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福州市的城市建设与风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计算分析了福州城市建设对风速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福州城市建设的发展已使市区风速逐渐减小,本文还计算分析了30年一遇的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和风压在福州市区的分布。  相似文献   

2.
福州盆地南北港冲淤规律与洪涝灾害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福州盆地南北港冲淤规律,近年来北港洪水分流量呈上升趋势,洪峰对北港的压力加大,文中还对福州城防洪涝灾害的措施等方面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城市地貌在武夷山市城镇建设与防洪减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夷山市为福建省多暴雨洪涝地区之一,城镇经常遭受洪涝灾害的袭击,往往造成巨大损失,城镇洪涝的发生同城镇地貌环境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本言语分析探讨武夷山市城镇地貌与城镇洪灾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城镇建设中合理利用地貌,搞好防洪减灾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福建暴雨洪涝灾害时空格局与减灾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福建省灾害性气象年鉴和气候影响评价资料,采用洪涝灾害致灾因子(Zy)灾情(年均灾次)指标,应用Mapinfo7.0技术,编制福建洪涝灾害时空分布图.结果表明:福建洪涝灾害年际变化大,并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内群发性强;空间分布不均,Zy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闽南的漳州沿海,闽中的德化、永春、安溪、南安和闽西北的南平、邵武、武夷山等地,灾情高值区却集中分布在除福州、厦门以外的东部沿海,致灾与成害空间分布不太吻合,体现承灾体易损性和防灾能力对洪涝灾害的影响.针对洪涝灾害时空分布特征,提出福建应该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并重,加强洪泛区风险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洪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陈玲娜 《科技资讯》2006,(33):35-36
智能交通是国际交通发展的大趋势,本文通过对福州市交通现状的分析,提出福州智能交通发展思路,和福州未来智能化交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采用生态足迹的方法计算福州市2006年人均生态足迹供需数量,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福州市2001-2006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过程,阐明了福州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现状.对福州土地生态规划的编制提出建议,以维护福州土地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7.
基于零售业网点(POI)数据,借助区位熵、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等方法,探究了福州市中心城区零售业网点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福州市中心城区零售业呈现出以核心区为中心,中间区为条带,外围区为岛状的“核心-外围”分布形态,集聚热点主要在鼓楼、台江、晋安等区,以及沿道路和河岸地带;(2)福州中心城区零售业网点整体呈现“西北-东南”走向且圈层集聚差异显著,空间上以鼓楼区、台江区等核心区构成4个圈层集聚区,各类零售业网点在3-4圈层集聚水平一致但外层分异明显;(3)各类零售业网点总体以鼓楼区东南部—台江区—晋安区西缘为核心集聚区,因属性不同而呈现热点差异.超级市场零售(5212)、便利店零售(5213)两类零售业网点数量多且空间覆盖面广.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526)数量最少且集聚在城市郊区;(4)福州是典型的河口盆地型城市,地形与河流影响其城市扩张与零售业分布,形成“核心-外围”分布模式.福州市中心城区零售业空间分布格局与人口密度疏密情况基本一致,符合中心地理论的规律.零售业倾向于聚集在交通网络密集的地区,且主要沿着道路分布,显示出高度的空间相邻性.  相似文献   

8.
加快福州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写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党中央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对“三农”的支持与投入作为全党工作的重点之一,福州市在农业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当前福州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已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与农业信息化问题紧密相关。在分析福州农业信息化建设情况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福州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以加快福州农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9.
利用气象资料、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及后向轨迹方法,对2008年~2012年福州市污染日的天气形势及气流来向轨迹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福州污染日的雾霾污染外来影响主要有两个来向,一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二是福建中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地区污染物排放源区是福州的一个主要外来污染源;大陆东岸海岸线到台湾海峡是福州外来雾霾污染物的输送主要通道;污染日出现的主要天气型中高压脊型与变性冷高压底部或后部最易输送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污染物到福州。  相似文献   

10.
江河地质地貌环境条件是影响沿江工程建设发展及其环境特征的重要因素,是决定沿江城市自然环境特色的背景.以闽江下游福州段为例,考察研究了闽江福州段南、北港(支流)的地质地貌环境特征及变化发展趋势;分析研究了沿江各种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与南北港地质作用及地貌环境的相互作用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人类各种工程建设活动促进和强化了北港的冲刷侵蚀作用和南港的淤积堆高作用;并使闽江下游福州段南北港的地质地貌环境朝不稳定方向发展演化且日趋严重.南北港地质地貌环境的不稳定与恶化又反作用于各种人类工程建设活动,如使该河段许多已建和拟建或在建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问题受到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11.
福州城市地貌与城市气候关系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根据近30年的福州城市及其邻县的气候资料。本文分析了福州盆地自然地貌和城市人工地貌对城市气候的影响。文章认为。一方面,福州盆地自然地貌明显地控制着盆地中的风向并使福州城市气温高于盆地外的气温,另一方面,福州城市人工地貌的形成和发展也导致了近年来城市气温逐渐升高以及风速逐渐降低。为了改善城市气候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必须采取措施限制城市规模过分扩大,降低建筑物密度,增加城市绿地,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相似文献   

12.
福州市大学新区暴雨洪水积涝数学模型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福州市大学新区暴雨洪水积涝灾害严重的现状,根据研究区域的水文、气象、排水和水力特征资料,建立了溪源溪流域暴雨洪水积涝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模型能正确反映"圣帕"和"龙王"台风时福州大学新区的淹没情况.在此基础上,将所建模型应用于大学城新区的防洪排涝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13.
福州城市人工地貌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福州城市人工地貌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人工地貌的演化动力,笔者认为在福州盆地中应当促使人工地貌的分布平衡,使跨越福州盆地的人工地貌扩展同福州中心 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4.
在研究荆江洪水与沙市的地貌背景之后,进一步探索了沙市局地地貌与洪灾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洪灾的地貌成因,提出了沙市的防洪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根据地层、文物考古以及~(14)C资料,初步探讨了围绕成都市区的锦江与府河近万年来的变迁与成都市地貌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通过耦合FUTURES城市扩张模拟模型和城市洪涝缓解能力评估模型,综合不同气候变化和城市扩张情景对拉萨市洪涝缓解能力的历史及未来变化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发现:1)2000—2015年,拉萨市各区洪涝缓解能力平均降低了5.34%.其中城关区和堆龙德庆区分别降低了4.63%和8.55%,仅达孜区的缓解能力提高了1.13%.2)城关区未来洪涝缓解能力在RCP4.5和RCP8.5情景下分别平均降低了15.01%和29.52%,堆龙德庆区则分别降低了16.16%和31.95%.3)城关区和堆龙德庆区的新增城镇用地造成其缓解能力比原自然地表降低50%以上,在城市扩张中采取保护水体措施,能够有效减少缓解能力的退化.4)未来城市扩张造成拉萨市未来洪涝缓解能力的大幅降低,而气候变化进一步扩大了其退化程度.因此,拉萨市在未来应该遏制城市建设向水体、草地扩张的趋势,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并且应当加强城市内部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适度提高防洪排水设施标准,以应对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的极端降水事件.   相似文献   

17.
福州市某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成因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福州市某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CP—MS测定福州市某区土壤重金属含量,运用主成分分析对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土壤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几乎全部超过福建土壤背景值,表明该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受到了人为源输入的影响,且城市某区土壤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近郊土壤.该区土壤中不同重金属的成因存在差异,其中第1主成分中Pb、Zn、Cu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Cr、Cd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第2主成分中Co、Ni属于自然源;第3主成分中Mn和As则主要来源于生活区的燃煤.  相似文献   

18.
乌鲁木齐二氧化硫污染成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乌鲁木齐二氧化硫污染进行分析,得到乌鲁木齐市二氧化硫的城市中心区〉居民区、游憩区和文教区〉新市区的分布规律,乌鲁木齐特殊的地形地貌、气象气候条件和区域环境对二氧化硫污染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根据乌鲁木齐自身特殊的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地貌环境的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城市地貌环境具有两大地域系统和三类地貌单元。由于城市中人类活动产生的反馈效应日益强化,城市地貌环境具有明显的脆弱性,表现为:环境变异敏感度高,环境的持续利用性降低和环境对灾变的承受弹性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