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word”、“词”和“字”是英汉语中的三个基本概念。对比“word”与“词”、“word”与“字”,探讨它们的对应性和非对应性,揭示这些对应性和非对应性存在的原因,对于廓清概念及汉语和汉英对比研究都颇具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文奥运"与"绿色奥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奥运”和“绿色奥运”北京奥运会的重要理念,“人奥运”是以人为本、追求与人类优秀化精神相结合的奥运,“绿色奥运”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的、旨在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奥运。“人奥运”是北京奥运会的灵魂。是“绿色奥运”的思想基础;“绿色奥运”是“人奥运”的体现,二结合的意义在于人类应在健康洁净的环境中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册"与"典"     
我国古代用于阅读的,主要是竹书。《说文·册部》:"册,符命也。诸侯进受于王也。像其札一长一短,中有二编之形。"意思是说,长短不一的竹简用两根绳子编串在一起就是象形的"册"了,而"册"的作用是书写天子的符命,即诸侯晋见天子时接受册封的命令。但实际上"册"的书写内容要广得多,并不局限于天子的符命,如《战国策》就是当时用"册"编串而成的一部史书。  相似文献   

4.
一、"霍布森选择效应" 英国商人霍布森从事马匹生意.他卖或租的马匹都是价格便宜,而且可以随便选马,但前提是只能在门口选马.然而,霍布森大大的马圈只有-个小门,高大肥壮的马匹出不去,能出来的只能是既瘦又赖且小的马匹.这种没有多少选择余地的"选择"被人们讥讽为"霍布森选择效应".  相似文献   

5.
在一次有关应急信息系统建设的研讨会上,一位多年从事电子政务建设的专家说了一句很形象而又精辟的话:应急信息系统建设缺乏“蛤蟆”式人物。所谓“蛤蟆”,就是“两栖动物”,是指既懂得应急信息系统需求,又懂得技术实现的人。  相似文献   

6.
"空巢"不"空"     
"空巢"(EmptyNest),是近些年出现的一个新名词,很多人认为这个词语只可意会不能言传.那么,究竟什么是"空巢"呢?单从字义上讲, "空巢"就是"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在被引申为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父母,只剩下上一代人单独生活的家庭.  相似文献   

7.
8.
在预防事故工作中,有些事情看起来微不足道,实际上非同小可。有的小事捅出大娄子,懊悔不已;有的无视安全,酿成大祸;有的违章操作,命丧黄泉。  相似文献   

9.
"孝"对"死刑"     
“百善孝为先”,孝乃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大义,中国文化倡扬行孝,乃至对孝子之罪法外开恩;“不孝”乃元恶,“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孝”与“不孝”孰是孰非?人人行孝则天下自平;人人不孝却国将不国!  相似文献   

10.
11.
韩非的“矛盾”富言属于逻辑矛盾。他的“矛盾”思想则是非此即彼、非彼即此,二者必居其一。这种仅仅在对立两极中的思维方法并非完全正确。哲学上的辩证关系,借用“矛盾”、“对立”范畴来表述,也不十分恰当,因为矛与盾不是对立的双方,而辩证关系也应包括对立统一、鼎立统一、多立统一。所以我们必须确立立体矛盾观,即对立面-中介-对立面,或正中反矛盾论,或同异反分析法。  相似文献   

12.
“孔颜之乐”与“曾点之乐”所呈显的儒家“乐”的境界,历来有很多不同的解释。两者有其相同和不同之处,在儒家理想境界追求心灵的安顿过程中,它们代表的是先秦儒家“乐”的境界的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13.
翻译"竞赛论"和"优势论"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静 《韶关学院学报》2005,26(4):106-109
许渊冲认为学翻译是两种语言、甚至是两种化之间的竞赛,译应尽可能发挥译语优势,利用最好的译语表达方式。“竞赛论”与“优势论”把学翻译中真与美的关系看作一种动态变化的调整和平衡。“竞赛论”与“优势论”对忠实、真与美等问题的见解旨在使译作更接近潜在读的期待视野,这也是与翻译研究的“化转向”相一致的.实际上给中国翻译实践与理论指出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析八大山人之“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八大山人生于明末清初,乃朱明宗臣,也是一位伟大的画家。他的身世坎坷复杂,习性狷狂孤介。本文对八大山人的“狂”进行全面剖析、探讨和论证,认定八大山人的“狂”不是瘢狂,而是极度悲伤之时短暂失去控制的言行;是为了保护自己而假装癫狂的言行,是爱憎情绪和创作情感表露的言行,是被常人误解的正常言行。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当好中小学校长,关键要唱好"感恩的心"、"国际歌"、"敢问路在何方"、"爱拼才会赢"等四支歌,能否唱好这四支歌,是能否当一个好校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从时代背景的变迁入手,剖析邓小平“猫论“、“摸论“和“闯论“三者间的关系,可以发现,从理论源起上看,它们均是中国现时代的产物,但各自的具体背景又大相径庭;从理论内容上看,它们均指向实际问题,但又因时代背景相异而各有侧重;从理论精神上看,它们均闪耀着马列主义精髓的光辉,但又受时代背景制约而不能孤立地理解.  相似文献   

17.
"劳务经济"与"三农"问题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中国农民、农业、农村问题的核心。"劳务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现阶段发展"劳务经济",有关部门应给予政策支持和措施保障,最终促进农民收入更快增长,国泰民安。  相似文献   

18.
“是”“兹”“之”是古汉语中最早出现的近指代词。“兹”“之”甲骨文中已见,“是”始见于西周金文中。甲骨文中“兹”“之”已表现出句法功能上的对立性,两周金文中,加上新出现的“是”,三者形成了严格的句法功能上的互补关系,即“是”主要充当前置宾语和复指前置宾语,“兹”主要充当定语,“之”主要充当一般宾语。与传世文献相比,两周金文在指代词的使用上存在着较为严格的“格位”倾向。  相似文献   

19.
阐明“稳住一头”和“放开一片”的辨证关系和各自的内涵,提出广西科研机构的改革和人才分流的基本思路和措施,认为建立“四大体系”和“一所两制”是实现优化结构的必然结果,“稳住”和“放开”是符合社会、经济、科技发展规律和客观需求的,强调在改革实践中要特别注意跨世纪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须面对经济全球化。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及法律基础充分体现在WTO的宗旨、原则及主要协议中,实际上是概括的“经济地理”大发现。充分利用它,是我们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机遇和重要出路。基于WTO对农业的支持及我国可利用的空间,要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市场,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及综合支持,提高竞争能力,使我国庞大而过剩的农业劳动力部分走出国门,从事资源开发和二、三产业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