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林徽因是在中西方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女性作家,既受传统文化的浸染,又受西方人道主义和现代派理论的影响,具有两种文化身份和广阔的文化视野。她的小说无论从内容和技巧上都具有中西文化的因子。文章着重就林徽因小说中西文化交融技巧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2.
身居四十年代的上海乱世,古典文化精神与西方现代意识的双重渗透,自身独特的生活阅历,这一切赋予张爱玲作品一股强烈而独特的文化气息。作为一个现代都市文化人,她欣赏现代美所昭示的人文精神,而骨子里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却使她对逝去的古典美有着温馨的追忆。中西方文化的冲突是现代作家共同面临的课题,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极是传统与现代的对极,对此艰难的选择赋予了张爱玲作品的双重美学品格,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西方文化人文精神的深切把握、扬弃,使张爱玲的服饰美学思想充满了生动而绚丽的文化内涵。对人生的虔诚,对人性…  相似文献   

3.
沈祖棻是20世纪具有诗人气质的学者型女性作家。在她的诗人气质、女性气质、学者气质的多重影响下,其历史小说散发浓厚的诗意内蕴,展示诗性的生存状态,极具现代女性意识和国家民族意识。她本人和作品呈现的这种丰富的个性内涵,既使得她的历史小说在现代历史小说之林占据了一席之地,又使得沈祖棻仅以5篇历史小说就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很值得重视的历史小说作家。  相似文献   

4.
潇琴是一位富有勇气和探索精神的女性作家,她想以日常生活为载体努力求"新"和求"异",使女性文学呈现出另一种走向和趋势。在对传统文学资源进行汲取的同时,也把精神的触角伸向西方文学理论和文化,并进行了属于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汪逸芳的散文作品在主题上体现出了一个女性作家对女性意识和水文化的双重皈依.汪逸芳的女性意识从本质上说是无意识的,是其童年丧父的悲剧性生命投影的自然反映.对水文化的关注,是汪逸芳一切文学耕作最深最终的精神指向,她的文化观和她的个体生命体验是融为一体的;作为一个知性的现代知识女性,对人类文明整体进程的把握企图又使她在文化哲思中显示出寥远的历史感和相当的超验性.  相似文献   

6.
陈衡哲的创作一直就成为女性文学的“另类”,杨义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评价其“理智多于情感”,她摆脱了当时困扰女性作家的许多问题,脱离狭小的女性视野。本文认为她以知识精英的姿态,把性别意识和人的意识高度融合,用“超性别”看待女性解放,强调两性人格平等,承认每个人的个性差异,以铸女性“大魂”为已任,因而其女性观具有积极的现代意义,是真正解放了的女性话语。  相似文献   

7.
苏青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很有独特个性的作家,但由于她的作品疏离政治,未能反映时代的最强音,并且采用了女性叙述视角,所以为许多文学史家有意地遗漏。为了还文学史以历史的真实,本文从分析其性格入手,就新旧雅俗的有机结合及自觉、独特、深刘的女性意识两个方面探讨苏青的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表现出了强烈的女性意识,在她的小说中,作家主要通过“精神弑父”和“女性关怀”来凸现她的女性意识,但是,张爱玲在其小说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是狭隘的,她的“精神弑父”是片面的,并且她的“女性关怀”是非终极的,因此,在张爱玲的小说创伤中,作家的女性意识呈现出了其内在匮乏的形态。  相似文献   

9.
从《到十九号房间》看多丽丝·莱辛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十九号房间》的女主人公苏珊是一位具有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渴望独立与自由的现代知识女性。但这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制社会禁锢了她自由独立的意识,使她不可避免地陷入痛苦绝望的深渊并不断地抗争。尽管莱辛并不认为这是女权主义运动的象征,但是小说中女性意识的觉醒的确反映出作家的女权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0.
鸳鸯蝴蝶派早期代表作家徐枕亚在其成名作《玉梨魂》中成功塑造了白梨影这一女性形象。她是新旧交替的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中的典型,体现了女性在传统道德束缚与西方民主、自由思潮浸染的夹流中彷徨、挣扎的爱情体验。白梨影纠结于传统与现代矛盾中的爱情观念必然导致其最终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11.
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作家白薇,在艺术探索方面的成就奠定了她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奇崛突进的情节促发激烈的矛盾冲突,多重对比组合突现人物的极端化个性,诗意象征造成戏剧化艺术氛围,是白薇早期剧作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文坛,宗璞以小说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实,宗璞的散文艺术成就并不逊于小说。宗璞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影响,所以她的散文既具有中国传统散文的典雅,又表现出尊重个体生命价值的现代意识,另一方面,学者和女性的双重身份,也使宗璞散文呈现出深邃的生命意识与细腻的生命感悟并存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3.
艾利斯·沃克是美国当代杰出的黑人女性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之一。她因《紫色》一举成名,奠定了在美国文坛的地位。其近作《父亲的微笑之光》通过对西方父权制文化的批判与质疑,对现有“性秩序”的颠覆,又一次阐释了她所倡导的妇女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论述张爱玲的女性意识的特点及其在《传奇》中的表现。张爱玲的女性意识纷纭复杂,既有其独到深刻的一面,如对女性意识中原罪意识的挖掘;又有其守旧落后的一面,如她否定女性的自强自立。她的“女人永远是女人”是把“女人”当作“女人”而非“女人”,这也妨碍了她进入中国一流作家的行列。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现代最早的、为数不多的著名女性学者,袁昌英的学术背景和学者气质深刻地影响了她的文学创作,使她在中国现代女性书写里程中展现一种别样的风采。她在戏剧创作中自觉地运用现代西方艺术创作方法表现女性生命体验,取得了较大成功;在散文创作中,她在表现女性独特和细腻的感受时,也呈现出一种智慧和从容的学者气度。  相似文献   

16.
陈衡哲的创作一直就成为女性文学的"另类",杨义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评价其"理智多于情感".她摆脱了当时困扰女性作家的许多问题,脱离狭小的女性视野.本文认为她以知识精英的姿态,把性别意识和人的意识高度融合,用"超性别"看待女性解放,强调两性人格平等,承认每个人的个性差异,以铸女性"大魂"为己任,因而其女性观具有积极的现代意义,是真正解放了的女性话语.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是中国女性摆脱几千年男权文化规约,不断觉醒、反抗与重建女性性别角色的时代,在近一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女性经历了做人——女人——自我的几个阶段的寻找与探索。一代代女性作家在她们的小说文本中表现出对女性命运的殷切关注,对重建女性精神家园的焦灼与困惑,本文试图解析现代女性小说中的家园意象,揭示现代女性小说女性意识的觉醒和重建女性人格的探索历程。  相似文献   

18.
小说家张爱玲虽是乡土中国里一位典型的小女子 ,但却是 2 0世纪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位具有真正世界级水平的大作家。以中篇《金锁记》为代表的她的小说创作 ,代表了百年中国女性叙事的最高境界。她的小说艺术不仅体现了职业作家的修养 ,而且有着现代女性意识的自觉。她的作品已经受住了历史的验收 ,会永垂史册  相似文献   

19.
乔治·艾略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一位具有深沉的哲学思辨能力和艺术欣赏力的女作家。她的创作是丰富而变化的,从早期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写实到中后期的具有自然主义倾向及现代因素的现实主义风格,从对童年故乡农村生活的描写到对复杂城市中产阶级社会生活及矛盾的刻画,从单纯的外貌描写到描写复杂的具有双重性格的人物,等等。但她的创作有一个主题始终未变,那就是小说中对伦理道德的关注与诠释。并与女性文学结合,塑造了一个个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她对道德主题的探索对女权主义文学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她的女性伦理在当时是具有先进性、预见性的,超越了同时代的其它女性作家。  相似文献   

20.
阎爽 《科技信息》2009,(11):108-108
英国女作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Margaret Drabble,1939-)是当代英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她以其对女性问题的关注而被称为“妇女的小说家”。她善于描写知识妇女在男权社会中的挣扎与困惑及其为争取独立自主和实现自我价值而进行的不懈努力。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分析主人公罗莎蒙德强烈的女性意识及其母性因素,并通过她成为母亲前后的心理变化,探讨其母性因素对女性意识的影响;同时探讨其自我封闭、极端禁欲的女性主义思想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