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5·12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面对这场灾难,世界各地的人们都纷纷行动起来,以自己的力量和关怀方式为灾区的家园重建而努力。灾难固然不幸,但若不反思灾难,则是更为不幸,也是对逝者的不敬。故本刊特约中国伦理学界的几位学者就"5·12汶川:慈善救助与慈善伦理"这一话题展开探讨,以告慰大地震灾难中逝者的在天之灵,以宽慰情系灾区、身在灾区的人们,以期盼我们的家园平安、和谐、美好。  相似文献   

2.
5·12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面对这场灾难,世界各地的人们都纷纷行动起来,以自己的力量和关怀方式为灾区的家园重建而努力。灾难固然不幸,但若不反思灾难,则是更为不幸,也是对逝者的不敬。故本刊特约中国伦理学界的几位学者就"5·12汶川:慈善救助与慈善伦理"这一话题展开探讨,以告慰大地震灾难中逝者的在天之灵,以宽慰情系灾区、身在灾区的人们,以期盼我们的家园平安、和谐、美好。  相似文献   

3.
5·12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面对这场灾难,世界各地的人们都纷纷行动起来,以自己的力量和关怀方式为灾区的家园重建而努力。灾难固然不幸,但若不反思灾难,则是更为不幸,也是对逝者的不敬。故本刊特约中国伦理学界的几位学者就"5·12汶川:慈善救助与慈善伦理"这一话题展开探讨,以告慰大地震灾难中逝者的在天之灵,以宽慰情系灾区、身在灾区的人们,以期盼我们的家园平安、和谐、美好。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5·12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这场大地震在一瞬间搅乱了中国人民的正常生活,它使我们的心脏随之剧烈跳动,更使我们的热血也随之猛然喷涌。面对这场灾难,世界各地的人们都纷纷行动起来,以自己的力量和关怀方式为灾区的家因重建而努力。  相似文献   

5.
2013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的伤痛过去了五年.5月10日,如新公司相关人员对当年的重灾区四川什邡市进行了回访和纪念.当年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发生后,如新不仅及时捐款捐物帮助救灾,随后还启动了5·12小额信贷基金项目帮助灾区重建.在什邡市,如新公司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看到了5·12小额信贷基金项目受益人们的生活现状,也感受到了如新"善的力量"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6.
以5·12汶川大地震为契机,反思了科学主义的不足,梳理了相关地震的民间知识与民间智慧,分析了遗落这些知识与智慧的原因,并预见了潜在的文化灾难。  相似文献   

7.
“5.12”特大地震给美丽的川西平原造成了惨重的破坏,夺去了数以万计的鲜活的生命,给四川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大地震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满目疮痍、残垣断壁的“凄凉”汶川,还有那无数的孤儿、孤残和孤老。在灾后的重建中,全国各地的人们向四川人民伸出了温暖的双手,积极向灾区人民捐款、捐物,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甚至还有许多有爱心的人要领养四川的孤儿。  相似文献   

8.
汶川大地震后,我国的慈善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当然也暴露出慈善事业的诸多问题。该文以慈善组织为切入点观察慈善事业的发展问题,同时介绍和借鉴其他成熟慈善组织的运作经验和慈善理念,如美国的纳税"劝捐"和香港的"小政府,大社会"都极富借鉴意义。并根据该文已分析的慈善事业中有关慈善组织的问题,尝试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建议和指明适合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地震肆虐后,生灵涂炭,百废待兴。这一刻我们都是四川人,我们与灾区亲人在一起!汶川,我们来了,让千万双爱的手掌托起你灾难的身躯,让我们携起手来,铸成抗灾的众志成城,共同面对震魔的威胁与伤害。愿逝者安息,生者安居!汶川,请相信有13亿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注满爱心的双手共同抚慰,今日瓦砾成堆的废墟上一定会诞生出美丽的家园!  相似文献   

10.
慈善是由社会组织、个人自愿向社会中遇到灾难、困难的人们,无偿地实施救助的一种高尚无私的奉献行为.湘西南洪江古商城慈善组织机构庞大,经费充裕,慈善活动频繁,慈善事业发达.古商城的慈善思想是以人性为基础的社会救助思想.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慈善需求日益凸显,慈善能力日益增强,但公民慈善意识仍然有待培育。本文从伦理的角度反思中国慈善精神滞后的内在因素。"爱有差等"的宗族伦理、宗法血缘的财富伦理、儒表法里的政治伦理、社会信用的缺失是构建中国慈善精神的文化思想障碍,需予以破除。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对人类文明来说,很少有灾难会像大地震那样具有如此强大的破坏力。面对5·12汶川地震,我们能为抗震救灾做些什么?本期本栏目发表了3位科技工作者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孩子,想哭就哭出来吧。”我拉住他的小手,心里在默默流泪。突如其来的5.12汶川大地震残忍地夺走了亲人,毁坏了家园。很多幸存者想到这些,都痛心不已,难以自拔,而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又从这场灾难中获取了什么信息?  相似文献   

14.
2009年5月12日,距离四川汶川大地震整整一年。在这一天,中国人民纷纷以不同的形式祭奠在去年大地震中去世的同胞,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民众,都再次向在那场沉重灾难中离我们而去的兄弟姐妹表达了自己沉痛的哀思,也向那些经历生死磨难的幸存者献上了深深的祝福,祝福他们在新的人生路上一路走好。  相似文献   

15.
抗震救灾中的10大科学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恢复灾区通讯、勘察和评估震区灾情、打通运输通道、搜救遇难者生命、拆除灾区危房、医治灾民心理创伤、监控灾情发展和余震、运送救灾物质和伤员等工作中,许多科学技术成果及其相应的高科技产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介绍了在汶川大地震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海事卫星电话、卫星遥感与卫星导航设备、生命探测仪、野战医院、搜救犬、遥感技术和航空遥感飞机、直升机、搜救工具、爆破技术、心理危机干预等10项科学技术及其相应的产品,并简要评估了其在抗震救灾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造成的伤害令世人震惊和悲痛,灾难讯息传遍全球,刺痛着每个人的心。温家宝总理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令人钦佩和感动。人民军队的快速集结和有效救助,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一举一动,让世人为之惊叹!  相似文献   

17.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地震震中位于玉树县县城附近.截至4月19日上午,玉树地震已经造成了1700余人死亡.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余悸未消,玉树地震又在人们心头蒙上阴影.  相似文献   

18.
在“5.12”地震后1个月左右时间里。对非灾区(北京、福建和湖南共542人)、灾区(四川和甘肃共1720人)居民进行了有计划的大规模调查,探索并检验“5.12”汶川大地震是否产生了“心理台风眼”效应。结果发现,非灾区、轻度灾区、中度灾区和重度灾区居民对灾区居民恢复到灾前生活水平所需时间和每户受灾家庭所需资金的估计存在显著差异;非灾区居民比灾区居民认为恢复到灾前生活水平所需时间更长。有悖于一般常识以及所谓公共风险事件的涟漪效应,汶川大地震产生了“心理台风眼”效应。非灾区居民对灾情严重程度的担忧反而高于灾区居民。加深对“心理台风眼”效应的理解.对突发公共事件下各级部门的政策制定和公共管理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鑫方 《世界知识》2008,(11):13-13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8级地震。举世揪心。 14日,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的温家宝总理视察灾情时偶遇一支外国慈善救助队——美国心连心国际组织(Heart to Heart Internalit,hal)。当时,震区道路阻断。震情不明一这13位美国友人何以如此迅速进入北川灾区?心连心国际组织又是怎样一个团体呢?  相似文献   

20.
"孩子,想哭就哭出来吧."我拉住他的小手,心里在默默流泪. 突如其来的5.12汶川大地震残忍地夺走了亲人,毁坏了家园.很多幸存者想到这些,都痛心不已,难以自拔,而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又从这场灾难中获取了什么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