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汉族的历史上,人们曾把龙、凤、麟、龟并称为“四灵”。《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四灵中所不同的,则是龟的声誉到明代以后,一落千丈,被贬入地,而通过幻想虚拟的神秘性动物——龙、凤、麟却始终被人们捧入云霄。一、汉民族的象征——龙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 它的名字叫中国; 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 他们全是龙的传人。  相似文献   

2.
麟是中国古代四灵之一,在中国人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一种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神兽.而这种“神兽”的事迹却屡次出现于《春秋》《左传》等先秦权威史书.春秋三传中也记载了孔子对于“西狩获麟”之事的评价,那就说明春秋之麟存在的可能性很大,只不过当时所获之“麟”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麟”.从先秦两汉的一些文献资料中,可以整合出“麟”的本来的面目,它应该是一只麋鹿的怪胎.近几年也出现过不少关于母鹿和母麋鹿长独角的例子,对史书所说的“麟”的存在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3.
通过探究汉语的“四灵”——龙、凤、麟、龟的文化内涵,并与英语龙凤龟进行的文化渊源而进行词语内涵的对比,论证了词语的内涵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正>龙年说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威武不屈的,深受人们喜爱。所以,人们让一些植物、动物与龙“攀亲”呢。有气势的龙柏龙柏高可达20米,枝条盘曲向上,好像盘旋的龙。它因具有优美的姿态和四季常青的特点,被人们赋予祥瑞及长寿的寓意。此外,龙柏因具有较强的抗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什么叫龙根苗?台湾出版有关兰花书籍,注释提到“龙根苗”一词,说不少名品,都可以从龙根苗培育出来,国内有人为寻龙根苗竞挖地3天。兰花为什么有龙根苗,龙根苗是怎样产生的。怎样才能寻找到,令兰友们颇费思量。要了解这一问题,须先从兰花种子长成小苗发育过程说起,兰花种子如花粉上亿粒, 当种壳爆开,种粉随风飘散,飘落山间林谷中,适合它温湿条件下,春兰、夏兰的种子发芽后,在土里的时候首先形成一段“根状茎”即菌根,生长到接触地面时,茎端才长出小假球茎,再从小假球茎生长根叶,伸出地面。这带有根状的小苗,台湾兰界惯称“龙根苗”,即大量有关著作中所说的“根状茎”。  相似文献   

6.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未曾存在过龙的图腾,说中国人是“龙的传人”是“误谈”,这是不了解龙产生的历史及龙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历史记载、考古事实等都证明,从开天辟地的盘古,到人祖伏羲、女娲,到炎帝神龙氏、黄帝轩辕氏,直至夏禹一族均为龙图腾——龙之传人;中国南北许多民族的图腾和象征都是龙。龙是中华凝聚力的象征、中华儿女大团结的象征、中华民族“和合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7.
楚辞是以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一种诗体。在中国诗歌史上,楚辞曾以其特有的异彩照亮了《诗经》之后沉寂了若干年的诗坛,从而使我国的诗歌艺术开始了一个新的时期。楚辞对后世诗歇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单就诗体演变来说,它的贡献就很值得重视。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宋律诗。”明胡应麟在《诗薮》中也说:“四言变而《离  相似文献   

8.
“龙”是中国神话传说中吉祥、威严而又神奇的圣物,没有人见过真正的“龙”。但在我国黑龙江省的北缘却有一个与“龙”有着不解之缘的地方——嘉荫。嘉荫盛产大豆、玉米、鲟鱼、鲤鱼、大马哈鱼,以及广受欢迎的黑木耳、猴头蘑、蕨菜等产品。这个位于小兴安岭以东、距哈尔滨市约5  相似文献   

9.
龙与蛇是十二生肖中的第三对,即辰龙巳蛇,但一是神灵,一是凡物。一说龙是蛇变的,它变化莫侧,升天为龙,下地为蛇。故龙常被画成蟒颈、蛇身,故有大龙、小龙之称。王充《论衡》上说:“世俗画龙,马首蛇身”,可见龙蛇能称兄道弟,生肖属相,又巧妙地安排在一起。龙是原始社会的图腾,被定为神。龙是被神化后一种人造的神奇动物,可说是对某些自然现象——雷电的  相似文献   

10.
龙,《说文解字·龙部》释为:“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从肉,飞之形,童省声”。袁珂先生说:“据此,则龙盖神物”。神物者,乃附会演化所致者也。然龙之始像究为何物,旧说纷纭,千古莫衷。或曰:蛇、蜥(?)、鳄鱼、蜗牛、虫、鱼、马、恐龙乃至飞碟(UFO)云云,皆未安。乾嘉学派段、王  相似文献   

11.
自从公元一世纪班固在《汉书·艺文志》里说了小说为“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那句话以后,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文人一见到小说这两个字,便会首先想到它,以及与它相关联的《论语》里的“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意为这是应该去掉的坏作风)这句话。中国古代视小说为“小道”的这个理论,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体系,至今还没有看到有多少材料能证明,它曾经受过古代西方或印度的文学观念的影响。中国近代的小说理论却不然,  相似文献   

12.
近日,在靖江市新桥镇德胜村发现了一只近百年历史的手动灭火装置—“太平龙”,也就是今天人们常说的灭火器,它保存完好,很是罕见。只见这种装置在一个大木桶上绑着一根又长又粗的扁担,木桶壁很厚,外面包着铁皮,桶内有两个活塞,中间有一个铜制的“气缸”,部件表面已锈迹斑斑。据村中老人回忆,这是一个清代灭火用的器具,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老百姓叫它“太平龙”,也有人叫“水龙”。是由全村人集资从外地购买回来的,当时在靖江极为少见。旧社会老百姓家家户户住草房,容易失火,“太平龙”也曾屡建奇功。清代的灭火器  相似文献   

13.
壬辰说龙     
白明亮 《大自然》2012,(1):29-33
2012年是我国农历壬辰年,即尼年,又称“大龙年”。龙在中国可谓大名鼎鼎,伴随着5000年文明的脚步、走遍960万平方公里的斟土,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到处都可见龙的身姿。龙对中网历代政治、经济、宗教、信仰、民俗和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人足“龙的子孙”,中国是“龙的故乡”。  相似文献   

14.
《触龙说赵太后》中有“赵氏求救于齐”,这“赵氏”有的认为指赵太后,有的认为指赵国的国君。它究竟指谁呢?为什么有人把“赵氏”理解为赵太后?因为古代的妇女称“某氏”,直到解放前的农村里还有这样的称呼。但是你稍稍注意一下就会发现:古代妇女称“某氏”,是在她娘家姓的后面加“氏”,而不是在她夫家的姓后面加  相似文献   

15.
龙年话龙     
叶清 《厦门科技》2012,(1):47-48
2012年是中国农历壬辰年,俗称龙年。龙,或称中国龙,是中华民族十分熟悉的神异动物.形象威武,能呼风唤雨,腾云驾雾。这种“身似蛇、头似驼(牛)、角似鹿、腿似蜥、爪似鹰、掌似虎、髯似羊、尾似鳄”的动物,是中国传说的龙.起源于黄帝时代的图腾。  相似文献   

16.
正"东方巨龙",是中华民族的代称。中国人民自古便富有理想与追求,在认识自然、促进自身文明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想象出"龙"这种神物,赋予其吉祥之意,创造了独具魅力的龙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龙是一种硕大无朋、能飞善游、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许慎《说文解字》这样解释:"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李时珍《本草纲目》引罗愿《尔雅翼》对龙  相似文献   

17.
王华 《上海信息化》2009,(11):58-60
就一个城市而言,如果能经营出一张既叫得响亮、又叫得长久的“产业名片”,对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不啻于“四两拨千斤”。比如大连,其软件外包在全国乃至全球均有非常高的知名度,这就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独特竞争力。而对宁波来说,它的最终目标则是打造中国的“电子服务之都”。  相似文献   

18.
饕餮作为附着在青铜器上的纹样,在殷商时代特别突出。它构成了权利和祭祀的象征。从形态学的角度看,饕餮和巨蛇一起,构成了后世的“龙”的形象。因此,饕餮不是随着青铜时代的结束而结束,而是成为“新龙”的形象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19.
张利新 《科技信息》2007,(2):111-111
对于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是要看翻译的目的和翻译的语境来适当调整是“归化”还是“异化”的。本文从这一翻译原则出发,结合目前的“龙”是否可以继续代表中国形象的争议,建议用中西合璧的“Chinalong”来代替“Dragon”在英语中对“中国龙”这一形象的表达,从而提升民族文化的地位,主动构建中国人在世界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20.
“雪龙”是种什么龙?怎么以前没听说过?嘿嘿,“雪龙”不是龙,而是一艘能在南北极间驰骋的破冰船,今天,我就要开着它去南极喽!虽然我是第一次驾驶“雪龙号”,但我对自己很有信心噢。第一次驾驶“雪龙号”,感觉哪里都新鲜……怎么?你在替我担心?经验不足,有点紧张是难免的,不过我可是航海专业的高材生,大大小小的船开过不少,驾驭这条“龙”应该不在话下,何况还有船长在一旁指点呢!一会儿功夫,我就熟悉这条“龙”的脾气了。开着它在广阔的海面上航行,我那个得意劲儿呀……在风平浪静的海上航行了几天,没出一点事。我心想:南极考察也不过如此嘛!事实证明我高兴得太早了,苦日子在后面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