直接关系到图像融合等地形分析的精度和效果,针对不同的应用目的和条件可以选择不同的匹配算法,本文在三种经典的配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图像配准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人们说"眼见为实",自从摄影术发明之后,"眼见"的范围似乎扩大了,某人某物即使不是亲眼所见,只要从照片上看到影像,也可以承认那是现实当中实实在在存在着的。但是随着数字影像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这一点仿佛正在变得越来越值得怀疑。那些复杂昂贵的暗房技术似乎已经成了明日黄花,只要有一台电脑,现在谁都可以对一幅摄影作品  相似文献   

11.
影片《图雅的婚事》是导演由纯个人化表达向电影故事性转变的探索,因此更注重电影叙事表达和影像表意性。影片贴近于普通人的现实生活,表现真实的生活质感,赞扬人类面对无奈命运时自我救赎的乐观坚忍精神。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的一些理论评论家们喜欢用“多媒体图像时代”、“景观社会”、“仿真的世界”这些前沿的学术术语来概括当下建立在“视觉图像”基础上的多媒体信息时代。事实上,众多的视觉媒介,如电影、电视、摄影、绘画、雕塑、建筑、广告、动漫、游戏等,正共同构成了一种强大的视觉——多媒体图像系统。不管我们承认与否,一个具有后现代特质的“多媒体图像世界”正渗透到当代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着人们对周遭现实的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13.
被称为国家行动的三峡移民,是当代中国的热点问题,更是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作为以直接记录反映社会现实所擅长的摄影来讲,国内一度出现了众多作品,比较集中地从视觉上呈现出移民的动态过程的现象。从长江三峡移民文化的历史成因着手,深入分析在江河背景下的三峡人地关系与移民心理特征,深层次地阐述摄影对于三峡移民主题的挖掘路径,提出在三峡移民启动二十年后运用纪实摄影手段、数字技术,结合当代艺术创作,从人类学、社会学角度进行影像考察采集等多种手段,以进一步深化中国摄影对于三峡移民这一重大历史题材的视觉化书写,完成对该题材的立体框架、全过程、大作品构建。  相似文献   

14.
摄影艺术,作为二维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真实可信地再现三维空间的立体效果,长期以来一直为摄影的艺术家和爱好者所重视和努力探究.而黑白影像以其单一的色调、简洁的光影、朴实的图式,在反映画面空间立体感的视觉感受上,展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数字影像处理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日益完善,又为数字影像立体感的呈现提供了后期加工和创作的方便.  相似文献   

15.
《所罗门之歌》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第三部小说。小说以光怪陆离的魔幻色彩、古朴敦厚的神话复现艺术以及令人眼花缭乱的叙事技巧,在世界文学中赢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魔幻现实主义这一创作手法入手,从超自然因素、神话模式及拼版叙事三个方面分析《所罗门之歌》中的魔幻表现手法,并揭示小说现实意义:黑人只有坚持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摄影与绘画历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到了后工业社会,它们互相冲突,互相影响,又互相渗透,界限日趋模糊。后工业时代摄影与绘画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摄影的脱胎、发展及其现状始终受到绘画的影响;二是摄影的出现和发展对绘画的生态造成深刻影响;三是摄影与绘画以既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关系共同构成了图像时代的视觉文化。  相似文献   

17.
当前全景图像生成算法通常依据计算机图形实现,建模时间较长,且生成的全景图像效果不佳,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为此,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特征提取的虚拟现实中全景图像生成算法,对图像中各像素点的Hessian矩阵行列式进行计算,获取SURF特征点值,通过特征点之间的欧氏距离对图像间的相似性进行衡量,实现特征匹配。通过正投影把所有待合成图像投影至圆柱面上,相邻图像将重合部分融合,获取投影图像后,通过特征匹配实现无缝拼接,将正投影过程生成的立体图像从某一位置剖开,并投影至某一平面上,获取视觉一致的全景图像。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算法生成的全景图像重叠区域之间几乎没有缝隙,亮度差异不大,可消除“鬼影”现象,且占用内存与消耗时间少。  相似文献   

18.
错视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视知觉”,属于错觉的一种。在现实生活中,这种错视现象会经常发生,使得现实事物在我们的视觉中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有时可得到美化,有时却产生变形丑化的效果。而对于以推销商品为目的的广告来说,恰当地运用视错觉,以提升产品的形象,或者强化产品在受众心里所形成的视觉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运用得巧妙而且得当,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灵渠传说是劳动人们以灵渠为依托。通过想像、幻想而创作的叙事作品。《铧嘴和天平》反映了河渠师顾青在灵渠开凿中的贡献,《渼潭》则赞扬了劳动群众在灵渠开凿中的聪明才智,它们都是历史真实的反映,只不过反映的角度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20.
增强现实标志点注册算法需在场景中叠加各种标志,系统构造复杂.文中在深入研究机器人视觉伺服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虚拟视觉伺服技术、基于自然特征的增强现实注册算法.利用特征点和图像矩作为图像特征,推导出了图像特征变化量与虚拟摄像机相对位姿变化量之间的关系矩阵(即图像的雅可比矩阵),实现了基于自然特征的三维注册算法.与混合跟踪注册算法、共面四点注册算法相比,文中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