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我与内蒙古大学林干教授合写的《回纥史》,历经数年之后,终于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与林先生在第二次蒙古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联合发言《关于回鹘西迁若干问题的辨正》(后刊于《民族研究》1992年5期),正是《回纥史》第二编第六章的部分内容。由于《回纥史》是林先生编著的《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之一,又是《突厥史》的姊妹篇,是继林先生《匈奴史》、《突厥史》、《东胡史》的续作,回纥史的远古部分已见于《匈奴史》、《突厥史》之中,因此,在《回纥史》中未再重复。这就有必要在《回纥史》出版之际,就维吾尔族源问题谈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2.
成书于西汉成帝时期的《别录》一书,是由学者刘向在校书工作之余编制而成的,在中国目录学史上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别录》一书中叙录文的创作体例对后世目录学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也为后世目录学著作中各大类、小类序的写作体例提供了创作启迪。  相似文献   

3.
著名学者、中国印刷史、中越关系史研究的奠基人、版本目录学家、原北京图书馆副研究员、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名誉理事、浙江图书馆顾问张秀民先生于2006年12月24日在上海仙逝,享年98岁。先生1908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嵊县廿八都。崇仁高小毕业后升嵊县中学,后转学宁波四明中学,因读黄炎培《陈嘉庚先生毁家兴学记》一文,敬佩陈先生筹学兴教的大公无私精神,决定投考厦门大学,以优异成绩被录取在文学院国学系。1927年进入厦门大学,无论在国学和外语方面都打下了深厚的基础,除必修国文、英文,也选修了法文、日…  相似文献   

4.
在张弓先生的两部修辞学著作,即1924年的《中国修辞学》和1963年的《现代汉语修辞学》中,贯穿着很强烈的修辞发展观,特别是后者,其论述更充分、体系更完整。然而,时至今日,在修辞学史的研究中,人们却鲜少提及张弓先生的修辞发展观及其贡献。张弓先生认为,修辞的科学体系有两个重要环节,一是分类,二是发展;而就修辞的发展而言,又有两个重要的视点,一是历史,二是现实。在当今的修辞学(特别是修辞史)研究中,重新发现和认识张弓先生的修辞史观有很大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仲星祥先生在朱寨先生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1987年5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中,对“文艺从属于政治”、“文艺为政治服务”提出否定意见,其理由有五条。我认为,这些理由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6.
“文革”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陆敬严看到了中国机械史奠基人刘仙洲先生编写的《中国机械工程发明史(第一编)》一书,引起了浓厚的兴趣,从此开始走向中国机械史研究之路.后来又涉及中国古代战争器械研究,悬棺研究.编撰了《中国科学技术史》(机械卷)、《中国机械史》、《中国古代兵器》等重要著作.从1982年起,陆敬严先生还从事复原...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中国当代版权史》课题组主持人李明山先生寄来书稿并附信约稿,信中写道:“《中国当代版权史》是广东省教育厅立项资助的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是国家‘九五’社科规划项目《中国近代版权史》的姊妹篇,该书已经完稿并由广东省教育厅顺利  相似文献   

8.
《书》是一部中国现代目录学顺应信息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的又一力作。本文从该书的学术理论 高瞻性、研究成果时代性、内容体系系统性、实践工作应用性等四个特点评价入手,对传统目录学的新 时代发展作了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有一位外国朋友曾说过:“我认为,中国人已经用自己的历史证明了,他们在较早时期至少是和希腊人一样善于推测大自然的法则的,假使说中国并没有产生一个亚里士多德,我认为,那是因为阻碍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国发展的那些抑制因素,早在中国可能产生象亚里士多德那样的人物以前就已经开始起作用了”([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 P·40,据科学出版社1975年译本)。这位朋友把“阻碍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国发展”的“抑  相似文献   

10.
《蚕马》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冯至先生的一部重要著作,是被朱自清先生誉为“五四”新诗中“堪称独步的四首叙事长诗中有代表性的一首。”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新诗史中都占有一席之地。 《蚕马》取材于我国古代传奇小说《女化蚕》。关于《蚕马》的内容,有论者认为长诗是“叙写”了古代传说中一个“幽婉动人而又凄清迷离的爱情故事‘骏马求爱,女儿化蚕’”,“写了一匹马对一位少女的坚贞不渝的爱。”它“为自己深爱的少女跑遍天涯,将她的父亲找回,父亲却残  相似文献   

11.
南宋陆九渊人称“象山先生”,是因为其讲学之“精舍”座落在贵溪象山而得名。象山原名“应天山”,几乎所有的《中国哲学史》都这么讲。(范寿康的《中国哲学史通论》认为象山原名“云台山”,任继愈的《中国哲学史》则对此未论及。) 说象山原名“应天山”的依据大概如下: 淳熙十四年丁未,先生四十九岁。登贵溪应天山讲学。淳熙十五年戊申,先生五十岁,在山间精舍。易应天山名为象山,学徒结庐。 (《象山先生全集》卷三十六《年谱》)笔者认为,《年谱》系陆九渊之后人、门生所编,是他们的语言;《年谱》谓象山原名“应天山”,似有误矣。  相似文献   

12.
在继承发扬中国传统医学的历史任务中,我一直期望做两件事,一是开展对中国民族医药的系统研究,二是开展对世界传统医学的系统研究。要研究首先得积累资料,一切学问部从积累开始。有积累而后有识见,有识见而后有比较,有比较而后有创新。关于世界传统医学的介绍,见于东汉以后。唐《开元释教录》载:“东汉之末,安世高医术有名,译经传人印度之医药。”陈邦贤先生撰的《中国医学史》,就记述了印度、波斯、亚拉比亚(阿拉伯)、大秦(罗马)等古代医学,输人中国的历史。以后的医史著作,对中外医学的交流,均有所记述,但  相似文献   

13.
彭忠德先生《秦前史学史研究》系作者研究先秦史学史三十年的总结之作。该书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迄今为止,笔者似未见相关书评问世,笔者后学,不揣固陋,妄谈读后感受。彭忠德先生《秦前史学史研究》一书,分别讨论了"秦前"与"先秦"、史.历史、中国史学分期、秦前史学优  相似文献   

14.
何丙郁先生是海外研究中国科技史的一位著名学者。《一位漂流学者的回忆录:科学、人文和李约瑟》是2005年出版的何丙郁先生的英文学术性自传。这本回忆录非常值得一读,不仅因为书中包含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珍贵信息,有助于我们了解海外中国科技史研究近五十年来的发展,尤其是有关李约瑟研究所近年来的发展动向及其背景,更因为从这本书,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一位海外学人对中国科技史研究长达半个世纪的执着和眷恋之情。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考察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中史论的性质和数量的基础上,认为《十七史商榷》是一部著述思想和著述体例存在矛盾的史考类著作。分析了《十七史商榷》中史评产生的原因,并对《十七史商榷》中的史评作了新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五年前李伯超君的《中国风格学源流》[1]问世前,邀宗廷虎写序,宗序中欣喜地指出:该书是“此领域的开创之作,风格学终于开始有了一本‘史’”。现在,张德明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语言风格学史稿》即将“杀青”,要我们作序,我们披读了部分书稿及有关材料后,也欣喜地说:这是此领域的又一部开拓之作,我国20世纪的语言风格学终于有“史”了!德明先生是我们交往20多年的老友了,他做学问一向以学风严谨朴实、资料翔实丰赡、论析细微公允著称。他长期从事汉语风格学研究,1989年即出版了《语言风格学》,这是我国大陆第一部该领域的专著,具有拓荒性质,…  相似文献   

17.
关于“李勣奏报”的内容,不仅日本、半岛的学毕信以为真,而且名的中国东北史大家金毓黻先生在《东北通史》中也认为“李勣奏报”是真实可信的。但经认真剖析“李勣奏报”的内容可知,“李勣奏报”只不过是高宗咸亨年间新罗将领给新罗王关于侵占高丽、百济故地情况的汇报,因佚失前,于是,金富轼认定其是唐朝的公,伪造一段前,便变成了“李勣奏报”。  相似文献   

18.
简要评论了《中国科学技术史·数学卷》的内容、进路及其对中算史研究之开展,并分析了其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杜石然先生早年偶读三上义夫《东西数学史》对数学史发生兴趣,开始业余研究数学史,1957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师从李俨、钱宝琮先生,开始数学史的专业研究.“文革”后,他转向中国科技通史和中国思想史的研究.1990年退休后,在日本佛教大学等执教十年.在这篇访谈中,科学史家杜石然先生回顾了他从事中国数学史和中国科学史研究的半个多世纪的历程,总结了编撰《中国数学简史》、《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等重要学术著作的经验,并展望了中国科学技术史和中国数学史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本文摘译自费正清编的《剑桥中国史》第十卷第六章《太平天国》第一节《起源与发展》。孔斐力先生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是美国以“专题研究”方法来探讨中国近代基层制度史和社会史的著名学者之一。他认为太平天国的起因主要在于中国内在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广西山区客家村落的社会关系,而太平天国的反满思想正是广西客家人抗议精神的扩大。洪秀全的基督教并不是起义的最主要的因素,但这次起义却是由他早期生涯中这个奇妙而偶然的事件引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