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6 毫秒
1.
文化预设对文学翻译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梦  涂靖 《长沙大学学报》2006,20(1):107-109
文化预设对文学翻译有三大作用,即完整性、有效性和目的性。完整性──目的语读者根据已有文化体验自发补充译作所缺省的文化信息;有效性──同一作品在不同时代有不同译作,时代背景赋予不同译作以新的生命,使各译作相对原作来说均具可读性;目的性———文化预设使原作作者的创作意图在译作中得以体现,三大作用使源语文化在目的语中得以再现。  相似文献   

2.
预设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具有经济性、有效性、突显性等功能。大部分语言共有的预设可以直译,但具有鲜明文化色彩的、不易于目标语文化接受的要分类待之,这样才有助于透彻理解原文,从而依据具体情况对源语预设信息进行处理。本文就预设的概念、功能及翻译技巧进行了讨论,力求将源语的预设信息通过各种手段在目标语中传达出来,以达到促进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文化移情对有着两次交际过程的翻译有重要意义.文化移情能促使译者或目的语读者通过源语文化的框架和利用源语文化的感知去解读源语文本或译本,从而使译本更准确地表达源语文本,读者所得反应更接近源语文本读者的反应.移情还能使译者设身处地地为潜在的读者着想,从而确保读者能够正确解读译本,使翻译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4.
运用语料库方法,从词汇角度对85个《道德经》英语译文的抽样分析揭示了翻译中存在一些历时性变化:英译文日趋凝练;译文中核心名词的文化归属性渐趋淡化;代词使用从第三人称到第一人称再到第二人称为主。历时性的变化体现了翻译中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文化融合。因此,译者要调和两种文化,让目的语文本的读者获得与源语文本读者相同的或相似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5.
任桂婷  高扩昌 《科技信息》2007,(35):181-181,203
翻译是两种语码之间的转换,旨在使目的语读者能准确地领会原作的精神。而在语码转换过程中,文化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分析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对译作的影响来强调文化因素在翻译中的重要性,以此引起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文化因素的重视,从而使译作能够真正传达原作的精神,尽可能与原作能够完全对等。  相似文献   

6.
梁超慧 《科技信息》2008,(5):181-182
本文从读者和文化传播两个方面来讨论文学翻译的最终目的是在读者能够接受的基础之上最大限度地介绍和传播文化.针对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因素和文化差异现象作何处理,在翻译界,产生了异化和归化两种翻译理论,经过对两种理论的研究对比,结合翻译实践得出在具体文学翻译中走异化和归化相互结合的道路更有利于读者理解作品和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文化认同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汉语旅游资料英译的主要目的是吸引国外游客而不是传播中华文化.因此,在将汉语旅游资料译成英语时,采用归化翻译或以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往往能更有效地使目的语读者对源语文化产生认同感,提高翻译质量,这就是汉语旅游资料英译的归化理据.  相似文献   

8.
唐诗中的典故赋予唐诗一定的文化意蕴,但也加大了唐诗翻译的难度。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来看,许渊冲在唐诗典故翻译中运用了文化转基因的手法。译者借用目的语优质文化基因恰当地传递了源语文本典故的文化涵义,从而将诗中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充分地展现给目的语读者。  相似文献   

9.
预设,是一种潜在的已知信息,或是交际双方共同认可的背景知识。语用预设和翻译关系密切,对原文预设的处理直接影响到翻译的质量。从翻译的角度来看,考虑预设的复杂性,能够准确把握源语的前提信息,透彻理解原文,从而依据具体的情况对源语预设信息进行处理。以几种不同的语用预设为例,对科技英语英汉互译中语用预设的不同处理进行简要分析,对预设思维的性质和语言特征及其转换形态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归化与异化是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前者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后者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归化与异化问题是中国翻译界激烈争论已久的问题。但是在具体翻译实践中,有利于目的语读者理解文化差异是决定翻译策略选择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兼用两种翻译策略,实现让读者理解文化差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有限理性理论长期以来运用于经济领域的研究,语用预设的研究也主要限于语用学领域内。本文运用有限理性理论对文化预设进行研究,揭示文化预设的效果也具有不确定性和有限性,文化预设的运用也只能是最大限度地追求文化预设的效果,而不是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结合教师语言的语用功能及语用预设的特征,论述语用预设在教师话语中的恰当运用有助于帮助学习者习得知识和建构文化背景,教师话语要把握好预设的特征,进行有目的,故意的,而且要以理解为基础的共享预设。  相似文献   

13.
情景喜剧因为其诙谐幽默的言语而广受人们的喜爱.本文运用语用预设理论,对《生活大爆炸》中的语料进行分析.根据语用预设的主观性、隐蔽性、合适性、单向性和共知性的特点,从巧置预设、曲解预设、取消预设、误解预设和更换预设等语用预设策略来解释《生活大爆炸》言语幽默产生的语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新闻报道从来就不是绝对客观公正的。美国新闻语篇亦如此,其实际的新闻操作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文章以语用预设理论为切入点,从信念预设、观点预设和事实预设三个方面剖析了美国新闻语篇字里行间所隐含的主观倾向性,旨在揭示美国主流媒体操控社会舆论的"说客"本质。  相似文献   

15.
CUBA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结合CUBA现状,探讨CUBA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科学观念是CUBA可持续发展的导向;自身良性循环的造血机制是CUBA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才培养是CUBA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任务;文化建设是CUBA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球队竞技水平的高低是CUBA可持续发展的硬标准.  相似文献   

16.
第一位探讨预设问题的是德国哲学家和数学家弗雷格,此后,预设一直是语用学领域中比较热门的话题。要深入了解预设,有必要从哲学、逻辑学的角度来区分预设、蕴涵、断言这三个既相互联系又各不相同的概念。利用预设或进行预设分析能够推断言外之意、进行有力的反驳、进行技巧性的交谈以及创造言语幽默效果。  相似文献   

17.
语用预设策略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用预设是指那些对语境敏感的,与说话人(有时包括说话对象)的信念、态度、意图有关的前提关系。语用预设在言语交际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文着重探讨汉语言语交际中的语用预设策略。语用预设策略的运用可以从五个方面着手:一、巧置预设;二、误置预设;三、强加预设;四、更换预设;五、接用预设。  相似文献   

18.
语用预设是广告英语中一种经常使用且行之有效的手法。本文试就该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先介绍其基本概念,再对语用预设进行分类,而后着重讨论了语用预设增强广告语言效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Presupposition     
宿桂艳 《科技信息》2009,(16):119-120,123
Presupposi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topic in the studies of linguistics. Generally speaking, presupposi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main types: semantic presupposition and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This paper tries to give a general account of them and their respec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to introduce the projection of presupposition from the aspect of semantics and that ofpragmatics. At last the author gets to the conclus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mantic presupposition and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is complementary rather than contradictive.  相似文献   

20.
预设是逻辑和语言都很关注的问题,它是一个语句预先假定的内容。预设逻辑是三值逻辑。预设可分两大类:存在性预设和事实性预设。预设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预设的主要作用是它可以作为推理的依据。对含有预设的复杂问语,要慎重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