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史与后人文主义--析皮克林的后人文主义科学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当代美国科学知识社会学家安德鲁·皮克林(Andrew Pickering)的科学史观.指出他欲建立独立于科学家的解释方式的"历史解释",以超越传统的逻辑实证(经验)主义的科学史观;摆脱爱丁堡学派的"利益模式"在实践上的困境,以"后人文主义"(posthumanism)的观点来看待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文化的多样性、异质性来理解实验室中的科学文化.这些新观念对沟通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对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沟通与融合带来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黄文熙 《科技信息》2009,(28):33-34
中原传统文化在当下的传承篓程中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为充当商业附庸的角色导致其合理开发的力度遭到削弱。为确保中原传统文化在当下的顺利传承亟待建立科学长效的保护开发机制,即通过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模式,全方位保护中原传统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开发中原传统文化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发中原传统文化资源,构建起科学长效的中原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相似文献   

3.
建国初“两条腿走路”办学方针的渊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建立后,实施“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穷国办大教育的困境,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两条腿走路”办学是我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的产物,对当代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科学体系的构建体现在下述方面: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共同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工作的重点。和谐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基本理念。中华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根基。发展教育事业和科学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事业是当代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发展文化产业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斯诺在1959年提出了著名的“两种文化”,也就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文化在当时显得弱小,在两种文化之间也存在隔膜。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有人认为,现在科学文化已经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大行其道。实际上,面对中国千年的传统文化,面对中国越发强势的官本位,面对中国扭曲和破碎的市场,科学文化不是过分,而是不足。当代中国,有待坚守进而弘扬科学文化,由此方可改造传统文化,推进人文文化,以最终推进中国的改革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孔子作为儒学的奠基人,其学说的魅力就在于以“仁”为核心的道德精神的塑造,并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当代社会,科技与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人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旧的价值体系已陷困境,新的价值体系尚未产生,在这种情况下,孔子“仁学”中其富有永恒魅力的思想对于当代人性的重塑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传统”这一术语一直是民俗学研究领域中众多关键词之一。文章对民俗学界是否剖析过“传统”及传统是否作为一个用以帮助民俗学家感知、探索和解释世界的分析性范畴进行了九个方面的探讨,分别是:作为过程和产物的传统、传统与创造性、传统:客位和主位分析、传统与现代性、民俗与传统、作为当代主题的传统、传统的驱动力、传统研究的趋向以及传统的困境。分析指出:只有当民俗学家厘清传统的运行机制时,民俗学才能成为一门“传统科学”。  相似文献   

8.
李丽博 《创新科技》2014,(16):125-125
新中式风格是在后现代建筑基础上适用于现代居住理念的中国风格,是中国传统风格文化意义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演绎,是对中国当代文化充分理解基础上的当代设计。新中式风格不是纯粹的元素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事物,让传统艺术的脉络传承下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风格。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思潮宣扬对西方文化中宏大叙事的否定,对现代西方科学文化的客观性、理性标准进行批判,以此来消解以科学文化为主体的现代西方文明对人的束缚。这对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体系也产生了冲击,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和价值体系的形成也产生重要影响。厘清后现代主义的精神实质,探究其对青年大学生的双重影响,理性重塑适应青年发展需求的价值取向和伦理模式是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徐长红  吕赟 《科技信息》2010,(2):312-312,317
本文从宏观的角度,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自近代以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所陷困境进行研究。提出在"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使命和价值重构。旨在贡献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使其在保持民族文化特色的基础上稳步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1.
王海蛟 《科技信息》2010,(23):I0165-I0166
从科学发展来引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的具体体现,实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是贯彻落实邓小平"三个面向"的重要举措。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近代以来的艰难发展历程和在现代社会发展中重陷困境进行研究,提出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价值的具体内容,并提出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树立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2.
现代中国设计在发展中由于种种因素产生了一系列的困境,正一步步的影响我们设计行业的良性发展。而被现代设计埋没的传统手工艺正好为我们提供了认识、解决中国当代设计困境的参照,本文提出了现代设计三个方面比较重要的困境并与传统手工艺进行了对比,为解决困境而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13.
王声涛 《科技资讯》2014,(28):222-222
该文探讨了人类陷入科学技术发展的二难窘境的文化根由:文化的破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分裂、失衡;认为走出二难困境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而推进文化的整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共建,则是实现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14.
“中国艺术否定观”的提出主要是基于中国文化传统和当前和谐社会文化构建的需要,其目的是既要接续中国文化传统,也要体现出当代中国文化现实的要求,其关键是如何处理现实矛盾,如何把握艺术对传统思想观念的“颠覆”问题。周星驰电影的无厘头无疑是这种否定观的范例。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荣辱观,是对优秀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发展,也是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吸取了传统文化的精华,以重构现代道德规范。在高校大学生中树立科学荣辱观就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6.
宋明理学是援佛入儒、对儒学进行改造的产物。这一文化融合模式为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在于吸收现时代的先进文化,对自身的形式和义理进行现代化的重构。  相似文献   

17.
朱清时院士认为,中国传统科学文化的一些精粹内容将要复兴,这是大势所趋.因为科学发展到今天,作为对“还原论”方法的补充,还需要从整体上研究复杂性事物的方法.而中国传统科学文化又在这一方面做得最成功,积累最多的经验.中国传统科学文化最精粹的内容之一.就是从整体上研究世界、研究人类、研究事物的.离开中国传统科学文化,你要想从整体上去研究复杂性事物是非常之难的.西方在文艺复兴之前一直都没有掌握这种方法,而中国早就掌握了.到现在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经验.西方文化要从头去创立这种方法很难,不是说几十年、几百年就能突破的.对中国传统科学文化,只要总结得好,去芜存精,把确实迷信、愚昧的东西去掉,保留它的精髓,把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点发挥到极致,再加上学习西方文化,中国的科学文化一定会复兴.  相似文献   

18.
杜景文 《科技信息》2011,(1):I0250-I0250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程度的进一步深入,文化的多元与社会意识形态的纷繁复杂,使得当代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显得更加突出。当前大学德育的现实困境要求我们必须对传统德育进行反思,以明确当前大学德育的问题所在,摆脱大学德育的困境,提高大学德育的实效性,使学生自觉接受和内化道德教育所施加的影响,提高大学生德育水平。  相似文献   

19.
陈丹 《科技资讯》2014,(17):250-251
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的应用能够克服传统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种种困境,是当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要求。深圳南山区图书馆是国内公共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典型案例,其知识管理的实施模式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文艺生命情结,与当代中国人的生存感觉和文化情境有关。中国悠久而独特的医艺相通的文化传统体现于养生、治疗、健身的需要,中国文艺的生命情结在以人为本的更高科学层次上得以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