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研究哈尔滨市不同室内空气中多溴联苯醚(PBDEs)的污染,于2011年冬季采集了哈尔滨市12个不同类型的室内空气样品,通过索氏萃取的方式对空气中的PBDEs进行提取,采用GC/MS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Σ12PBDEs的平均质量浓度为5.33 pg/m3,其中BDE-47是主要的污染物,其平均质量浓度为2.83 pg/m3,其次是BDE-28(1.85 pg/m3).不同类型的室内空气比较发现,实验室空气中PBDEs的质量浓度最高,家庭空气中PBDEs的质量浓度最低.主成分分析表明,哈尔滨室内空气中PBDEs的来源主要是商用五溴和商用八溴.通过计算空气吸入的PBDEs的暴露分析表明,婴儿的PBDEs暴露量最高,说明婴儿受PBDEs的潜在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2.
贵屿表层土壤中多溴联苯醚的水平与儿童健康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广东省贵屿镇采集了12个地点的表层土壤样品, 测定了其中14种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PBDEs)同系物的含量. 结果表明: 该地区已受到了PBDEs 的污染, PBDEs 浓度在76.5~13 354.0 ng/g干重之间, 远高于国内外其他地区. BDE209 为最主要的同系物, 其次为BDE47, BDE99 和BDE183, 说明该地区污染主要源于十溴工业品, 其次为五溴和八溴工业品. 通过总日摄入量和日吸收量来评估儿童通过土壤暴露PBDEs 的量, 并采用非致癌危险商数(hazard quotient, HQ)对其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估. 结果表明: 通过皮肤接触和口服暴露的PBDEs 的平均日摄入量分别为31.1~5 430.0 和7.7~1 335.0 ng,皮肤接触摄入是其暴露人体的主要途径; 若考虑到吸收率, 则平均日摄入量降到0.3~54.3 和1.3~184.0 ng, 口服摄入是其主要暴露途径. 在两种情况下, HQ 值均小于1, 表明土壤中的PBDEs 并不会给当地儿童带来显著的非致癌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3.
利用中流量大气采样器采集了校园7个有代表性的室内空气样品,利用GC-ECD和GC/MS测定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PBDEs)的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在所测样品中,共发现14种PBDEs同类物,其中BDE-17、BDE-28、BDE-47、BDE-99、BDE-100、BDE-153、BDE-190的检出率为100%.∑_(14) PBDEs的质量浓度为78.1~414.0pg/m~3,平均质量浓度为266.6pg/m~3,质量浓度最高的同类物是BDE-100.所测室内空气样品中的PBDEs主要以五溴联苯醚污染物为主,其次为八溴联苯醚污染物.不同类型室内空气中PBDEs浓度差异较大,电器数量、家具数量、装修年份是产生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多溴联苯醚(PBDEs)作为一种新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生物体存在甲状腺毒性、神经系统毒性、生殖发育毒性和潜在的致癌性等。通过文献资料查阅等方法,归纳总结了PBDEs在我国生物体及人体中的污染现状,提出今后对PBDEs污染研究需加强的方面: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PBDEs分析检测方法;增加内陆生物体中的PBDEs研究;增加PBDEs在生物体不同组织中的残留水平和分布特征的研究;加大生物体中PBDEs源解析研究等。  相似文献   

5.
多溴联苯醚(PBDEs)作为一种新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生物体存在甲状腺毒性、神经系统毒性、生殖发育毒性和潜在的致癌性等。通过文献资料查阅等方法,归纳总结了PBDEs在我国生物体及人体中的污染现状,提出今后对PBDEs污染研究需加强的方面: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PBDEs分析检测方法;增加内陆生物体中的PBDEs研究;增加PBDEs在生物体不同组织中的残留水平和分布特征的研究;加大生物体中PBDEs源解析研究等。  相似文献   

6.
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PBDEs)作为阻燃剂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活环境中,因其存在污染问题成为当前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一大热点.通过分析近年来多溴联苯醚在生物体中的分布情况和甲状腺毒性、神经系统毒性、肝脏毒性、生殖发育毒性、免疫毒性等效应,阐述了多溴联苯醚的毒性机理.目的是为多溴联苯醚对生物体造成的影响提供切实可靠的理论支持,引起人们对此类阻燃剂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7.
在B3LYP/6-31G*水平上,运用Gaussian 03对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PBDEs)分子进行结构优化.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对PBDEs的生物富集系数(bioconcentration factor,BCF)与分子结构参数进行关联.结果表明:BCF结合苯环上溴原子的取代个数(NBr)可以较好地表达PBDEs的理化性质与其分子结构间的定量关系;log(BCF-NBr)优化后模型的相关系数R2Y(cum)为0.980,累积交叉有效性判别系数Q2cum为0.921,该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和良好预测能力;分子总能量ET和电子运动空间广度Re对PBDEs的BCF有着重要制约作用;具有较低ET、较大Re的PBDEs呈现出较低的BCF.  相似文献   

8.
对天津入海河流沉积物中多溴联苯醚(PBDEs)进行调查研究,以了解其中PBDEs的污染水平与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各入海河流沉积物中Σ(PBDEs)的含量为6.18~42.79,ng/g(相对于干质量),平均含量为14.72,ng/g(相对于干质量),其中十溴联苯醚BDE-209为主要同系物,占Σ(PBDEs)的比例大于94%,;污染主要来自附近工业废水排放;与世界其他地区沉积物中PBDEs含量相比,该地区PBDEs属于低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表层土壤中PBDEs空间分布特征及蓄积量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深圳30年快速城市化过程引发的土壤有机污染现状, 同时调查城市化过程有机污染历史累积情况,在深圳市收集了 110 个表层土壤样品, 分析了深圳市土壤多溴联苯醚(PBDEs) 的空间分布特征, 并对其表层土壤PBDEs 蓄积总量进行 了估算。结果表明,深圳市土壤 中6 12 PBDEs 及 BDE209 的含量水平范围分别为 1.1 ~ 85.8 ng/g (dw) 和1. 2 ~1931ng/g(dw)。PBDEs 总含量在不同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上表现为工业用地 > 居住用地> 商业用地 > 城市公园> 郊野公园的分布规律。深圳市土壤中PBDEs 含量整体表现出从西部的南山区和宝安区向东南方向的龙岗区和盐田区递减的趋势, 且 PBDEs 含量水平与各行政区的城市化水平呈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 r = 0. 98, p < 0. 01) , 表明城市化水平是影响深圳市土壤 PBDEs 污染程度的主要因素。采用基于行政区单元和基于土地利用类型两种估算方法对深圳市表层土壤 PBDEs 蓄积量进行估算的差异较大, 研究认为基于土地利用类型所估算出的数值更为准确, 以此估算出深圳市表层土壤中6 12 PBDEs 和 BDE209 蓄积量分别为1.51t和15.9t。  相似文献   

10.
以保定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了夏、冬两季污水处理厂内各个构筑物中的污水及生物反应池中的污泥样本,通过萃取、净化和浓缩后,利用GC和GC-MS检测出10种多溴联苯醚(PBDEs),通过对水、泥以及夏、冬两季各构筑物中PBDEs含量比较,探讨了PBDEs的分布、迁移转化规律及去除PBDEs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夏季污水中(进水-出水)PBDEs的质量浓度为43.2~315.8 ng/L,生物反应池中的污泥样品质量分数为2 361.1~3 186.0 ng/g;冬季污水中(进水-出水)PBDEs的质量浓度为108.1~403.5 ng/L,生物反应池中的污泥样品质量分数为2 247.8~2 782.7 ng/g.2)初沉池(夏季53.55%,冬季38.19%)和生物反应池(夏季51.13%,冬季36.61%)中PBDEs的去除效率最高;夏季(86.30%)比冬季(73.22%)污水中的PBDEs去除效率略高.3)构筑物中BDE-209是主导同类物,BDE-100和BDE-99则是仅次于BDE-209的另外2种主要同类物.该研究结果为监控和评估污水处理厂的PBDEs及其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GC-MS/MS技术对45个白洋淀表层沉积物(0~5 cm)样品中的三类(多溴联苯、 多溴联苯醚和多氯联苯)多卤代芳烃(PHAHs)进行分析。实验发现多氯联苯(PCBs)是优势污染物(20.57 ng·g-1 ·dw),PCB28,52, 66, 138, 156和170是被检出的主要同族体;多溴联苯(PBBs)和多溴联苯醚(PBDEs)在沉积物中的检出浓度相对较低(0.47 ng·g-1 ·dw和1.78 ng·g-1 ·dw),PBDE28和PBDE 47是最具支配地位的PBDE同族体,分别占PBDEs总量的16 %和21 %。实验结果与国内外最近的文献报道值相比较,显示这三类PHAHs在沉积物中的浓度处于低污染水平,引起的潜在风险也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2.
利用划痕染料示踪标记(SLDT)方法,检测了多溴联苯醚(PBDEs)对人肝正常细胞(HL-7702)与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JIC)的影响.结果表明,PBDE-47与PBDE-209均显著抑制HL-7702细胞的GJIC(10~50μmol.L-1),随着剂量的升高,抑制作用随之增强.在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中,PBDE-47在3.75~50μmol.L-1范围内对GJIC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PBDE-209在15~50μmol.L-1范围内对GJIC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两种细胞中,PBDE-47的抑制作用大于PBDE-209.停止染毒后,细胞GJIC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实验表明PBDEs可抑制细胞间隙连接通讯,为进一步研究PBDEs的毒性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电子电气产品中溴化阻燃剂多溴联苯(PBBs)、多溴联苯醚(PBDEs)的快速方法。样品经粉碎、超声萃取,用SCAN和SIM扫描,利用保留时间定性,质谱特征离子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多溴联苯混标和多溴联苯醚混标的检出限、回收率和重复性都较好,方法检出限2 mg/kg,PBBs和PBDEs的回收率范围为80%~96%。本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准确可靠等特点,符合对电子电气产品中塑料原料及部件中溴化阻燃剂的分析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14.
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PBDEs的相对保留时间(RRT)进行了QSPR研究.所建的BP人工神经网对PBDEs的RRT预测准确度非常高,网络训练误差几乎为0,网络回判MSE误差为0.003 9,明显低于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独立检测集MSE误差为0.000 4,也很低,说明BP人工神经网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此方法得到的模型预测能力要优于逐步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5.
采集武汉郊区9只喜鹊,分析喜鹊肌肉中的卤代有机污染物,如滴滴涕、多氯联苯、多溴联苯醚、十溴二苯乙烷、得克隆及六溴环十二烷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DDTs、PCBs、PBDEs、DBDPE、DPs和HBCDs的脂肪归一化浓度范围分别为610~15 000 ng/g、25~500 ng/g、12~2 900 ng/g、0.18~820 ng/g、1.7~15 ng/g和nd(低于检测限)~14 ng/g.DDTs仍是主要的污染物,占总卤代有机污染物的90%以上;其次为PCB和PBDEs.这一结果表明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等这些传统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仍是采样区域的主要污染物.但新型污染物如DBDPE的污染也应引起重视.PCBs主要以高氯代单体为主,显示其污染源主要来自高氯代PCB工业品.PBDE存在两种明显不同的组成模式,可能与鸟采食区域和食物来源有关.DPs显示出一定的反式富集特征,这与水鸟的顺式富集特点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6.
多溴联苯醚的环境行为及其生态毒理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多溴联苯醚(PBDEs)是一类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全球性有机污染物。近年来由于其持久性、毒性和潜在的生物蓄积性而备受关注;且在环境中的浓度快速增长,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日益引起各国科学家的关注;已成为当前环境科学的一大热点。对最近几年来环境中PBDEs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对多溴联苯醚的理化性质、环境暴露及途径、环境中的降解和生物代谢、生物富集与放大以及生态毒理效应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对目前存在问题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椒江中下游沉积物中多溴联苯醚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椒江中下游采集了1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以研究该区域中多溴联苯醚(PBDEs )的含量、分布及其来源.研究结果表明,椒江中下游是PBDEs的高污染区,Σ9 PBDEs(包括BDE28、47、66、99、100、138、153、154、183)浓度范围分别在8.93-45.04 ng/g (干重),平均浓度分别为22.31 ng/g ,是目前世界上已报道沉积物中含量最高的区域之一.此外,在所有被分析的样品中BDE209都是最主要的同系物,表明十溴联苯醚已进入环境并成为污染水平最高的一类PBDEs .  相似文献   

18.
利用氮氧稳定自由基活性聚合所得的不同分子量分布的聚苯乙烯为样品,研究了凝胶渗透色谱(GPC)示差折光检测器灵敏度和进样量变化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检测器灵敏度和进样量的增加,样品的信号均逐渐增强.检测器灵敏度和进样量的变化对于宽分子量分布样品的影响要比对窄分子量分布样品的影响明显.根据结果分析,在测试过程中一般应选择灵敏度为16或32,20~50μL的进样量.  相似文献   

19.
运用Gaussian 03W对209种多溴联苯醚(PBDEs)在B3LYP/6-31G*水平上进行结构优化.应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PBDEs的相对色谱保留时间(RRT)与分子结构参数的定量结构与活性关系(QSAR)模型,并对83种未知的PBDEs的RRT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的累计交叉有效判别系数Q2cum为0.931,拟合相关系数平方R2Y(cum)为0.960,预测值与实验值的残差范围为-0.083~0.168,模型具有较强的预测性;分子总能量、次低占有轨道能量、电子空间广度、最低空轨道能量等量子化学参数对模型的贡献较大,其变量投影性指标值(VIP)分别为1.858,1.741,1.719,1.712.  相似文献   

20.
在定义暴露人群和综合考虑各项暴露途径的情况下,利用概率分布暴露模型分别对国内城市中普通人群和职业人群(电子废弃物回收从业人员)对多溴联苯醚(PBDEs)的人体暴露情形进行了模拟和评估。结果显示:职业人群的潜在暴露量为普通人群潜在暴露量的3~5倍,暴露量的分布与现有人体内暴露的实例研究结论取得了较好的一致性。普通人群的PBDEs最高暴露量约为20 000 ng,而2%的职业人群高于此值,极端高值可达60 000 ng。在研究的5种PBDEs同系物中,BDE-209的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