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这是一个全球化竞争的时代,这同样是一个变革迭起的时代,创新推动变革,变革促进创新,面对挑战与机遇,企业如何运用好电子商务创新制胜,驾驭好21世纪商业竞争大海中的航船,将成为当前所有管理者不得不认真审查并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科技工作者以浩瀚的宇宙为探究对象,以丰富人类知识、增加人类能力为人生意义.这种诗意人生,充满新奇、挑战与快乐.创新源于深刻的思索.人类思想史经历了神的时代、先知的时代、英雄的时代,步入共同探索的时代,科技工作者当以大师的方式思考.所谓大师,是人类科学智慧的人格化称谓.科学的终极价值是人文价值,科技工作者以独具魅力的方式实现这种价值.超然物外,情系苍生.  相似文献   

3.
《广东科技》2016,(3):37-38
广东司南物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力: “上世纪90年代末,微软公司的PC市场份额超过98%,稳坐行业头把交椅,但是谷歌公司却在互联网时代异军突起成为行业大鳄.在大家都认为google无法超越的时候,苹果、Facebook等公司脱颖而出并超越前者,这就是互联网的魅力.我认为,在全民消费的物联网时代,更是充满了无限商机,会涌现出更多创新的商业模式和智能产品,这就一定会吸引众多企业投身物联网行业,也一定会锻造出物联网企业新秀并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4.
当危机来临之时,如何冷静分析形势,权衡各方利益格局,从而在复杂的利益与情感的博弈中做出最正确的决断,这是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每一位企业管理者都必须培养的关键管理力  相似文献   

5.
<正>大企业加入,一个财富时代到来!食品行业是传统的,又是朝阳的,因为这个行业从来不缺乏创新,总是不断有新产品和新企业出现,充满活力,充满机会。近日,世界第四、中国第一的食品饮料企业——娃哈哈推出的新型高原方便食品"杏仁青稞粥"火热上市,还没等到我尝出什么味道,食品行业和媒体已经是一片掌声,其关注点和赞赏点集  相似文献   

6.
企业领导应有的八种能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宇  田野 《科技资讯》2006,(17):225-225
从传统的管理视角看,企业领导需具有组织、领导、协调、沟通和控制等能力。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多元化需求的市场愈发变得硝烟弥漫,在这充满竞争的时代,企业领导究竟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才能在未来竞争中获胜?我认为企业领导,应具备的有别于传统要求的八种能力,才能不断增强自身的领导能力和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7.
这是百年汽车历史与中国创造的有机融合。二十载风雨兼程,吉利几代车驰骋天下路,创造世界品牌;畅享未来,让世界充满吉利智能时代已经到来,出行革命正在发生。汽车不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成为了拥有全新科技生活的载体。吉利是国内最大的民营汽车制造企业,奏响了汽车产业智能化发展新乐章,引领智能出行新体验。吉利纯电动汽车"未来工厂"是在"追求满足客户极致体验"的战略下.  相似文献   

8.
纪晓安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4):90-90,100
新形势下,面临知识经济时代,充满机遇和挑战,作为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青少年图书馆如何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时代发展,改革创新,不断发展壮大,发挥出更强更大的社会作用和更高更好的社会效益,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现,是摆在每一个图书馆工作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近日,德州仪器(TI)DSP系统产品部全球副总裁Niels Anderskouv在访问北京期间表示,对中国来说,这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视频、无线基础设施、医疗、绿色科技将在中国成为具有极大潜力的DSP应用市场.其中,视频安全领域在中国已开始加快增速.  相似文献   

10.
2l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是竞争的时代,是人本管理的时代.知识经济的竞争,主要是高科技之间的竞争,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主要由高素质的人才所支撑,很显然,一个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发挥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拥有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如何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和使用.也就是说,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关键是人才.人才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组织形成核心竞争能力的第一资源,人才资源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战略性资源.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作为一个市场组织,如何取得竞争优势?如何维持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1.
实时分布式系统的时间同步化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时分布式系统必须建立统一的时间服务系统或时间服务器,以实现系统的时间统一。从时间同步着手,分析了时间同步技术——网络时间协议(NTP)和直接连接时间技术,比较了几种分布式系统的时间同步化策略。针对工程实际,参考主仆式及时间服务器的时间同步化策略,提出得到时间校正值的一种算法,并用Socket编程在某电力系统中得到实现,保证了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实时性。  相似文献   

12.
关于时间是什么?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对“绝对时间”给出了一个描述,爱因斯坦没有给“相对论时间”下过定义,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时间定义。无论是牛顿的时间还是爱因斯坦的时间都需要用他们建立的整个理论体系去理解时间的含义,这样的结果导致普通人理解物理时间概念的困难.本文试图给时间下一个操作定义,以弥补关于时间概念在认识论上的不足。并用相关实验说明定义的正确性,最后用新的时间定义重新分析了相对论运动时钟变慢的物理原因。  相似文献   

13.
实时数据库是实时系统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系统软件 ,时间相关特性决定了系统能否满足实时应用需求 文中通过对实时数据库时序一致性的讨论 ,说明了实时数据库绝对时序一致性和相对时序一致性的概念和定义 并提出了在实时数据库系统开发中用优先级解决绝对时序一致性和用数据视图解决相对时序一致性的方法 通过解决系统的时序一致性 ,保证了实时数据库满足应用的实时数据一致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揭示列车在路港交接场等待时间的规律,运用排队论理论,从列车到达路港交接场的时间间隔和列车在交接场的服务时间等因素出发,研究了不同排队模型对列车在交接场等待时间的影响,得出了各种模型下列车等待时间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列车到达交接场的间隔时间和在交接场的服务时间都具有规律性,可以最大程度地缩短列车在交接场的等待时间,从而为港口合理安捧泊位、及时组织装卸作业和有效管理交接场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淮河上游大坡岭子流域(简称大坡岭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研究区域1965—2009年间的26场单峰洪水,计算流域平均滞时。以1985年为界,比较土地利用变化前后流域平均滞时的变化,并计算不同降雨量级的流域平均滞时,分析滞时与径流深和洪峰流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流域平均滞时变化很大;除了降雨形心到洪峰流量的时间TLPC在土地利用变化之后减少外(从9.98 h减少为5.26 h),另外3种滞时,降雨形心到流量过程线形心的时间TLC、降雨开始到洪峰流量的时间TLP和最大降雨强度到洪峰流量的时间TLPP均增大(分别从21.32 h、34.64 h、10.00 h增加到26.77 h、35.08 h、11.50 h)。大坡岭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前后以及整个时期4种滞时和降雨量级存在一定联系,与径流深及洪峰流量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对基本工作流网进行了时间属性的扩展,定义了一个可以模拟业务过程多粒度时间约束的工作流模型:多粒度时间约束工作流网,可以很好地模拟与业务过程相关的多粒度时间约束,包括任务的相对就绪时间约束、任务的相对执行时间约束、任务的执行持续时间约束以及任务之间的时间约束,并且给出了这些多粒度时间约束的一致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首先给大滞后系统加入滞后时间削弱器,将大滞后的对象演变成小滞后的对象,然后基于模糊控制原理、极小值原理和PID控制理论,设计一种最优模糊PID控制器对小滞后对象进行自适应控制.仿真结果表明,加入滞后时间削弱器能使大滞后系统更容易控制;最优模糊PID控制器比模糊PID控制器具有更好的抗干扰性和鲁棒性,且系统响应的上升时间和调节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8.
为了简化模型和研究的需要,在大部分作业车间调度研究中,加工时间是主要考虑对象,但是统计表明非加工过程时间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占比超过90%。车间生产过程的调整时间、运输时间和故障时间等辅助时间在调度中有着重要作用,时间因素的忽略导致很多调度结果不能在实践中得到良好的应用。针对这个问题,根据作业车间生产实际过程,从调度的应用出发,综合分析了运输时间、调整时间、等待时间、故障时间、加工时间等多种作业车间时间,研究了多种辅助时间条件下的作业车间调度问题,建立其调度模型并设计了改进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最后验证和比较了作业车间经典调度用例,结果显示,考虑时间因素对作业车间调度优化性有较好的改进。  相似文献   

19.
以赶集这种代表地方性时间的乡村社会活动作为分析对象和立论基础,认为社会文化与生活建构着不同的时间框架,当我们在讨论时间指涉性和规定性的同时,还应该关注人们如何成为时间主体,通过最为切近的日常生活体验与社会交往,逐渐皈向某种时间。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在空间、身体实践等文化要素的合谋下加固了对于某种时间的切身感受,并不断将时间再现于自己的实际生活。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揭示富营养湖泊恢复时间和负荷削减强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以典型湖泊为理论分析对象, 基于经典磷循环模型, 通过数值模拟, 计算得到不同负荷削减强度下的湖泊恢复时间, 即不同负荷下, 湖泊从初始富营养状态, P浓度逐渐降低回到清水稳态所需要的时间。通过计算不同参数取值下湖泊恢复时间的变化, 探究湖泊不同方面的特征对湖泊恢复时间的影响及可能的管理契机, 得到如下结果。1) 湖泊由浊水稳态向清水稳态的恢复时间和负荷削减强度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若将外源负荷强度控制在略低于“浊水–清水”转换阈值, 则恢复时间在40年以上, 若加大削减强度, 则可缩短恢复时间; 但随着削减强度的持续增加, 其边际效应将逐渐减弱。2) 湖泊形态和状态会对恢复时间产生明显的影响。在同样的负荷削减强度下, 寒冷地区较深的湖泊恢复时间更短; 沉积物释放较快的湖泊恢复时间更长; 水力停留时间短的湖泊恢复时间也更短。因此, 从理论上讲, 通过生态修复工程措施来降低沉积物P的释放或改善水动力条件, 能够缩短富营养湖泊的恢复时间; 湖泊状态的改善还可降低“浊水–清水”稳态转换阈值, 进而降低治理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